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第435章 芯片自研自产!收购中芯国际的晶圆厂?<br />
    “这三款芯片的流片,该不会就是在星逸晶圆厂进行的吧?”<br />
    说着,秦主任都满是不可思议。<br />
    对面的赵老更是一脸懵逼。<br />
    能自研出40纳米的系统级芯片,集成基带,就已经很不可思议了,已经超越了高通等巨头。<br />
    你丫的还实现了自产?<br />
    开玩笑吧!<br />
    真当芯片工艺研发是盖房子,说来就来?<br />
    王逸淡淡一笑:“是啊,正是在我们星逸晶圆厂流片的,所以良品率不太高。这不,恰好碰上良品率不足的芯片,鲲鹏702连续点亮了三次,才成功。”<br />
    赵老:“……”<br />
    秦主任:“……”<br />
    两人相视一眼,大眼瞪小眼。<br />
    “小秦,这事你不知道?”赵老眉头微皱,失察了啊!<br />
    他们以为星逸科技最多能基带流片成功,结果集成基带的soc芯片也成功了!<br />
    他们以为星逸科技最多能实现soc系统级芯片的研发设计,结果还实现了量产!<br />
    完全自研自产!<br />
    问题是,如此骇人听闻的丰功伟绩,官方一概不知,连和王逸直线联系的秦主任,都不知道!<br />
    完全失察了!<br />
    秦主任也一脸无语:“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我哪里知道?特么的,做梦都梦不到!领导,真不怪我!”<br />
    “哈哈哈!”赵老也笑了,笑的很是开心。<br />
    也觉得这事还真不怪秦主任,换了他,也想不到星逸半导体能发展地这么快,这么迅速。<br />
    可问题是真的做到了!<br />
    就是不可思议。<br />
    “厉害,真厉害,干得漂亮!”<br />
    赵老很是兴奋,忍不住道:“王董,你们40纳米工艺的良品率,达到了多少?”<br />
    这一点也很关键。<br />
    赵老觉得,点亮三次,成功一次,估计也就百分之四五十。<br />
    但也算是很好了,毕竟万事开头难。<br />
    王逸却是淡淡一笑:“之前四十纳米的良品率是81%,这一次还在等结果。两位领导先喝茶休息一下,当下正在将其他芯片,全部进行点亮测试,一会就能出结果。”<br />
    “不,不用,我们不渴。”<br />
    “对,王董,咱们一起去看点亮测试吧!”<br />
    “好!”王逸笑了。<br />
    随后和两位领导再度回到实验室。<br />
    现场,星逸半导体的工人正在进行测试。<br />
    此次流片,三款芯片总共生产了1536枚,等点亮测试完毕,就知道各款芯片的良品率,以及总的良品率!<br />
    一片12英寸晶圆的表面积大约为70659平方毫米,而手机芯片的大小一般在80-120平方毫米左右。<br />
    一般来说,不集成基带的芯片,面积都在80平方毫米左右。<br />
    而集成基带的芯片则在100平方毫米左右。<br />
    表面积相除,一片12英寸的晶圆,理论上能切出700颗手机芯片。<br />
    但很显然,这根本不现实,晶圆的边角料根本做不出芯片,都会被浪费掉。<br />
    也正是因此,晶圆都是圆形,而不是方形,方形浪费得会更多。<br />
    扣除边角料,一片12英寸的晶圆,实际上只能切出约640颗手机芯片。<br />
    如果良品率85%,那就是640*0.85=544颗。<br />
    如果良品率90%,那就是640*0.90=576颗!<br />
    当然,这是集成cpu、gpu、基带等模组的系统级芯片。<br />
    如果只是单独的基带芯片,那会小一些。<br />
    在soc芯片内部,基带只占10平方毫米左右。但单独的基带芯片,一般在30-70平方毫米左右。<br />
    毕竟单独的基带芯片,很多模组没法和处理器共用,都得全部配置一遍。<br />
    集成5g基带的麒麟990,约113平方毫米。<br />
    不集成基带的麒麟980,约75平方毫米。<br />
    而外挂的5g基带巴龙5000,约85.83平方毫米。非常特殊的一款基带,也是为数不多比芯片都大的基带。<br />
    麒麟980+巴龙5000,加起来要160多平方毫米,远高于集成基带的麒麟990的113平方毫米。<br />
    这就是集成基带的好处,可以节省出更多的空间,给其他元器件。<br />
    当然,巴龙5000是个例外,正常基带芯片大都在30-70平方毫米。<br />
    因此,同样一片12英寸的晶圆,能切出1000-1500颗基带芯片。<br />
    基带芯片的成本,也比soc芯片的成本便宜了近半。<br />
    高通之所以卖得贵,也只是为了赚高通税。<br />
    或者逼着用户放弃采购英伟达等友商芯片,选择高通的处理器芯片+基带芯片。<br />
    鲲鹏700和鲲鹏702都是集成基带的芯片,面积自然大一些,要100平方毫米。<br />
    而翼龙3000基带,只要50平方毫米。<br />
    这一次流片,总共用了两片晶圆,生产了512颗鲲鹏700,512颗鲲鹏702,以及512颗翼龙3000。<br />
    在多人测试下,很快,所有芯片全部点亮测试完毕。<br />
    威廉姆斯拿着统计结果,走了过来:“董事长,出结果了。”<br />
    “念。”<br />
    “鲲鹏700,点亮成功461颗,良品率90%。”<br />
    “鲲鹏702,点亮成功435颗,良品率85%。”<br />
    “翼龙3000,点亮成功471颗,良品率92%。”<br />
    “星逸晶圆厂40纳米工艺的总体良品率,89%!”<br />
    “这么高!”王逸喜上眉梢。<br />
    其他人也都兴奋不已。<br />
    上个月测试的良品率,还只有81%!<br />
    这一次,已经达到了89%!<br />
    只能说进步神速。<br />
    “40纳米工艺,彻底成了!”王逸笑着看向胡老,竖起大拇指:“胡老威武!”<br />
    “幸不辱命!”胡老笑道,也松了口气。<br />
    王逸对他这么器重,若是失败了,那都说不过去。<br />
    “干得漂亮!必须给胡老,威廉姆斯,庞立果,以及三个团队,庆功!”王逸笑道:“就今晚,五星级酒店,我做东!”<br />
    “感谢董事长。”众人欢欣鼓舞。<br />
    他们清楚,五星级酒店只是开始,这个月的绩效,以及年终奖,都会拿到手软。<br />
    而乔治和张潮的团队,也斗志昂扬起来。<br />
    这一次威廉姆斯团队成功研发出鲲鹏700,鲲鹏702,会拿高额奖金。<br />
    可乔治的鲲鹏901团队,以及张潮的鲲鹏902团队,没有这项殊荣。<br />
    庞立果的3g基带团队,成功研发出翼龙3000,也会拿高额奖金。<br />
    但是4g基带团队,没有这些待遇,要等到4g基带点亮成功才行!<br />
    王逸推行量化管理,奖金不是一个部门吃大锅饭,而是精确到具体的项目组,具体到个人。<br />
    一个部门,不同的项目组,不同的突破,都会有天壤地别的待遇。<br />
    “胡老,量产的事,就交给你了,先生产鲲鹏702!”王逸嘱咐道。<br />
    “好的,董事长,我这就安排!”胡老应道,随即意味深长道:“王董,别忘了新的晶圆厂。”<br />
    “放心。”王逸说着,看向秦主任和赵老:“两位领导,咱们里面说。”<br />
    “好!”<br />
    三人回到办公室,赵老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兴奋:<br />
    “王董,厉害,真厉害啊!40纳米芯片不但量产了,还把良品率干到了89%,牛!”<br />
    王逸淡淡一笑:“其实比89%还多一些,那11%的废品芯片也会进一步处理,做成低频的残血版鲲鹏700!”<br />
    “原来如此,那这样说来,废品率反而更低了。”两人恍然大悟。<br />
    “是的,两位领导,接下来我们会优先量产鲲鹏702,将xphone 1pro、星逸平板x1pro、星逸电视x40、x50的英伟达tegra 3,全部换成自研自产鲲鹏702。还有xphone 2的apq 8064,也都换成自研自产鲲鹏的鲲鹏702!”<br />
    “太好了!”赵老兴奋不已:“你们是内地第一个实现了40纳米芯片自研自产的企业,也是全国第一个实现40纳米自研自产的企业。”<br />
    “国家的骄傲,民族的自豪!”<br />
    “王董,干得漂亮。”<br />
    “明天我就让央视来星逸科技、星逸半导体做专访,在央视新闻播出,当作科技标杆,给所有企业做榜样!”<br />
    王逸却是连忙摆手:“赵老,大可不必。当下阶段,还是韬光养晦,锦衣夜行。”<br />
    “这……”赵老眉头微皱:“你是在担心……”<br />
    王逸叹了口气:“赵老,虽然星逸科技实现了40纳米芯片的自研自产,但光刻机等核心设备,以及光刻胶等核心原材料,国产根本做不到,都依赖进口。”<br />
    “现阶段咱们打破封锁,实现自研自产,闷声发大财还好。若是太过高调,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一旦被卡,反而……”<br />
    “对,你说的有道理。”赵老点点头,神色有些复杂。<br />
    有些憋屈,也有些无奈。<br />
    可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br />
    王逸继续道:“而且我准备这两个月引而不发,暗中量产鲲鹏702,并且进行适配调教。等到两个月后,直接全面替代,直接推出!把苹果、高通、三星等竞争对手,打得措不及手!”<br />
    “若是现在就曝光,万一他们暗中布局,使幺蛾子,阻止鲲鹏芯片的量产,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我们。”<br />
    为长远利益,王逸不求一时得失。<br />
    “对,你的考虑很有道理。放心,你们40纳米工艺都突破了,官方也会更加重视你之前的提议。已经组建相关机构,成立攻坚团队,进一步加大对光刻机、光刻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当做最核心的项目去突破。”<br />
    赵老叹了口气:“过去,种种因素决定,我们对于半导体,对于光刻机的投入,都不够大。但现在,彻底变了。”<br />
    最初,王逸托秦主任送上去的那份报告,引起了部分关注,但是很有限,很快就被束之高阁。<br />
    后来,星逸手机热销,秦主任拿着那份报告再度找上老领导赵老,苦口婆心地劝谏。<br />
    赵老也觉得星逸科技有前途,再度在顶层会议上提出那份报告。<br />
    这一次,有部级领导的亲自背书,再加上星逸科技不断做大,成为顶级巨头。只能说,人的名,树的影。<br />
    之前的星逸科技是个新兴企业,上层关注度不够,再好的报告,也没多少重视。<br />
    可如今星逸科技成了国内顶级巨头,在国际上都所向披靡,干苹果,镇三星,打的htc找不到北。<br />
    可以说,早已今非昔比!<br />
    没有任何意外,这一次,王逸的那份报告引起顶层高度重视,以及众多要员和院士的全力支持。<br />
    光刻机、光刻胶等项目,也成功地被列入国家战略核心项目,要求相关机构联合攻坚,投入巨资突破。<br />
    如今星逸半导体实现了40纳米芯片的自研自产,王逸的分量变得更重。<br />
    那份报告的含金量也会更高,相关项目的研发和投入,也会更恐怖!<br />
    说白了,一切都实力说话。<br />
    前世,为什么那么支持华为?<br />
    就是因为华为有底蕴,有能力,有技术,能做到其他企业做不到的突破。<br />
    同样,星逸科技也展示出了恐怖的实力。<br />
    苹果、三星、高通都做不到的基带集成,星逸半导体做到了。<br />
    中芯国际那么多年都搞不定的40纳米工艺,星逸晶圆厂搞定了,试产良品率就高达89%,后续只会更高。<br />
    华为都做不到的芯片自研自产,星逸科技做到了,还性能卓越。<br />
    如此成绩,全球都会震惊。<br />
    高层自然会高度关注,大力支持。<br />
    “王董,你放心,用不了几年,光刻机会突破,光刻胶也会突破!”赵老郑重道。<br />
    这年头的光刻机还是duv光刻机,不像euv光刻机那么难如登天,自然好突破。<br />
    同样,光刻机也只是28纳米,20纳米的中端光刻胶,不像前世5纳米,3纳米纳米的高端光刻胶那么困难。<br />
    说白了,当下和欧美的差距还很小。<br />
    因为王逸之前不知天高地厚的提议,官方提前布局,提前攻坚,完全可以在差距小的时候,提前追赶上欧美,甚至弯道超车。<br />
    前世,落后得太多。<br />
    那时候,欧美euv都更新了好几代,并且投用了多年,咱们才奋起直追duv光刻机,自然难。<br />
    可这一次,大家都还是duv,那就简单了。<br />
    至于阿斯麦的euv,目前还不成熟,正式投用还得好几年。<br />
    因为王逸的提议,提前追赶,前途可期。<br />
    “那再好不过,我相信国家机器的力量。”王逸笑说。<br />
    像是duv光刻机,星逸科技要做,十年都难。<br />
    官方要做,有国家机器全力支持,五年就差不多搞定14纳米的duv。<br />
    后续不断迭代升级,逐步提高精准度,达到10纳米,7纳米,不在话下。<br />
    毕竟阿斯麦2003年推出了第一代浸没式duv 1250i,最初也是造45纳米芯片的。<br />
    后续不断对duv光刻机的光源、光学系统、套刻精度、温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br />
    这才逐渐实现了32-28纳米工艺,以及后续的20-16纳米工艺,再到10纳米节点、7纳米节点,以及十年后的5纳米节点。<br />
    前世duv国产光刻机之所以迟迟不量产,主要原因就是要求高,起步高。<br />
    若是只能量产45纳米,那意义不大,推出了也没多少企业用。<br />
    十年后,缺的是高端光刻机,不是45纳米的光刻机。<br />
    但要想量产7纳米,甚至5纳米,那难度就大了,国产duv都得不断升级。<br />
    因此,国产duv迟迟不推出,就是在憋大招。<br />
    不过这一次就无所谓了。<br />
    起步早,能量产28纳米,就算是非常成功。<br />
    甚至量产45纳米,王逸都会疯狂买买买。<br />
    毕竟未来五年内,45纳米都是主流芯片。<br />
    而28纳米和20纳米,都只是少量的旗舰芯片,只占少数。<br />
    相反,更多的芯片都是物美价廉的45纳米。<br />
    国产光刻机若是能量产45纳米,都会很有市场。<br />
    但若是十年后才推出45纳米的国产光刻机,那就难了。<br />
    毕竟十年后的45纳米,是真的没法用。<br />
    赵老话锋一转:“不过你们低调归低调,但该有的奖励一点不少。”<br />
    “今后星逸半导体的芯片,全部免税。”<br />
    “星逸半导体盈利前五年,全部免税!”<br />
    “此外,之前小秦和你对赌,2014年年底前,星逸半导若是能成功量产40nm,良品率超过85%,再送一个12寸晶圆厂。”<br />
    “结果你们提前实现,我们也会提前兑付,并且给你们做到月产10万片晶圆的超大晶圆厂!”<br />
    “谢谢领导。”王逸心情大好,这才是他最需要的。<br />
    也是胡老最期待的。<br />
    眼下的晶圆厂,目前已经全部交付,但月产能也才2.5万片。<br />
    一片晶圆能切出640颗鲲鹏702芯片,按照90%的良品率计算,也就576颗优质芯片。<br />
    一个月也就1440万颗鲲鹏702。<br />
    如果单款手机用,完全够用。<br />
    可问题是,xphone 2、xphone 1pro、星逸平板x1pro、星逸电视x40、x50,都要用。<br />
    那就根本不够用了啊!<br />
    眼下xphone 2的月销量都在千万,加上水货,1500万都不够。<br />
    这就难整了。<br />
    可以说,现在的星逸半导体,有厨师,但是没有足够多的灶台,也做不了多少饭!<br />
    秦主任笑说:“新晶圆厂的场地,早已规划好了,如今你们量产40纳米,尽快走程序,下个月就能动工!官方大力支持,全力建设,争取两年内全部交付。当然,后续的生产线设备,就得你们自己搞定。”<br />
    官方只负责基础建设的投资和地皮的白送。<br />
    “两年内吗?那再加上生产线引入,投产,就得2年半三年了,太慢了!”<br />
    王逸眉头紧皱。<br />
    “怎么?王董是有什么难处?”赵老敏锐地察觉出王逸的表情。<br />
    王逸叹了口气:“领导,我就有一说一了啊。”<br />
    “但说无妨!”<br />
    “是这样的,领导,眼下的星逸晶圆厂虽然实现了40纳米工艺的量产,并且良品率达到89%,但产能太少,一个月2.5万片产能,最多生产1440万颗鲲鹏702。”<br />
    “这个产量听起来不少了对吧?”<br />
    “但实际上,光xphone 2一款手机都不够用!”<br />
    “眼下xphone 2的销量在1500万台以上,xphone 1pro的销量也在1000万台左右。我们想实现自研自产芯片全面替代,都不够啊!”<br />
    “更别说,还有星逸平板x1pro,星逸电视x40、x50,也需要鲲鹏702。”<br />
    “明年千元机量产,将搭载鲲鹏700,鲲鹏700也得量产,并且要照着年产一亿去。”<br />
    “再加上翼龙3000基带,也可以量产一些对外出售。”<br />
    “全部加起来,未来一年,星逸科技的芯片需求将超过3亿片。”<br />
    “而眼下的星逸晶圆厂一年最多能生产1.7亿片,还有1.5亿以上的产能空缺。”<br />
    “这……”<br />
    赵老和秦主任都怔住了。<br />
    完全想不到王逸的野心那么大,想不到星逸科技的芯片需求那么高。<br />
    可想想也正常。<br />
    明年四核的无界千元机999起,必然卖爆,销量破亿有希望,就要一亿颗鲲鹏700芯片。<br />
    星逸新旗舰手机,加上今年的xphone 1pro、xphone 2,三款机型加起来,销量破亿毫无压力。<br />
    星逸平板全球开售,旧款+新款,明年销量突破6000万没压力。<br />
    星逸电视新旧多款机型加起来,年销五千万也没压力。<br />
    此外,3g基带翼龙3000,也可以对外开售,华为等客户采购,一年数千万同样没压力。<br />
    全部加起来3.5亿都有可能。<br />
    星逸晶圆厂产能才1.728亿颗芯片,根本不够!<br />
    差着一半呢!<br />
    至于第二大晶圆厂,月产十万片,年产120万片,若是用来生产鲲鹏702,年产6.912亿片。<br />
    再加上星逸晶圆厂一厂,总产能将高达8.64亿颗。<br />
    届时产能足够用了,甚至根本用不了,还能对外代工。<br />
    但那都是两三年后的事情,可眼下,未来一年,都不够用。<br />
    根本不够用!<br />
    远水解不了近渴。<br />
    赵老陷入沉思:“王董,你说的很对,眼下星逸科技需要的不是两三年后的超大晶圆厂,而是能够迅速投产的小晶圆厂。”<br />
    “因此,我决定将第二个月产10万片的晶圆厂进行拆分。分成若干个小晶圆厂,提升交付时间。”<br />
    月产10万片的超大晶圆厂,建成就得两年,投产得两年半到三年。<br />
    可若分成月产两三万片的小晶圆厂,那就容易了,半年左右就能交付,一年内就能投产了。<br />
    “不过这依旧太慢了。”一直沉默的秦主任,突然开口:<br />
    “赵老,中芯国际那边,不是投建的晶圆厂太多,入不敷出,年年亏损吗?咱们大可以直接出钱,收购一个,转给星逸科技。”<br />
    前几年中芯国际为了讨好地方,疯狂扩张,建厂。<br />
    在帝都投建了12英寸晶圆厂,中芯国际的大本营魔都不高兴了,于是老张又在魔都投建了12英寸新厂!<br />
    魔都、帝都都有了,深市也得投建吧?<br />
    结果就是,中芯国际的晶圆厂越建越多,8英寸线的产能还没拉满,12英寸线又投产了……<br />
    帝都12英寸晶圆厂,代管汉城12英寸晶圆厂,魔都12英寸晶圆厂,深市……<br />
    典型的差生工厂多。<br />
    用不了,根本用不了!<br />
    (本章完)</p>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天灾信使

听日

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乐事薯片黄瓜味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正义利剑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