第23章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br />
公主夫婿愣了一下:“我知道啊。”<br />
嬴阴嫚心凉了半截。<br />
好在帝婿总算反应过来,连忙道:<br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br />
秦律管不着帝女帝婿的夫妻偶语。<br />
嬴阴嫚这才转身,笑意吟吟地与夫婿对视。<br />
………<br />
在通俗小说还未出现、言情小说更是如长夜的秦朝,这样的“故事”可以俘获世间一切有情男女。<br />
无论男女老少、地位高低、财富多寡、学识有无,都在极力记下这两句诗歌。<br />
“专思君兮不可化出自《九辩》,野有……”<br />
试图顺势教导弟子的老师卡住了。<br />
秦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br />
“老师,怎么了?”<br />
老者抚着胡须,眼中泛起泪光:“再等等、再等等,以后你们就能学了。”<br />
收敛好情绪,老者开始教导学生《九辩》。<br />
私学也为秦所禁,但只要求老师身为官吏,没要求只能教秦法。<br />
儒家在大秦也有博士七十余席。<br />
………<br />
大秦文盲率本来就高,《诗经》又是禁书,绝大多数人在记忆“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时根本意识不到那是禁语。<br />
秦吏想依法处置,人手也不够他们把辖下所有文盲都抓一遍。<br />
何况人家现在还不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诗经》,真要去抓人,那不成他们宣扬禁书了?<br />
秦吏间商议片刻,纵有极其重视律法之人,也只能选择禀告上官。<br />
秦法责众,但不能是全国的众。<br />
像萧何曹参这样的秦吏,那就完全不带管的。<br />
如果是秦二要禁书,他们或许还得考虑一下仕途。<br />
这明显就是秦二要放开禁书,他们又怎么会去违逆君上的决定?<br />
………<br />
秦二要打破《挟书律》。<br />
李斯盘桓片刻,见陛下面色如常,便将打好的腹稿尽数抹去。<br />
《挟书律》就是他提出的,以禁止儒生以古非今。<br />
陛下因儒生淳于越主张分封制而怒,故而采纳他的建议。<br />
但如今秦二不是公子扶苏。<br />
公主封王都不封地。<br />
这《挟书律》再无存在的必要。<br />
虽然李斯有些怅然,但只要想到公主以他有大才保下他的性命,还要以《秦宪》确定大秦以法治国,这点怅然也就随风而散。<br />
儒学纲常主张“男尊女卑”,公主的性格又像极了陛下。<br />
儒家自身难保。<br />
………<br />
“这是我楚人宋玉所作的《九辩》,原是表达对楚王的忠诚……”<br />
和想要自立为王的项羽不同,曾是楚将的项梁对楚国极为怀念。<br />
项羽不喜读书,无法理解叔父怎会因一句诗潸然泪下。<br />
见侄子面露茫然,项梁也不勉强:<br />
“罢了,罢了……这样也好,也好。”<br />
《九辩》的传唱,意味着即便再无楚国,世人也会记得曾有楚国。<br />
………<br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br />
韩信本能地想要避开陌生而奇异的感觉。<br />
他不喜欢失控。<br />
然而秦二不是他能避开的人。<br />
那是他已认定的君主,是他刚认识的友人。<br />
还将成为他的妻子。<br />
韩信眼中微光逐渐灼然。<br />
【更巧的是当年十月,冒顿带着残部西迁,大秦提前吞并匈奴。】<br />
【正应了秦二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br />
第18章<br />
【匈奴灭了,就该成家了。】<br />
【巧的是兵仙也是被秦二那句话鼓舞,才对打算给他做媒的李信说出“未能封王,何以成家”。】<br />
【现在看完全就是情话对仗!】<br />
【匈奴设郡后丈量完土地,韩信的军功也足以封王。】<br />
【什么叫绝配,这就叫绝配!】<br />
【按秦朝当时的平均结婚年龄来算,秦二和韩信都是大龄未婚青年。】<br />
【可惜两人聚少离多,婚后不久秦二就对西域用兵,韩信又是数年不归,依旧只能写信联系。】<br />
【打完西域还有超级多国家,要不是火车的发明,我怀疑他俩这辈子都见不上面。】<br />
看来是为了堵臣子催婚的嘴,她就借用了霍小将军的名言。<br />
不过有她在的世界,本就不会给霍去病说这句话的机会。<br />
最令嬴云曼惊喜的不是灭了多少国家,而是火车居然在她有生之年出现了!<br />
她虽然是理科生,但大学专业跟轻重工业都没什么关系。<br />
以至于连个玻璃她都造不出来,更遑论蒸汽机。<br />
她也就知道一个开水壶蒸汽原理,元素周期表上的字母忘得差不多了、物理就记得点速度和密度的公式。<br />
——没错,初中级别的她都没记清。<br />
能助力科技进步多少,嬴云曼完全没有把握。<br />
先前她的保守目标是把科技树推到火药,然后留一个火药不能只用来造烟花的祖训。<br />
蒸汽火车是想都不敢想。<br />
嬴云曼再怎么把学识还给物化老师,也知道火车需要大量的优质钢材。<br />
不是秦朝还不能冶铁,事实上早在大秦一统之前,就已经有铁锅的存在,说明冶铁技术有发展。<br />
但铁锅没能普及,就足以说明这发展有但不多。<br />
这种情况下她怎么敢做蒸汽火车的美梦。<br />
如今看来,却是她远远低估了人类在知道方向时、能爆发出怎样恐怖的研发潜力。<br />
嬴云曼一怔。<br />
她突然意识到工业革命就是在短短几十年里让华夏沦为落后的农耕文明。<br />
那还是在不知道正确方向的前提下。<br />
………<br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br />
何等气魄的宣言!<br />
只不过此话背后似乎是对匈奴的彻骨仇恨。<br />
蒙恬想了片刻,先是理解为公主“曾”在上郡待过不短的时间,可能亲眼目睹匈奴对大秦子民的屠戮,故而恨极匈奴。<br />
但很快他就看到“打完西域还有超级多国家”。<br />
这些总不能都得罪了公主。<br />
大秦若要攻打西域,最短行军路线是经过月氏。<br />
所以月氏该不会已经……<br />
蒙恬仿佛见到了阿父口中的那位年轻的陛下。<br />
………<br />
能想到蒙恬所想的不在少数。<br />
先前天幕虽然也提到几个国家,但都是描述其吃食,以至于很多人不确定秦二的态度。<br />
说不定是通过商路获取呢?<br />
现在答案确定了。<br />
都骂始皇帝嗜血好战,秦军如虎狼。<br />
好了,接下来大秦即将迎来的秦二世,她将比始皇帝更加尚武更加好战!<br />
始皇帝灭六国,可以解释为一统周王朝覆灭后分裂的九州,这秦二攻打别的国家完全没有理由!<br />
匈奴还能说有世仇,西域、还有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家是怎么回事?<br />
武将或许会觉得不妥,但在军功与封王的诱惑面前,他们选择缄默。<br />
………<br />
“国虽大,好战必亡!秦二世何以至此啊!”<br />
这下就连最尚武的兵家都有人坐不住,有老者收拢兵书,急急忙忙启程前往咸阳。<br />
早就沉寂的墨家主张“非攻”,现任巨子张行看着天幕半晌说不出话。<br />
当初七国混战,有部分墨家弟子认为“非攻”在七国乱世下不可能实现,决定帮助秦国一统天下,墨家自此三分。<br />
最终秦墨助大秦一统天下,三墨再度合一,却不再受始皇帝重用,只能流落民间践行墨家思想。<br />
现在看来秦墨大错特错,即便神州一统,也改变不了虎狼之秦的嗜血本质。<br />
“走吧,我们去咸阳。”<br />
最终张行决定收拢门下弟子,一道前往咸阳。<br />
若秦二不肯收手,一定要再起无谓的战事,他作为墨家巨子就只能舍身行道。<br />
之前还为纲常吵得不可开交的儒家再度达成一致:<br />
以至仁伐至不仁。<br />
秦二对匈奴用兵,是以至仁伐至不仁。<br />
她对西域及更多国家用兵,那是以至不仁伐至仁!<br />
劝,必须劝!以身殉道也得去劝!<br />
劝不住秦二,那就劝始皇帝!<br />
在秦二的对比下,一统六国后也就三征百越的始皇帝都显得好说话了。<br />
顺应自然的道家贤者议论片刻,得出结论:秦二所为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然?<br />
道家式微,实在没必要趟这趟浑水。<br />
法家。<br />
法家主张以律法治国,对战争没有主张。<br />
以及谁是陛下,谁就是对的。<br />
………<br />
大秦黔首们也发觉不对劲了。<br />
“二世如此好战,会不会大举兵役……”<br />
“在匈奴一人战死,直系血亲永免徭役。”
公主夫婿愣了一下:“我知道啊。”<br />
嬴阴嫚心凉了半截。<br />
好在帝婿总算反应过来,连忙道:<br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br />
秦律管不着帝女帝婿的夫妻偶语。<br />
嬴阴嫚这才转身,笑意吟吟地与夫婿对视。<br />
………<br />
在通俗小说还未出现、言情小说更是如长夜的秦朝,这样的“故事”可以俘获世间一切有情男女。<br />
无论男女老少、地位高低、财富多寡、学识有无,都在极力记下这两句诗歌。<br />
“专思君兮不可化出自《九辩》,野有……”<br />
试图顺势教导弟子的老师卡住了。<br />
秦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br />
“老师,怎么了?”<br />
老者抚着胡须,眼中泛起泪光:“再等等、再等等,以后你们就能学了。”<br />
收敛好情绪,老者开始教导学生《九辩》。<br />
私学也为秦所禁,但只要求老师身为官吏,没要求只能教秦法。<br />
儒家在大秦也有博士七十余席。<br />
………<br />
大秦文盲率本来就高,《诗经》又是禁书,绝大多数人在记忆“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时根本意识不到那是禁语。<br />
秦吏想依法处置,人手也不够他们把辖下所有文盲都抓一遍。<br />
何况人家现在还不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诗经》,真要去抓人,那不成他们宣扬禁书了?<br />
秦吏间商议片刻,纵有极其重视律法之人,也只能选择禀告上官。<br />
秦法责众,但不能是全国的众。<br />
像萧何曹参这样的秦吏,那就完全不带管的。<br />
如果是秦二要禁书,他们或许还得考虑一下仕途。<br />
这明显就是秦二要放开禁书,他们又怎么会去违逆君上的决定?<br />
………<br />
秦二要打破《挟书律》。<br />
李斯盘桓片刻,见陛下面色如常,便将打好的腹稿尽数抹去。<br />
《挟书律》就是他提出的,以禁止儒生以古非今。<br />
陛下因儒生淳于越主张分封制而怒,故而采纳他的建议。<br />
但如今秦二不是公子扶苏。<br />
公主封王都不封地。<br />
这《挟书律》再无存在的必要。<br />
虽然李斯有些怅然,但只要想到公主以他有大才保下他的性命,还要以《秦宪》确定大秦以法治国,这点怅然也就随风而散。<br />
儒学纲常主张“男尊女卑”,公主的性格又像极了陛下。<br />
儒家自身难保。<br />
………<br />
“这是我楚人宋玉所作的《九辩》,原是表达对楚王的忠诚……”<br />
和想要自立为王的项羽不同,曾是楚将的项梁对楚国极为怀念。<br />
项羽不喜读书,无法理解叔父怎会因一句诗潸然泪下。<br />
见侄子面露茫然,项梁也不勉强:<br />
“罢了,罢了……这样也好,也好。”<br />
《九辩》的传唱,意味着即便再无楚国,世人也会记得曾有楚国。<br />
………<br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br />
韩信本能地想要避开陌生而奇异的感觉。<br />
他不喜欢失控。<br />
然而秦二不是他能避开的人。<br />
那是他已认定的君主,是他刚认识的友人。<br />
还将成为他的妻子。<br />
韩信眼中微光逐渐灼然。<br />
【更巧的是当年十月,冒顿带着残部西迁,大秦提前吞并匈奴。】<br />
【正应了秦二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br />
第18章<br />
【匈奴灭了,就该成家了。】<br />
【巧的是兵仙也是被秦二那句话鼓舞,才对打算给他做媒的李信说出“未能封王,何以成家”。】<br />
【现在看完全就是情话对仗!】<br />
【匈奴设郡后丈量完土地,韩信的军功也足以封王。】<br />
【什么叫绝配,这就叫绝配!】<br />
【按秦朝当时的平均结婚年龄来算,秦二和韩信都是大龄未婚青年。】<br />
【可惜两人聚少离多,婚后不久秦二就对西域用兵,韩信又是数年不归,依旧只能写信联系。】<br />
【打完西域还有超级多国家,要不是火车的发明,我怀疑他俩这辈子都见不上面。】<br />
看来是为了堵臣子催婚的嘴,她就借用了霍小将军的名言。<br />
不过有她在的世界,本就不会给霍去病说这句话的机会。<br />
最令嬴云曼惊喜的不是灭了多少国家,而是火车居然在她有生之年出现了!<br />
她虽然是理科生,但大学专业跟轻重工业都没什么关系。<br />
以至于连个玻璃她都造不出来,更遑论蒸汽机。<br />
她也就知道一个开水壶蒸汽原理,元素周期表上的字母忘得差不多了、物理就记得点速度和密度的公式。<br />
——没错,初中级别的她都没记清。<br />
能助力科技进步多少,嬴云曼完全没有把握。<br />
先前她的保守目标是把科技树推到火药,然后留一个火药不能只用来造烟花的祖训。<br />
蒸汽火车是想都不敢想。<br />
嬴云曼再怎么把学识还给物化老师,也知道火车需要大量的优质钢材。<br />
不是秦朝还不能冶铁,事实上早在大秦一统之前,就已经有铁锅的存在,说明冶铁技术有发展。<br />
但铁锅没能普及,就足以说明这发展有但不多。<br />
这种情况下她怎么敢做蒸汽火车的美梦。<br />
如今看来,却是她远远低估了人类在知道方向时、能爆发出怎样恐怖的研发潜力。<br />
嬴云曼一怔。<br />
她突然意识到工业革命就是在短短几十年里让华夏沦为落后的农耕文明。<br />
那还是在不知道正确方向的前提下。<br />
………<br />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br />
何等气魄的宣言!<br />
只不过此话背后似乎是对匈奴的彻骨仇恨。<br />
蒙恬想了片刻,先是理解为公主“曾”在上郡待过不短的时间,可能亲眼目睹匈奴对大秦子民的屠戮,故而恨极匈奴。<br />
但很快他就看到“打完西域还有超级多国家”。<br />
这些总不能都得罪了公主。<br />
大秦若要攻打西域,最短行军路线是经过月氏。<br />
所以月氏该不会已经……<br />
蒙恬仿佛见到了阿父口中的那位年轻的陛下。<br />
………<br />
能想到蒙恬所想的不在少数。<br />
先前天幕虽然也提到几个国家,但都是描述其吃食,以至于很多人不确定秦二的态度。<br />
说不定是通过商路获取呢?<br />
现在答案确定了。<br />
都骂始皇帝嗜血好战,秦军如虎狼。<br />
好了,接下来大秦即将迎来的秦二世,她将比始皇帝更加尚武更加好战!<br />
始皇帝灭六国,可以解释为一统周王朝覆灭后分裂的九州,这秦二攻打别的国家完全没有理由!<br />
匈奴还能说有世仇,西域、还有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家是怎么回事?<br />
武将或许会觉得不妥,但在军功与封王的诱惑面前,他们选择缄默。<br />
………<br />
“国虽大,好战必亡!秦二世何以至此啊!”<br />
这下就连最尚武的兵家都有人坐不住,有老者收拢兵书,急急忙忙启程前往咸阳。<br />
早就沉寂的墨家主张“非攻”,现任巨子张行看着天幕半晌说不出话。<br />
当初七国混战,有部分墨家弟子认为“非攻”在七国乱世下不可能实现,决定帮助秦国一统天下,墨家自此三分。<br />
最终秦墨助大秦一统天下,三墨再度合一,却不再受始皇帝重用,只能流落民间践行墨家思想。<br />
现在看来秦墨大错特错,即便神州一统,也改变不了虎狼之秦的嗜血本质。<br />
“走吧,我们去咸阳。”<br />
最终张行决定收拢门下弟子,一道前往咸阳。<br />
若秦二不肯收手,一定要再起无谓的战事,他作为墨家巨子就只能舍身行道。<br />
之前还为纲常吵得不可开交的儒家再度达成一致:<br />
以至仁伐至不仁。<br />
秦二对匈奴用兵,是以至仁伐至不仁。<br />
她对西域及更多国家用兵,那是以至不仁伐至仁!<br />
劝,必须劝!以身殉道也得去劝!<br />
劝不住秦二,那就劝始皇帝!<br />
在秦二的对比下,一统六国后也就三征百越的始皇帝都显得好说话了。<br />
顺应自然的道家贤者议论片刻,得出结论:秦二所为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然?<br />
道家式微,实在没必要趟这趟浑水。<br />
法家。<br />
法家主张以律法治国,对战争没有主张。<br />
以及谁是陛下,谁就是对的。<br />
………<br />
大秦黔首们也发觉不对劲了。<br />
“二世如此好战,会不会大举兵役……”<br />
“在匈奴一人战死,直系血亲永免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