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那些几近麻木的痛苦,或许就不必再去体会。<br />
………<br />
发工资的有偿工作。<br />
张良立即想到了工匠。<br />
除了工隶臣和刑徒,其他工匠都可以获取佣钱。<br />
秦二将无偿的徭役转化为有偿的工作,这样即便大秦往后再无徭役,也依旧可以“征”百姓完成筑城、修路等“工作”。<br />
但徭役不仅是力役,兵役又该如何?<br />
兵役不同于可以在农闲时才征发的力役。<br />
需要怎样高额的“工资”,才能使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自愿入伍”?<br />
【谢谢宝们的补充(比心)!】<br />
【我曾经也以为秦二的新安城祭是帝王心术,因为那时我并不相信《蒹葭自传》。】<br />
【我现在信只是因为心境变了,没有证据证真,这里的分析大家可信可不信。】<br />
【情报传到咸阳时,秦二正打算让星火部把“先入关者秦皇也”的消息放出去激怒反秦联军。】<br />
【——袭号怀王的楚国王室熊心与各路反秦义军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秦二这话要是放出去,保守气疯一个项羽。】<br />
【——“先入关者秦皇也”只出现在《蒹葭自传》中,正史中没有记载。】<br />
【秦二看到项羽坑杀二十余万秦卒的情报时,按蒹葭的说法,秦二先是愣了好一会,随后失声痛哭。】<br />
【蒹葭说她只见秦二哭过两次,一次是秦二的母亲去世,另一次就是此时。】<br />
【紧接正史,就是项羽强攻函谷关未果,加上粮草不足只得退兵,秦二亲赴新安城祭。】<br />
熊心沉默了数秒,和面前的查阅验传的关津卒面面相觑。<br />
他已经做好被盘问的准备,那秦卒犹豫片刻,却是放他过了。<br />
咸阳的诏令:无论是谁以正常方式进入咸阳,都予以放行。<br />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br />
熊心在心中念了一遍,然后笑着摇摇头。<br />
和秦二世比谁先入关中……<br />
函谷关和武关早就在秦二的控制下,这还比什么?<br />
………<br />
“公主那时候肯定很难过。”<br />
光是看文字,蒹葭都快哭了。<br />
事实上,她们三个宫女都比公主哭得多。<br />
“没事,这次不会再发生这种事了。”白露既是安慰蒹葭也是安慰自己。<br />
她们印象中公主唯一一次哭,也只是默默流泪,而不是哭出声来。<br />
………<br />
当初看到秦人减少八百万的时候,嬴云曼很冷静,因为她认为那些都是本该死去的人。<br />
但她无法接受有二十余万秦卒的死是因她而起。<br />
弥漫胸腔的悲痛也让她意识到,她犯下了一个怎样离谱的大错。<br />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br />
悲痛与庆幸交织,嬴云曼将两种情绪都压了下去。<br />
天幕里的时间线里,那个骑马两天一夜、以胡亥头颅祭奠亡魂的嬴云曼——<br />
没有机会重来。<br />
【如果《蒹葭自传》为真,秦二在新安城祭中的悲痛就是真的,那么她究竟为什么认为错在自己呢?】<br />
【感觉怎么追责都追不到她身上。】<br />
【+1,不太理解。】<br />
【非要解释还是只能解释为心术,她完全没理由自责啊。】<br />
【如果再往前追溯,追溯到她觉得错在她不该和始皇帝赌气呢?是不是就能理解了?】<br />
【……靠。】<br />
【她在始皇帝时期隐藏才能,始皇帝就真觉得她无能,所以胡亥才有机会上位。】<br />
【这样就能解释那句完全是莫名其妙的“死于秦君无能”了。】<br />
【圆上了。】<br />
【我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认为《蒹葭自传》应该是真的。在它面世之前,还没人能合理解释“秦君无能”。】<br />
【谢谢楼主推荐,已下单这本书!】<br />
【真被惊出一身冷汗,秦二居然是和始皇帝赌气才选造反这条荆棘路。】<br />
【楼主你是真能刀,我承认我被刀了,呜呜呜秦二怎么这么可怜,她只是小时候赌个气,为什么后果会这么严重?】<br />
【收藏了!】<br />
【更心疼秦二了。】<br />
……<br />
嬴云曼不得不承认隐身这么多年确实就是在赌气。<br />
她幼稚得可笑。<br />
不断给自己找各种借口——<br />
什么祖龙不会信她,什么被怀疑就危险了。<br />
难道就不能去尝试一下吗?<br />
把华夏论拿出来、将奴籍归贱说出来,难道真的没把握说服始皇帝吗?<br />
难道造反成功的概率就比说服始皇帝更高吗?<br />
不是的。<br />
是那三年积攒的对嬴政的不满,是觉得造反上位更能证明嬴政的“不祥”是大错,是将真实的世界当作游戏、认为内战的伤亡是注定——<br />
若她真信什么注定,又何必要造反给大秦续命?<br />
若不是天幕点醒,她会在二十万秦卒被坑杀时才发现:<br />
那八百万秦人的死都与她的赌气有关。<br />
这是何等大错!<br />
她怎能不哭?<br />
秦二反省,嬴政也在自省。<br />
如果他不信鬼神,秦二会在距离咸阳宫不远的宫殿长大。<br />
秦二不会藏锋,他也不需要寻求长生。<br />
不会有胡亥矫诏、反秦四起,最终秦人锐减八百万。<br />
他能心平气和地自省,是因为已经停止服食毒丹月余——<br />
劝阻他服食丹药的,是秦二。<br />
【基于以上的前提,我们再来分析秦二对始皇帝的看法。】<br />
第37章<br />
【再看“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看得更远,这并不意味着我比巨人更高”,是不是就能品出不一样的感觉了?】<br />
【以前只能感觉到秦二推崇政哥, 同时也在自傲“看得更远”。现在再看, 莫名看出了她对父亲的怀念与对大秦的愧疚。】<br />
【心塞塞, 但还是想看楼主分析下去。】<br />
对大秦的愧疚。<br />
是啊, 秦二因“赌气”不去顺位继承, 非要去造反。<br />
随后大秦数年内战,秦人减少八百多万。<br />
张良本该为此痛斥秦二,但这个“楼主”太聪明了。<br />
先详细解释秦二赌气的理由,让人认为自己处在秦二的位置也会选择不见始皇帝。<br />
这时候再引出新安城祭,此时责骂秦二就等同于责骂自己。<br />
如今大秦太子已定, 不会再有内战。<br />
谁还能去责怪秦二?<br />
………<br />
就如张良所想的那般,秦人只要想到秦二已是太子就心下大定,又哪来还会去责怪她?<br />
责怪她不正常继承大统吗?<br />
她已经是太子了啊。<br />
而天幕上的秦二, 他们毕竟不是亲历内战的秦人, 反而会因秦二的“愧疚”而心生不忍。<br />
翻墙出去玩、和阿父赌气——多么正常的事情。<br />
只因她是帝王,她就要为原本正常的事情对大秦感到愧疚。<br />
………<br />
嬴云曼知道,在意识到犯下怎样的大错时, 天幕上的自己只会更痛苦更自责。<br />
对外她可以无德, 但对内她有着那个时代培养出的、对自己极高的道德要求。<br />
那时的她说出这句话, 怀念的不是祖龙。<br />
而是不能宣之于口的“过去”。<br />
她将这个世界视为游戏的根本原因,是她向往红色的灵魂与这个封建的时代格格不入。<br />
她选择了逃避现实。<br />
曾经她只需要跟随旗帜的指引, 就算心不在焉也不会偏离正确的道路。<br />
独自来到这个世界后, 她走的每一步都得由自己选择方向。<br />
走错的每一步, 都将付出代价。<br />
八百万秦人的代价太过惨痛,哪怕隔着时空, 也足以让嬴云曼警醒:<br />
这条路很孤独。<br />
选错了方向,没人可以纠正她。<br />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于始皇帝这两大功绩,秦二是怎么做的呢?】<br />
【驰道依旧按照始皇帝定下的规格来,铁路也是全国统一尺寸!】<br />
【度量衡全面改进,但说到底还是沿用的政哥的思想。】<br />
【对的,走出叛逆期后,秦二是始皇帝治国理念的忠实践行者,只是各方面更加完善。】<br />
“铁路?”<br />
嬴政自然发问,他还无法理解铁做的路是什么东西。<br />
“儿臣也不知。”<br />
这个问题嬴云曼无法作答,答了就穿越者实锤。<br />
那就是秦二继位之后才做出来的东西。<br />
嬴政也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在“忠实践行者”这个词上看了数遍。<br />
能有这样的二世,是大秦之幸。<br />
嬴云曼虽感激于天幕的警醒,但看到这几段推测,还是感到有些无奈。<br />
简化文字和改进度量衡明明是同一性质,却被脑补为前者是为了赌气、后者则是传承。<br />
但非要这么理解……<br />
也没错。<br />
她确实做了逃避现实这种幼稚的事情,而传承——
………<br />
发工资的有偿工作。<br />
张良立即想到了工匠。<br />
除了工隶臣和刑徒,其他工匠都可以获取佣钱。<br />
秦二将无偿的徭役转化为有偿的工作,这样即便大秦往后再无徭役,也依旧可以“征”百姓完成筑城、修路等“工作”。<br />
但徭役不仅是力役,兵役又该如何?<br />
兵役不同于可以在农闲时才征发的力役。<br />
需要怎样高额的“工资”,才能使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自愿入伍”?<br />
【谢谢宝们的补充(比心)!】<br />
【我曾经也以为秦二的新安城祭是帝王心术,因为那时我并不相信《蒹葭自传》。】<br />
【我现在信只是因为心境变了,没有证据证真,这里的分析大家可信可不信。】<br />
【情报传到咸阳时,秦二正打算让星火部把“先入关者秦皇也”的消息放出去激怒反秦联军。】<br />
【——袭号怀王的楚国王室熊心与各路反秦义军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秦二这话要是放出去,保守气疯一个项羽。】<br />
【——“先入关者秦皇也”只出现在《蒹葭自传》中,正史中没有记载。】<br />
【秦二看到项羽坑杀二十余万秦卒的情报时,按蒹葭的说法,秦二先是愣了好一会,随后失声痛哭。】<br />
【蒹葭说她只见秦二哭过两次,一次是秦二的母亲去世,另一次就是此时。】<br />
【紧接正史,就是项羽强攻函谷关未果,加上粮草不足只得退兵,秦二亲赴新安城祭。】<br />
熊心沉默了数秒,和面前的查阅验传的关津卒面面相觑。<br />
他已经做好被盘问的准备,那秦卒犹豫片刻,却是放他过了。<br />
咸阳的诏令:无论是谁以正常方式进入咸阳,都予以放行。<br />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br />
熊心在心中念了一遍,然后笑着摇摇头。<br />
和秦二世比谁先入关中……<br />
函谷关和武关早就在秦二的控制下,这还比什么?<br />
………<br />
“公主那时候肯定很难过。”<br />
光是看文字,蒹葭都快哭了。<br />
事实上,她们三个宫女都比公主哭得多。<br />
“没事,这次不会再发生这种事了。”白露既是安慰蒹葭也是安慰自己。<br />
她们印象中公主唯一一次哭,也只是默默流泪,而不是哭出声来。<br />
………<br />
当初看到秦人减少八百万的时候,嬴云曼很冷静,因为她认为那些都是本该死去的人。<br />
但她无法接受有二十余万秦卒的死是因她而起。<br />
弥漫胸腔的悲痛也让她意识到,她犯下了一个怎样离谱的大错。<br />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br />
悲痛与庆幸交织,嬴云曼将两种情绪都压了下去。<br />
天幕里的时间线里,那个骑马两天一夜、以胡亥头颅祭奠亡魂的嬴云曼——<br />
没有机会重来。<br />
【如果《蒹葭自传》为真,秦二在新安城祭中的悲痛就是真的,那么她究竟为什么认为错在自己呢?】<br />
【感觉怎么追责都追不到她身上。】<br />
【+1,不太理解。】<br />
【非要解释还是只能解释为心术,她完全没理由自责啊。】<br />
【如果再往前追溯,追溯到她觉得错在她不该和始皇帝赌气呢?是不是就能理解了?】<br />
【……靠。】<br />
【她在始皇帝时期隐藏才能,始皇帝就真觉得她无能,所以胡亥才有机会上位。】<br />
【这样就能解释那句完全是莫名其妙的“死于秦君无能”了。】<br />
【圆上了。】<br />
【我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认为《蒹葭自传》应该是真的。在它面世之前,还没人能合理解释“秦君无能”。】<br />
【谢谢楼主推荐,已下单这本书!】<br />
【真被惊出一身冷汗,秦二居然是和始皇帝赌气才选造反这条荆棘路。】<br />
【楼主你是真能刀,我承认我被刀了,呜呜呜秦二怎么这么可怜,她只是小时候赌个气,为什么后果会这么严重?】<br />
【收藏了!】<br />
【更心疼秦二了。】<br />
……<br />
嬴云曼不得不承认隐身这么多年确实就是在赌气。<br />
她幼稚得可笑。<br />
不断给自己找各种借口——<br />
什么祖龙不会信她,什么被怀疑就危险了。<br />
难道就不能去尝试一下吗?<br />
把华夏论拿出来、将奴籍归贱说出来,难道真的没把握说服始皇帝吗?<br />
难道造反成功的概率就比说服始皇帝更高吗?<br />
不是的。<br />
是那三年积攒的对嬴政的不满,是觉得造反上位更能证明嬴政的“不祥”是大错,是将真实的世界当作游戏、认为内战的伤亡是注定——<br />
若她真信什么注定,又何必要造反给大秦续命?<br />
若不是天幕点醒,她会在二十万秦卒被坑杀时才发现:<br />
那八百万秦人的死都与她的赌气有关。<br />
这是何等大错!<br />
她怎能不哭?<br />
秦二反省,嬴政也在自省。<br />
如果他不信鬼神,秦二会在距离咸阳宫不远的宫殿长大。<br />
秦二不会藏锋,他也不需要寻求长生。<br />
不会有胡亥矫诏、反秦四起,最终秦人锐减八百万。<br />
他能心平气和地自省,是因为已经停止服食毒丹月余——<br />
劝阻他服食丹药的,是秦二。<br />
【基于以上的前提,我们再来分析秦二对始皇帝的看法。】<br />
第37章<br />
【再看“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看得更远,这并不意味着我比巨人更高”,是不是就能品出不一样的感觉了?】<br />
【以前只能感觉到秦二推崇政哥, 同时也在自傲“看得更远”。现在再看, 莫名看出了她对父亲的怀念与对大秦的愧疚。】<br />
【心塞塞, 但还是想看楼主分析下去。】<br />
对大秦的愧疚。<br />
是啊, 秦二因“赌气”不去顺位继承, 非要去造反。<br />
随后大秦数年内战,秦人减少八百多万。<br />
张良本该为此痛斥秦二,但这个“楼主”太聪明了。<br />
先详细解释秦二赌气的理由,让人认为自己处在秦二的位置也会选择不见始皇帝。<br />
这时候再引出新安城祭,此时责骂秦二就等同于责骂自己。<br />
如今大秦太子已定, 不会再有内战。<br />
谁还能去责怪秦二?<br />
………<br />
就如张良所想的那般,秦人只要想到秦二已是太子就心下大定,又哪来还会去责怪她?<br />
责怪她不正常继承大统吗?<br />
她已经是太子了啊。<br />
而天幕上的秦二, 他们毕竟不是亲历内战的秦人, 反而会因秦二的“愧疚”而心生不忍。<br />
翻墙出去玩、和阿父赌气——多么正常的事情。<br />
只因她是帝王,她就要为原本正常的事情对大秦感到愧疚。<br />
………<br />
嬴云曼知道,在意识到犯下怎样的大错时, 天幕上的自己只会更痛苦更自责。<br />
对外她可以无德, 但对内她有着那个时代培养出的、对自己极高的道德要求。<br />
那时的她说出这句话, 怀念的不是祖龙。<br />
而是不能宣之于口的“过去”。<br />
她将这个世界视为游戏的根本原因,是她向往红色的灵魂与这个封建的时代格格不入。<br />
她选择了逃避现实。<br />
曾经她只需要跟随旗帜的指引, 就算心不在焉也不会偏离正确的道路。<br />
独自来到这个世界后, 她走的每一步都得由自己选择方向。<br />
走错的每一步, 都将付出代价。<br />
八百万秦人的代价太过惨痛,哪怕隔着时空, 也足以让嬴云曼警醒:<br />
这条路很孤独。<br />
选错了方向,没人可以纠正她。<br />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于始皇帝这两大功绩,秦二是怎么做的呢?】<br />
【驰道依旧按照始皇帝定下的规格来,铁路也是全国统一尺寸!】<br />
【度量衡全面改进,但说到底还是沿用的政哥的思想。】<br />
【对的,走出叛逆期后,秦二是始皇帝治国理念的忠实践行者,只是各方面更加完善。】<br />
“铁路?”<br />
嬴政自然发问,他还无法理解铁做的路是什么东西。<br />
“儿臣也不知。”<br />
这个问题嬴云曼无法作答,答了就穿越者实锤。<br />
那就是秦二继位之后才做出来的东西。<br />
嬴政也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在“忠实践行者”这个词上看了数遍。<br />
能有这样的二世,是大秦之幸。<br />
嬴云曼虽感激于天幕的警醒,但看到这几段推测,还是感到有些无奈。<br />
简化文字和改进度量衡明明是同一性质,却被脑补为前者是为了赌气、后者则是传承。<br />
但非要这么理解……<br />
也没错。<br />
她确实做了逃避现实这种幼稚的事情,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