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官员再次行礼,把路过运货的百姓看得一愣一愣。<br />
“这是在干什么啊?”<br />
“那么多官员,在拜谁?”<br />
城门口的士兵昂首挺胸,直接答道:“昌河州新知州,纪楚纪大人!”<br />
谁?<br />
他们没听错吧?<br />
纪楚纪大人,真的来了?!<br />
在纪楚一行人还在休息的时候,这个好消息就传遍整个昌河州州城。<br />
纪大人来了,那个给他们送十万棉衣,给他们配方造手榴弹的纪大人,终于来了!<br />
第115章<br />
昌河州, 地处平临国北方边卫。<br />
共有十二个县,加一座卫城,人口共计二十三万, 这还是加上广宁卫的五万士兵。<br />
所以说这地方,地广人稀, 一点也不为过。<br />
这里面的二十多万人, 有本地人,也有逃荒逃过来的, 还有被贬到这里的,总之日子都不算好。<br />
对比已经发展起来的曲夏州, 还有本就位处中间的原化州,更别说京城,那都没法比。<br />
可这里有一条比较好。<br />
只要努力,不太缺吃的,就是吃得好不好,那另有说法。<br />
为何这样说?<br />
还是地方大, 总会有你的土地。<br />
就是看勤不勤劳了。<br />
如果不勤劳的话, 大概率会因为房子修得不够结实, 冻死在大冬天。<br />
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大多身体强壮, 就是为了抵御寒冷的冬日。<br />
所以过冬的需求, 比曲夏州还要严峻。<br />
这看当地的农俗谚语就能知道个大概。<br />
其中一句说‘春分雪水干’, 也就是说, 到农历的二月二十一, 积雪才能融化。<br />
放到现代来说,已经公历的三月底,这个时间的其他地方早就草长莺飞。<br />
再看‘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节气小雪之时,土地已经被厚厚的雪覆盖。<br />
‘大雪江河冻,冬至不行船。’<br />
在冬至的时候,别说不行船了,马匹都能在冰面上行走,那冰面厚实的,可以当滑冰场。<br />
当然,偶尔也会有捕鱼的冰窟窿,很需要注意安全。<br />
农历九月底十月初,就已经下了大雪,差不多九月初就开始冷了。<br />
一直到次年的二月底,雪才融化。<br />
长达七个月的寒冷天气,让这里的保暖不只是保暖,而是保命。<br />
这也是昌河州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却没有多人过来的原因。<br />
不是这地方不好,是因为不适合人生存。<br />
想要在这生活,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过冬问题。<br />
纪楚选择这里,自然因为一个东西的出现。<br />
棉花。<br />
放在曲夏州,棉衣的出现,可以让三四个月的冬日里,百姓们可以出来活动。<br />
做工也好,生活也好,不至于三四个月里都局限在家中。<br />
而在昌河州,则可以让百姓长达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里,同样可以出门。<br />
一年到头来,五个月储存过冬食物,七个月过冬。<br />
这种情况之下,日子能过得富裕才是怪事。<br />
一个地方的经济,甚至一个朝代的兴衰,跟气候有很大关系,这点已经很多研究人员证实过。<br />
可新作物,新工业的出现。<br />
却能靠人力一定程度改变这些。<br />
或许这就是人类文明迷人的地方。<br />
而与此同时,平临国的内地太挤了。<br />
地少人多。<br />
再加上良种出现,许多工业作坊园的出现,接下来几年里,必然会人口爆炸式增长。<br />
按照朝代兴衰规律,已经有三百多年建国史的平临国,确实也到乱的时候。<br />
再有上面的原因,肯定会因为地少人多打起来。<br />
除非,有容纳那么多人的地方。<br />
昌河州一带,就是最好的地方。<br />
或许这里还不够好。<br />
但没关系,大家会建设这里,让这里跟很多地方一样,从不宜居变得宜居。<br />
棉花的出现,就能抵抗这里的寒冷,让人们更适应这里的生活。<br />
纪楚一行来到昌河州衙门,确实发现此地跟其他地方不同。<br />
平临国的州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br />
一个是最常见的普通州府,名字就是‘普通州府’,最常见的那种类型。<br />
数量为三类型之最,基本在内地设置。<br />
比如曲夏州,原化州,扬州,永锦府等等。<br />
第二个是御夷州府,这个极为特殊,至于云贵设置。<br />
最典型的就是滇州府,听名字就知道,这是边卫地方。<br />
最后一个,便是军民州府。<br />
也有人说,曲夏州其实也算,可曲夏州毕竟没有养着西北常备军。<br />
那西北的常备军还是直属朝廷管的,只是要给些补给,而且那么多人没给,那边也没说什么。<br />
所以作为典型的军民州府。<br />
便是这昌河州。<br />
军民州府的特点,就是既然要负责当地行政事务,还要维护边疆,抵御外敌。<br />
昌河州下面的广宁卫所有财政预算,统统归昌河州管。<br />
这就是跟曲夏州的区别。<br />
至于昌河州能不能负担起广宁卫的财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br />
昌河州现在的刘知州道:“肯定是不行的,要向上面要。”<br />
西北常备军是直接问朝廷要,岳将军可以自己做主。<br />
在广宁卫,则是本地知州跟广宁卫的邓将军商议过后,再问朝廷要,这大概就是里面的差别。<br />
刘知州继续跟纪楚介绍,说的时候还愁眉苦脸的:“朝廷拨款一向艰难,必须多要几遍。”<br />
上个知州也是这么跟他讲的,这甚至是他们的重点工作之一。<br />
剩下的,便是要处理好军民关系。<br />
还好有邓将军约束,本地士兵并不作恶,不过偶尔也有矛盾发生。<br />
这是军民府最大的问题。<br />
毕竟生活习性也不大一样。<br />
刘知府知道纪大人刚来,并未说太多,就请纪楚先去休息。<br />
住的地方,自然是州衙门后宅。<br />
进了州衙门大门,就到仪门,然后是大堂,三班六司办公休息的地方。<br />
进到二堂,则是通判跟同知办公处。<br />
最后是三堂,西厢为办公休息处,东厢则是知州住处。<br />
现在刘知州还没搬走,家人也还在,不过已经腾出客房给纪楚他们住下。<br />
刘知州并不着急离开,他等到年底回京即可,也就是九月左右离开,所以可以细细交代。<br />
这般自然让纪楚跟李师爷松口气。<br />
有前任带着,什么差事都好上手。<br />
七月三十到昌河州的第一天,纪楚一行人洗漱休息,等第二日再正式见其他官吏。<br />
在他休息的时候,整个州城都在讨论纪大人的到来。<br />
他们这地方人少,低头不见抬头见,很容易就认识对方的。<br />
不止如此,下面几个县也是如此,估计不到三四天时间,消息就能传遍。<br />
谁让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br />
其中最高兴的,肯定还是广宁卫。
“这是在干什么啊?”<br />
“那么多官员,在拜谁?”<br />
城门口的士兵昂首挺胸,直接答道:“昌河州新知州,纪楚纪大人!”<br />
谁?<br />
他们没听错吧?<br />
纪楚纪大人,真的来了?!<br />
在纪楚一行人还在休息的时候,这个好消息就传遍整个昌河州州城。<br />
纪大人来了,那个给他们送十万棉衣,给他们配方造手榴弹的纪大人,终于来了!<br />
第115章<br />
昌河州, 地处平临国北方边卫。<br />
共有十二个县,加一座卫城,人口共计二十三万, 这还是加上广宁卫的五万士兵。<br />
所以说这地方,地广人稀, 一点也不为过。<br />
这里面的二十多万人, 有本地人,也有逃荒逃过来的, 还有被贬到这里的,总之日子都不算好。<br />
对比已经发展起来的曲夏州, 还有本就位处中间的原化州,更别说京城,那都没法比。<br />
可这里有一条比较好。<br />
只要努力,不太缺吃的,就是吃得好不好,那另有说法。<br />
为何这样说?<br />
还是地方大, 总会有你的土地。<br />
就是看勤不勤劳了。<br />
如果不勤劳的话, 大概率会因为房子修得不够结实, 冻死在大冬天。<br />
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大多身体强壮, 就是为了抵御寒冷的冬日。<br />
所以过冬的需求, 比曲夏州还要严峻。<br />
这看当地的农俗谚语就能知道个大概。<br />
其中一句说‘春分雪水干’, 也就是说, 到农历的二月二十一, 积雪才能融化。<br />
放到现代来说,已经公历的三月底,这个时间的其他地方早就草长莺飞。<br />
再看‘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节气小雪之时,土地已经被厚厚的雪覆盖。<br />
‘大雪江河冻,冬至不行船。’<br />
在冬至的时候,别说不行船了,马匹都能在冰面上行走,那冰面厚实的,可以当滑冰场。<br />
当然,偶尔也会有捕鱼的冰窟窿,很需要注意安全。<br />
农历九月底十月初,就已经下了大雪,差不多九月初就开始冷了。<br />
一直到次年的二月底,雪才融化。<br />
长达七个月的寒冷天气,让这里的保暖不只是保暖,而是保命。<br />
这也是昌河州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却没有多人过来的原因。<br />
不是这地方不好,是因为不适合人生存。<br />
想要在这生活,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过冬问题。<br />
纪楚选择这里,自然因为一个东西的出现。<br />
棉花。<br />
放在曲夏州,棉衣的出现,可以让三四个月的冬日里,百姓们可以出来活动。<br />
做工也好,生活也好,不至于三四个月里都局限在家中。<br />
而在昌河州,则可以让百姓长达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里,同样可以出门。<br />
一年到头来,五个月储存过冬食物,七个月过冬。<br />
这种情况之下,日子能过得富裕才是怪事。<br />
一个地方的经济,甚至一个朝代的兴衰,跟气候有很大关系,这点已经很多研究人员证实过。<br />
可新作物,新工业的出现。<br />
却能靠人力一定程度改变这些。<br />
或许这就是人类文明迷人的地方。<br />
而与此同时,平临国的内地太挤了。<br />
地少人多。<br />
再加上良种出现,许多工业作坊园的出现,接下来几年里,必然会人口爆炸式增长。<br />
按照朝代兴衰规律,已经有三百多年建国史的平临国,确实也到乱的时候。<br />
再有上面的原因,肯定会因为地少人多打起来。<br />
除非,有容纳那么多人的地方。<br />
昌河州一带,就是最好的地方。<br />
或许这里还不够好。<br />
但没关系,大家会建设这里,让这里跟很多地方一样,从不宜居变得宜居。<br />
棉花的出现,就能抵抗这里的寒冷,让人们更适应这里的生活。<br />
纪楚一行来到昌河州衙门,确实发现此地跟其他地方不同。<br />
平临国的州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br />
一个是最常见的普通州府,名字就是‘普通州府’,最常见的那种类型。<br />
数量为三类型之最,基本在内地设置。<br />
比如曲夏州,原化州,扬州,永锦府等等。<br />
第二个是御夷州府,这个极为特殊,至于云贵设置。<br />
最典型的就是滇州府,听名字就知道,这是边卫地方。<br />
最后一个,便是军民州府。<br />
也有人说,曲夏州其实也算,可曲夏州毕竟没有养着西北常备军。<br />
那西北的常备军还是直属朝廷管的,只是要给些补给,而且那么多人没给,那边也没说什么。<br />
所以作为典型的军民州府。<br />
便是这昌河州。<br />
军民州府的特点,就是既然要负责当地行政事务,还要维护边疆,抵御外敌。<br />
昌河州下面的广宁卫所有财政预算,统统归昌河州管。<br />
这就是跟曲夏州的区别。<br />
至于昌河州能不能负担起广宁卫的财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br />
昌河州现在的刘知州道:“肯定是不行的,要向上面要。”<br />
西北常备军是直接问朝廷要,岳将军可以自己做主。<br />
在广宁卫,则是本地知州跟广宁卫的邓将军商议过后,再问朝廷要,这大概就是里面的差别。<br />
刘知州继续跟纪楚介绍,说的时候还愁眉苦脸的:“朝廷拨款一向艰难,必须多要几遍。”<br />
上个知州也是这么跟他讲的,这甚至是他们的重点工作之一。<br />
剩下的,便是要处理好军民关系。<br />
还好有邓将军约束,本地士兵并不作恶,不过偶尔也有矛盾发生。<br />
这是军民府最大的问题。<br />
毕竟生活习性也不大一样。<br />
刘知府知道纪大人刚来,并未说太多,就请纪楚先去休息。<br />
住的地方,自然是州衙门后宅。<br />
进了州衙门大门,就到仪门,然后是大堂,三班六司办公休息的地方。<br />
进到二堂,则是通判跟同知办公处。<br />
最后是三堂,西厢为办公休息处,东厢则是知州住处。<br />
现在刘知州还没搬走,家人也还在,不过已经腾出客房给纪楚他们住下。<br />
刘知州并不着急离开,他等到年底回京即可,也就是九月左右离开,所以可以细细交代。<br />
这般自然让纪楚跟李师爷松口气。<br />
有前任带着,什么差事都好上手。<br />
七月三十到昌河州的第一天,纪楚一行人洗漱休息,等第二日再正式见其他官吏。<br />
在他休息的时候,整个州城都在讨论纪大人的到来。<br />
他们这地方人少,低头不见抬头见,很容易就认识对方的。<br />
不止如此,下面几个县也是如此,估计不到三四天时间,消息就能传遍。<br />
谁让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br />
其中最高兴的,肯定还是广宁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