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听到斥候来报,前方的道路上聚集了许多百姓时,白玉堂和郝小果还十分震惊。<br />
两人担心是谭氏的阴谋,还几次派人小心查探。<br />
结果最后竟然得知,这些百姓居然都是徐州府的人,他们听说宁王派兵来平定叛乱,纷纷自发前来迎接。<br />
淮南道此次并没有在收夏税的范围内,新税令也还没有推动到这里。<br />
但是此地的百姓都已经听说了新税令对贫民百姓的好处,又得知谭氏等士绅反对郁宁,也是为了抵制新税令在淮南道的实施。<br />
百姓们从宁王开办的商行买到粮食和盐后,对宁王有了信任,更是对新税令多期待了几分。<br />
可是如今谭氏却带人造反,还杀了宁王派下来的学院老师,不少百姓都气怒不已。<br />
听到宁王大军将到,居然自发地前来迎接。<br />
于是,徐州府如今就出现了一幕奇景。<br />
宁王军队所到之处,百姓们自发引路,甚至偷偷打开城门相迎。<br />
各地官员敢有准备反抗宁王军队的,无不被百姓骂得狗血淋头。<br />
此时谭氏还忙着在淮南道的光州府称王,可是称王大典还没有办完,就听到徐州府已经落入了宁王手中。<br />
谭氏听闻消息之后,再顾不得称王之后组建朝廷的打算,匆忙召集兵马应战。<br />
可是淮南道的兵力本就不多,当初也是因此,谭氏才会主动臣服于闫氏。<br />
如今匆忙召集起来的那些疏于训练的士兵,如何是宁国派出的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对手。<br />
双方一交手,淮南道立刻就兵败如山倒。<br />
还没有等到谢维带来的援军抵达淮南道,白玉堂和郝小果两人,就已经带着两万兵马,横扫了淮南道三个州府。<br />
只留下谭氏缩在剩下的光州府内,瑟瑟发抖。<br />
光州府易守难攻,又是谭氏的老巢,白玉堂和郝小果几次试探,都不敢冒然进攻。<br />
直到谢维带兵到达,才再次对光州发起了总攻。<br />
光州府内此时也是暗流涌动。<br />
谭氏见到宁军立刻要打进来,担心自己性命不保,悄悄给北边的晋朝写了一封信。<br />
信上所言如何不知,但是光州府的百姓,速度已经在谭氏的欺压下,终于忍不住站起来反抗了。<br />
为了大战,谭氏在光州府内收刮了不少百姓的粮食,还抓了许多青年充入军中。<br />
百姓有敢反抗者,不是被杀,就是被屠族,强压之下百姓敢怒不敢言。<br />
但是如今见到宁国大军就在光州之外,他们也终于忍不住了。<br />
光州城内率先爆发了动乱。<br />
一伙百姓,趁着夜深,一把火将光州府衙给烧了。<br />
巡逻的士兵,不知道是没有看见,还是有内贼,竟然直到火烧到后衙了,才开始喊人灭火。<br />
这个时候灭火,哪里还来得及,大火一直烧到了第二日早上,整个光州府衙连着附近的一条街,都毁于一炬。<br />
谭氏的掌权人气急败坏,正在斥责当晚负责安防的侍卫,就又听说宁军开始攻城了。<br />
听到此言,他再也顾不得追究火灾之事,只得匆匆跑到城楼去监战。<br />
如今谢维的大军抵达,一同到的,还有同时运来的不少攻城的物资。<br />
今日一开战,城楼上的士兵,就发现了宁军的不同。<br />
只见城楼之下,几台形状怪异的,像是投石机的器械,整齐得排列着,黑乎乎的洞口,对准了城墙。<br />
谢维带着人亲自检查了一遍装备,确认炮火装填没有问题后,才下令。<br />
“发射!”<br />
旗帜挥下的瞬间,几只投炮机的改良版,立刻齐声响了起来,对着城墙喷出了一个圆石状的东西。<br />
嘭!<br />
嘭!<br />
嘭!<br />
几声巨响,接二连三的在城墙上响起,伴随着巨响,整个光州城楼,顿时剧烈地摇晃起来。<br />
原本严阵带戈的士兵,要么被摇得摔倒在地,要么被吓得神魂离体。城楼上的士兵全都东倒西歪,手中兵器都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br />
谢维没有理会城楼上敌军的混乱,看着被轰开的城门,直接道:“进攻!”<br />
如今这个改良版的投炮机,被郁宁称作大炮的东西,对谢维来说十分好用。<br />
他此次过来,特意从张川那里求了五台,用来攻城,果然事半功倍。<br />
大炮之下,任是多高的城墙,都成了虚设。<br />
城门一开,再无阻挡,数万宁军瞬间涌入光州城中。<br />
但是他们却没有遇到,预料中的抵抗。<br />
谭氏负责人在城楼的变故中失踪,剩余的人早已趁机逃跑。<br />
如今城内的士兵没有将领管理,早就变成了一盘散沙。<br />
更何况,许多还是谭氏强征来的百姓,更是趁机脱掉兵服,返回了家中。<br />
宁军进城后,百姓自动退避,甚至主动告知他们谭军的所在地。<br />
宁军如入无人之地,所过之处,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抵抗。<br />
如此,宁国军队不过半日时间,就顺利地收下了光州府。<br />
郁宁接到汇报的时候,都惊讶于谭氏溃败的速度。<br />
她简直有些无语,这些人如此不经打,不老老实实的萎缩着就是了,竟然还敢叛乱,简直是自寻死路!<br />
郁宁传令给谢维,让他抓住谭氏和其同党,诛杀参与叛乱之人。<br />
淮南道叛乱的消息,还没有传遍齐国,就又迅速地被宁王派兵镇压。<br />
如此迅速地平定叛乱,更是让郁宁的声威再上了一层楼。<br />
在光州之战传开后,朝堂上,竟然有朝臣主动提出,将齐国和宁国两国合而为一。<br />
郁宁坐在朝堂之上,听着下面人的话,心中忍不住为这些人见风使舵的速度,感到失笑。<br />
只见原齐国礼部侍郎站出来道:“殿下,齐国宁国,原本就同属大禹,您又是大禹皇室之后,如今又是两国之主,何不将两国并为一国,也免得辖下百姓因国不同而生嫌隙。”<br />
他说完后,立刻有几人站出来表示赞同。<br />
众臣纷纷表示,如今齐国在郁宁的统治下,越来越好,应该将两国合为一国,才能让百姓民心归一。<br />
郁宁原本就有此设想,不过是考虑到齐国国内政权未定,才一直没有提出。<br />
如今见到这帮齐国旧臣主动提出,自然乐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br />
齐国宁国两国百姓,在为两国即将归为一统而高兴之时,光州之战中逃出去的谭氏族人也来到了晋朝王都。<br />
听闻了宁国那闻所未闻的破城器械后,晋朝上下皆惊。<br />
他们能够想象到,如果这样的武器是被用到晋朝身上,恐怕他们也同样抵挡不了宁国的进攻。<br />
晋国皇帝当即召集群臣,商议对付宁国的计策。<br />
第146章 使臣<br />
晋国朝堂上的动静,宁国内部还不得知。<br />
如今郁宁正在忙着将两国合并的事情。<br />
经过同朝中众臣的商议后,郁宁已经决定合并后的都城,暂定于杭州府,国号则继承宁国的国号,郁宁也仍自封为宁王。<br />
这段时间,宁国原本留在滢炆岛的官员,大多已经被招到杭州,还是领原来的官职。<br />
至于齐国旧臣,则经过郁宁同苏浮生等人及齐国吏部官员的商议后,大多留用,少部分免职回去。<br />
虽然剩下的人中间仍难免有滥竽充数之辈,不过水至清则无鱼,郁宁也没有准备一次就能将这些人清完。<br />
后续按照宁国制定的考核政策,如果有人不能完成政绩,届时再进行整治也不迟。<br />
宁国合并之后,一越成为当今天下第二大诸侯国。<br />
其实如果加上海外滋於等地,郁宁如今的领地已经不比,占领中原的晋朝少多少了。<br />
她看到系统内的积分,都有种自己乍然暴富的感觉。<br />
不过,如今自己的势力发展起来后,郁宁已经有意识的减少自己对系统的依赖,系统内的积分,不到必须的时候,都很少使用。<br />
郁宁想着又想到了,如今天下的布局。<br />
现在宁国的劲敌,只剩下晋朝,如果能拿下晋朝,一统天下则指日可待。<br />
想想她让翠屏在晋朝都城的安排,算时间,也该有效果了,希望能在两国交战之前,能够先消耗一番晋朝的实力。<br />
不过,郁宁没有等来晋朝的变动,倒是先等来了晋朝派使臣出使安东的消息。<br />
安东紧邻晋朝和宁国,要是被晋朝拉过去,宁国的对手立刻又将多了一个。<br />
第二日的朝会结束之后,郁宁就找来了苏浮生和张川商议此事。<br />
前段时间,宁国举行两国合并的仪式时,张川回朝来贺,同时带回来的还有齐国旧将贺城。<br />
仪式之后,张川留守杭州,取而代之的是刑北同贺城再次返回荄州。<br />
这样的安排,也是考虑到张川身为兵部老大,不适合长期留守在外,如今全国各处的边防,都需要他统一规划,如果留在外面,兵部的事情没人能接手,恐怕会被人钻了空子。
两人担心是谭氏的阴谋,还几次派人小心查探。<br />
结果最后竟然得知,这些百姓居然都是徐州府的人,他们听说宁王派兵来平定叛乱,纷纷自发前来迎接。<br />
淮南道此次并没有在收夏税的范围内,新税令也还没有推动到这里。<br />
但是此地的百姓都已经听说了新税令对贫民百姓的好处,又得知谭氏等士绅反对郁宁,也是为了抵制新税令在淮南道的实施。<br />
百姓们从宁王开办的商行买到粮食和盐后,对宁王有了信任,更是对新税令多期待了几分。<br />
可是如今谭氏却带人造反,还杀了宁王派下来的学院老师,不少百姓都气怒不已。<br />
听到宁王大军将到,居然自发地前来迎接。<br />
于是,徐州府如今就出现了一幕奇景。<br />
宁王军队所到之处,百姓们自发引路,甚至偷偷打开城门相迎。<br />
各地官员敢有准备反抗宁王军队的,无不被百姓骂得狗血淋头。<br />
此时谭氏还忙着在淮南道的光州府称王,可是称王大典还没有办完,就听到徐州府已经落入了宁王手中。<br />
谭氏听闻消息之后,再顾不得称王之后组建朝廷的打算,匆忙召集兵马应战。<br />
可是淮南道的兵力本就不多,当初也是因此,谭氏才会主动臣服于闫氏。<br />
如今匆忙召集起来的那些疏于训练的士兵,如何是宁国派出的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对手。<br />
双方一交手,淮南道立刻就兵败如山倒。<br />
还没有等到谢维带来的援军抵达淮南道,白玉堂和郝小果两人,就已经带着两万兵马,横扫了淮南道三个州府。<br />
只留下谭氏缩在剩下的光州府内,瑟瑟发抖。<br />
光州府易守难攻,又是谭氏的老巢,白玉堂和郝小果几次试探,都不敢冒然进攻。<br />
直到谢维带兵到达,才再次对光州发起了总攻。<br />
光州府内此时也是暗流涌动。<br />
谭氏见到宁军立刻要打进来,担心自己性命不保,悄悄给北边的晋朝写了一封信。<br />
信上所言如何不知,但是光州府的百姓,速度已经在谭氏的欺压下,终于忍不住站起来反抗了。<br />
为了大战,谭氏在光州府内收刮了不少百姓的粮食,还抓了许多青年充入军中。<br />
百姓有敢反抗者,不是被杀,就是被屠族,强压之下百姓敢怒不敢言。<br />
但是如今见到宁国大军就在光州之外,他们也终于忍不住了。<br />
光州城内率先爆发了动乱。<br />
一伙百姓,趁着夜深,一把火将光州府衙给烧了。<br />
巡逻的士兵,不知道是没有看见,还是有内贼,竟然直到火烧到后衙了,才开始喊人灭火。<br />
这个时候灭火,哪里还来得及,大火一直烧到了第二日早上,整个光州府衙连着附近的一条街,都毁于一炬。<br />
谭氏的掌权人气急败坏,正在斥责当晚负责安防的侍卫,就又听说宁军开始攻城了。<br />
听到此言,他再也顾不得追究火灾之事,只得匆匆跑到城楼去监战。<br />
如今谢维的大军抵达,一同到的,还有同时运来的不少攻城的物资。<br />
今日一开战,城楼上的士兵,就发现了宁军的不同。<br />
只见城楼之下,几台形状怪异的,像是投石机的器械,整齐得排列着,黑乎乎的洞口,对准了城墙。<br />
谢维带着人亲自检查了一遍装备,确认炮火装填没有问题后,才下令。<br />
“发射!”<br />
旗帜挥下的瞬间,几只投炮机的改良版,立刻齐声响了起来,对着城墙喷出了一个圆石状的东西。<br />
嘭!<br />
嘭!<br />
嘭!<br />
几声巨响,接二连三的在城墙上响起,伴随着巨响,整个光州城楼,顿时剧烈地摇晃起来。<br />
原本严阵带戈的士兵,要么被摇得摔倒在地,要么被吓得神魂离体。城楼上的士兵全都东倒西歪,手中兵器都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br />
谢维没有理会城楼上敌军的混乱,看着被轰开的城门,直接道:“进攻!”<br />
如今这个改良版的投炮机,被郁宁称作大炮的东西,对谢维来说十分好用。<br />
他此次过来,特意从张川那里求了五台,用来攻城,果然事半功倍。<br />
大炮之下,任是多高的城墙,都成了虚设。<br />
城门一开,再无阻挡,数万宁军瞬间涌入光州城中。<br />
但是他们却没有遇到,预料中的抵抗。<br />
谭氏负责人在城楼的变故中失踪,剩余的人早已趁机逃跑。<br />
如今城内的士兵没有将领管理,早就变成了一盘散沙。<br />
更何况,许多还是谭氏强征来的百姓,更是趁机脱掉兵服,返回了家中。<br />
宁军进城后,百姓自动退避,甚至主动告知他们谭军的所在地。<br />
宁军如入无人之地,所过之处,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抵抗。<br />
如此,宁国军队不过半日时间,就顺利地收下了光州府。<br />
郁宁接到汇报的时候,都惊讶于谭氏溃败的速度。<br />
她简直有些无语,这些人如此不经打,不老老实实的萎缩着就是了,竟然还敢叛乱,简直是自寻死路!<br />
郁宁传令给谢维,让他抓住谭氏和其同党,诛杀参与叛乱之人。<br />
淮南道叛乱的消息,还没有传遍齐国,就又迅速地被宁王派兵镇压。<br />
如此迅速地平定叛乱,更是让郁宁的声威再上了一层楼。<br />
在光州之战传开后,朝堂上,竟然有朝臣主动提出,将齐国和宁国两国合而为一。<br />
郁宁坐在朝堂之上,听着下面人的话,心中忍不住为这些人见风使舵的速度,感到失笑。<br />
只见原齐国礼部侍郎站出来道:“殿下,齐国宁国,原本就同属大禹,您又是大禹皇室之后,如今又是两国之主,何不将两国并为一国,也免得辖下百姓因国不同而生嫌隙。”<br />
他说完后,立刻有几人站出来表示赞同。<br />
众臣纷纷表示,如今齐国在郁宁的统治下,越来越好,应该将两国合为一国,才能让百姓民心归一。<br />
郁宁原本就有此设想,不过是考虑到齐国国内政权未定,才一直没有提出。<br />
如今见到这帮齐国旧臣主动提出,自然乐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br />
齐国宁国两国百姓,在为两国即将归为一统而高兴之时,光州之战中逃出去的谭氏族人也来到了晋朝王都。<br />
听闻了宁国那闻所未闻的破城器械后,晋朝上下皆惊。<br />
他们能够想象到,如果这样的武器是被用到晋朝身上,恐怕他们也同样抵挡不了宁国的进攻。<br />
晋国皇帝当即召集群臣,商议对付宁国的计策。<br />
第146章 使臣<br />
晋国朝堂上的动静,宁国内部还不得知。<br />
如今郁宁正在忙着将两国合并的事情。<br />
经过同朝中众臣的商议后,郁宁已经决定合并后的都城,暂定于杭州府,国号则继承宁国的国号,郁宁也仍自封为宁王。<br />
这段时间,宁国原本留在滢炆岛的官员,大多已经被招到杭州,还是领原来的官职。<br />
至于齐国旧臣,则经过郁宁同苏浮生等人及齐国吏部官员的商议后,大多留用,少部分免职回去。<br />
虽然剩下的人中间仍难免有滥竽充数之辈,不过水至清则无鱼,郁宁也没有准备一次就能将这些人清完。<br />
后续按照宁国制定的考核政策,如果有人不能完成政绩,届时再进行整治也不迟。<br />
宁国合并之后,一越成为当今天下第二大诸侯国。<br />
其实如果加上海外滋於等地,郁宁如今的领地已经不比,占领中原的晋朝少多少了。<br />
她看到系统内的积分,都有种自己乍然暴富的感觉。<br />
不过,如今自己的势力发展起来后,郁宁已经有意识的减少自己对系统的依赖,系统内的积分,不到必须的时候,都很少使用。<br />
郁宁想着又想到了,如今天下的布局。<br />
现在宁国的劲敌,只剩下晋朝,如果能拿下晋朝,一统天下则指日可待。<br />
想想她让翠屏在晋朝都城的安排,算时间,也该有效果了,希望能在两国交战之前,能够先消耗一番晋朝的实力。<br />
不过,郁宁没有等来晋朝的变动,倒是先等来了晋朝派使臣出使安东的消息。<br />
安东紧邻晋朝和宁国,要是被晋朝拉过去,宁国的对手立刻又将多了一个。<br />
第二日的朝会结束之后,郁宁就找来了苏浮生和张川商议此事。<br />
前段时间,宁国举行两国合并的仪式时,张川回朝来贺,同时带回来的还有齐国旧将贺城。<br />
仪式之后,张川留守杭州,取而代之的是刑北同贺城再次返回荄州。<br />
这样的安排,也是考虑到张川身为兵部老大,不适合长期留守在外,如今全国各处的边防,都需要他统一规划,如果留在外面,兵部的事情没人能接手,恐怕会被人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