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br/><br/> 主帅问到,在座诸将纷纷开始表态。虽然大家一开始有所顾忌,但武将毕竟不似文臣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既然两位将军在进攻策略上有分歧,大家也开始站队了。<br/><br/> 趁着场面一片混乱,夏子凌拽了拽沐晟的衣角,附在沐晟耳边说到:“将军,大象一惯生活在云南南部气候炎热之地,此次普定城中出现的大象定然是从别处借来的。”<br/><br/> “哦?那又有何关系?”<br/><br/> “普定属贵州地界,现在又临近冬天,天气渐冷,大象对这里的气候不会很适应。那日我观察了一番,守城的几头大象两眼无神,似是状态不太好。”<br/><br/> “嗯。”沐晟点了点头,似乎对夏子凌接下来的话有了几分兴趣。<br/><br/> “既然是借来应急的,我想城中大象的数量不会很多,而且那日我在城墙上看普定城内,除了城门口,街道上并未见到其他大象的身影,普定城内的建筑也应当没有能藏匿这等庞然大物的地方。所以末将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在一道城门处和敌人死磕,不如攻其两处相对的城门,敌人的象兵虽然厉害,数量却难以分守两门,到时候在一门牵制住象兵,另一门很容易就能形成突破。”<br/><br/> “此外,如若强攻一门,就算克制住象兵,我军可以不计代价突破,大象被激怒之后在城中乱跑,恐伤了城中百姓。所以末将认为,强攻一门何止是不宜,完全是不能。”<br/><br/> “嗯。”沐晟轻应了一声,其实他的想法与夏子凌不谋而合,不过自家老爹想立首功,他也不好当面反对。<br/><br/> 众将讨论了半天,支持沐英与支持傅友德的竟是旗鼓相当,于是,傅友德转而征求朱椿的意见。<br/><br/> 蜀王眼眸微转,扫了在座诸将一圈,而后目光落在角落的沐晟身上,薄唇上扬,带着一缕微笑问到:“沐晟,你怎么看?”<br/><br/> 刚才两人咬耳朵的一幕,可没躲过蜀王的眼睛。<br/><br/> “末将建议分兵攻南北两门,成夹击之势。”沐晟目不斜视地说到,刻意没看他老爹气愤的脸。夏子凌对城中象兵数量和情况的判定,来源于他自己的估量,在这样公开讨论的时候说出来未免遭人病诟,不如不说。但是沐晟却没来由坚信他的判断,于是选择了站在父亲的对立面。<br/><br/> 朱椿移开视线,正视着傅友德说到:“将军,本王也赞成分兵攻城。”<br/><br/> 朱椿虽然不是将军,但是监军的地位却是放在那不容忽视的。现下,三位决定 xi_ng 的人物已成二比一,沐英不服也不行,傅友德终于下令明日由沐英带兵攻南门,他亲率中军攻北门。<br/><br/> ☆、第21章普定之战(四)<br/><br/> 次日,沐英率右军先行发动进攻,还是按惯例由沐晟率领先锋部队冲门。由于日前攻占南门积累了不少经验,加之元军许是自恃有象兵守城,并未殊死抵抗,沐晟率军很快便拿下了南门。南门失势后,元军果然如意料中一般,祭出了杀手锏象兵部队。<br/><br/> 十来头大象低沉的吼声刺人耳膜,火铳营早已列队等候,但训练时人工模仿的声音和画像毕竟与真实的庞然大物区别甚大,不少士兵还是一时生出些胆怯。<br/><br/> “火铳营第一列,随我出击!”关键时刻,夏子凌沉着冷静的声音响起,他将自己置于第一列最中间的位置,既方便指挥全营,又方便在最佳位置狙击象兵。<br/><br/> “砰”的一声,夏子凌手中的火铳 sh_e 击而出,正中位于最前方的大象的眼睛,那大象一声惨烈嘶吼划破天际,开始暴躁地横冲直撞,整个象兵队伍瞬间乱了阵脚。<br/><br/> 随着夏子凌的火药击出,第一列的士兵也纷纷发 sh_e 出火药。<br/><br/> 第一列 sh_e 击完毕之后,夏子凌命令到:“第一列退后,第二列出击。”<br/><br/> 整个火铳营有条不紊的 sh_e 击着,攻击不断,虽然无法让大象毙命,但是受伤并且受了惊吓的大象无法前进一步,完全被猛烈的炮火挟制在城门口,有的还不<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听指挥奔回城中,可怕的象兵总算是被控制住了。<br/><br/> 与此同时,傅友德率领的中军也开始猛攻北门。北门兵力防守比南门略强,直至火铳营克制住象兵之后,北门才攻了下来。<br/><br/> 之前夏子凌担心自己的判断有误,仍是拨了三分之一的火铳营人手在北门守着。不过事实证明普定城中果然没有太多象兵。北门一开,哪里有大象的影子?不仅如此,见城门已破,元军还纷纷溃逃,傅友德长子傅忠率军长驱直入,不一会便攻占了普定府衙和达鲁花赤府。<br/><br/> 普定城达鲁花赤孛日贴赤那在被明军拿下之前便自刎了,而万户张成由于是汉人,对元廷倒没有太多感情,之前只不过迫于孛日贴赤那的 y-i-n 威,不得不出兵抵抗,现下孛日贴赤那一死,便赶紧率领城中一干官员和守军投降了。<br/><br/> 明军在普定城折损了近两万人马,将士多对那张成恨之入骨,傅友德却不然。在张成率众跪于军前投降的时候,主动下马搀扶,并以上宾之礼待之,邀其到府衙大堂上奉茶交谈了大半日。<br/><br/> 张成也是个伶俐的人,立刻把普定城内驻军布防、银钱储粮等事一一告知,巨细无遗。<br/><br/> 傅友德看了账册,故元一朝,赋税颇重,加上蒙古贵族挥霍成 xi_ng ,地方政府多是入不敷出,张成却将这个边塞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条,官府粮仓居然还有富余。加之进城之时,傅友德又见虽经一场苦战,城中百姓并没有慌乱溃逃之相,显然是张成已经提前安抚过一番,而百姓们对于这个父母官也很是信任,才能在战乱之后城中日常生活照旧。<br/><br/> 了解了普定城的情况之后,傅友德并未将协助孛日贴赤那抵挡明军的张成拿下问罪,反而答应为他上书辩解,依然让他做普定城的父母官。张成当下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一定鞠躬尽瘁,管理好普定,将功抵过。<br/><br/> 其实沿用旧臣也是朱元璋的主张,新朝初建,正是百废待兴的用人之际,哪怕是中央六部,他也沿用了不少前朝旧臣,更别说是地方上了。当初为了避免云南战事,朱元璋甚至派遣使者,同意维持梁王的封号,这些个地方官员,能用的自然就留用了,傅友德大军远道而来,也没时间再逐个给攻克的城市选拔一批新官员。<br/><br/> 由于张成即刻走马上任为大明朝地方官员,熟门熟路的,下午便将战后安顿事宜处理妥当,傍晚还在府衙设宴款待了明军一干高级将领。<br/><br/> 这样早上还在拼个你死我活,晚上就同桌把酒言欢的感觉简直再诡异没有了。不过两军交战、各为其主的道理大家还是懂的,尤其张成还是个汉人,死者已矣,只能当是为了和平,这仇恨也就烟消云散了。<br/><br/> 张成准备的酒食虽然丰盛,但今日大家都很累,说实在的也没甚兴致,酒宴并没有持续太久,戊时刚过就散了。<br/><br/> 秋日的夜晚,星空明净、圆月高挂,众人已然睡去,一个青衣人兀自坐在回廊里对月吹着笛子。<br/><br/> 沐英戎装未褪,走了近来,沉声打破了眼前这幅唯美的画面,“沐晟,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在这里吹笛子,何不来参加今日的晚宴。”<br/><br/> 听见老爹的声音,沐晟立刻翻身下来,换了青衣儒装<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