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到底没拿走,连她<br />
自己的钱也被拿了出来。<br />
“妈,我退伍上头有补贴的,当大队长也拿工资,贺老那边也说过去给安排工作,我的工资都会给采云花的。以后我们有空,肯定会来看你和爸的。”<br />
蔡桂香含泪送他离开,一路絮絮叨叨的叮嘱着。<br />
“大伯娘,姐夫,等等。”<br />
走到半路,乔采月气喘吁吁的追了上来,递给了徐怀山一封信,“姐夫,给我姐的。”<br />
乔采云走得太突然了,她都没来得及和她姐说上几句话,她就走了。<br />
有好多话都没来得及说,就写在了信里。<br />
乔采月便写了封信,托徐怀山带过去,不然她也不知道往哪边寄。<br />
这个徐怀山倒是收下帮着带过去了。<br />
蔡桂香一拍手,拉着乔采月去了公社,借了纸笔,由她口述,乔采月替她写信。虽然识字,可她写字却不太行,正好让乔采月帮她写,她就是担心自己要交待的太多,女婿记不住。<br />
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还有些不舍,可也知道不能耽搁时间,便把信交给了徐怀山。<br />
等人走了,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干活儿都提不起劲来了。<br />
可是很快一个重大消息的公布让大家都不再议论乔家的事情了。<br />
高考恢复了。<br />
这个消息一出来,全国各地的报社都加紧印刷报纸,所有报纸的头条版面都是在报道这件事情。<br />
最先回神的是知青同志,他们一遍遍的确认报纸上的内容,确定自己可以参加高考,即便是平日里有摩擦的人,都抱在一起喜极而泣。<br />
这是一个重大的消息,但也不算公布的太突然,之前就有一些消息说上头在讨论这个事情。<br />
只不过大家都没当真,高考都中断十年了,头一年大家还充满希望,可慢慢的,心也冷却下来了。<br />
就在他们以为高考无望的时候,却出来了这个消息。<br />
反应更快的已经去书店买复习资料了。<br />
很多知青也请假去了县城,可转了一趟之后,却是一脸失望的空手回来了。<br />
本来县城复习资料就不多,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反应快的早就把资料买走了。<br />
等他们过去的时候,书店那边挤都挤不进去,就听书店里的人已经打电话联系印刷厂那边了,现在全国各地符合报名条件的人都在抢书,人家那边也在加急印刷,但分配到他们这边的数量实在是不多。<br />
能不能抢到,就看他们自己了。<br />
有些知青家里有点儿关系,就像是方茹,在消息公布出来之前,她家里就给她寄过来一套复习资料,还写信叮嘱她要好好学习。<br />
不过没明说高考的事情,她当时还挺纳闷的,现在却突然明白过来了。<br />
消息确实是好消息,不过也让大家的心挺浮躁的。<br />
尤其是知青同志们,工作的时候都不认真了,总是走神,不用猜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br />
不过也能理解,遇到这样的事情,能冷静的毕竟是少数。<br />
卓雨就是属于冷静的那一个,除了刚看到消息的时候笑了一下,后面就一直很淡定。<br />
连知青去县城买复习资料,她都没动静。<br />
周苋也好奇,“卓知青,你是怎么打算的?”<br />
卓雨笑道,“县城的资料本来就不多,去了也是白跑,我已经打电话给雯雯的爸妈,拜托他们寄复习资料过来了。”<br />
周苋对着卓雨竖起大拇指,果然还是那个冷静的卓知青,不论什么时候都能看中事情本质。<br />
不过也不能让知青这么躁动下去。<br />
所以周苋这边以副社长的名义,召集所有知青开大会。<br />
目的也很简单,他们想要参加高考,公社这边也全力支持他们。但不能因为参加高考,就不工作了。<br />
该上工上工,该上班上班。<br />
刚恢复高考的录取率其实并不高,意味着考上的人并不多。<br />
而且知青真正的大规模回城,也还要再等两年。<br />
如果因为这样就不认真工作,他们这边也不答应的。<br />
所以干脆统一组织。<br />
这次跟以往都不一样,十二月份就要考试了,他们仅仅有两个月的时间复习。<br />
对于已经放下书本很多人的老知青来说,是个很不利的消息,所以他们才如此焦急。<br />
现在公社愿意组织他们学习,对于很多买不到复习资料的人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消息。<br />
白天上工,晚上安排公社中学老师给他们上课。<br />
不过最多一个小时,公社中学老师的这部分工资也有公社这边来出。<br />
就是对于离公社比较远的大队的知青会辛苦一些。<br />
这些知青倒是不觉得,能有这样的机会,大家还是很珍惜的。<br />
第117章<br />
考上了<br />
知青们结伴而来,他们还把东西都带过来了,晚上下课后,就在教室里打地铺,大家人多挤在一起,倒也没那么冷。<br />
还有人带了炉子过来,窗户稍微打开一些,透透风,有炉子在,屋子里也不是很冷。<br />
天快亮的时候早点儿起来,把东西收拾好堆到角落里,赶回大队上工。<br />
见他们这么积极,何书记咬牙给安排了一下,让周小草开拖拉机接送远一点儿的知青。<br />
天这么冷,万一出点儿意外不能考试,那多可惜。<br />
当然,关心知青的同时,也不忘记关怀一下周苋这个副社长。<br />
按照政策,她也是可以参加高考的。<br />
周苋可是高中学历,是符合要求的。<br />
对于她的前途来说,参加高考明显比不参加有利的多。<br />
“小周啊,这个时候你可是要考虑清楚的,大学生毕业可是直接就给分配工作的,自己前途的事情,可不能开玩笑。”纪主任也跟着劝道。<br />
大学生毕业出来,最差也能分到县里当个小领导,小周要是在这副社长的位置上,估摸要往上升,也得继续熬资历的。<br />
从大队妇女主任到今天这个地步,虽说确实升得很快,可也就到这里了,再往上他们也没辙。<br />
不管怎么看,参加高考上大学都是最好的那个选择。<br />
周苋略微考虑了一下,觉得他们说得确实不错,便应了。<br />
报名的时候,由公社这边给她写一封推荐信,顺利报上了名字。<br />
课本她还有,公社这边也出面弄了两套资料,公社中学的老师白天教自己的学生,晚上教知青。<br />
和一直在学的应届生不一样,很多知青放下课本很多年了,好在这家里面很多大队办小学,组织扫盲班,虽说小学不一样,可好歹知识还是没有忘记。<br />
再加上中学老师慢慢学,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是以大家接受还是很快的。<br />
时间也是比较紧的,课本又不够,有学习资料的知青同志自然是不愿意分享出来的。<br />
可也有愿意分享的,每天就让人轮流把资料抄写在黑板上,知青们快速的抄写着,珍惜着这些机会。<br />
人家不愿意分享也正常,愿意分享的同志大家也感谢的。<br />
只是时间太紧迫了,他们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先抓紧学习。<br />
大家还互相帮助,有的同学有薄弱的地方,也有的同学有擅长的地方,互相辅导。<br />
也有知青轮流当老师,分享自己擅长科目的知识。<br />
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大家的关系也越发的融洽起来。<br />
随着考试的时间一点点的推进,大家甚至开始熬夜苦读。<br />
这是十多年来的头一次机会,谁都想努力一把。<br />
周苋也在其中,葛桂芬心疼闺女天天早出晚归的,就杀了只鸡炖汤给闺女补补身体,还不许家里的孩子大声吵闹,怕打扰她学习。<br />
除了周苋,王雪梅也参加了高考,她原本是有些犹豫的,她的顾虑很多,都被葛桂芬一句话给打断了。<br />
“考,为啥不考,考上了咱家就有两个大学生了,考上了依依有个大学生的妈,多光荣的事情啊。”<br />
家里人都支持她参加高考,有机会不考那不是<br />
傻嘛。<br />
听说大学生上学国家还给发钱,毕业就分配工作,有些好事,干嘛不考。<br />
其他社员担心家里的知青儿媳或者是知青女婿考上大学就跑了,心里有顾虑,他们家又不担心这个。<br />
老三媳妇一看就不是那种有花花肠子的人,葛桂芬同志之前都敢把家里的粮食交给她管,对她十分放心,自然不怕她考上大学就丢下男人孩子跑了。<br />
“依依也大了,直接送去上学好了,反正在学校有老师看着,再说了,学校不是有那啥寒暑假,你那会儿再回来呗。”<br />
王雪梅看着给她分析的头头是道的婆婆,心里很是感动,她自然也是知道的,别人家都是严防死守的,生怕考上跑了就不回来了。<br />
有些知青都闹到公社那边去了,最后领导出面,让没有领结婚证知青和社员补领了结婚证,又让知青写了保证书,不耽误他们考大学,但也不能因此抛妻弃子或者抛夫弃子。<br />
这保证书就留在公社,要是以后敢这么做,上学了就把保证书寄到学校去,上班了就把保证书寄到单位去。<br />
反正以后是别想发展了,不管是学校还是单位都不会留着有这么大污点的人。<br />
可婆婆不仅劝她去高考,也没让她签那个什么保证书。<br />
不过她还是和周守军补领了结婚证,乡下人都不大重视这个,他们觉得有过大队的社员见证,夫妻对着主席同志的画像宣誓,就是结婚了。<br />
她和小姑子周苋一起复习,有不会的还能一起讨论,小姑子的基础比她扎实一些,有些地方还是小姑子教她的。<br />
婆婆炖鸡汤,也会分给她一只鸡腿。<br />
用婆婆的话来说,都是要用脑子的事情,多补补才能有劲头学习。
自己的钱也被拿了出来。<br />
“妈,我退伍上头有补贴的,当大队长也拿工资,贺老那边也说过去给安排工作,我的工资都会给采云花的。以后我们有空,肯定会来看你和爸的。”<br />
蔡桂香含泪送他离开,一路絮絮叨叨的叮嘱着。<br />
“大伯娘,姐夫,等等。”<br />
走到半路,乔采月气喘吁吁的追了上来,递给了徐怀山一封信,“姐夫,给我姐的。”<br />
乔采云走得太突然了,她都没来得及和她姐说上几句话,她就走了。<br />
有好多话都没来得及说,就写在了信里。<br />
乔采月便写了封信,托徐怀山带过去,不然她也不知道往哪边寄。<br />
这个徐怀山倒是收下帮着带过去了。<br />
蔡桂香一拍手,拉着乔采月去了公社,借了纸笔,由她口述,乔采月替她写信。虽然识字,可她写字却不太行,正好让乔采月帮她写,她就是担心自己要交待的太多,女婿记不住。<br />
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还有些不舍,可也知道不能耽搁时间,便把信交给了徐怀山。<br />
等人走了,心里感觉空落落的,干活儿都提不起劲来了。<br />
可是很快一个重大消息的公布让大家都不再议论乔家的事情了。<br />
高考恢复了。<br />
这个消息一出来,全国各地的报社都加紧印刷报纸,所有报纸的头条版面都是在报道这件事情。<br />
最先回神的是知青同志,他们一遍遍的确认报纸上的内容,确定自己可以参加高考,即便是平日里有摩擦的人,都抱在一起喜极而泣。<br />
这是一个重大的消息,但也不算公布的太突然,之前就有一些消息说上头在讨论这个事情。<br />
只不过大家都没当真,高考都中断十年了,头一年大家还充满希望,可慢慢的,心也冷却下来了。<br />
就在他们以为高考无望的时候,却出来了这个消息。<br />
反应更快的已经去书店买复习资料了。<br />
很多知青也请假去了县城,可转了一趟之后,却是一脸失望的空手回来了。<br />
本来县城复习资料就不多,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反应快的早就把资料买走了。<br />
等他们过去的时候,书店那边挤都挤不进去,就听书店里的人已经打电话联系印刷厂那边了,现在全国各地符合报名条件的人都在抢书,人家那边也在加急印刷,但分配到他们这边的数量实在是不多。<br />
能不能抢到,就看他们自己了。<br />
有些知青家里有点儿关系,就像是方茹,在消息公布出来之前,她家里就给她寄过来一套复习资料,还写信叮嘱她要好好学习。<br />
不过没明说高考的事情,她当时还挺纳闷的,现在却突然明白过来了。<br />
消息确实是好消息,不过也让大家的心挺浮躁的。<br />
尤其是知青同志们,工作的时候都不认真了,总是走神,不用猜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br />
不过也能理解,遇到这样的事情,能冷静的毕竟是少数。<br />
卓雨就是属于冷静的那一个,除了刚看到消息的时候笑了一下,后面就一直很淡定。<br />
连知青去县城买复习资料,她都没动静。<br />
周苋也好奇,“卓知青,你是怎么打算的?”<br />
卓雨笑道,“县城的资料本来就不多,去了也是白跑,我已经打电话给雯雯的爸妈,拜托他们寄复习资料过来了。”<br />
周苋对着卓雨竖起大拇指,果然还是那个冷静的卓知青,不论什么时候都能看中事情本质。<br />
不过也不能让知青这么躁动下去。<br />
所以周苋这边以副社长的名义,召集所有知青开大会。<br />
目的也很简单,他们想要参加高考,公社这边也全力支持他们。但不能因为参加高考,就不工作了。<br />
该上工上工,该上班上班。<br />
刚恢复高考的录取率其实并不高,意味着考上的人并不多。<br />
而且知青真正的大规模回城,也还要再等两年。<br />
如果因为这样就不认真工作,他们这边也不答应的。<br />
所以干脆统一组织。<br />
这次跟以往都不一样,十二月份就要考试了,他们仅仅有两个月的时间复习。<br />
对于已经放下书本很多人的老知青来说,是个很不利的消息,所以他们才如此焦急。<br />
现在公社愿意组织他们学习,对于很多买不到复习资料的人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消息。<br />
白天上工,晚上安排公社中学老师给他们上课。<br />
不过最多一个小时,公社中学老师的这部分工资也有公社这边来出。<br />
就是对于离公社比较远的大队的知青会辛苦一些。<br />
这些知青倒是不觉得,能有这样的机会,大家还是很珍惜的。<br />
第117章<br />
考上了<br />
知青们结伴而来,他们还把东西都带过来了,晚上下课后,就在教室里打地铺,大家人多挤在一起,倒也没那么冷。<br />
还有人带了炉子过来,窗户稍微打开一些,透透风,有炉子在,屋子里也不是很冷。<br />
天快亮的时候早点儿起来,把东西收拾好堆到角落里,赶回大队上工。<br />
见他们这么积极,何书记咬牙给安排了一下,让周小草开拖拉机接送远一点儿的知青。<br />
天这么冷,万一出点儿意外不能考试,那多可惜。<br />
当然,关心知青的同时,也不忘记关怀一下周苋这个副社长。<br />
按照政策,她也是可以参加高考的。<br />
周苋可是高中学历,是符合要求的。<br />
对于她的前途来说,参加高考明显比不参加有利的多。<br />
“小周啊,这个时候你可是要考虑清楚的,大学生毕业可是直接就给分配工作的,自己前途的事情,可不能开玩笑。”纪主任也跟着劝道。<br />
大学生毕业出来,最差也能分到县里当个小领导,小周要是在这副社长的位置上,估摸要往上升,也得继续熬资历的。<br />
从大队妇女主任到今天这个地步,虽说确实升得很快,可也就到这里了,再往上他们也没辙。<br />
不管怎么看,参加高考上大学都是最好的那个选择。<br />
周苋略微考虑了一下,觉得他们说得确实不错,便应了。<br />
报名的时候,由公社这边给她写一封推荐信,顺利报上了名字。<br />
课本她还有,公社这边也出面弄了两套资料,公社中学的老师白天教自己的学生,晚上教知青。<br />
和一直在学的应届生不一样,很多知青放下课本很多年了,好在这家里面很多大队办小学,组织扫盲班,虽说小学不一样,可好歹知识还是没有忘记。<br />
再加上中学老师慢慢学,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是以大家接受还是很快的。<br />
时间也是比较紧的,课本又不够,有学习资料的知青同志自然是不愿意分享出来的。<br />
可也有愿意分享的,每天就让人轮流把资料抄写在黑板上,知青们快速的抄写着,珍惜着这些机会。<br />
人家不愿意分享也正常,愿意分享的同志大家也感谢的。<br />
只是时间太紧迫了,他们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先抓紧学习。<br />
大家还互相帮助,有的同学有薄弱的地方,也有的同学有擅长的地方,互相辅导。<br />
也有知青轮流当老师,分享自己擅长科目的知识。<br />
在这样氛围的感染下,大家的关系也越发的融洽起来。<br />
随着考试的时间一点点的推进,大家甚至开始熬夜苦读。<br />
这是十多年来的头一次机会,谁都想努力一把。<br />
周苋也在其中,葛桂芬心疼闺女天天早出晚归的,就杀了只鸡炖汤给闺女补补身体,还不许家里的孩子大声吵闹,怕打扰她学习。<br />
除了周苋,王雪梅也参加了高考,她原本是有些犹豫的,她的顾虑很多,都被葛桂芬一句话给打断了。<br />
“考,为啥不考,考上了咱家就有两个大学生了,考上了依依有个大学生的妈,多光荣的事情啊。”<br />
家里人都支持她参加高考,有机会不考那不是<br />
傻嘛。<br />
听说大学生上学国家还给发钱,毕业就分配工作,有些好事,干嘛不考。<br />
其他社员担心家里的知青儿媳或者是知青女婿考上大学就跑了,心里有顾虑,他们家又不担心这个。<br />
老三媳妇一看就不是那种有花花肠子的人,葛桂芬同志之前都敢把家里的粮食交给她管,对她十分放心,自然不怕她考上大学就丢下男人孩子跑了。<br />
“依依也大了,直接送去上学好了,反正在学校有老师看着,再说了,学校不是有那啥寒暑假,你那会儿再回来呗。”<br />
王雪梅看着给她分析的头头是道的婆婆,心里很是感动,她自然也是知道的,别人家都是严防死守的,生怕考上跑了就不回来了。<br />
有些知青都闹到公社那边去了,最后领导出面,让没有领结婚证知青和社员补领了结婚证,又让知青写了保证书,不耽误他们考大学,但也不能因此抛妻弃子或者抛夫弃子。<br />
这保证书就留在公社,要是以后敢这么做,上学了就把保证书寄到学校去,上班了就把保证书寄到单位去。<br />
反正以后是别想发展了,不管是学校还是单位都不会留着有这么大污点的人。<br />
可婆婆不仅劝她去高考,也没让她签那个什么保证书。<br />
不过她还是和周守军补领了结婚证,乡下人都不大重视这个,他们觉得有过大队的社员见证,夫妻对着主席同志的画像宣誓,就是结婚了。<br />
她和小姑子周苋一起复习,有不会的还能一起讨论,小姑子的基础比她扎实一些,有些地方还是小姑子教她的。<br />
婆婆炖鸡汤,也会分给她一只鸡腿。<br />
用婆婆的话来说,都是要用脑子的事情,多补补才能有劲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