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宗策认真回答道,“策这身盔甲是您专门派人定做的,一点也不冷。”<br />
殷祝这才发现,自己一不小心把后半句话说出了口。<br />
“不冷就好,”他笑起来,语调轻快道,“今年过后,一定都会是暖冬。”<br />
宗策:“陛下,暖冬不好,来年春耕会有虫害。”<br />
殷祝叹息一声:“……算了,你还是不要说话了。”<br />
说完,见他干爹神情黯然,殷祝的良心又开始隐隐作痛起来,咳嗽两声,找补道:“陪朕在这宫里逛逛吧。”<br />
说起来,这段时间确实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都好久没和他干爹亲近了……就算时间地点生理条件都不具备,但是搂搂抱抱啵个嘴啥的,应该……<br />
殷祝满脑子都是“胜利之吻”四个大字,握着拳头抵在唇前,飞快地斜眼瞥了一下他干爹紧抿的薄唇,回忆中浮现起那干燥炽热的温度,心脏悄悄跳快了几拍。<br />
有点儿不好意思。<br />
……但又有点儿想亲。<br />
哎呀呀,这仗才刚打赢,他就有种雪藏将军的冲动了。<br />
果然,当皇帝也有职业病。<br />
——除了在床上每天和他干爹困觉,别的地方,殷祝哪儿也不想让宗策去。<br />
还没等殷祝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落霸王硬上弓,后面就来了个煞风景的家伙。<br />
“陛下,”宋千帆一路疾步而来,打断了他的想入非非,“唐阁老送来了一封急讯。”<br />
煞风景的老头!<br />
殷祝眼看着他干爹已经停下脚步,不禁心中暗骂,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先板着脸瞪了宋千帆一眼,这才怏怏不乐地接过信件。<br />
还没等拆开,就听他干爹说:“陛下,策告退了,北屹皇宫中宝物众多,要是没人看着,策担心手下人会隐匿私藏。”<br />
理由充分,殷祝觉得自己没有不答应的道理。<br />
但等宗策离去后,宋千帆才犹豫着问了一句:“陛下,宗大人这是不是在避嫌呢?”<br />
殷祝抬起头,见鬼似的看着他:“避嫌?避谁的嫌?”<br />
宋千帆解释道:“先前宗大人弟弟涉嫌通敌被刑部带走调查一事,臣也有所耳闻。陛下,唐阁老和宗将军一文一武,都是我大夏栋梁,这两人若是有了过节,实非大夏之幸,如果有矛盾,还是尽量早日调解为好。”<br />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有人在利用太子给宗策使绊子,和宗略本身并无太大关系。<br />
而宋千帆身为机要大臣,又是王存之婿,知道得也更多些。<br />
殷祝看完了那封唐颂名义上道喜,实则旁敲侧击提醒他早日召集群臣于旧都召开祭祖仪式的急讯,冲好心劝解的宋千帆笑了笑:“放心,朕心里有数。”<br />
这实诚孩子,难怪斗不过那帮老狐狸。<br />
唐颂针对他干爹,这是一定的;但他干爹肯定没把那老家伙放在心上,更不可能避嫌,宋千帆实属想太多了。<br />
殷祝思考着,半天后回过神来,诧异地看着面前还站着不走的某人:“宫里宫外这么多事,你很闲吗?”<br />
“那个,其实臣也想知道,陛下打算何时召开祭祖大典?”宋千帆厚着脸皮问了一句,“臣已经很久没见自家夫人了,实在想念得紧……”<br />
战争结束后,自然就没有了太子监国的必要,皇帝要么迁都旧都,要么返回新都。<br />
但不管怎么说,换汤不换药,新都的朝臣们和冷宫里的妃子一样,早就已经等殷祝等到望眼欲穿了——<br />
多少天了!他们都多少天没见到陛下一面了!<br />
可这帮文臣总不能明着讲陛下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我们吗,这多不含蓄雅观,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br />
在旧都召开祭祖大典,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理由。<br />
当然,万众瞩目的场合,也很方便某些人搞事情。<br />
但不仅是留守的大臣们,这些随着御驾一道来前线的大臣们,也都在期盼着赶紧把自己的妻儿老小接过来,家人团聚,重返故土。<br />
“应该要不了多久了,”殷祝随口道,“等北屹国都,不,现在是大夏的旧都了,”他改口道,“等这边安定下来,宫里收拾好,朕就下旨意。”<br />
“那岂不是说,年前就可以?”宋千帆喜出望外,“夫人前段时间还来信问我,今年能不能一起过年呢,多谢陛下成全!”<br />
“别谢朕了,要谢,就去谢卢及吧。”<br />
殷祝凝视着远处墙上雕刻的白玉菩萨浮雕像,又想起了那尊跌落在尘埃中的金佛。<br />
“要是没有他,恐怕还要有无数人都等不到这个新年。”<br />
提到卢及,宋千帆脸上的笑意也淡去了不少。<br />
“卢先生大义,臣敬佩不已。”他微蹙着眉头,神情有些忧虑,“就是宗兄那边,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br />
“朕已经派人去接他过来了,”殷祝说,“等见到了亲哥,或许他心里会好受些,你有空的话,也多去看看他。”<br />
宋千帆躬身行礼:“多谢殷兄。”<br />
“你小子。”<br />
殷祝笑了一声。<br />
他就喜欢宋千帆这点,虽然有时候怂了点,木了点,还表现得缺根筋得让人牙痒痒,但永远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即使经历过生死战乱,心肠依旧是鲜红滚烫的。<br />
比起唐颂这样的投机主义者,他才是支撑大夏的那根最稳定的栋梁。<br />
“对了,这个消息,你可以透露给你家老丈人,”临别前,他似是不经意地提了一句,“叫王阁老没事也别老闲在家里了,年纪大了,出门走动走动,有利于避免老年痴呆。”<br />
宋千帆若有所思地领了命,走了。<br />
而王存也没有辜负殷祝的期待。<br />
——在自家女婿写信到新都的第二天,他就拎了一只八哥,打着“遛鸟”的旗号,不请自到了唐颂的府上。<br />
第108章 【一更】<br />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br />
听着那笼子里叽叽喳喳乱蹦的尖嘴畜生,喜静的唐颂额头青筋乱蹦,不得不端起茶抿了一口,这才勉强压下心中的火气。<br />
他从鼻子里挤出一声冷笑:“无事不登三宝殿,王阁老今日上门,不知有何贵干啊?”<br />
“没什么,许久没上早朝了,来看看你还活着没,”王存笑呵呵道,“顺便给我这鸟儿透透气,你这儿风水好,瞧这鸟乐的,都找不着北了。”<br />
唐颂:“…………”<br />
他重重地把茶碗放到桌上,“王阁老还真是一心奉公,连府上的鸟都知道拍马屁说吉祥话,在下佩服。”<br />
王存仿佛没听到他的嘲讽似的,仍旧慢斯条理地吹着碗中的茶梗,倒是那笼子里的八哥见没人搭理他,又开始叽喳乱叫起来:<br />
“去北边!去北边!过年祭祖!过年祭祖!”<br />
这句话倒叫唐颂眼神微微一变,他从盘中捏了两个核桃盘着,状似不经意地问道:“怎么,这还没到清明,你们王家就有回老家祭祖的打算了?可我怎么记得,你家祖坟早就迁到了新都城郊?”<br />
“不是我们王家,”王存勾起手逗了逗鸟,“你先前不是给陛下发了封急讯?马上要到年关了,北伐成功,总该给祖宗天地有个交代。”<br />
唐颂不由得坐直了身体:“陛下同意了!?”<br />
王存并不说死,只是温吞道:“怕是还要等一段时间,旧都那边还没传来消息,老夫也只是从女婿哪里听到了三两口风。”<br />
他摇摇头,长吁短叹道:“那小子,一点儿也不上道,写封信十句里八句不离他家夫人,儿女心太重,难堪大用啊。”<br />
唐颂的眉毛一跳,暗骂这老鬼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三句话不离他那女婿,生怕别人不知道宋千帆不仅圣眷正浓,还对他女儿一往情深。<br />
但他也有些懊悔,自己也有女儿啊!还不止一个。<br />
早知道,也该好好给女儿挑一挑的。<br />
殷祝御驾亲征前,唐颂还想过要不要去宗府提亲,可又担心陛下那边会心生不满,所以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br />
“陛下迟迟不召我们过去,你就不担心?”他盯着王存问道,“王家光靠一个外姓女婿,可撑不了那么大的家业,你难道不觉得,陛下是在有意拖延时间吗?”<br />
“陛下决裁,自有圣意,不是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人可以妄加揣测的。”王存丝毫不为之动摇。<br />
唐颂怒道:“你忘了内阁的作用了?这等假空屁话就少来在老夫面前放了,王存,你就算坚持要跟老夫作对,也该为了太子、为了家族的下一代好好想想!再这样下去,你我二人与贬谪流放何异?”<br />
王存瞥了他一眼:“你瞧瞧你,也都是一大把年纪的老东西了,在官场混迹多年,怎么还是这么沉不住气。”<br />
八哥:“老东西!老东西!”<br />
唐颂深吸一口气,把大半辈子的涵养都用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茶碗当头砸到王存的脑袋上了。<br />
但他不愧是两朝老臣,在怒火褪去后,唐颂的头脑很快冷静下来,第一时间琢磨出了王存今天跑来府上遛鸟的真实目的。<br />
“可是你那女婿从陛下那里得了什么旨意?”他眯眼问道,曲起食指敲了敲桌子,“别想着骗我,王大人,咱们也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你想在我面前说谎,我告诉你,没门!”<br />
王存矢口否认:“怎么会,此事你我是在同一条战线,陛下就算真想迁都,也不该把满朝文武都撇在这里不管,像什么话。”<br />
他这么一说,唐颂反而坚定了自己的猜测。<br />
“我手里有封血书,你应该听说了吧。”他突然冒出一句,“这事儿老夫本来也没打算隐瞒。”<br />
王存逗鸟的动作一顿,终于愿意转头看他了。<br />
“货真价实?”<br />
他语气慎重地问道。<br />
“货真价实。”<br />
唐颂肯定回答,又补充道:“还有当初目睹祁王与宗策密谋的人证,现在也都在我府上。”<br />
王存的表情微变。<br />
这件事非同小可,他也只是偶然得知,甚至都还没告诉女婿。<br />
“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唐颂盘着核桃,望着门外的庭院山水笑了笑,“现在的年轻人啊,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不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来,自然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br />
王存没有说话。<br />
宋千帆在信中,只提及了陛下让他到唐颂这儿多走动走动。<br />
但那小子可没说具体原因。<br />
原先王存以为,陛下是想要借机给唐颂下套,阻止对方更进一步,在战后大权独揽。<br />
可唐颂一直以来都没犯什么错处,教导太子时更是兢兢业业,不惜倾囊相授,打仗这几年间,最多也就是针对宗略使了个绊子,但说到底,也算不得什么大事。<br />
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陛下是想要联合唐颂,处置宗策呢?<br />
天家无情。大战结束,就轮到了狡兔死,走狗烹,这些年王存已经屡见不鲜了。<br />
更何况宗策这边若真犯下大错,的确不得不办……
殷祝这才发现,自己一不小心把后半句话说出了口。<br />
“不冷就好,”他笑起来,语调轻快道,“今年过后,一定都会是暖冬。”<br />
宗策:“陛下,暖冬不好,来年春耕会有虫害。”<br />
殷祝叹息一声:“……算了,你还是不要说话了。”<br />
说完,见他干爹神情黯然,殷祝的良心又开始隐隐作痛起来,咳嗽两声,找补道:“陪朕在这宫里逛逛吧。”<br />
说起来,这段时间确实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都好久没和他干爹亲近了……就算时间地点生理条件都不具备,但是搂搂抱抱啵个嘴啥的,应该……<br />
殷祝满脑子都是“胜利之吻”四个大字,握着拳头抵在唇前,飞快地斜眼瞥了一下他干爹紧抿的薄唇,回忆中浮现起那干燥炽热的温度,心脏悄悄跳快了几拍。<br />
有点儿不好意思。<br />
……但又有点儿想亲。<br />
哎呀呀,这仗才刚打赢,他就有种雪藏将军的冲动了。<br />
果然,当皇帝也有职业病。<br />
——除了在床上每天和他干爹困觉,别的地方,殷祝哪儿也不想让宗策去。<br />
还没等殷祝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落霸王硬上弓,后面就来了个煞风景的家伙。<br />
“陛下,”宋千帆一路疾步而来,打断了他的想入非非,“唐阁老送来了一封急讯。”<br />
煞风景的老头!<br />
殷祝眼看着他干爹已经停下脚步,不禁心中暗骂,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先板着脸瞪了宋千帆一眼,这才怏怏不乐地接过信件。<br />
还没等拆开,就听他干爹说:“陛下,策告退了,北屹皇宫中宝物众多,要是没人看着,策担心手下人会隐匿私藏。”<br />
理由充分,殷祝觉得自己没有不答应的道理。<br />
但等宗策离去后,宋千帆才犹豫着问了一句:“陛下,宗大人这是不是在避嫌呢?”<br />
殷祝抬起头,见鬼似的看着他:“避嫌?避谁的嫌?”<br />
宋千帆解释道:“先前宗大人弟弟涉嫌通敌被刑部带走调查一事,臣也有所耳闻。陛下,唐阁老和宗将军一文一武,都是我大夏栋梁,这两人若是有了过节,实非大夏之幸,如果有矛盾,还是尽量早日调解为好。”<br />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有人在利用太子给宗策使绊子,和宗略本身并无太大关系。<br />
而宋千帆身为机要大臣,又是王存之婿,知道得也更多些。<br />
殷祝看完了那封唐颂名义上道喜,实则旁敲侧击提醒他早日召集群臣于旧都召开祭祖仪式的急讯,冲好心劝解的宋千帆笑了笑:“放心,朕心里有数。”<br />
这实诚孩子,难怪斗不过那帮老狐狸。<br />
唐颂针对他干爹,这是一定的;但他干爹肯定没把那老家伙放在心上,更不可能避嫌,宋千帆实属想太多了。<br />
殷祝思考着,半天后回过神来,诧异地看着面前还站着不走的某人:“宫里宫外这么多事,你很闲吗?”<br />
“那个,其实臣也想知道,陛下打算何时召开祭祖大典?”宋千帆厚着脸皮问了一句,“臣已经很久没见自家夫人了,实在想念得紧……”<br />
战争结束后,自然就没有了太子监国的必要,皇帝要么迁都旧都,要么返回新都。<br />
但不管怎么说,换汤不换药,新都的朝臣们和冷宫里的妃子一样,早就已经等殷祝等到望眼欲穿了——<br />
多少天了!他们都多少天没见到陛下一面了!<br />
可这帮文臣总不能明着讲陛下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我们吗,这多不含蓄雅观,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br />
在旧都召开祭祖大典,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理由。<br />
当然,万众瞩目的场合,也很方便某些人搞事情。<br />
但不仅是留守的大臣们,这些随着御驾一道来前线的大臣们,也都在期盼着赶紧把自己的妻儿老小接过来,家人团聚,重返故土。<br />
“应该要不了多久了,”殷祝随口道,“等北屹国都,不,现在是大夏的旧都了,”他改口道,“等这边安定下来,宫里收拾好,朕就下旨意。”<br />
“那岂不是说,年前就可以?”宋千帆喜出望外,“夫人前段时间还来信问我,今年能不能一起过年呢,多谢陛下成全!”<br />
“别谢朕了,要谢,就去谢卢及吧。”<br />
殷祝凝视着远处墙上雕刻的白玉菩萨浮雕像,又想起了那尊跌落在尘埃中的金佛。<br />
“要是没有他,恐怕还要有无数人都等不到这个新年。”<br />
提到卢及,宋千帆脸上的笑意也淡去了不少。<br />
“卢先生大义,臣敬佩不已。”他微蹙着眉头,神情有些忧虑,“就是宗兄那边,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br />
“朕已经派人去接他过来了,”殷祝说,“等见到了亲哥,或许他心里会好受些,你有空的话,也多去看看他。”<br />
宋千帆躬身行礼:“多谢殷兄。”<br />
“你小子。”<br />
殷祝笑了一声。<br />
他就喜欢宋千帆这点,虽然有时候怂了点,木了点,还表现得缺根筋得让人牙痒痒,但永远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即使经历过生死战乱,心肠依旧是鲜红滚烫的。<br />
比起唐颂这样的投机主义者,他才是支撑大夏的那根最稳定的栋梁。<br />
“对了,这个消息,你可以透露给你家老丈人,”临别前,他似是不经意地提了一句,“叫王阁老没事也别老闲在家里了,年纪大了,出门走动走动,有利于避免老年痴呆。”<br />
宋千帆若有所思地领了命,走了。<br />
而王存也没有辜负殷祝的期待。<br />
——在自家女婿写信到新都的第二天,他就拎了一只八哥,打着“遛鸟”的旗号,不请自到了唐颂的府上。<br />
第108章 【一更】<br />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br />
听着那笼子里叽叽喳喳乱蹦的尖嘴畜生,喜静的唐颂额头青筋乱蹦,不得不端起茶抿了一口,这才勉强压下心中的火气。<br />
他从鼻子里挤出一声冷笑:“无事不登三宝殿,王阁老今日上门,不知有何贵干啊?”<br />
“没什么,许久没上早朝了,来看看你还活着没,”王存笑呵呵道,“顺便给我这鸟儿透透气,你这儿风水好,瞧这鸟乐的,都找不着北了。”<br />
唐颂:“…………”<br />
他重重地把茶碗放到桌上,“王阁老还真是一心奉公,连府上的鸟都知道拍马屁说吉祥话,在下佩服。”<br />
王存仿佛没听到他的嘲讽似的,仍旧慢斯条理地吹着碗中的茶梗,倒是那笼子里的八哥见没人搭理他,又开始叽喳乱叫起来:<br />
“去北边!去北边!过年祭祖!过年祭祖!”<br />
这句话倒叫唐颂眼神微微一变,他从盘中捏了两个核桃盘着,状似不经意地问道:“怎么,这还没到清明,你们王家就有回老家祭祖的打算了?可我怎么记得,你家祖坟早就迁到了新都城郊?”<br />
“不是我们王家,”王存勾起手逗了逗鸟,“你先前不是给陛下发了封急讯?马上要到年关了,北伐成功,总该给祖宗天地有个交代。”<br />
唐颂不由得坐直了身体:“陛下同意了!?”<br />
王存并不说死,只是温吞道:“怕是还要等一段时间,旧都那边还没传来消息,老夫也只是从女婿哪里听到了三两口风。”<br />
他摇摇头,长吁短叹道:“那小子,一点儿也不上道,写封信十句里八句不离他家夫人,儿女心太重,难堪大用啊。”<br />
唐颂的眉毛一跳,暗骂这老鬼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三句话不离他那女婿,生怕别人不知道宋千帆不仅圣眷正浓,还对他女儿一往情深。<br />
但他也有些懊悔,自己也有女儿啊!还不止一个。<br />
早知道,也该好好给女儿挑一挑的。<br />
殷祝御驾亲征前,唐颂还想过要不要去宗府提亲,可又担心陛下那边会心生不满,所以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br />
“陛下迟迟不召我们过去,你就不担心?”他盯着王存问道,“王家光靠一个外姓女婿,可撑不了那么大的家业,你难道不觉得,陛下是在有意拖延时间吗?”<br />
“陛下决裁,自有圣意,不是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人可以妄加揣测的。”王存丝毫不为之动摇。<br />
唐颂怒道:“你忘了内阁的作用了?这等假空屁话就少来在老夫面前放了,王存,你就算坚持要跟老夫作对,也该为了太子、为了家族的下一代好好想想!再这样下去,你我二人与贬谪流放何异?”<br />
王存瞥了他一眼:“你瞧瞧你,也都是一大把年纪的老东西了,在官场混迹多年,怎么还是这么沉不住气。”<br />
八哥:“老东西!老东西!”<br />
唐颂深吸一口气,把大半辈子的涵养都用在压抑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茶碗当头砸到王存的脑袋上了。<br />
但他不愧是两朝老臣,在怒火褪去后,唐颂的头脑很快冷静下来,第一时间琢磨出了王存今天跑来府上遛鸟的真实目的。<br />
“可是你那女婿从陛下那里得了什么旨意?”他眯眼问道,曲起食指敲了敲桌子,“别想着骗我,王大人,咱们也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你想在我面前说谎,我告诉你,没门!”<br />
王存矢口否认:“怎么会,此事你我是在同一条战线,陛下就算真想迁都,也不该把满朝文武都撇在这里不管,像什么话。”<br />
他这么一说,唐颂反而坚定了自己的猜测。<br />
“我手里有封血书,你应该听说了吧。”他突然冒出一句,“这事儿老夫本来也没打算隐瞒。”<br />
王存逗鸟的动作一顿,终于愿意转头看他了。<br />
“货真价实?”<br />
他语气慎重地问道。<br />
“货真价实。”<br />
唐颂肯定回答,又补充道:“还有当初目睹祁王与宗策密谋的人证,现在也都在我府上。”<br />
王存的表情微变。<br />
这件事非同小可,他也只是偶然得知,甚至都还没告诉女婿。<br />
“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唐颂盘着核桃,望着门外的庭院山水笑了笑,“现在的年轻人啊,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不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来,自然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br />
王存没有说话。<br />
宋千帆在信中,只提及了陛下让他到唐颂这儿多走动走动。<br />
但那小子可没说具体原因。<br />
原先王存以为,陛下是想要借机给唐颂下套,阻止对方更进一步,在战后大权独揽。<br />
可唐颂一直以来都没犯什么错处,教导太子时更是兢兢业业,不惜倾囊相授,打仗这几年间,最多也就是针对宗略使了个绊子,但说到底,也算不得什么大事。<br />
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陛下是想要联合唐颂,处置宗策呢?<br />
天家无情。大战结束,就轮到了狡兔死,走狗烹,这些年王存已经屡见不鲜了。<br />
更何况宗策这边若真犯下大错,的确不得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