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分明就是在骂贾敏。<br />
两个丫鬟脸色越来越差,看向主子,只等主子眼色行事。<br />
贾敏却比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饶有兴致的听对方还能骂出些什么。<br />
两个丫鬟绞着手指,恨不得下去和那老婆子撕打一场。<br />
那嬷嬷又骂了大概半刻钟,终于有几个人出来拉她。<br />
可惜她们还没把人认全,林家好些丫鬟衣裳首饰都差不多,一时间没认出来是谁。<br />
似乎领头一个穿葱绿裙子媳妇打扮的人苦劝道:<br />
“嬷嬷,青天白日的,您别这么说?”<br />
林嬷嬷声音几乎尖叫出来:“怎么不能说,老爷是我奶大的。”<br />
“姑娘,当真不下去?”<br />
贾敏晃着手里那把象牙扇子,看着远处,眼角噙着笑:<br />
“谁说我要下去了?我若下去了,她岂不是骂得不自在?”<br />
下面那群似乎才‘发现’上面有人,赶紧拖的拖,拽的拽,把林嬷嬷‘请’走了。<br />
只待清净了,贾敏才从上面慢吞吞下来。<br />
对两个丫鬟笑道:“你瞧,这不是请走了?那总归只是个老妈妈,嘴上怎么厉害,那么多人岂会拦不住?”<br />
两个丫鬟恍然大悟。<br />
有心人故意的。<br />
越是如此,两个丫鬟很不服气。<br />
贾敏反而像找到了一件趣事:“别急,且看还有什么故事。”<br />
她若真的急了,才遂了背后人的意。<br />
贾敏散步回去,在美人塌上歪着,随手找了一卷书,有意无意瞥两眼。<br />
林海回来,见她恹恹没精神。<br />
他也是头一遭遇到这种事,红着耳朵根问:“还……不舒服?”<br />
贾敏把手边的书放下去,自己坐起来,拢了拢衣衫:<br />
“再怎么身子骨好的女子,这几日总是不舒服的。”<br />
她看一眼林海:“倒委屈了你,也不好叫你出去住。”<br />
刚刚新婚,让新郎官出去住不好,这几日反而让林海睡塌上。<br />
林海微微摇头,仍旧红着耳朵:“今日林嬷嬷的事,是家中没管束。”<br />
贾敏却摆出一副大度模样:“这有什么,她资历老,旁人也管不住她,怕是太太也管不住呢!”<br />
林海还想说点什么,恰好丫鬟送茶进来。<br />
趁着林海接过茶水,贾敏意有所指,似笑非笑:<br />
“我母亲早说过,什么乳娘、丫鬟都觉得我将你抢走了,心里肯定不舒坦,人之常情……意料之中。”<br />
林海一时没觉过味儿来,什么抢走不抢走?<br />
再抬眼,看见贾敏杵着下巴,直勾勾望着自己。<br />
林海不自觉摸了摸脸:“有事?”<br />
贾敏看着他笑:“你长得好,多看两眼,男子也会过期的。”<br />
林海依旧摸着脸,眉头不解的皱起来:<br />
“过期?”<br />
“那又是什么?”<br />
贾敏假模假样打了个哈欠:“没什么……我困了。”<br />
……<br />
如此又过了小半个月,贾敏月事早就干净,再没见过什么林嬷嬷。<br />
林海自己倒是君子得很,从来没提过什么圆房之事。<br />
反而要贾敏先来,把一份避火图认认真真翻给林海看。<br />
林海脸色通红。<br />
贾敏催他:“先去……洗干净。”<br />
他倒也没拒绝,认真去洗了个干净,两人仔细研习一番,才勉强成了事。<br />
贾敏才发现林海倒也不是瘦的排骨一般,大约也习一点武艺。<br />
身上勉强掐得出几片腱子肉。<br />
只是林家上下看她的眼神,恨不得明日她就能诊出喜脉,后日肚子鼓起来,大后日生个大胖小子。<br />
尤其林海他母亲屋里的徐嬷嬷,那叫一个殷殷期盼,弄得贾敏都不太自在。<br />
……<br />
虽然贾敏是个很会找乐子的人,但林海瞧得出来:“呆不惯吗?”<br />
贾敏也不避讳:“嗯,我想回家。”<br />
反正母亲说了,只要她在,贾敏就一直有家,才不是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br />
按理说新妇三朝回门,只是姑苏和金陵还是有一段路程。<br />
说是回门,也只是三朝的时候见过一回二舅兄贾政。<br />
等过了年,开春暖和最好带她回去一趟,顺便还能邀母亲一起出游。<br />
林海正想着,蒹葭捧着一封信小跑着进来:“姑娘……奶奶,家里的信。”<br />
看见林海也在,原本活波的蒹葭马上收敛举止。<br />
贾敏接过信,打发蒹葭出去。<br />
拆开封蜡,是母亲写来的。<br />
林海眼看着刚刚还带着几分清愁的贾敏看着信一阵闷笑,大概憋得狠了,扶着门框半日直不起腰。<br />
林海上前想扶她:“你笑什么?”<br />
贾敏可算顺过气:“大嫂子有喜了,哥哥吐<br />
了个人仰马翻。”<br />
林海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笑的。<br />
贾敏又补充道:“前儿瑚哥没出生的时候,哥哥就犯过这种毛病。”<br />
可惜林海没有当场经历,只能理解为这两兄妹自来相爱相杀,就喜欢看对方吃瘪倒霉。<br />
贾敏忽然感慨起来:“也不知先前给哥哥看病的太医还在不在?”<br />
林海问:“早前写养生秘籍的那一位吗?”<br />
还真是这一位,贾敏点头:“正是他,后面听说出去云游,再没了消息。”<br />
按理说老人家总担心那一日,多半不喜欢出门。<br />
这位老太医却是一反常理,八十二岁高龄,铁了心要远游。<br />
林海想起父亲,也感慨到:“这世间也不是谁都要魂归故里,叶落归根,你可听说过藏区那边有一种葬礼,叫做天葬。”<br />
贾敏点点头:“听过。”<br />
对于中原人来说,那着实算不上一种体面的丧事。<br />
但是生于自然,葬于自然,也是一种身归天际。<br />
贾赦‘病了’,贾敏这个妹妹当然要关怀一番,让人送了好些有益孕产补品回去。<br />
林海就这么跟着妻子厮混了一个来月。<br />
贾敏见他每日清闲,忽然想起来,问林海:<br />
“你不出去读书?听说姑苏这边也有好几个书院。”<br />
她哥哥就算成婚以后,也是认真住在书院读书的,她要是再不提读书的事。<br />
大约又要变成狐狸妲己了。<br />
林海心虚的摸摸鼻梁,赔笑道:“不急,早前我也不在书院读书。”<br />
林公子既然已经说了不着急,反正已经劝过,贾敏也懒得再劝。<br />
留着给自己磨一磨墨,红袖添香,也算一桩美事。<br />
丫鬟们虽然读过书,要论典故杂学,还是林海说话能谈上几句。<br />
两人却也算得上琴瑟和鸣,吟诗作对,对弈下棋,赌书消得泼茶香。<br />
年关渐进,查过林家的账目,贾敏还要料理自己的财产。<br />
过了年,林海必然要领着新媳妇往各处长辈家拜访。<br />
林家最近的亲戚都隔了四辈。<br />
实打实的几代单传,做不得假。<br />
是以林海最需要拜见的,除了姑苏一处的官员,就是他的恩师们。<br />
林海如今不在书院读书,不代表他早前没在书院读过书,没有经受过书院大儒们的指点。<br />
枫桥书院的苏学士,就是林海的房师。<br />
之前贾敏就听林海提过几句,年前苏学士老母亲生病的时候,林海专程去过几次。<br />
比起去什么亲戚和大人家,贾敏还挺想去拜会这位苏学士的。<br />
听说苏学士的住处就和枫桥书院连着,景致一等一的好。<br />
可惜贾敏是女眷,一进门就被苏家太太来人请了去。<br />
徐嬷嬷借故拦了拦,要和贾敏单独说话。<br />
贾敏觉着诡异,今儿偏生安排了徐嬷嬷一起来,只看她想说什么。<br />
徐嬷嬷表情为难:“奶奶,有些事情,老奴要说给你先知道。”<br />
贾敏一耳朵听着,眼睛一瞥,见花架后面走出一个女子来。<br />
神色哀怨:“果然,我比不得你。”<br />
第102章<br />
忽然出现的人,打断了徐嬷嬷的话。<br />
贾敏循声望去,只见那位姑娘眉如远山,带了几分清愁,原本灵秀的大眼睛低低垂着,尖尖的下巴,乌发挽了髻,是妇人打扮。<br />
细细看去这人年龄大约比自己略小些。<br />
贾敏在打量对面那人,对面那人也在打量贾敏。<br />
百子纹缂丝大氅没盖严实,隐约可以看出贾敏内里穿的是,天水碧吉祥锦半臂,勾云纹纹锦裙。<br />
头发绾了个惯常的牡丹髻,上面的簪子是中规中矩的累金样式,耳上一对红宝石坠子。<br />
这养的装扮在她们这种人家只是寻常,贾敏今日以晚辈的身份到长辈家做客。<br />
这不是荣国府府,贾敏爱招摇就招摇,想蜀锦就素净,多了少了都不礼貌,是以落得一个中规中矩的打扮,偏生在贾敏身上就是这么好看。<br />
大约样貌和气韵到了一定的地步,衣裳花簪,也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罢了。
两个丫鬟脸色越来越差,看向主子,只等主子眼色行事。<br />
贾敏却比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饶有兴致的听对方还能骂出些什么。<br />
两个丫鬟绞着手指,恨不得下去和那老婆子撕打一场。<br />
那嬷嬷又骂了大概半刻钟,终于有几个人出来拉她。<br />
可惜她们还没把人认全,林家好些丫鬟衣裳首饰都差不多,一时间没认出来是谁。<br />
似乎领头一个穿葱绿裙子媳妇打扮的人苦劝道:<br />
“嬷嬷,青天白日的,您别这么说?”<br />
林嬷嬷声音几乎尖叫出来:“怎么不能说,老爷是我奶大的。”<br />
“姑娘,当真不下去?”<br />
贾敏晃着手里那把象牙扇子,看着远处,眼角噙着笑:<br />
“谁说我要下去了?我若下去了,她岂不是骂得不自在?”<br />
下面那群似乎才‘发现’上面有人,赶紧拖的拖,拽的拽,把林嬷嬷‘请’走了。<br />
只待清净了,贾敏才从上面慢吞吞下来。<br />
对两个丫鬟笑道:“你瞧,这不是请走了?那总归只是个老妈妈,嘴上怎么厉害,那么多人岂会拦不住?”<br />
两个丫鬟恍然大悟。<br />
有心人故意的。<br />
越是如此,两个丫鬟很不服气。<br />
贾敏反而像找到了一件趣事:“别急,且看还有什么故事。”<br />
她若真的急了,才遂了背后人的意。<br />
贾敏散步回去,在美人塌上歪着,随手找了一卷书,有意无意瞥两眼。<br />
林海回来,见她恹恹没精神。<br />
他也是头一遭遇到这种事,红着耳朵根问:“还……不舒服?”<br />
贾敏把手边的书放下去,自己坐起来,拢了拢衣衫:<br />
“再怎么身子骨好的女子,这几日总是不舒服的。”<br />
她看一眼林海:“倒委屈了你,也不好叫你出去住。”<br />
刚刚新婚,让新郎官出去住不好,这几日反而让林海睡塌上。<br />
林海微微摇头,仍旧红着耳朵:“今日林嬷嬷的事,是家中没管束。”<br />
贾敏却摆出一副大度模样:“这有什么,她资历老,旁人也管不住她,怕是太太也管不住呢!”<br />
林海还想说点什么,恰好丫鬟送茶进来。<br />
趁着林海接过茶水,贾敏意有所指,似笑非笑:<br />
“我母亲早说过,什么乳娘、丫鬟都觉得我将你抢走了,心里肯定不舒坦,人之常情……意料之中。”<br />
林海一时没觉过味儿来,什么抢走不抢走?<br />
再抬眼,看见贾敏杵着下巴,直勾勾望着自己。<br />
林海不自觉摸了摸脸:“有事?”<br />
贾敏看着他笑:“你长得好,多看两眼,男子也会过期的。”<br />
林海依旧摸着脸,眉头不解的皱起来:<br />
“过期?”<br />
“那又是什么?”<br />
贾敏假模假样打了个哈欠:“没什么……我困了。”<br />
……<br />
如此又过了小半个月,贾敏月事早就干净,再没见过什么林嬷嬷。<br />
林海自己倒是君子得很,从来没提过什么圆房之事。<br />
反而要贾敏先来,把一份避火图认认真真翻给林海看。<br />
林海脸色通红。<br />
贾敏催他:“先去……洗干净。”<br />
他倒也没拒绝,认真去洗了个干净,两人仔细研习一番,才勉强成了事。<br />
贾敏才发现林海倒也不是瘦的排骨一般,大约也习一点武艺。<br />
身上勉强掐得出几片腱子肉。<br />
只是林家上下看她的眼神,恨不得明日她就能诊出喜脉,后日肚子鼓起来,大后日生个大胖小子。<br />
尤其林海他母亲屋里的徐嬷嬷,那叫一个殷殷期盼,弄得贾敏都不太自在。<br />
……<br />
虽然贾敏是个很会找乐子的人,但林海瞧得出来:“呆不惯吗?”<br />
贾敏也不避讳:“嗯,我想回家。”<br />
反正母亲说了,只要她在,贾敏就一直有家,才不是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br />
按理说新妇三朝回门,只是姑苏和金陵还是有一段路程。<br />
说是回门,也只是三朝的时候见过一回二舅兄贾政。<br />
等过了年,开春暖和最好带她回去一趟,顺便还能邀母亲一起出游。<br />
林海正想着,蒹葭捧着一封信小跑着进来:“姑娘……奶奶,家里的信。”<br />
看见林海也在,原本活波的蒹葭马上收敛举止。<br />
贾敏接过信,打发蒹葭出去。<br />
拆开封蜡,是母亲写来的。<br />
林海眼看着刚刚还带着几分清愁的贾敏看着信一阵闷笑,大概憋得狠了,扶着门框半日直不起腰。<br />
林海上前想扶她:“你笑什么?”<br />
贾敏可算顺过气:“大嫂子有喜了,哥哥吐<br />
了个人仰马翻。”<br />
林海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笑的。<br />
贾敏又补充道:“前儿瑚哥没出生的时候,哥哥就犯过这种毛病。”<br />
可惜林海没有当场经历,只能理解为这两兄妹自来相爱相杀,就喜欢看对方吃瘪倒霉。<br />
贾敏忽然感慨起来:“也不知先前给哥哥看病的太医还在不在?”<br />
林海问:“早前写养生秘籍的那一位吗?”<br />
还真是这一位,贾敏点头:“正是他,后面听说出去云游,再没了消息。”<br />
按理说老人家总担心那一日,多半不喜欢出门。<br />
这位老太医却是一反常理,八十二岁高龄,铁了心要远游。<br />
林海想起父亲,也感慨到:“这世间也不是谁都要魂归故里,叶落归根,你可听说过藏区那边有一种葬礼,叫做天葬。”<br />
贾敏点点头:“听过。”<br />
对于中原人来说,那着实算不上一种体面的丧事。<br />
但是生于自然,葬于自然,也是一种身归天际。<br />
贾赦‘病了’,贾敏这个妹妹当然要关怀一番,让人送了好些有益孕产补品回去。<br />
林海就这么跟着妻子厮混了一个来月。<br />
贾敏见他每日清闲,忽然想起来,问林海:<br />
“你不出去读书?听说姑苏这边也有好几个书院。”<br />
她哥哥就算成婚以后,也是认真住在书院读书的,她要是再不提读书的事。<br />
大约又要变成狐狸妲己了。<br />
林海心虚的摸摸鼻梁,赔笑道:“不急,早前我也不在书院读书。”<br />
林公子既然已经说了不着急,反正已经劝过,贾敏也懒得再劝。<br />
留着给自己磨一磨墨,红袖添香,也算一桩美事。<br />
丫鬟们虽然读过书,要论典故杂学,还是林海说话能谈上几句。<br />
两人却也算得上琴瑟和鸣,吟诗作对,对弈下棋,赌书消得泼茶香。<br />
年关渐进,查过林家的账目,贾敏还要料理自己的财产。<br />
过了年,林海必然要领着新媳妇往各处长辈家拜访。<br />
林家最近的亲戚都隔了四辈。<br />
实打实的几代单传,做不得假。<br />
是以林海最需要拜见的,除了姑苏一处的官员,就是他的恩师们。<br />
林海如今不在书院读书,不代表他早前没在书院读过书,没有经受过书院大儒们的指点。<br />
枫桥书院的苏学士,就是林海的房师。<br />
之前贾敏就听林海提过几句,年前苏学士老母亲生病的时候,林海专程去过几次。<br />
比起去什么亲戚和大人家,贾敏还挺想去拜会这位苏学士的。<br />
听说苏学士的住处就和枫桥书院连着,景致一等一的好。<br />
可惜贾敏是女眷,一进门就被苏家太太来人请了去。<br />
徐嬷嬷借故拦了拦,要和贾敏单独说话。<br />
贾敏觉着诡异,今儿偏生安排了徐嬷嬷一起来,只看她想说什么。<br />
徐嬷嬷表情为难:“奶奶,有些事情,老奴要说给你先知道。”<br />
贾敏一耳朵听着,眼睛一瞥,见花架后面走出一个女子来。<br />
神色哀怨:“果然,我比不得你。”<br />
第102章<br />
忽然出现的人,打断了徐嬷嬷的话。<br />
贾敏循声望去,只见那位姑娘眉如远山,带了几分清愁,原本灵秀的大眼睛低低垂着,尖尖的下巴,乌发挽了髻,是妇人打扮。<br />
细细看去这人年龄大约比自己略小些。<br />
贾敏在打量对面那人,对面那人也在打量贾敏。<br />
百子纹缂丝大氅没盖严实,隐约可以看出贾敏内里穿的是,天水碧吉祥锦半臂,勾云纹纹锦裙。<br />
头发绾了个惯常的牡丹髻,上面的簪子是中规中矩的累金样式,耳上一对红宝石坠子。<br />
这养的装扮在她们这种人家只是寻常,贾敏今日以晚辈的身份到长辈家做客。<br />
这不是荣国府府,贾敏爱招摇就招摇,想蜀锦就素净,多了少了都不礼貌,是以落得一个中规中矩的打扮,偏生在贾敏身上就是这么好看。<br />
大约样貌和气韵到了一定的地步,衣裳花簪,也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