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阳安长公主将几位宗室长辈的打算一一道出。<br />
    她看着季衔山,又道:“当然,你要是觉得不妥的话,可以直说。”<br />
    季衔山捂着胸口低咳两声:“就这样吧,既然诚郡王他们已经安排好了,那就照着这个做吧。我明日会称病不去大朝会,接下来一段时间,也都不会出现在人前。<br />
    “二姐姐不要再随意进宫与我联络了,那太扎眼。我这里有一条线,想联系我的话,可以通过这条线上的人联系我,这是绝对隐秘的,不会被任何人发现。”<br />
    季衔山给阳安长公主报了城西一家首饰铺子的名字,让她有事就通过那家的掌柜给他传信。<br />
    姐弟两简单敲定好细节后,阳安长公主就告辞了,留季衔山在屋里好好休息。<br />
    季衔山喝了一口热水,却因为心不在焉,被水呛进了食道里。<br />
    他捂着胸口,剧烈咳嗽起来,将原本苍白的神色咳得满脸涨红。<br />
    季衔山深深喘息几下,视线落在一旁的烛台上。<br />
    他伸出手,指尖落在跃动的火焰旁边,感受着火焰灼烧手指的痛楚。<br />
    明灭的火光映照在他的眼底,于是他的眼里也仿佛起了一场燎原的火,将一切烧成荒芜。<br />
    “我们母子之间,总是要有个了断的。”<br />
    ***<br />
    天狩十八年七月的这场大朝会,注定载入史册。<br />
    天子称病,没有出席大朝会。<br />
    以诚郡王、肃郡王为首的宗室宗亲,还有以陈浩言为首的一小批朝臣,全部站出来驳斥那句天命谶言。<br />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诚郡王断然道:“不过是一个妖僧,也敢妖言惑众,假托天命行事。当处死刑,以儆效尤。”<br />
    还有朝臣问霍翎:“此负祖宗事,何以报先帝。”<br />
    更有甚者,直接跳出来骂道,太后把持朝政、独断朝纲还不够,现在是不是有意要抢自己亲生儿子的皇位。<br />
    当然,在这样的场合,太后一系的官员岂能容忍这些人如此放肆。<br />
    无需太后开口,已经有人站出来呵斥对方,甚至扬言对方挑拨天家母子的关系,其心可诛,当处死刑。<br />
    就连在朝中一向没什么存在感的钦天监监正都站了出来,就“太后接受羌戎的称臣文书时,天边那轮大日骤然爆发出夺目光芒”的异常天象作为官面解读,认为那是“阴德承乾”,即太后的贤德圣明得到了天象的认可,可承继天命。<br />
    钦天监监正的发言,无疑是又一次佐证了那句天命谶言。<br />
    让这场骂战到达顶峰的,则是释空法师在算出那句天命谶言后不久,就圆寂于自己的禅房中。<br />
    释空法师已年过九十,这个年纪的老人,什么时候圆寂都不奇怪。<br />
    认同天命谶言的人,将释空法师的圆寂,解读成“泄露天机遭到反噬”。<br />
    反对天命谶言的人,自然也要反对这种说法,认为一切不过是穿凿附会。<br />
    但不管朝堂上众人是如何想的,民间有关“天降神碑”、“天命谶言”的传说,都随着释空法师的圆寂,再次蒙上一层神秘色彩。<br />
    这场骂战一直持续到定国公李宜春、陆淮等人准备离开京师都还没能消停。<br />
    李宜春在离开京师前一日,特意往宫里递了折子求见霍翎,向霍翎辞行。<br />
    “原本还觉着京师比羌州好,但看着这一个月来京师的吵吵闹闹,我倒觉着还是待在羌州更自在些。”<br />
    霍翎道:“怎么,有人求到你府上去了?”<br />
    “没有。”李宜春摇头,“那块神碑可是我亲自献给你的,哪个不长眼的人会求到我府上去。唉,就是可惜我走得太急,没办法看到这场骂战的后续了。”<br />
    霍翎道:“这种骂战本来就不会吵出什么结果。”<br />
    李宜春试探道:“那你就这么干看着?”<br />
    霍翎淡淡一笑,不愿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与李宜春<br />
    聊起他手底下的骑兵。<br />
    李宜春也识趣地转移了话题。<br />
    反正他才不信霍翎会没有布置后手。<br />
    李宜春是曾经的羌戎王,麾下有一支忠于他的骑兵精锐。<br />
    他投靠大燕后,这支骑兵进行了一定调整和减员,最后保留在了两万左右。<br />
    再加上从卫慕氏、细封氏、米擒氏抽调过来的兵马,组成了三万羌人骑兵,规模与燕羽军持平。<br />
    这是大燕朝廷所能允许的最大军队数量。<br />
    说到卫慕氏,李宜春道:“卫慕族长这下是悔得肠子都青了。”<br />
    在太后的千秋宴上,太后和皇帝都说要给卫慕氏赐中原姓氏,于是卫慕族长高高兴兴选了“季”这个国姓。<br />
    当然,也不能说卫慕族长的选择有问题——在大多数不知内情的人眼里,肯定是一国国姓最为体面辉煌。<br />
    只是原本卫慕族长可以接受太后的示好,顺势靠拢太后、投效太后。<br />
    但有了先前那一出,就算太后不记仇,也没必要再重用一个下过她面子的部落。<br />
    霍翎摇摇头,没有说什么,只是问李宜春:“你认为羌州的事情,能在几年内理顺?”<br />
    李宜春仔细想了想,有他的配合,再加上大燕的资源倾斜,以及那些被派去羌州的能臣干吏……<br />
    “这就看你想梳理到什么地步了。想要让羌州的百姓彻底归心,打从心底认同自己是大燕子民,至少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br />
    这个时间,足够重新长成一代人。<br />
    这一代人完全接受大燕的文化熏陶,学习大燕的风土人情,等到他们长大后,羌州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br />
    “如果只是想从羌州调兵,让羌州成为大燕攻打燕云十六州的一个大后方,至多五年。”<br />
    李宜春显然是猜到了霍翎的打算。<br />
    “五年……”霍翎道,“有些久了。”<br />
    李宜春正色道:“我尽力吧。”<br />
    “好。”天色不早了,霍翎起身送了李宜春几步,“你多保重。”<br />
    李宜春行礼:“这句话,应该是我对圣人说才对。圣人要多保重。”<br />
    霍翎送到殿门口就止步了,由无墨代她再送李宜春一程。<br />
    少许,无墨折返回来,发现霍翎依旧站在长廊底下,双手挽袖,静静看着远处余霞成绮,斜阳似火。<br />
    霍翎的目光落在无墨身上,突然抬手,触碰无墨的鬓角,从她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头发里,挑出一根白发。<br />
    “你有白发了。”<br />
    无墨摸了摸自己的鬓角,笑道:“圣人眼神真好。”<br />
    霍翎道:“你的四十岁生辰,也不远了。我给你准备了一份生辰礼,不过这份礼物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甚至会有不少人上折弹劾你,你害怕吗?”<br />
    无墨道:“有娘娘护着我,我不害怕。”<br />
    无墨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br />
    不管娘娘送她的礼物会引发怎样的争议,无墨都不害怕。<br />
    这些年里,她一直在艰难地追逐圣人的脚步,努力不给圣人拖后腿,但她做得还是不够好,还是不能像祝青云、桑玄清她们一样为圣人分忧。<br />
    所以,如果能帮上圣人一些忙,就算在这个节骨眼上牵扯进朝堂的漩涡中,她也无所畏惧。<br />
    可是……<br />
    可是……<br />
    无墨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她却没有想到,圣人为她准备的,竟然是这样一份礼物。<br />
    这是一份诏书。<br />
    一份,册封太后亲妹、女官霍无墨,为一等承恩侯的诏书。<br />
    第182章 衮服祭祖。……<br />
    在侯爵制度刚出现的朝代,曾经有过女子为侯爵的先例。<br />
    但往后千年,随着制度礼法的不断细化完善,爵位就成为了男子的专属,女子则有自己的诰命品级、贵族封号。<br />
    公爵,侯爵,伯爵,那是属于男人的荣耀。<br />
    公主,郡主,县主,国夫人,淑人,恭人,那才是属于女人的荣耀。<br />
    无墨手里的这道诏书,是让她以女子之身,领受一等承恩侯的爵位。<br />
    原本已经有些消停下来的朝廷,因着这道诏书,再次掀起哗然。<br />
    而这一次,霍翎表现得格外强硬:“一个承恩侯的爵位,朕想给谁,谁就能领受。一如当日,朕能随手收回承恩公的爵位一般。”<br />
    更火上浇油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后居然说,皇帝千秋节当天,她有意穿着衮服前往太庙祭祖!<br />
    何谓衮服?<br />
    衮服乃帝王礼服,其上绣有十二章纹,从形<br />
    制到纹样再到颜色皆严格限定于皇帝在祭天、登基等重大典礼使用。[注]<br />
    “古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衮服,帝王礼服也,太后代行子职,却穿着衮服前往太庙,置天子颜面于何地?”<br />
    “礼仪之大,衮服为尊。就连天子,非重要场合都不能穿着衮服,何况太后?”<br />
    还有人问:“太后要穿衮服,那陛下要穿什么。”<br />
    霍翎道:“陛下要穿什么,你们可以去太和殿问问陛下。”<br />
    有朝臣怒道:“自千秋宴后,陛下就再也没有在大朝会上出现过,敢问太后,意欲何为?”<br />
    霍翎淡淡扫了对方一眼,连回应都不屑。<br />
    礼部尚书李寒松笑着站出来,如老好人一般打着圆场:“圣人临朝称制十八年,又刚为我朝开疆扩土,只是想穿得隆重些去祭祀列祖列宗罢了。”<br />
    当然,李寒松说出这种话,就是在睁眼说瞎话了。<br />
    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临朝称制十八年,太后已有天子之实,如今再让太后衮服祭祖,岂不是真要应了那句天命谶言。<br />
    当天下午,大朝会结束后,二十余名不同意太后衮服祭祖的官员皆被贬谪出京。
言情女生相关阅读More+

三角错位

小于号

堕落幻境

松月兔兔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逆龄巽

邪巫

牛奶少年郎

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

路遥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