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事事都沾染铜臭,可就俗了。”<br/><br/> 黄兴运冷不丁被将了一军,脸皮抽了抽,手指跟帕金森一样翻了两下旧书,生硬地说,“和刻本即便是欣赏,也没有多少美感,那笔画和配图与我们传统文字总有些不同,有的甚至严重走形,不值得收藏。”<br/><br/> “不不不,日本人做事细致认真,印刷精良、开本阔大,”老者条件反 sh_e 地反驳,“质量……”<br/><br/> 话都快说完,他仿佛才意识到不妥,声音渐渐消失,尴尬地看向黄兴运,他本意是一起来找宋文渊茬的,但没想到,进门就看到如此精美的古籍,鉴赏本能立刻占据了上风,理智还没来得及跟上,话已经脱口而出。<br/><br/> 宋文渊由衷地称赞,“就是这个道理,并且日本明治维新前后出版的不少图书,以现代视角分析当时的中国,并用汉文编纂,这对于国内研究清末历史是有着很高的文献价值的。”<br/><br/> “对对对,”老者又一次嘴快,手指摩挲着书函赞不绝口,“这套书介绍了当时清廷的宫殿、亭台、楼阁、山水,还配图介绍了王侯将相和宫妃女官的服饰,以及清宫以及京津地区民间的诸多习俗,十分有利于后世分析清末的风俗……”<br/><br/> 声音再次渐渐消失,黄兴运的脸已经拉成了猪腰子,瞪着眼睛看他,老者尴尬地低头翻阅古籍。<br/><br/> 为避免猪队友再掉链子,黄兴运绝不肯继续品评这套旧书,目光在店里转了一圈,对着保险柜中的《春江花月夜》看了几秒钟,大概觉得时机未到,又移开视线,看向博古架上一只花盆,皱眉,“这是怎么回事?”<br/><br/> 宋文渊仿佛没有听明白昔日恩师的质问,“黄先生有何指教?”<br/><br/> 黄兴运转过身,看向周围的人们,指着花盆,朗声科普,“这件钧窑天蓝海棠红渣斗式花盆本是清宫旧藏,内蓝外红,红色直逼大红,堪称钧窑之冠。”<br/><br/> 宋文渊称赞,“一字不差。”<br/><br/> 黄兴运大声道,“真品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着,你的这一件是仿品!”<br/><br/> 宋文渊点头,“谁说不是呢?”<br/><br/> “……”黄兴运显然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臭不要脸地承认了,一时间好像吃了三个煮鸡蛋没喝水一样,噎得 x_io_ng 口直疼,瞪着眼睛看向他。<br/><br/> 只见宋文渊抬手,将被不小心碰翻的标签摆正,精致的亚克力展示牌上赫然写着:仿钧窑天蓝海棠红渣斗式花盆(景德镇康仿)。<br/><br/> 人群中传来一阵轻笑,黄兴运一张老脸涨得更像猪腰子了。<br/><br/> 宋文渊小心翼翼地将花盆取下来,充满感慨地说,“我从14岁开始跟在黄先生身边学艺,先生教了我很多东西……”<br/><br/> 黄兴运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个小畜生,心头腾起一个不好的预感。<br/><br/> 果然,宋文渊将花盆往他面前一杵,诚恳地说,“请先生再教我一次吧,说实话,康仿的鉴定,对我来说,始终是个弱项。”<br/><br/> “!!!”黄兴运一口老血噎在了嗓子眼,简直想操刀劈了这个大逆不道的小畜生:谁不知道老康家祖孙十八代变态,每一代都是无冕的官窑之王,烧出的瓷器比真品还真,当众要他鉴定康仿,你怎不直接拿刀捅自己?<br/><br/> 偏偏围观的人们顿时跟打了鸡血一样,纷纷激动起来,“康仿呀,也就只有黄老这样的大师才能鉴定了。”<br/><br/> “是啊,黄老给大家讲讲吧。”<br/><br/> “来来来,我们鼓掌……”<br/><br/> 面对群情激昂的围观群众,黄兴运觉得血压有点高。<br/><br/> 跟他同行的一个老收藏家连忙出来打圆场,“康仿上都有标记,只要找到标记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黄老不如再看看别的?”<br/><br/> “老哥这话就托大了,”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来。<br/><br/> 众人回头,只见孔信从人群中缓步走出,春风满面地走到博古架前,微笑道,“康仿为了不扰乱市场而留下标记,这不是我们不思进取的理由。”<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n<br/> 黄兴运脸色一僵,冷声道,“看来孔老板是要赐教了?”<br/><br/> “赐教说不上,”孔信笑道,“只是有点小心得,想和各位朋友交流一番。”<br/><br/> 人们打起精神,“孔老板快别卖关子了!”<br/><br/> 孔信笑道,“大家都看得出这件花盆长颈、圆腹、矮圈足,胎厚釉浓,光亮明艳,最突出的是它釉色里外不一,红蓝相间,颜色多变,就这一处就有深红、深紫、蓝紫、酱色等数种渐变色,这就是钧窑最著名的窑变瓷的特点,常言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云蒸霞蔚,美不胜收。”<br/><br/> 宋文渊附和,“正所谓,夕阳紫翠忽成岚。”<br/><br/> 孔信点头,接过宋文渊递过来的一张照片,“这是台北故宫馆藏真品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几乎完全是一模一样。”<br/><br/> 靠的近的人可以近距离比较两件瓷器,纷纷发出惊叹。<br/><br/> “但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瓷器,”孔信一手托着盆底,一手握住口径,将花盆稳稳提起,“窑变是很难控制的,古玩行里向来有钧瓷无双的说法,仿烧起来更是十分艰难,再好的手艺也难以控制窑变,所以我们看到,在仿品的颜色渐变上,难免出现人工雕琢的痕迹,”他拿着放大镜将釉面展示给人们看,“釉彩融流出的纹路,和有微妙的差别。”<br/><br/> 人们涌上来一一看完,发出了惊叹,有人在惊叹康仿的精妙绝伦,有人在惊叹孔信的眼力刁钻。<br/><br/> “康仿真是以假乱真,”一个瓷器爱好者唏嘘,“早就听说官窑王康纯杰的名头,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br/><br/> “谁说这是康纯杰的作品了?”孔信自嘲地笑笑,“如果康纯杰出手,即便是我,也很难看得出来。”<br/><br/> 人们震惊,“那这是……”<br/><br/> 孔信用强光手电照进花盆口径,一个两行双线的暗记跃入众人眼前:绝圣归真。<br/><br/> 宋文渊笑着解释,“这是康纯杰之子,康天真的作品。”<br/><br/> 黄兴运倏地一震,抬头瞪向他,“这是天真的手艺?”<br/><br/> “难道我还会骗你不成?”孔信倨傲地冷哼,“骗你有糖吃?”<br/><br/> 黄兴运丝毫没有理会他的挑衅,盯着那件花盆,吞了口唾沫,沉声,“文渊,这件花盆多少钱?我买。”<br/><br/> 看到他贪婪的眼神,宋文渊如同吞了一只苍蝇般恶心,强压下心头的厌恶,客气地回绝,“这是我个人收藏,不卖。”<br/><br/> “你!”<br/><br/> 宋文渊温和地笑着对大家说,“本店有七件康天真烧造的瓷器,均是非卖品,标签上都有说明,大家可以随意欣赏。”<br/><br/> 黄兴运 yi-n 毒的目光在他和孔信之间转了一圈,落回花盆上,带着一种诡异的神采,“看来天真还真是为你付出了不少。”<br/><br/> “我替天真感谢黄先生夸奖,”宋文渊笑道,“我们二人一体同心,不会计较谁付出多、谁付出少。”<br/><br/> 黄兴运脸色僵硬。<br/><br/> 宋文渊笑得越发温文儒雅,指着店中的一幅当代水墨仕女图,笑问,“黄先生觉得这画怎么样?”<br/><br/> 黄兴运生硬地说,“还行,颇有古风。”<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