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22节
所以朱雄英听说高原挑选转世灵童的时候,往往会选出好几个。<br />
各派系都想让自家挑选出来的灵童成为活佛,因此闹出了不少大乱子。<br />
作为大明的天子,仁慈的皇帝陛下,不忍见大明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br />
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办法。<br />
他命工匠用黄金打造了一个堪称奢华的宝瓶,上面雕刻着佛陀、菩萨,镶满了名贵宝石。<br />
然后请大明百余位僧道领袖进行开光。<br />
一切准备完成之后,他命人将宝瓶送到了高原上。<br />
以后你们挑选出来灵童,将名字写在纸上扔进宝瓶里进行抽签。<br />
抽中谁,谁就当活佛。<br />
这是天子对你们的关爱,你们不会不同意的,对吧?<br />
第599章 尾声(七)<br />
朱雄英派往高原送宝瓶的使者出发不久,一年一度的新年就到了。<br />
由于全国都在搞专项行动,加上大分封等等事宜。<br />
大明从朝堂到民间都很忙碌,不适合搞大庆祝。<br />
所以今年的新年并未大肆庆祝,除了例行的祭天祭祖和元日大典之外,其它活动全部取消。<br />
百官对此也早就有了准备,甚至还觉得皇帝体谅人。<br />
各种庆祝活动看起来热闹,其实也意味着,有无数人不能陪家人过年。<br />
现在不必要的活动取消,大家也都轻松了许多。<br />
时间就这样平平常常的进入了明昭八年。<br />
新年假期刚结束,朝廷就进入高速运转状态。<br />
各个机构,都在围绕朝廷的几大战略计划忙碌。<br />
其中以兵部和吏部最忙。<br />
兵部要为接下来平定高原筹备军需物资,吏部则忙碌着挑选合适的官吏。<br />
大都督府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得为后续治理高原出力。<br />
具体来说就是,要召回部分退役军人,将其派往高原维稳。<br />
-----------------<br />
罗不弃生于洪武元年,是大明建国后出生的第一代人。<br />
十八岁从军,二十岁参与了征辽东战役,后又随蓝玉征讨捕鱼儿海。<br />
硬是靠着斩首,给自己挣了个骑尉的功勋。<br />
这已经是普通士兵能获得的最高勋位了。<br />
因为作战勇猛又有功劳,上面有意培养他当军官。<br />
因此在军中他学了文化知识,接受了系统的军队教育,没多久也顺利被提拔为百户。<br />
后来大明军改,他所在的指挥所,被划拨给了燕王领导的北方军团。<br />
这可把他高兴坏了,打北元挣军功,一举两得啊。<br />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br />
在一次跟随朱高燧深入漠北作战时,他们与北元军正面相撞。<br />
经过一番厮杀,他们大获全胜。<br />
但罗不弃的左臂被铁骨朵砸了一下。<br />
幸好有护肩抵消了一部分力道,胳膊才没有被砸掉。<br />
经过手术治疗,他的手臂是保住了,但也无法再发力,只能无奈退出现役。<br />
依照军功,退役后被安排在基层担任游檄。<br />
但他把自己的职务,让给了战死的战友遗孤。<br />
当地衙门感念他的忠义,就让他在预备役当了个军官。<br />
但级别、权力和俸禄,都远不如游檄一职。<br />
他家里的人虽然没有责备他,但每每提起,都一副遗憾的样子。<br />
对此罗不弃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他战友情的亵渎,为此没少和家里人发脾气。<br />
最终闹的一家人关系都比较僵硬。<br />
他自己在家呆的也不舒心,十天倒是有九天呆在预备役衙门。<br />
这天他带着预备役士兵训练结束,刚返回衙门,就见大家围在一起讨论什么。<br />
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大都督府下令召回部分老兵。<br />
一名文职人员说道:“优先召回没有家眷、又有一定文化基础的……”<br />
罗不弃围过来,好奇的道:“这好好的,朝廷为啥突然召回老兵?莫非是哪里要打仗?”<br />
一名相熟的官吏笑道:“咋可能,我大明所向披靡,哪还有什么敌人值得召回老兵。”<br />
“上面说了,这批召回的老兵是去边疆担任基层官吏的。”<br />
另一名官吏说道:“是啊,要不说优先召回没有家眷拖累的,这是要在那边安家了。”<br />
罗不弃又问道:“去哪里说了吗?”<br />
相熟的官吏说道:“没说,只说去边疆,可能随机分配吧。”<br />
罗不弃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不在焉的与大家聊了几句,就借故离开。<br />
之后他直接找到预备役百户方兴昌,开门见山的道:<br />
“方百户,听说大都督府在召老兵去镇守边疆?”<br />
正在调阅档案的方兴昌点点头,说道:<br />
“是啊,边疆缺人,据说这次上面准备召回五万老兵去边疆。”<br />
“这不,我正翻档案呢,看看咱们县都有哪些人适合。”<br />
“然后挨个通知他们,看是否愿意去。”<br />
这事儿肯定不能强制,否则那些老兵心怀怨言,到地方了说不定反而会坏事。<br />
罗不弃点点头,说道:“把我的名字也报上去吧。”<br />
方兴昌笑道:“老罗你可真会开玩笑……”<br />
话说到一半,他就察觉到罗不弃的脸色不对,笑容渐渐消失,眉头紧皱道:<br />
“老罗,这事儿可不是开玩笑的。”<br />
罗不弃正色道:“我也是军队里出来的,知道轻重。”<br />
方兴昌连连摇头:“不行,你身上有伤,又上有老下有小,不符合规定。”<br />
罗不弃争辩道:“我这条胳膊打仗不行,可又不影响做事。”<br />
“我爹娘也不用担心,有兄弟姐妹在呢。”<br />
“我婆娘愿意跟我一起去就去,不愿意去就和离。”<br />
“孩子年龄也不小了,不想跟我去受苦,就在家种地。”<br />
方兴昌自然不会同意:“这么一来你不就妻离子散了吗。”<br />
“我要是将你名字报上去了,还不得被人戳一辈子脊梁骨啊。”<br />
“你什么都别想了,老老实实地在这里呆着吧。”<br />
“至于你工作的事情,我会再往上面打申请,早晚能给你谋个一官半职的。”<br />
“到时候你给家里也能有个交代。”<br />
罗不弃自然不愿意,缠着非要报名。<br />
方兴昌被他烦的不行,最后说道:<br />
“回家和你爹娘、婆娘都商量下,他们要是同意我就给你报上去。”<br />
“回去吧,我给你放一个星期的假。”<br />
罗不弃没办法,只能闷闷不乐的回了家。<br />
本来他以为,自己回家肯定能快刀斩乱麻把事情搞定。<br />
然而真到了家中,看着爹娘,又看着老婆孩子,怎么都张不开嘴。<br />
接下来几天他心事重重,一天连话也说不了两句。<br />
本来他以为家里人会关心他,问他怎么了。<br />
哪知道竟没有一个人理他,这让他更加憋闷。<br />
觉得自己在这个家就是透明人,谁都不理解他。<br />
直到第六天,他发现自己婆娘竟然在打包行李。<br />
他惊讶不已,连忙问道:“你收拾行李做什么?”<br />
他婆娘白了他一眼,说道:“随你去边疆。”<br />
“啊?”罗不弃惊讶的嘴巴都合不拢了:<br />
“等等,等等,你刚才说什么?什么去边疆?”<br />
他婆娘一边收拾,一边说道:
各派系都想让自家挑选出来的灵童成为活佛,因此闹出了不少大乱子。<br />
作为大明的天子,仁慈的皇帝陛下,不忍见大明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br />
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办法。<br />
他命工匠用黄金打造了一个堪称奢华的宝瓶,上面雕刻着佛陀、菩萨,镶满了名贵宝石。<br />
然后请大明百余位僧道领袖进行开光。<br />
一切准备完成之后,他命人将宝瓶送到了高原上。<br />
以后你们挑选出来灵童,将名字写在纸上扔进宝瓶里进行抽签。<br />
抽中谁,谁就当活佛。<br />
这是天子对你们的关爱,你们不会不同意的,对吧?<br />
第599章 尾声(七)<br />
朱雄英派往高原送宝瓶的使者出发不久,一年一度的新年就到了。<br />
由于全国都在搞专项行动,加上大分封等等事宜。<br />
大明从朝堂到民间都很忙碌,不适合搞大庆祝。<br />
所以今年的新年并未大肆庆祝,除了例行的祭天祭祖和元日大典之外,其它活动全部取消。<br />
百官对此也早就有了准备,甚至还觉得皇帝体谅人。<br />
各种庆祝活动看起来热闹,其实也意味着,有无数人不能陪家人过年。<br />
现在不必要的活动取消,大家也都轻松了许多。<br />
时间就这样平平常常的进入了明昭八年。<br />
新年假期刚结束,朝廷就进入高速运转状态。<br />
各个机构,都在围绕朝廷的几大战略计划忙碌。<br />
其中以兵部和吏部最忙。<br />
兵部要为接下来平定高原筹备军需物资,吏部则忙碌着挑选合适的官吏。<br />
大都督府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得为后续治理高原出力。<br />
具体来说就是,要召回部分退役军人,将其派往高原维稳。<br />
-----------------<br />
罗不弃生于洪武元年,是大明建国后出生的第一代人。<br />
十八岁从军,二十岁参与了征辽东战役,后又随蓝玉征讨捕鱼儿海。<br />
硬是靠着斩首,给自己挣了个骑尉的功勋。<br />
这已经是普通士兵能获得的最高勋位了。<br />
因为作战勇猛又有功劳,上面有意培养他当军官。<br />
因此在军中他学了文化知识,接受了系统的军队教育,没多久也顺利被提拔为百户。<br />
后来大明军改,他所在的指挥所,被划拨给了燕王领导的北方军团。<br />
这可把他高兴坏了,打北元挣军功,一举两得啊。<br />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br />
在一次跟随朱高燧深入漠北作战时,他们与北元军正面相撞。<br />
经过一番厮杀,他们大获全胜。<br />
但罗不弃的左臂被铁骨朵砸了一下。<br />
幸好有护肩抵消了一部分力道,胳膊才没有被砸掉。<br />
经过手术治疗,他的手臂是保住了,但也无法再发力,只能无奈退出现役。<br />
依照军功,退役后被安排在基层担任游檄。<br />
但他把自己的职务,让给了战死的战友遗孤。<br />
当地衙门感念他的忠义,就让他在预备役当了个军官。<br />
但级别、权力和俸禄,都远不如游檄一职。<br />
他家里的人虽然没有责备他,但每每提起,都一副遗憾的样子。<br />
对此罗不弃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他战友情的亵渎,为此没少和家里人发脾气。<br />
最终闹的一家人关系都比较僵硬。<br />
他自己在家呆的也不舒心,十天倒是有九天呆在预备役衙门。<br />
这天他带着预备役士兵训练结束,刚返回衙门,就见大家围在一起讨论什么。<br />
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大都督府下令召回部分老兵。<br />
一名文职人员说道:“优先召回没有家眷、又有一定文化基础的……”<br />
罗不弃围过来,好奇的道:“这好好的,朝廷为啥突然召回老兵?莫非是哪里要打仗?”<br />
一名相熟的官吏笑道:“咋可能,我大明所向披靡,哪还有什么敌人值得召回老兵。”<br />
“上面说了,这批召回的老兵是去边疆担任基层官吏的。”<br />
另一名官吏说道:“是啊,要不说优先召回没有家眷拖累的,这是要在那边安家了。”<br />
罗不弃又问道:“去哪里说了吗?”<br />
相熟的官吏说道:“没说,只说去边疆,可能随机分配吧。”<br />
罗不弃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不在焉的与大家聊了几句,就借故离开。<br />
之后他直接找到预备役百户方兴昌,开门见山的道:<br />
“方百户,听说大都督府在召老兵去镇守边疆?”<br />
正在调阅档案的方兴昌点点头,说道:<br />
“是啊,边疆缺人,据说这次上面准备召回五万老兵去边疆。”<br />
“这不,我正翻档案呢,看看咱们县都有哪些人适合。”<br />
“然后挨个通知他们,看是否愿意去。”<br />
这事儿肯定不能强制,否则那些老兵心怀怨言,到地方了说不定反而会坏事。<br />
罗不弃点点头,说道:“把我的名字也报上去吧。”<br />
方兴昌笑道:“老罗你可真会开玩笑……”<br />
话说到一半,他就察觉到罗不弃的脸色不对,笑容渐渐消失,眉头紧皱道:<br />
“老罗,这事儿可不是开玩笑的。”<br />
罗不弃正色道:“我也是军队里出来的,知道轻重。”<br />
方兴昌连连摇头:“不行,你身上有伤,又上有老下有小,不符合规定。”<br />
罗不弃争辩道:“我这条胳膊打仗不行,可又不影响做事。”<br />
“我爹娘也不用担心,有兄弟姐妹在呢。”<br />
“我婆娘愿意跟我一起去就去,不愿意去就和离。”<br />
“孩子年龄也不小了,不想跟我去受苦,就在家种地。”<br />
方兴昌自然不会同意:“这么一来你不就妻离子散了吗。”<br />
“我要是将你名字报上去了,还不得被人戳一辈子脊梁骨啊。”<br />
“你什么都别想了,老老实实地在这里呆着吧。”<br />
“至于你工作的事情,我会再往上面打申请,早晚能给你谋个一官半职的。”<br />
“到时候你给家里也能有个交代。”<br />
罗不弃自然不愿意,缠着非要报名。<br />
方兴昌被他烦的不行,最后说道:<br />
“回家和你爹娘、婆娘都商量下,他们要是同意我就给你报上去。”<br />
“回去吧,我给你放一个星期的假。”<br />
罗不弃没办法,只能闷闷不乐的回了家。<br />
本来他以为,自己回家肯定能快刀斩乱麻把事情搞定。<br />
然而真到了家中,看着爹娘,又看着老婆孩子,怎么都张不开嘴。<br />
接下来几天他心事重重,一天连话也说不了两句。<br />
本来他以为家里人会关心他,问他怎么了。<br />
哪知道竟没有一个人理他,这让他更加憋闷。<br />
觉得自己在这个家就是透明人,谁都不理解他。<br />
直到第六天,他发现自己婆娘竟然在打包行李。<br />
他惊讶不已,连忙问道:“你收拾行李做什么?”<br />
他婆娘白了他一眼,说道:“随你去边疆。”<br />
“啊?”罗不弃惊讶的嘴巴都合不拢了:<br />
“等等,等等,你刚才说什么?什么去边疆?”<br />
他婆娘一边收拾,一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