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雍正七年的夏日,图尔可汗病重。<br />
草原上没有良医,摩格就带着他们潜入大清,想要找一个医术好的大夫过去,顺便了解一下大清的地理风貌,为来日侵入大清做准备。<br />
可哪知,摩格竟被毒蛇咬伤,幸而遇到一男两女救治,才保住一命。<br />
亲卫赶到时,摩格已经得救。<br />
亲卫担心他们的踪迹暴露,想要杀了那三人灭口。<br />
摩格却说,对方明知道他是准葛尔人,还愿意救他,就不会泄露他们的踪迹,他们准葛尔人不杀救命恩人。<br />
后来,果亲王被摩格设伏,从陕南带往准葛尔,之后果亲王逃走。<br />
至于果亲王跟摩格之间有没有其他交易,亲卫并不清楚。<br />
四年前,摩格收到一封信,紧跟着摩格安排人劫杀怡亲王和敏郡王,可惜失败。<br />
再后来的事情,亲卫知道的也不多了。<br />
怡亲王听的全身颤抖:“允礼糊涂!”<br />
那时,怡亲王、弘时以及安陵轩一行被人劫杀,怡亲王的很清楚,是摩格跟允禵的旧部合作。<br />
可皇上一直怀疑,这件事跟允礼有关。<br />
怡亲王并不确定,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允礼跟摩格有勾结。<br />
可允礼救了摩格,又觊觎玉妃,再有在军中邀买人心的行为,皇上不会放过他。<br />
第164章 什么当局者迷?<br />
安陵轩突然问道:“当年救治摩格的人是一男两女?可微臣并未听说过果亲王与女子常来常往,他也不喜欢带丫鬟随行。”<br />
“就是娴福晋,也是五年前的冬日,才嫁入果亲王府。会不会是与果亲王面貌相似之人?”<br />
听到安陵轩这样问,怡亲王一愣,随即又摇摇头:“摩格那种人,不会认错人的。”<br />
他是真恨不得是相似的人,这样也能让允礼保住一条小命。<br />
雍正脸色难看,闭了闭眼:“听说他救过不少孤女,哼!”<br />
安陵轩在心里冷笑,皇上还挺会自我安慰的。<br />
年峰垂下头,他与果亲王相处两年半,猜到能让果亲王出游还带在身边的人,应当就是那位玉妃——当年逼死姑祖母的女人。<br />
“年峰,你回年家看看吧,回头听命行事。”<br />
年峰一喜:“谢主隆恩。”<br />
年峰离开后,摩格的亲卫也被带回大牢。<br />
皇上看向安陵轩:“摩格率领准葛尔人,多次犯大清边境,还在大清境内对朕的儿子和弟弟下手。”<br />
“若不是那两把枪,十三弟、弘时,还有你,都已经没了。”<br />
“果亲王,罪不可赦!可他在军中颇有声望……”<br />
安陵轩明白皇上想要他做什么了。<br />
“皇上,果亲王通敌卖国,只是娴福晋和小世子,与果亲王并不亲近。”<br />
“还请皇上给娴福晋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br />
安陵轩跪在地上,言辞恳切。<br />
他与孟云泽的关系,皇上和怡亲王都清楚,这个情他必须求。<br />
怡亲王叹了口气,也拱手求道:“皇上,元澈实在还小。”<br />
雍正对安陵轩越来越满意了。<br />
这件事当然还是孟静娴做最合适。<br />
他对孟静娴印象不错,留下孟静娴和元澈,世人还得赞他重情义。<br />
“若是孟静娴能大义灭亲,朕保他们无恙。”<br />
安陵轩磕了个头:“皇上放心,微臣必能说服孟家。”<br />
……<br />
延禧宫,安陵容低声唱着童谣,哄弘晟和慧安睡觉。<br />
雍正在门外听的有些入迷。<br />
宝鹃和宝鹊面面相觑,不知道皇上为何不让通传。<br />
直到安陵容的歌声停下,雍正才走了进去。<br />
安陵容笑容满面地扶着他:“皇上今日劳累,臣妾去让小厨房……”<br />
“不用了,把刚才的童谣再给朕唱一遍吧。”<br />
安陵容坐下:“在那辽阔的大草原,天空蓝蓝,阿玛骑着大马儿,我在小马背上。手中紧握长弓箭,阳光照耀,箭尖闪闪…<br />
雍正听了一会儿,神色有些向往。<br />
“小时候,皇额娘最喜欢十四,皇阿玛最喜欢十七。”<br />
“十七的骑射都是皇阿玛亲手教的,很多人都说,皇阿玛属意十七做太子。可是后来,是朕承继了大清的帝座。”<br />
“朕本以为,十七想做个闲散王爷,就格外厚待于他。”<br />
“可哪曾想,他不过是不露锋芒罢了,一旦手里有了权利,就有了异心,哼!”<br />
雍正眼里的杀气太过明显,安陵容想要装傻都不行。<br />
“果亲王有了异心?皇上对他已是格外恩厚,他为何这般不知足?”<br />
雍正面色铁青,果亲王不仅觊觎他的嫔妃,还觊觎他的皇位,该杀!<br />
静默了好一会儿,安陵容突然大着胆子说:“臣妾的爹是捐的官,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也就那样了。安家想要撑起来,还是要靠祖传的香料。”<br />
“臣妾十岁那年,开始学做香料。臣妾天分好,爹就把祖上所有的香料方子,都给了臣妾。”<br />
“当时,几个姨娘恨不得臣妾立即死掉,只有当家的赵姨娘说,臣妾会的越多越好,臣妾挣的钱还不都是安家的?”<br />
“爹宠爱王姨娘,顺带也最疼爱王姨娘生的小儿子陵宴,还曾经亲自教他做香料。”<br />
“儿子跟女儿不同,在赵姨娘眼里,臣妾学了只是为安家出力罢了,可陵宴不行。她认为,爹就是想让陵宴继承安家的一切。”<br />
“可爹却说,他最看重的是赵姨娘的儿子陵宇,陵宇也是安家的长子。”<br />
“爹说,陵宇只需要学会掌家就行了,其他所有人,会的再多,将来也都是给他当助力的。”<br />
“臣妾总是不明白爹这话是什么意思,香料方子学到了就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怎么就跟陵宇扯上关系了?”<br />
“直到遇到丹珠姐姐,臣妾才知道,臣妾是当局者迷。”<br />
雍正盯着安陵容,他有些明白安陵容的意思,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安比槐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懂什么?<br />
“什么当局者迷?为什么是遇到淑妃之后才知道?”<br />
安陵容垂眸,安比槐哪有那么大的格局?他就是个蠢货!<br />
提起安比槐,不过是为了引出丹珠的话。<br />
“丹珠是草原的女儿,她说在她的家乡,父亲就意味着严厉。”<br />
“尤其是草原上的汗王,他们对自己看重的儿子几乎从不表达温情,因为感情会让人软弱。”<br />
“草原可汗看中的继承人,不一定是骑射最好的那个,也不一定是才学最好的那个,可却是最会管理部落的那个。”<br />
“至于其他的儿子,尤其是年幼的儿子,汗王多有疼爱,这是人之常情……”<br />
安陵容不着痕迹地看了眼皇上的脸色,心里更放心了一些。<br />
“在汗王眼里,幼子学的诗书也好,功夫也好,都是为了帮助未来的继承人,更好的守护部落。”<br />
“据说,还有一些可汗,会故意表现的特别疼爱一个孩子,让那个孩子成为众矢之的。而他真正器重的儿子,就能在安全的环境里,迅速成长。”<br />
雍正有片刻失神,当局者迷?<br />
“呵呵……呵呵……”<br />
可不就是当局者迷,他幼年因为额娘偏爱十四,皇阿玛只疼爱二哥,他就认定了皇阿玛不疼爱自己。<br />
可实际呢?<br />
皇阿玛最疼二哥,也最看重二哥,但却没有一味纵着二哥。<br />
二哥学的也确实跟他们不一样,后来二哥被关起来,他就成了跟在皇阿玛身边最多的那个人。<br />
[故意表现的特别疼爱一个孩子,让那个孩子成为众矢之的]。<br />
这说的,不就是老八吗?<br />
对老八,皇阿玛之前有多纵容,后面就有多厌恶。<br />
老八就是知道绝无继位可能,才扶持十四。<br />
雍正想着,嘴角挂着一丝几乎让人看不清的笑意,他年长一些的兄弟,被关的关,废的废,降的降,年少的兄弟都是一堆光头阿哥。<br />
只有他自己,二十岁封贝勒,三十一岁就是和硕亲王了。<br />
“十四有不少军功,可直到皇阿玛过世,都还只是个贝子,朕在他那个年纪,早就是亲王了。”<br />
雍正越想越觉得,他以前想岔了。<br />
十四不过是个只会打仗的莽夫罢了。<br />
皇额娘是不是就是知道这些,才会支持自己夺位?<br />
“皇阿玛喜欢骂人,朕这些年长的皇子,各个都被他骂过,从十四开始,剩下的年轻皇子,就没再被骂过了。”<br />
一定是因为皇阿玛对他们赋予重望,所以才会严厉。<br />
十七是个什么东西?论皇阿玛的疼爱,还比不上早年的老八。<br />
若不是皇阿玛死的早,十七的下场,说不定比老八还不如。<br />
安陵容看着皇上不断变幻的脸色,就猜到他又开始了自我安慰。<br />
那就好。<br />
至于事实是什么样子,都过去了,谁在乎?反正皇上只相信他自己愿意相信的……
草原上没有良医,摩格就带着他们潜入大清,想要找一个医术好的大夫过去,顺便了解一下大清的地理风貌,为来日侵入大清做准备。<br />
可哪知,摩格竟被毒蛇咬伤,幸而遇到一男两女救治,才保住一命。<br />
亲卫赶到时,摩格已经得救。<br />
亲卫担心他们的踪迹暴露,想要杀了那三人灭口。<br />
摩格却说,对方明知道他是准葛尔人,还愿意救他,就不会泄露他们的踪迹,他们准葛尔人不杀救命恩人。<br />
后来,果亲王被摩格设伏,从陕南带往准葛尔,之后果亲王逃走。<br />
至于果亲王跟摩格之间有没有其他交易,亲卫并不清楚。<br />
四年前,摩格收到一封信,紧跟着摩格安排人劫杀怡亲王和敏郡王,可惜失败。<br />
再后来的事情,亲卫知道的也不多了。<br />
怡亲王听的全身颤抖:“允礼糊涂!”<br />
那时,怡亲王、弘时以及安陵轩一行被人劫杀,怡亲王的很清楚,是摩格跟允禵的旧部合作。<br />
可皇上一直怀疑,这件事跟允礼有关。<br />
怡亲王并不确定,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允礼跟摩格有勾结。<br />
可允礼救了摩格,又觊觎玉妃,再有在军中邀买人心的行为,皇上不会放过他。<br />
第164章 什么当局者迷?<br />
安陵轩突然问道:“当年救治摩格的人是一男两女?可微臣并未听说过果亲王与女子常来常往,他也不喜欢带丫鬟随行。”<br />
“就是娴福晋,也是五年前的冬日,才嫁入果亲王府。会不会是与果亲王面貌相似之人?”<br />
听到安陵轩这样问,怡亲王一愣,随即又摇摇头:“摩格那种人,不会认错人的。”<br />
他是真恨不得是相似的人,这样也能让允礼保住一条小命。<br />
雍正脸色难看,闭了闭眼:“听说他救过不少孤女,哼!”<br />
安陵轩在心里冷笑,皇上还挺会自我安慰的。<br />
年峰垂下头,他与果亲王相处两年半,猜到能让果亲王出游还带在身边的人,应当就是那位玉妃——当年逼死姑祖母的女人。<br />
“年峰,你回年家看看吧,回头听命行事。”<br />
年峰一喜:“谢主隆恩。”<br />
年峰离开后,摩格的亲卫也被带回大牢。<br />
皇上看向安陵轩:“摩格率领准葛尔人,多次犯大清边境,还在大清境内对朕的儿子和弟弟下手。”<br />
“若不是那两把枪,十三弟、弘时,还有你,都已经没了。”<br />
“果亲王,罪不可赦!可他在军中颇有声望……”<br />
安陵轩明白皇上想要他做什么了。<br />
“皇上,果亲王通敌卖国,只是娴福晋和小世子,与果亲王并不亲近。”<br />
“还请皇上给娴福晋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br />
安陵轩跪在地上,言辞恳切。<br />
他与孟云泽的关系,皇上和怡亲王都清楚,这个情他必须求。<br />
怡亲王叹了口气,也拱手求道:“皇上,元澈实在还小。”<br />
雍正对安陵轩越来越满意了。<br />
这件事当然还是孟静娴做最合适。<br />
他对孟静娴印象不错,留下孟静娴和元澈,世人还得赞他重情义。<br />
“若是孟静娴能大义灭亲,朕保他们无恙。”<br />
安陵轩磕了个头:“皇上放心,微臣必能说服孟家。”<br />
……<br />
延禧宫,安陵容低声唱着童谣,哄弘晟和慧安睡觉。<br />
雍正在门外听的有些入迷。<br />
宝鹃和宝鹊面面相觑,不知道皇上为何不让通传。<br />
直到安陵容的歌声停下,雍正才走了进去。<br />
安陵容笑容满面地扶着他:“皇上今日劳累,臣妾去让小厨房……”<br />
“不用了,把刚才的童谣再给朕唱一遍吧。”<br />
安陵容坐下:“在那辽阔的大草原,天空蓝蓝,阿玛骑着大马儿,我在小马背上。手中紧握长弓箭,阳光照耀,箭尖闪闪…<br />
雍正听了一会儿,神色有些向往。<br />
“小时候,皇额娘最喜欢十四,皇阿玛最喜欢十七。”<br />
“十七的骑射都是皇阿玛亲手教的,很多人都说,皇阿玛属意十七做太子。可是后来,是朕承继了大清的帝座。”<br />
“朕本以为,十七想做个闲散王爷,就格外厚待于他。”<br />
“可哪曾想,他不过是不露锋芒罢了,一旦手里有了权利,就有了异心,哼!”<br />
雍正眼里的杀气太过明显,安陵容想要装傻都不行。<br />
“果亲王有了异心?皇上对他已是格外恩厚,他为何这般不知足?”<br />
雍正面色铁青,果亲王不仅觊觎他的嫔妃,还觊觎他的皇位,该杀!<br />
静默了好一会儿,安陵容突然大着胆子说:“臣妾的爹是捐的官,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也就那样了。安家想要撑起来,还是要靠祖传的香料。”<br />
“臣妾十岁那年,开始学做香料。臣妾天分好,爹就把祖上所有的香料方子,都给了臣妾。”<br />
“当时,几个姨娘恨不得臣妾立即死掉,只有当家的赵姨娘说,臣妾会的越多越好,臣妾挣的钱还不都是安家的?”<br />
“爹宠爱王姨娘,顺带也最疼爱王姨娘生的小儿子陵宴,还曾经亲自教他做香料。”<br />
“儿子跟女儿不同,在赵姨娘眼里,臣妾学了只是为安家出力罢了,可陵宴不行。她认为,爹就是想让陵宴继承安家的一切。”<br />
“可爹却说,他最看重的是赵姨娘的儿子陵宇,陵宇也是安家的长子。”<br />
“爹说,陵宇只需要学会掌家就行了,其他所有人,会的再多,将来也都是给他当助力的。”<br />
“臣妾总是不明白爹这话是什么意思,香料方子学到了就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怎么就跟陵宇扯上关系了?”<br />
“直到遇到丹珠姐姐,臣妾才知道,臣妾是当局者迷。”<br />
雍正盯着安陵容,他有些明白安陵容的意思,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安比槐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懂什么?<br />
“什么当局者迷?为什么是遇到淑妃之后才知道?”<br />
安陵容垂眸,安比槐哪有那么大的格局?他就是个蠢货!<br />
提起安比槐,不过是为了引出丹珠的话。<br />
“丹珠是草原的女儿,她说在她的家乡,父亲就意味着严厉。”<br />
“尤其是草原上的汗王,他们对自己看重的儿子几乎从不表达温情,因为感情会让人软弱。”<br />
“草原可汗看中的继承人,不一定是骑射最好的那个,也不一定是才学最好的那个,可却是最会管理部落的那个。”<br />
“至于其他的儿子,尤其是年幼的儿子,汗王多有疼爱,这是人之常情……”<br />
安陵容不着痕迹地看了眼皇上的脸色,心里更放心了一些。<br />
“在汗王眼里,幼子学的诗书也好,功夫也好,都是为了帮助未来的继承人,更好的守护部落。”<br />
“据说,还有一些可汗,会故意表现的特别疼爱一个孩子,让那个孩子成为众矢之的。而他真正器重的儿子,就能在安全的环境里,迅速成长。”<br />
雍正有片刻失神,当局者迷?<br />
“呵呵……呵呵……”<br />
可不就是当局者迷,他幼年因为额娘偏爱十四,皇阿玛只疼爱二哥,他就认定了皇阿玛不疼爱自己。<br />
可实际呢?<br />
皇阿玛最疼二哥,也最看重二哥,但却没有一味纵着二哥。<br />
二哥学的也确实跟他们不一样,后来二哥被关起来,他就成了跟在皇阿玛身边最多的那个人。<br />
[故意表现的特别疼爱一个孩子,让那个孩子成为众矢之的]。<br />
这说的,不就是老八吗?<br />
对老八,皇阿玛之前有多纵容,后面就有多厌恶。<br />
老八就是知道绝无继位可能,才扶持十四。<br />
雍正想着,嘴角挂着一丝几乎让人看不清的笑意,他年长一些的兄弟,被关的关,废的废,降的降,年少的兄弟都是一堆光头阿哥。<br />
只有他自己,二十岁封贝勒,三十一岁就是和硕亲王了。<br />
“十四有不少军功,可直到皇阿玛过世,都还只是个贝子,朕在他那个年纪,早就是亲王了。”<br />
雍正越想越觉得,他以前想岔了。<br />
十四不过是个只会打仗的莽夫罢了。<br />
皇额娘是不是就是知道这些,才会支持自己夺位?<br />
“皇阿玛喜欢骂人,朕这些年长的皇子,各个都被他骂过,从十四开始,剩下的年轻皇子,就没再被骂过了。”<br />
一定是因为皇阿玛对他们赋予重望,所以才会严厉。<br />
十七是个什么东西?论皇阿玛的疼爱,还比不上早年的老八。<br />
若不是皇阿玛死的早,十七的下场,说不定比老八还不如。<br />
安陵容看着皇上不断变幻的脸色,就猜到他又开始了自我安慰。<br />
那就好。<br />
至于事实是什么样子,都过去了,谁在乎?反正皇上只相信他自己愿意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