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齐,我屡破奇案 第548节
<p> 只是前朝势力实在太过不济,在大齐军队的攻打下几乎没有组成有效的反抗之力,就彻底被推翻。<br />
而当大齐建立新朝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挥师南下,收复失地。<br />
在当时正值壮年的皇甫枭带领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大吴的手中夺回三郡失地。<br />
而大吴军队重新退回到了塞北郡,形成如今的格局。<br />
当年大齐的军队,战力无双。<br />
加上有皇甫枭统领全军,一时间让大吴军队难以招架。<br />
但是今日与以往不同。<br />
现在大齐军队,早已不复当年。<br />
不管是战力,还是素养,都与当年的那支雄师有着一些差距。<br />
再加上大灾面前,大齐处在内忧外患之际。<br />
内有大量流民、叛军作乱,如果这时候大吴对大齐发兵说不得能一举推翻大齐王朝。<br />
到时候大吴只要平定大齐叛军叛乱,大吴王朝便能完成大一统的伟大愿景。<br />
这,是所有武将一生的夙愿。<br />
一时间,大量武将上奏请战,想要率兵攻打大齐,完成封狼居胥的功绩。<br />
而文官之中的激进派,也适时的跳出来,想要把大齐的狗脑子打出来,报当年夺回三郡之地之仇。<br />
至于那些朝堂党派,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br />
一时间,上书的奏折就把铭献帝御书房的桌子,就被摆的满满当当。<br />
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着。<br />
明显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想着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br />
随即,便有了这一场朝堂互喷。<br />
哦不,朝堂议事。<br />
“陛下,臣等觉得,即刻发兵攻打塞北郡,还请陛下应允。”<br />
一名身披甲胄、腰跨长剑的男子走了出来,单膝下跪,对着铭献帝行了一礼。<br />
持剑面圣,此人身份不凡!<br />
第701章 殿内议事<br />
披甲上殿,恰恰说明他这么做的决心。<br />
要知道,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即便是武将上朝也应该身穿朝服,而不是身穿甲胄。<br />
一般身穿战甲上殿,都代表着此人请战的决心。<br />
此人,正是现任大吴四军大元帅,薛城。<br />
并且,也是古千杭的得意门生,实力达到半步二品的顶尖强者。<br />
薛城一出列,立马有着数名身穿朝服的武将出来,一同跪在殿前,嘴中齐呼。<br />
“陛下,臣等请战。”<br />
铭献帝好不容易把在大殿之中口吐芬芳的文臣们压制住,这些武将又立马跳出来了。<br />
铭献帝心中也是感觉一阵阵的心累。<br />
此时,朝堂之上。<br />
请战的官员占到了七成。<br />
而另外三成则认为此次寒灾大吴也会大受影响,如果这时候还要挥师北上,必定劳民伤财。<br />
一旦不能短时间内结束这场征战的话,大吴也会被逼入险境之中。<br />
而到现在,朝会已经开了一个时辰,就是两边在这争论此事。<br />
这件事情上。<br />
就算铭献帝是一国之君,也得征求文武百官的意见,不能独断专行。<br />
但是谁能得到,铭献帝亦或者那几位朝堂大佬的支持,那胜算将会大大提升。<br />
而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朝廷官员的辩论赛。<br />
而他们的辩论就是希望得到古千杭、庆国仲、沈朝几位朝堂大佬的支持。<br />
但是,从朝会开始至今,这几人始终闭口不谈。<br />
其中庆国仲,更是闭眼假寐起来。<br />
如果不是他的身形未有丝毫晃动,别人还以为他站着入睡了。<br />
武力方面,庆国仲可能平平无奇。<br />
但是在治国兵法一道,他却是大齐的执牛耳者。<br />
而另外两人,也只是静静看着眼前的一切,不发表任何意见。<br />
而当薛城站出来的时候,场中百官顿时精神一震。<br />
第一个真正的大佬站了出来,那也彻底进入正题之上。<br />
之前的那些人再如何争辩,也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真正做出决定的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位。<br />
以及那几位手握重权之人的决策。<br />
而手握四军军权的薛城,就是其中一人。<br />
闻声,庆国仲睁开假寐的双眼,古千杭、沈朝两人的注意力也放在了皇帝的身上。<br />
而铭献帝的目光先在薛城的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后目光落在宰相庆国仲的身上。<br />
“都起来说话吧,跪着作甚。”<br />
听到铭献帝的话,众人纷纷起身,等待铭献帝的后续。<br />
高坐龙椅之上的铭献帝,目光再次落在庆国仲的身上。<br />
“丞相大人,你对发兵攻打大齐是何看法?”<br />
闻言。<br />
庆国仲出列,对着铭献帝行了一礼。<br />
“陛下,微臣觉得此事还得从长计议。”<br />
听到庆国仲的话,铭献帝正了正坐姿。<br />
“爱卿详细说来。”<br />
庆国仲中气十足道:“天下大灾,大吴并不能独善其身,每每出兵讨伐,都是劳民伤财之事。”<br />
“国库财政本就吃紧,而各郡县为防止灾民无钱过冬,也是暂缓征收赋税,这让国库更加吃紧。”<br />
说到这里,庆国仲顿了顿接着说道。<br />
“臣以为,如果执意发兵北上的话,一旦陷入持久战,臣怕会耗光国库银两。”<br />
听到庆国仲的话,原本主张不出兵的保守派,立马精神一振。<br />
丞相庆国仲能站在他们这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br />
主张保守的众官员交换了一个眼神。<br />
掌管大吴财政的户部尚书立马出列,对着铭献帝行礼道。<br />
“陛下,宰相大人所言极是,这些时日灾情愈发严重,赈灾之事也一直在进行,国库银钱本就吃紧,实在不适合在此时起战事。”<br />
听到庆国仲与那户部尚书的话铭献帝不自觉的的点了点头。<br />
看着铭献帝这副神情,薛城顿时眉头皱起。<br />
只见,一名身穿朝服官员出列对着铭献帝行了一礼。<br />
出列之人,乃是当朝兵部尚书。<br />
“对于户部尚书的话,臣有不同意见。”<br />
过了片刻,没有听到铭献帝表现出不悦的表现,兵部尚书继续说道。<br />
“近些年来,我大吴士卒已经久未征战,士卒们需要一场战争来重振雄风,大吴百姓也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民心。”<br />
说到这里,在场的官员都忍不住点了点头。<br />
有的时候,精神食粮也很重要。<br />
片刻之后,声音渐渐低下来。<br />
“至于那些食不果腹的灾民,我们大了征召入伍,以工代赈,一方面可以解决灾民吃饭的问题,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军饷的压力。”<br />
此话一出,在场官员不顾场合的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br />
“好办法啊,这样一来,能解决眼下的两难境地。”<br />
“此计甚妙,如此一来,这样一来只要大齐被攻陷,我大吴便可一统大陆,足以傲视群雄,完成前所未有之壮举。”<br />
“以工代赈之法还真是一个前所未有之妙计,不知是哪个大人所提出,大事已成,必定名垂千古。”<br />
“此等前所未有之好事,也不知道会由哪位将军领兵,日后可是能够入庙供后人膜拜。”<br />
相比较而言,保守派的官员的脸色却有些难看起来。<br />
他们也没想到,主战派能想出以工代赈的说法。<br />
毕竟以前大吴日子过的富足,出兵打仗的时候,后勤补给虽然也是临时招募,但都有军饷可以拿。<br />
即便有着一些天灾人祸,那朝廷在赈灾上也是做的极好,并不会出现吃不上的情况。<br />
只不过在这些年间,大吴的底层胥吏之中出现了不少害虫。<br />
虽然权力不大,但危害极强。</p>
而当大齐建立新朝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挥师南下,收复失地。<br />
在当时正值壮年的皇甫枭带领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大吴的手中夺回三郡失地。<br />
而大吴军队重新退回到了塞北郡,形成如今的格局。<br />
当年大齐的军队,战力无双。<br />
加上有皇甫枭统领全军,一时间让大吴军队难以招架。<br />
但是今日与以往不同。<br />
现在大齐军队,早已不复当年。<br />
不管是战力,还是素养,都与当年的那支雄师有着一些差距。<br />
再加上大灾面前,大齐处在内忧外患之际。<br />
内有大量流民、叛军作乱,如果这时候大吴对大齐发兵说不得能一举推翻大齐王朝。<br />
到时候大吴只要平定大齐叛军叛乱,大吴王朝便能完成大一统的伟大愿景。<br />
这,是所有武将一生的夙愿。<br />
一时间,大量武将上奏请战,想要率兵攻打大齐,完成封狼居胥的功绩。<br />
而文官之中的激进派,也适时的跳出来,想要把大齐的狗脑子打出来,报当年夺回三郡之地之仇。<br />
至于那些朝堂党派,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br />
一时间,上书的奏折就把铭献帝御书房的桌子,就被摆的满满当当。<br />
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着。<br />
明显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想着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br />
随即,便有了这一场朝堂互喷。<br />
哦不,朝堂议事。<br />
“陛下,臣等觉得,即刻发兵攻打塞北郡,还请陛下应允。”<br />
一名身披甲胄、腰跨长剑的男子走了出来,单膝下跪,对着铭献帝行了一礼。<br />
持剑面圣,此人身份不凡!<br />
第701章 殿内议事<br />
披甲上殿,恰恰说明他这么做的决心。<br />
要知道,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即便是武将上朝也应该身穿朝服,而不是身穿甲胄。<br />
一般身穿战甲上殿,都代表着此人请战的决心。<br />
此人,正是现任大吴四军大元帅,薛城。<br />
并且,也是古千杭的得意门生,实力达到半步二品的顶尖强者。<br />
薛城一出列,立马有着数名身穿朝服的武将出来,一同跪在殿前,嘴中齐呼。<br />
“陛下,臣等请战。”<br />
铭献帝好不容易把在大殿之中口吐芬芳的文臣们压制住,这些武将又立马跳出来了。<br />
铭献帝心中也是感觉一阵阵的心累。<br />
此时,朝堂之上。<br />
请战的官员占到了七成。<br />
而另外三成则认为此次寒灾大吴也会大受影响,如果这时候还要挥师北上,必定劳民伤财。<br />
一旦不能短时间内结束这场征战的话,大吴也会被逼入险境之中。<br />
而到现在,朝会已经开了一个时辰,就是两边在这争论此事。<br />
这件事情上。<br />
就算铭献帝是一国之君,也得征求文武百官的意见,不能独断专行。<br />
但是谁能得到,铭献帝亦或者那几位朝堂大佬的支持,那胜算将会大大提升。<br />
而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朝廷官员的辩论赛。<br />
而他们的辩论就是希望得到古千杭、庆国仲、沈朝几位朝堂大佬的支持。<br />
但是,从朝会开始至今,这几人始终闭口不谈。<br />
其中庆国仲,更是闭眼假寐起来。<br />
如果不是他的身形未有丝毫晃动,别人还以为他站着入睡了。<br />
武力方面,庆国仲可能平平无奇。<br />
但是在治国兵法一道,他却是大齐的执牛耳者。<br />
而另外两人,也只是静静看着眼前的一切,不发表任何意见。<br />
而当薛城站出来的时候,场中百官顿时精神一震。<br />
第一个真正的大佬站了出来,那也彻底进入正题之上。<br />
之前的那些人再如何争辩,也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真正做出决定的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位。<br />
以及那几位手握重权之人的决策。<br />
而手握四军军权的薛城,就是其中一人。<br />
闻声,庆国仲睁开假寐的双眼,古千杭、沈朝两人的注意力也放在了皇帝的身上。<br />
而铭献帝的目光先在薛城的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后目光落在宰相庆国仲的身上。<br />
“都起来说话吧,跪着作甚。”<br />
听到铭献帝的话,众人纷纷起身,等待铭献帝的后续。<br />
高坐龙椅之上的铭献帝,目光再次落在庆国仲的身上。<br />
“丞相大人,你对发兵攻打大齐是何看法?”<br />
闻言。<br />
庆国仲出列,对着铭献帝行了一礼。<br />
“陛下,微臣觉得此事还得从长计议。”<br />
听到庆国仲的话,铭献帝正了正坐姿。<br />
“爱卿详细说来。”<br />
庆国仲中气十足道:“天下大灾,大吴并不能独善其身,每每出兵讨伐,都是劳民伤财之事。”<br />
“国库财政本就吃紧,而各郡县为防止灾民无钱过冬,也是暂缓征收赋税,这让国库更加吃紧。”<br />
说到这里,庆国仲顿了顿接着说道。<br />
“臣以为,如果执意发兵北上的话,一旦陷入持久战,臣怕会耗光国库银两。”<br />
听到庆国仲的话,原本主张不出兵的保守派,立马精神一振。<br />
丞相庆国仲能站在他们这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br />
主张保守的众官员交换了一个眼神。<br />
掌管大吴财政的户部尚书立马出列,对着铭献帝行礼道。<br />
“陛下,宰相大人所言极是,这些时日灾情愈发严重,赈灾之事也一直在进行,国库银钱本就吃紧,实在不适合在此时起战事。”<br />
听到庆国仲与那户部尚书的话铭献帝不自觉的的点了点头。<br />
看着铭献帝这副神情,薛城顿时眉头皱起。<br />
只见,一名身穿朝服官员出列对着铭献帝行了一礼。<br />
出列之人,乃是当朝兵部尚书。<br />
“对于户部尚书的话,臣有不同意见。”<br />
过了片刻,没有听到铭献帝表现出不悦的表现,兵部尚书继续说道。<br />
“近些年来,我大吴士卒已经久未征战,士卒们需要一场战争来重振雄风,大吴百姓也需要一场大胜来鼓舞民心。”<br />
说到这里,在场的官员都忍不住点了点头。<br />
有的时候,精神食粮也很重要。<br />
片刻之后,声音渐渐低下来。<br />
“至于那些食不果腹的灾民,我们大了征召入伍,以工代赈,一方面可以解决灾民吃饭的问题,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军饷的压力。”<br />
此话一出,在场官员不顾场合的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br />
“好办法啊,这样一来,能解决眼下的两难境地。”<br />
“此计甚妙,如此一来,这样一来只要大齐被攻陷,我大吴便可一统大陆,足以傲视群雄,完成前所未有之壮举。”<br />
“以工代赈之法还真是一个前所未有之妙计,不知是哪个大人所提出,大事已成,必定名垂千古。”<br />
“此等前所未有之好事,也不知道会由哪位将军领兵,日后可是能够入庙供后人膜拜。”<br />
相比较而言,保守派的官员的脸色却有些难看起来。<br />
他们也没想到,主战派能想出以工代赈的说法。<br />
毕竟以前大吴日子过的富足,出兵打仗的时候,后勤补给虽然也是临时招募,但都有军饷可以拿。<br />
即便有着一些天灾人祸,那朝廷在赈灾上也是做的极好,并不会出现吃不上的情况。<br />
只不过在这些年间,大吴的底层胥吏之中出现了不少害虫。<br />
虽然权力不大,但危害极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