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要说众公主怎么会齐聚华夏书阁,那自然是与昨日的天幕有关。<br />
可惜张良萧何都有意避让,她们没找到人。<br />
不过来都来了,便都留下与嬴阳滋一道学习简体字。<br />
——以待太子诸臣回宫。<br />
倒是比在公主府得趣。<br />
【《秦法典》四年修正一次,26年的第二次修正,是秦二顾念张良的思乡之情。】<br />
【这秦二视张良为掌中之物,自然不准他离开咸阳。允他修改路引制度以便亲友相聚,是暴君最大的让步。】<br />
【秀啊!】<br />
【暴君……emmm,搞禁锢强制爱……没错,她果然残暴!】<br />
【呜呜呜谋圣好可怜啊。】<br />
【抹泪,被暴君盯上的小良子真是太惨了。】<br />
【怎么会有这样无德的君王?】<br />
【都给我进院!】<br />
对,都该进精神病院!<br />
喜提“暴君”称号,嬴云曼差点没按捺住嘴角的抽搐。<br />
秦历26年,匈奴西逃。<br />
这时改革路引制度,既可以促进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也能在为北向移民和吞并西域做准备。<br />
张良第一次发现文字竟能如此刺眼。<br />
什么掌中之物。<br />
还有后面那几句假哭更是……<br />
这些后人太过了!<br />
嬴政先是一笑,复又收敛笑意。<br />
他极厌“暴君”“无德”之说,可后世人却以此戏谑。<br />
千古一帝、祖龙。<br />
这是后世对他的评议。<br />
无论当世之人如何诋毁,他的功绩自会流传后世。<br />
诽谤罪,可废。<br />
………<br />
秦人自是不认可秦二是暴君的说法。<br />
也就秦二自称的“无德”他们勉强还能接受。<br />
“太子只是喜欢谋圣,她有什么错?”<br />
张良也喜欢太子啊,还为她整理《秦法典》!<br />
后人怎能如此胡言?<br />
天幕带偏的黔首数不尽数。<br />
【路引制度的改革使得什伍连坐名存实亡,第三次修法,张良便冒险删去这一条。】<br />
【谋圣做好了直面暴君质询的准备,秦二却是将亲属连坐一道划去:】<br />
【“你想要的东西,我会给你最好的。”】<br />
【她好爱,我哭死(捂嘴)。】<br />
【我早就在想楼主要怎么编排这个考点,好家伙还能这么个另辟蹊径法?】<br />
【霸道暴君俏丞相!】<br />
【正喝奶茶呢给我呛住了!楼上你赔我键盘啊啊啊!】<br />
张良闭上眼。<br />
嬴云曼收回视线,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歌词:<br />
不敢睁开眼,希望是我的幻觉。<br />
这话应该很适合现在的张良。<br />
毕竟霸道暴君什么的还好,对她的影响也就那样。<br />
这“俏丞相”……<br />
偏偏长这么好看,谋圣这辈子怕是都洗不掉“俏”这个字了。<br />
真惨啊。<br />
同情两秒后,嬴云曼继续分析这个考点。<br />
什伍连坐就是邻里连坐。<br />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br />
有一人犯罪,邻里知情不报就会被连坐。<br />
理论上,如果不知情就不会被连坐、或是只承担少量责任。<br />
但秦法要求邻里自证不知情。<br />
有监控的时代都不一定能自证清白,何况是现在。<br />
路引改革导致邻里连坐名存实亡也很好理解:<br />
人口流动加剧,就不好编伍编什。<br />
至于她为何要连着亲属连坐一起划去——<br />
这本就是封建统治阶级最简单粗暴的抑民手段,她既然没有忘记初心,就应该站在百姓那边。<br />
拖到秦历30年才废除连坐,是因为在基层警务覆盖之前,只能先以连坐制降低犯罪率。<br />
生产力所限,她无法直接改变社会性质。<br />
但压在百姓身上的禁锢,能剥一层算一层。<br />
………<br />
黔首无法理解废除连坐对于他们有多大的意义,但不会被连坐就是好事。<br />
人有善恶,恶人看到连坐制被废除,自然是欣喜若狂:<br />
邻里监视减少、处罚力度降低、甚至不会祸及家人!<br />
有法家弟子对此深感忧虑。<br />
“不必如此忧心,”老人却是看得通透:“后世以废除连坐为谋圣功绩,必是其利胜于其弊。”<br />
【徭役田赋这两个点太严肃,就不编段子了,给你们说下我的联想记忆法。】<br />
【这个确实。】<br />
【秦历37年免除徭役——不管三七二十一,免了徭役再说。】<br />
【???】<br />
【好简单粗暴的联想。】<br />
【但有用,我记住这个时间了。】<br />
【免徭役的过程也算考点:匈奴西逃后,秦人不能再通过守匈奴驿站免徭役,而秦二的军功制只覆盖数量有限的职业军士。】<br />
【张良以“迁民令”填补了剩下的空白:迁移到“新郡”的秦人,也可以永免徭役。】<br />
【其实37年后也有依旧需要服徭役的秦人,不过历代官方都以“迁民令”实施之年视为永免徭役的年份。】<br />
【有秦人宁愿服徭役也不愿意搬家?】<br />
【因为这里的“新郡”是指最新设立的郡——37年的新郡是擎云郡,光是耗在路途上的时间就长达两三年。】<br />
【嘶……】<br />
【这种距离的迁移,基本就是和故乡断联。】<br />
【新郡基建还极为落后,搬过去得先吃好多年的苦。】<br />
第三种永免徭役的方式出现。<br />
不需要和其他秦人争抢,只要愿意迁移就能免除,看起来没多大的生命危险。<br />
但秦人还是更愿意去争夺守驿站或是入伍的机会。<br />
就是在大秦戍边,也不过赶路几个月。<br />
赶路两三年,这得是多远的距离?<br />
就算他们自己能接受长途跋涉,家中老幼怎么办?<br />
搬迁之后,还要“吃好多年的苦”。<br />
好多年是多少年?会不会比服徭役还要苦?<br />
这可不是一人服役,而是全家一起受苦。<br />
即便有诸多顾虑,他们还是极为感激张良。<br />
至少,他们有选择。<br />
………<br />
嬴云曼放下心来。<br />
她担忧过全体免徭役的条件太简单。<br />
如果秦人都被动等待,守匈奴驿站和入伍的热情减退,那就很麻烦。<br />
不过她也不是特别担心。<br />
无私奉献还没有成为主旋律,人性就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br />
未来的她不会让浴血换取权利的秦人后悔。<br />
【田赋的免除主要考点在军功荫祖地,但也经常会考张良与之同步推行的租田制。】<br />
【42年怎么记!急急急!】<br />
【怎么把年份忘了:秦二的2+2+2。】<br />
【感恩。】<br />
【呜,楼主你但凡早一年发这个帖,我的历史也不至于那么低的分。】<br />
【租田制的考点记住租金为零就行。】<br />
【这个倒是好记,说是租其实就是终身所有但不让买卖,去世后还给国家嘛。】<br />
未来的大秦非常长的时间里都不会缺地。<br />
租田制主要是防土地兼并。<br />
独角兽<br />
嬴云曼也知道为什么这会是张良的功绩,因为她充其量给一个思路。<br />
真正落实只能是由谋圣自己摸索。<br />
比如怎么确定租出去的田地不会荒废、如何保证公平公正等。<br />
如今思路都不需要她给了,看张良的神情就知道他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br />
真是个好用的丞相啊。<br />
曹参暗叹御史中丞无愧谋圣之称,常人办到天幕所说的一件就能青史留名,谋圣却是做了如此之多。<br />
难怪后世人对谋圣如此喜爱。<br />
因官制改革之故,许多官员都看张良不顺眼。<br />
不少人都用“以色侍君”讥讽过他。<br />
但谁也无法否认张良的才能。<br />
………<br />
黔首们理解不了终身租田有何深意。<br />
但“租金为零”他们很能理解。<br />
“谋圣千古……”<br />
没有文化的他们说不出多么好听的话,只能重复天幕出现过的话语。<br />
【49年的户籍改革、50年的《秦宪》也不能编排,毕竟……唉。】<br />
【qaq。】<br />
【这两条属于常识,倒是不需要额外记忆tat。】<br />
【刚刚还笑得正开心,结果转头就看到这个时间点呜呜呜。】<br />
【没办法,说和张良有关的考点肯定会说到《秦宪》,也肯定会让人联想到他在翌日离世。】<br />
【大秦有谋圣,是华夏之幸。】<br />
华夏之幸。<br />
秦人皆为此动容。<br />
这般评价更甚于青史留名。<br />
却没人有异议。<br />
免四赋徭役,这两条功绩便已足矣。<br />
许多人都还记得:张良有着三倍于萧何的“工作量”,只是天幕未将其详细道出。<br />
张良离世的前一天,都还在为大秦尽心竭力。
可惜张良萧何都有意避让,她们没找到人。<br />
不过来都来了,便都留下与嬴阳滋一道学习简体字。<br />
——以待太子诸臣回宫。<br />
倒是比在公主府得趣。<br />
【《秦法典》四年修正一次,26年的第二次修正,是秦二顾念张良的思乡之情。】<br />
【这秦二视张良为掌中之物,自然不准他离开咸阳。允他修改路引制度以便亲友相聚,是暴君最大的让步。】<br />
【秀啊!】<br />
【暴君……emmm,搞禁锢强制爱……没错,她果然残暴!】<br />
【呜呜呜谋圣好可怜啊。】<br />
【抹泪,被暴君盯上的小良子真是太惨了。】<br />
【怎么会有这样无德的君王?】<br />
【都给我进院!】<br />
对,都该进精神病院!<br />
喜提“暴君”称号,嬴云曼差点没按捺住嘴角的抽搐。<br />
秦历26年,匈奴西逃。<br />
这时改革路引制度,既可以促进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也能在为北向移民和吞并西域做准备。<br />
张良第一次发现文字竟能如此刺眼。<br />
什么掌中之物。<br />
还有后面那几句假哭更是……<br />
这些后人太过了!<br />
嬴政先是一笑,复又收敛笑意。<br />
他极厌“暴君”“无德”之说,可后世人却以此戏谑。<br />
千古一帝、祖龙。<br />
这是后世对他的评议。<br />
无论当世之人如何诋毁,他的功绩自会流传后世。<br />
诽谤罪,可废。<br />
………<br />
秦人自是不认可秦二是暴君的说法。<br />
也就秦二自称的“无德”他们勉强还能接受。<br />
“太子只是喜欢谋圣,她有什么错?”<br />
张良也喜欢太子啊,还为她整理《秦法典》!<br />
后人怎能如此胡言?<br />
天幕带偏的黔首数不尽数。<br />
【路引制度的改革使得什伍连坐名存实亡,第三次修法,张良便冒险删去这一条。】<br />
【谋圣做好了直面暴君质询的准备,秦二却是将亲属连坐一道划去:】<br />
【“你想要的东西,我会给你最好的。”】<br />
【她好爱,我哭死(捂嘴)。】<br />
【我早就在想楼主要怎么编排这个考点,好家伙还能这么个另辟蹊径法?】<br />
【霸道暴君俏丞相!】<br />
【正喝奶茶呢给我呛住了!楼上你赔我键盘啊啊啊!】<br />
张良闭上眼。<br />
嬴云曼收回视线,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歌词:<br />
不敢睁开眼,希望是我的幻觉。<br />
这话应该很适合现在的张良。<br />
毕竟霸道暴君什么的还好,对她的影响也就那样。<br />
这“俏丞相”……<br />
偏偏长这么好看,谋圣这辈子怕是都洗不掉“俏”这个字了。<br />
真惨啊。<br />
同情两秒后,嬴云曼继续分析这个考点。<br />
什伍连坐就是邻里连坐。<br />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br />
有一人犯罪,邻里知情不报就会被连坐。<br />
理论上,如果不知情就不会被连坐、或是只承担少量责任。<br />
但秦法要求邻里自证不知情。<br />
有监控的时代都不一定能自证清白,何况是现在。<br />
路引改革导致邻里连坐名存实亡也很好理解:<br />
人口流动加剧,就不好编伍编什。<br />
至于她为何要连着亲属连坐一起划去——<br />
这本就是封建统治阶级最简单粗暴的抑民手段,她既然没有忘记初心,就应该站在百姓那边。<br />
拖到秦历30年才废除连坐,是因为在基层警务覆盖之前,只能先以连坐制降低犯罪率。<br />
生产力所限,她无法直接改变社会性质。<br />
但压在百姓身上的禁锢,能剥一层算一层。<br />
………<br />
黔首无法理解废除连坐对于他们有多大的意义,但不会被连坐就是好事。<br />
人有善恶,恶人看到连坐制被废除,自然是欣喜若狂:<br />
邻里监视减少、处罚力度降低、甚至不会祸及家人!<br />
有法家弟子对此深感忧虑。<br />
“不必如此忧心,”老人却是看得通透:“后世以废除连坐为谋圣功绩,必是其利胜于其弊。”<br />
【徭役田赋这两个点太严肃,就不编段子了,给你们说下我的联想记忆法。】<br />
【这个确实。】<br />
【秦历37年免除徭役——不管三七二十一,免了徭役再说。】<br />
【???】<br />
【好简单粗暴的联想。】<br />
【但有用,我记住这个时间了。】<br />
【免徭役的过程也算考点:匈奴西逃后,秦人不能再通过守匈奴驿站免徭役,而秦二的军功制只覆盖数量有限的职业军士。】<br />
【张良以“迁民令”填补了剩下的空白:迁移到“新郡”的秦人,也可以永免徭役。】<br />
【其实37年后也有依旧需要服徭役的秦人,不过历代官方都以“迁民令”实施之年视为永免徭役的年份。】<br />
【有秦人宁愿服徭役也不愿意搬家?】<br />
【因为这里的“新郡”是指最新设立的郡——37年的新郡是擎云郡,光是耗在路途上的时间就长达两三年。】<br />
【嘶……】<br />
【这种距离的迁移,基本就是和故乡断联。】<br />
【新郡基建还极为落后,搬过去得先吃好多年的苦。】<br />
第三种永免徭役的方式出现。<br />
不需要和其他秦人争抢,只要愿意迁移就能免除,看起来没多大的生命危险。<br />
但秦人还是更愿意去争夺守驿站或是入伍的机会。<br />
就是在大秦戍边,也不过赶路几个月。<br />
赶路两三年,这得是多远的距离?<br />
就算他们自己能接受长途跋涉,家中老幼怎么办?<br />
搬迁之后,还要“吃好多年的苦”。<br />
好多年是多少年?会不会比服徭役还要苦?<br />
这可不是一人服役,而是全家一起受苦。<br />
即便有诸多顾虑,他们还是极为感激张良。<br />
至少,他们有选择。<br />
………<br />
嬴云曼放下心来。<br />
她担忧过全体免徭役的条件太简单。<br />
如果秦人都被动等待,守匈奴驿站和入伍的热情减退,那就很麻烦。<br />
不过她也不是特别担心。<br />
无私奉献还没有成为主旋律,人性就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br />
未来的她不会让浴血换取权利的秦人后悔。<br />
【田赋的免除主要考点在军功荫祖地,但也经常会考张良与之同步推行的租田制。】<br />
【42年怎么记!急急急!】<br />
【怎么把年份忘了:秦二的2+2+2。】<br />
【感恩。】<br />
【呜,楼主你但凡早一年发这个帖,我的历史也不至于那么低的分。】<br />
【租田制的考点记住租金为零就行。】<br />
【这个倒是好记,说是租其实就是终身所有但不让买卖,去世后还给国家嘛。】<br />
未来的大秦非常长的时间里都不会缺地。<br />
租田制主要是防土地兼并。<br />
独角兽<br />
嬴云曼也知道为什么这会是张良的功绩,因为她充其量给一个思路。<br />
真正落实只能是由谋圣自己摸索。<br />
比如怎么确定租出去的田地不会荒废、如何保证公平公正等。<br />
如今思路都不需要她给了,看张良的神情就知道他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br />
真是个好用的丞相啊。<br />
曹参暗叹御史中丞无愧谋圣之称,常人办到天幕所说的一件就能青史留名,谋圣却是做了如此之多。<br />
难怪后世人对谋圣如此喜爱。<br />
因官制改革之故,许多官员都看张良不顺眼。<br />
不少人都用“以色侍君”讥讽过他。<br />
但谁也无法否认张良的才能。<br />
………<br />
黔首们理解不了终身租田有何深意。<br />
但“租金为零”他们很能理解。<br />
“谋圣千古……”<br />
没有文化的他们说不出多么好听的话,只能重复天幕出现过的话语。<br />
【49年的户籍改革、50年的《秦宪》也不能编排,毕竟……唉。】<br />
【qaq。】<br />
【这两条属于常识,倒是不需要额外记忆tat。】<br />
【刚刚还笑得正开心,结果转头就看到这个时间点呜呜呜。】<br />
【没办法,说和张良有关的考点肯定会说到《秦宪》,也肯定会让人联想到他在翌日离世。】<br />
【大秦有谋圣,是华夏之幸。】<br />
华夏之幸。<br />
秦人皆为此动容。<br />
这般评价更甚于青史留名。<br />
却没人有异议。<br />
免四赋徭役,这两条功绩便已足矣。<br />
许多人都还记得:张良有着三倍于萧何的“工作量”,只是天幕未将其详细道出。<br />
张良离世的前一天,都还在为大秦尽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