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第269节
要是将来太后和陛下起了什么冲突,阿琢夹在中间,难免要左右为难。<br />
“算了。”陆淮拍了拍许时渡的手背,“我去见见祖父,跟他讨个主意。你不必等我一起用饭。”<br />
陆淮是长房长孙,他成亲后依旧住在陆府里,想过去找陆杭也很容易。<br />
他到陆杭院中时,陆杭和妻子正准备用膳。<br />
陆杭一看就知道他是有正事:“吃过了吗?”<br />
“还没。”<br />
“行,那有什么事吃完饭再说。”<br />
用过晚膳,陆杭让陆淮陪他去院中散步消食:“说吧。”<br />
陆淮一五一十说完:“祖父,你了解娘娘,你说,娘娘这是什么意思?”<br />
陆杭叹息:“娘娘的心思,即使是我,也不能完全猜透。”<br />
陆淮道:“我以为娘娘会更青睐从亲近她的家族里,挑选一个合适的皇后人选。”<br />
比如桑家三房、靖国公府,都有年纪适合、才貌出众的姑娘。<br />
当然,陆杭能当上吏部尚书,成为政坛有名的常青树,他与太后之间的关系肯定是处得不错的。<br />
但陆家根基深厚,无需依附太后,自然不能算是纯粹的太后党。<br />
陆杭想了想,道:“这事儿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复杂。”<br />
陆淮露出洗耳恭听之色。<br />
陆杭双手负在身后,在前头慢慢踱步:“真要从那些个依附太后的家族里,给陛下挑一个他不喜欢的,陛下未必乐意,最后只会撮合出一对怨偶。<br />
“阿琢这个皇后人选,是太后和陛下都可以接受的。要是阿琢进宫了,在太后和陛下起冲突时,也可以调和母子关系。”<br />
陆杭对太后心理的把控,无疑比长孙陆淮要精准许多。<br />
他看陆淮面上犹有迟疑,劝慰道:“太后心意已决,你也无需多想。你媳妇与太后是二十多年的交情,阿琢也是太后看着长大的孩子,阿琢在皇宫里的日子必不差的。”<br />
***<br />
自从太后在大朝会上撤去垂帘后,这两年,季衔山颇有些寄情于书画之中。<br />
他坐在窗边,刚临摹完一副字帖,余光扫见小福子轻手轻脚走了进来:“怎么了?”<br />
“娘娘请陛下过去。”<br />
季衔山放下毛笔,用一旁的温水净了净手:“我们走。”<br />
季衔山到寿宁宫的时候,霍翎正在用莲子羹。<br />
“母后。”季衔山给霍翎请安。<br />
霍翎指了指一旁的莲子羹:“知道你要过来,提前给你盛好了。现在应该刚好能入口,你试试。”<br />
季衔山坐到霍翎左手边,吃了一口,笑道:“这定是无墨姑姑的手艺。”<br />
用过东西,霍翎才开口道:“这回寻你过来,是想与你聊聊你的婚事。你的婚事定下后,礼部和内务府那边也能先有一个章程。”<br />
季衔山怔了怔,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婚事,自然是听凭母后做主。”<br />
霍翎一笑:“你的婚事,总要与你知会一声。我挑中的皇后人选,你也熟悉,不妨来猜一猜。”<br />
季衔山心中一动,已经有了答案:“是阿琢吧?”<br />
他所熟悉的年纪相仿的姑娘并不多,除了陆琢外,就是出身宗室的几人。而且许时渡不久前刚进过宫。<br />
霍翎颔首:“是阿琢。”<br />
季衔山道:“阿琢是极好的,不过辈分有些对不上吧。”<br />
陆琢比季衔山小了两岁,季衔山对陆琢自然还谈不上什么男女之情。<br />
但两人从小一块儿长大,这份知根知底,比让季衔山迎娶一个没见过几面的姑娘家,更能让他接受。<br />
霍翎道:“辈分这个倒是无妨,皇家一向不看重这些。就是有一点,阿琢年纪比你小,你们的婚期得定在她及笄礼后。”<br />
季衔山自是没有异议。<br />
他本来也没有想过自己一大婚,就能立刻亲政。<br />
帝后大婚要提前筹备不少东西,凤仪宫十几年没人住过,也需要重新修一番。<br />
就算再怎么赶,婚期也得拖到明年年初。<br />
陆琢的及笄礼也是在明年,不过是在明年年底。<br />
早上几个月和晚上几个月,其实差别也不大,还不如晚上几个月,挑选一个合自己心意的皇后。<br />
季衔山又陪着霍翎说了一会儿话,才开口道:“母后,听说姑姑病好了,我带些礼物去大长公主府探望她。你有什么东西要我一起带过去吗?”<br />
霍翎是过来人,瞧一眼季衔山就知道他要做什么了,眼眸微弯:“你自去忙吧。”<br />
等季衔山走出几步远,霍翎才慢悠悠打趣道:“对了,内务府近儿新打了几款簪子,样式颇别致,适合小姑娘戴。”<br />
季衔山脚下险一踉跄,但出了寿宁宫,还是脚步一拐,先去了趟内务府。<br />
因为两家人都没有异议,立后圣旨很快就送到了陆家,送到了陆琢手里。<br />
圣旨下达后,礼部开始筹备大婚,内务府也开始修凤仪宫。<br />
而钦天监那边,也算出了三个吉日,任凭太后和陛下挑选。因为要等陆琢及笄礼后再举办大婚,婚期也没什么好选的,直接定在了年底。<br />
朝臣对这桩婚事要说有什么异议,那就是婚期定得略晚了些,但除了这一点,就再没有什么能挑出毛病的地方。<br />
而这点异议也很快烟消云散。<br />
因为太后当着朝臣的面亲口说,皇帝还没有大婚,但定下亲事后,也已经算是大人了,可以独当一面,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每天上午跟在她身边学习如何处理政务。<br />
季衔山连忙起身推辞:“儿臣惶恐。儿臣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跟在母后身边好好学习。”<br />
霍翎握着季衔山的手掌,温声道:“皇帝长大了,可以试着自己担起事了。从明日起,哀家会将一部分奏折交给皇帝,由你自行去批阅处理。次日朝会后,再带着奏折来寿宁宫,由哀家为你查漏补缺。”<br />
第163章 大婚。<br />
朝臣为何会希望陛下早日大婚?<br />
因为大婚以后,陛下才能名正言顺开始处理政事。<br />
如今太后主动提出让陛下参与朝政,这在许多朝臣看来是一个好的迹象。<br />
太后临朝听政多年,一手抚养陛下长大,平定大燕内忧外患,于国于家,太后的威望都实在是太高了。<br />
如果母子之间能够平稳过渡权力,那自然是朝臣最希望看到的场面。<br />
不然,一旦母子相争,那些支持陛下亲政的朝臣想到自己要站在太后的对立面,与太后为敌,腿肚子都忍不住有些发颤。<br />
季衔山一边兴致勃勃参与到朝政里,一边开始筹备自己的大婚。<br />
霍翎这个做母亲的,也从自己的私库里取出一笔银子,交给礼部和内务府,命他们将帝后大婚的场面办得更盛大隆重。<br />
偶尔,季衔山过来汇报政事时,霍翎也会让他多去凤仪宫转转。<br />
“宫人自然是不敢不用心的。但你多去两趟,宫人定然会更上心。”<br />
季衔山一一应了。<br />
霍翎道:“还有,凤仪宫里的花草,多是照着我的喜好去布置的。也不知道阿琢喜欢什么花,该让内务府多种些她喜欢的花才是。”<br />
季衔山还真知道这个:“她最喜欢蝴蝶兰。母后忘了,阿琢也是个爱画的,她十次画画有三次都在画蝴蝶兰。”<br />
霍翎道:“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前些年过千秋节时,确实收到过她画的一幅蝴蝶戏兰图。”<br />
季衔山道:“可以让宫中花匠多培育出一些新品种,这样才能让阿琢换着花样来画画。”<br />
季衔山这么说着,也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凤仪宫瞧瞧。<br />
正好他下午没有别的安排,季衔山问霍翎:“方才听母后提起凤仪宫时,话中多有回忆之意。母后也许久没踏足过凤仪宫了,可要一道去看看。”<br />
……<br />
内务府才刚开始动工,目前主要是在修宫殿外部,将一些掉漆的柱子和破损的石阶重新补上,还没来得及更改庭院的布局。<br />
因此放眼望去,凤仪宫的一草一木,一景一致,依稀还是旧日模样。<br />
季衔山陪着霍翎转了一圈,霍翎突然抬手,指着不远处亭亭如盖的梧桐树:<br />
“这棵梧桐树,是你出生那年,你父皇亲手种下的。你可还记得?”<br />
季衔山仰起头,凝望着高大的树冠:“记得。母后曾与我说过。”<br />
霍翎走进树荫里,将手掌贴在树干上:“在我进宫之前,你父皇曾经有过两个皇子,但一个皇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一个皇子被养到两岁,也因一场急病去了。<br />
“登基二十年都没能养住一个皇子,朝臣心里难免惴惴不安,你父皇有的时候也会忧虑自己的身后事。<br />
“所以在文盛安等一众朝臣的劝说下,他最终还是松了口,同意将端王嫡长子接进皇宫里教养。”<br />
在季衔山没满三岁的时候,先帝就驾崩了。<br />
季衔山对先帝的印象,大都来自于霍翎的讲述。<br />
霍翎从来不避讳在季衔山面前提起先帝,只不过她极少会谈及端王一家。<br />
季衔山不知道霍翎的意思,只是默默听着,顺便挪了挪步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她挡去疏漏下来的阳光。<br />
霍翎注意到他的动作,眼神柔和下来:“我与端王府、柳国公府不合,所以我不会眼睁睁看着端王嫡长子继承大统,更何况,我进宫后,还有了你。<br />
“你父皇驾崩的那一年,大燕发生了很多事情。<br />
“朝堂之上,端王和柳国公举兵谋逆;燕北边境,大穆挥兵十万南下。而你还是如此的小,小到尚且不能理解你父皇为什么突然不见了,小到总是隔三差五就在生病。<br />
“朝堂上的交锋再艰难,也终究能够熬过去。唯独你生病的那些日夜,我总害怕到不敢闭眼,担心你会像先帝的那几个孩子一样夭折。”<br />
季衔山被霍翎说得心中酸涩:“母后,那些年你受委屈了。”<br />
霍翎笑着摇摇头:“安儿,你还没有娶妻生子。做孩子的,总是很难完全理解做母亲的心。<br />
“能看着你一点点长大,如今还将要娶妻生子,我就没什么好委屈的。<br />
“你父皇在位时,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子嗣问题。我只盼着你大婚后,能与阿琢夫妻和睦,早日诞下皇嗣。”<br />
季衔山轻咳一声,含糊着点了点头。
“算了。”陆淮拍了拍许时渡的手背,“我去见见祖父,跟他讨个主意。你不必等我一起用饭。”<br />
陆淮是长房长孙,他成亲后依旧住在陆府里,想过去找陆杭也很容易。<br />
他到陆杭院中时,陆杭和妻子正准备用膳。<br />
陆杭一看就知道他是有正事:“吃过了吗?”<br />
“还没。”<br />
“行,那有什么事吃完饭再说。”<br />
用过晚膳,陆杭让陆淮陪他去院中散步消食:“说吧。”<br />
陆淮一五一十说完:“祖父,你了解娘娘,你说,娘娘这是什么意思?”<br />
陆杭叹息:“娘娘的心思,即使是我,也不能完全猜透。”<br />
陆淮道:“我以为娘娘会更青睐从亲近她的家族里,挑选一个合适的皇后人选。”<br />
比如桑家三房、靖国公府,都有年纪适合、才貌出众的姑娘。<br />
当然,陆杭能当上吏部尚书,成为政坛有名的常青树,他与太后之间的关系肯定是处得不错的。<br />
但陆家根基深厚,无需依附太后,自然不能算是纯粹的太后党。<br />
陆杭想了想,道:“这事儿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复杂。”<br />
陆淮露出洗耳恭听之色。<br />
陆杭双手负在身后,在前头慢慢踱步:“真要从那些个依附太后的家族里,给陛下挑一个他不喜欢的,陛下未必乐意,最后只会撮合出一对怨偶。<br />
“阿琢这个皇后人选,是太后和陛下都可以接受的。要是阿琢进宫了,在太后和陛下起冲突时,也可以调和母子关系。”<br />
陆杭对太后心理的把控,无疑比长孙陆淮要精准许多。<br />
他看陆淮面上犹有迟疑,劝慰道:“太后心意已决,你也无需多想。你媳妇与太后是二十多年的交情,阿琢也是太后看着长大的孩子,阿琢在皇宫里的日子必不差的。”<br />
***<br />
自从太后在大朝会上撤去垂帘后,这两年,季衔山颇有些寄情于书画之中。<br />
他坐在窗边,刚临摹完一副字帖,余光扫见小福子轻手轻脚走了进来:“怎么了?”<br />
“娘娘请陛下过去。”<br />
季衔山放下毛笔,用一旁的温水净了净手:“我们走。”<br />
季衔山到寿宁宫的时候,霍翎正在用莲子羹。<br />
“母后。”季衔山给霍翎请安。<br />
霍翎指了指一旁的莲子羹:“知道你要过来,提前给你盛好了。现在应该刚好能入口,你试试。”<br />
季衔山坐到霍翎左手边,吃了一口,笑道:“这定是无墨姑姑的手艺。”<br />
用过东西,霍翎才开口道:“这回寻你过来,是想与你聊聊你的婚事。你的婚事定下后,礼部和内务府那边也能先有一个章程。”<br />
季衔山怔了怔,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婚事,自然是听凭母后做主。”<br />
霍翎一笑:“你的婚事,总要与你知会一声。我挑中的皇后人选,你也熟悉,不妨来猜一猜。”<br />
季衔山心中一动,已经有了答案:“是阿琢吧?”<br />
他所熟悉的年纪相仿的姑娘并不多,除了陆琢外,就是出身宗室的几人。而且许时渡不久前刚进过宫。<br />
霍翎颔首:“是阿琢。”<br />
季衔山道:“阿琢是极好的,不过辈分有些对不上吧。”<br />
陆琢比季衔山小了两岁,季衔山对陆琢自然还谈不上什么男女之情。<br />
但两人从小一块儿长大,这份知根知底,比让季衔山迎娶一个没见过几面的姑娘家,更能让他接受。<br />
霍翎道:“辈分这个倒是无妨,皇家一向不看重这些。就是有一点,阿琢年纪比你小,你们的婚期得定在她及笄礼后。”<br />
季衔山自是没有异议。<br />
他本来也没有想过自己一大婚,就能立刻亲政。<br />
帝后大婚要提前筹备不少东西,凤仪宫十几年没人住过,也需要重新修一番。<br />
就算再怎么赶,婚期也得拖到明年年初。<br />
陆琢的及笄礼也是在明年,不过是在明年年底。<br />
早上几个月和晚上几个月,其实差别也不大,还不如晚上几个月,挑选一个合自己心意的皇后。<br />
季衔山又陪着霍翎说了一会儿话,才开口道:“母后,听说姑姑病好了,我带些礼物去大长公主府探望她。你有什么东西要我一起带过去吗?”<br />
霍翎是过来人,瞧一眼季衔山就知道他要做什么了,眼眸微弯:“你自去忙吧。”<br />
等季衔山走出几步远,霍翎才慢悠悠打趣道:“对了,内务府近儿新打了几款簪子,样式颇别致,适合小姑娘戴。”<br />
季衔山脚下险一踉跄,但出了寿宁宫,还是脚步一拐,先去了趟内务府。<br />
因为两家人都没有异议,立后圣旨很快就送到了陆家,送到了陆琢手里。<br />
圣旨下达后,礼部开始筹备大婚,内务府也开始修凤仪宫。<br />
而钦天监那边,也算出了三个吉日,任凭太后和陛下挑选。因为要等陆琢及笄礼后再举办大婚,婚期也没什么好选的,直接定在了年底。<br />
朝臣对这桩婚事要说有什么异议,那就是婚期定得略晚了些,但除了这一点,就再没有什么能挑出毛病的地方。<br />
而这点异议也很快烟消云散。<br />
因为太后当着朝臣的面亲口说,皇帝还没有大婚,但定下亲事后,也已经算是大人了,可以独当一面,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每天上午跟在她身边学习如何处理政务。<br />
季衔山连忙起身推辞:“儿臣惶恐。儿臣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跟在母后身边好好学习。”<br />
霍翎握着季衔山的手掌,温声道:“皇帝长大了,可以试着自己担起事了。从明日起,哀家会将一部分奏折交给皇帝,由你自行去批阅处理。次日朝会后,再带着奏折来寿宁宫,由哀家为你查漏补缺。”<br />
第163章 大婚。<br />
朝臣为何会希望陛下早日大婚?<br />
因为大婚以后,陛下才能名正言顺开始处理政事。<br />
如今太后主动提出让陛下参与朝政,这在许多朝臣看来是一个好的迹象。<br />
太后临朝听政多年,一手抚养陛下长大,平定大燕内忧外患,于国于家,太后的威望都实在是太高了。<br />
如果母子之间能够平稳过渡权力,那自然是朝臣最希望看到的场面。<br />
不然,一旦母子相争,那些支持陛下亲政的朝臣想到自己要站在太后的对立面,与太后为敌,腿肚子都忍不住有些发颤。<br />
季衔山一边兴致勃勃参与到朝政里,一边开始筹备自己的大婚。<br />
霍翎这个做母亲的,也从自己的私库里取出一笔银子,交给礼部和内务府,命他们将帝后大婚的场面办得更盛大隆重。<br />
偶尔,季衔山过来汇报政事时,霍翎也会让他多去凤仪宫转转。<br />
“宫人自然是不敢不用心的。但你多去两趟,宫人定然会更上心。”<br />
季衔山一一应了。<br />
霍翎道:“还有,凤仪宫里的花草,多是照着我的喜好去布置的。也不知道阿琢喜欢什么花,该让内务府多种些她喜欢的花才是。”<br />
季衔山还真知道这个:“她最喜欢蝴蝶兰。母后忘了,阿琢也是个爱画的,她十次画画有三次都在画蝴蝶兰。”<br />
霍翎道:“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前些年过千秋节时,确实收到过她画的一幅蝴蝶戏兰图。”<br />
季衔山道:“可以让宫中花匠多培育出一些新品种,这样才能让阿琢换着花样来画画。”<br />
季衔山这么说着,也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凤仪宫瞧瞧。<br />
正好他下午没有别的安排,季衔山问霍翎:“方才听母后提起凤仪宫时,话中多有回忆之意。母后也许久没踏足过凤仪宫了,可要一道去看看。”<br />
……<br />
内务府才刚开始动工,目前主要是在修宫殿外部,将一些掉漆的柱子和破损的石阶重新补上,还没来得及更改庭院的布局。<br />
因此放眼望去,凤仪宫的一草一木,一景一致,依稀还是旧日模样。<br />
季衔山陪着霍翎转了一圈,霍翎突然抬手,指着不远处亭亭如盖的梧桐树:<br />
“这棵梧桐树,是你出生那年,你父皇亲手种下的。你可还记得?”<br />
季衔山仰起头,凝望着高大的树冠:“记得。母后曾与我说过。”<br />
霍翎走进树荫里,将手掌贴在树干上:“在我进宫之前,你父皇曾经有过两个皇子,但一个皇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一个皇子被养到两岁,也因一场急病去了。<br />
“登基二十年都没能养住一个皇子,朝臣心里难免惴惴不安,你父皇有的时候也会忧虑自己的身后事。<br />
“所以在文盛安等一众朝臣的劝说下,他最终还是松了口,同意将端王嫡长子接进皇宫里教养。”<br />
在季衔山没满三岁的时候,先帝就驾崩了。<br />
季衔山对先帝的印象,大都来自于霍翎的讲述。<br />
霍翎从来不避讳在季衔山面前提起先帝,只不过她极少会谈及端王一家。<br />
季衔山不知道霍翎的意思,只是默默听着,顺便挪了挪步子,用自己的身体,为她挡去疏漏下来的阳光。<br />
霍翎注意到他的动作,眼神柔和下来:“我与端王府、柳国公府不合,所以我不会眼睁睁看着端王嫡长子继承大统,更何况,我进宫后,还有了你。<br />
“你父皇驾崩的那一年,大燕发生了很多事情。<br />
“朝堂之上,端王和柳国公举兵谋逆;燕北边境,大穆挥兵十万南下。而你还是如此的小,小到尚且不能理解你父皇为什么突然不见了,小到总是隔三差五就在生病。<br />
“朝堂上的交锋再艰难,也终究能够熬过去。唯独你生病的那些日夜,我总害怕到不敢闭眼,担心你会像先帝的那几个孩子一样夭折。”<br />
季衔山被霍翎说得心中酸涩:“母后,那些年你受委屈了。”<br />
霍翎笑着摇摇头:“安儿,你还没有娶妻生子。做孩子的,总是很难完全理解做母亲的心。<br />
“能看着你一点点长大,如今还将要娶妻生子,我就没什么好委屈的。<br />
“你父皇在位时,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子嗣问题。我只盼着你大婚后,能与阿琢夫妻和睦,早日诞下皇嗣。”<br />
季衔山轻咳一声,含糊着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