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种一亩地,你种两亩地,工作量是人家的两倍,<br />
但人家一亩地四百二十斤。<br />
你两亩地, 五百二十斤。<br />
辛辛苦苦, 就多了那么一点。<br />
这种差距下,谁不想要良种?<br />
所以即使良种出来一两年了, 但还是供不应求。<br />
听说曲夏州一些农户, 单卖良种, 都能多赚不少银钱。<br />
这般紧俏的麦子良种。<br />
要不是纪大人跟朱大人交情好, 肯定弄不来。<br />
盛名之下, 昌河州的农户,难免会对官田上的麦子多看几眼。<br />
要说他们本地的麦子,其实产量还不错。<br />
毕竟这里土地肥沃, 而且轮耕做得好。<br />
一亩地麦子的产量,基本在三百四左右。<br />
也就是说,他们本地不用良种,量产已经不错了。<br />
所以不少人都在期待,朱大人培育的良种,在肥沃的昌河州,又是个什么情况。<br />
“希望可以多产一些粮食,这样大家日子都好过。”<br />
“是啊,卖点粮食可以做火炕啊。”<br />
“哎,还能买棉花,穿棉衣。”<br />
粮食这东西,谁都不嫌少的。<br />
其他人都如此挂念,官田上的温书吏肯定更加上心。<br />
这温书吏本就是培育粮食出身的。<br />
去年让他提前照顾棉花,就能看出来他的实力。<br />
今年接手麦子时候,更能显出他的专业。<br />
这也是纪楚不用担心的原因。<br />
他手下众人,个个都是有真本事。<br />
话是这么说,但麦子收获的时候,他还是在官田等着称重。<br />
现在的麦穗已经干了,收割下来之后,直接打谷成粒,然后就能称重。<br />
在这里干活的,全都是流放犯人。<br />
对这些犯人们来讲,他们自然也希望产量能高一点。<br />
这样的话,肯定能给他们记上一功,也能快点被赦免。<br />
被赦免,几乎成为他们的执念了。<br />
以前看着家里的佃户奴仆,大家心里还疑惑。<br />
他们有吃有穿,跟着自家难道不好吗,怎么个个想脱离,还想成为平民。<br />
真到自己身上,才知道有身份户籍有多重要。<br />
或许,以前不是不知道重要。<br />
只是觉得自己身份高贵,一辈子不会沦落到这种境地,才会高高在上说身份没用吧。<br />
现在终于有被赦免的机会,仅仅是机会,他们也会好好抓住。<br />
不少锦衣玉食的人,甚至为了能多干点活抢破头。<br />
没办法,他们知道正常的生活是什么样,就更难忍受现在的日子。<br />
纪楚眼神扫过这些流放犯人,心道,劳动改造果然是最有用的,扔田里干会活,什么人都老实了。<br />
不过纪楚更多精力,还是在看大家割麦子。<br />
生长周期比其他地方长的麦子,看起来果然更饱满。<br />
金灿灿的麦子,实在是喜人。<br />
温书吏强忍激动道:“大人,属下预计,这一亩地的产量,肯定是比曲夏州那边要高的。”<br />
一个是,这地方土地肥沃,以前都没怎么种过庄稼,土地肥力足够。<br />
二是生长周期长,自然产量高。<br />
这两点都很好理解,加上温书吏种田的本事,产量要比其他地方高,也是理所应当。<br />
只是到底有多高。<br />
还要等重量出来。<br />
纪楚跟李师爷稍稍叹口气。<br />
从纪楚做官开始,无论坐到什么位置,每年最关注,也不可或缺的,就是粮食产量。<br />
他做了多少年的官,就关注了多少年。<br />
放在现代,他那个时空的国家,多数人已经不用为粮食发愁。<br />
大家已经在强调营养过剩跟营养均衡。<br />
甚至一些小孩子,连饿肚子是什么意思,都不太能理解。<br />
但在其他地方,以及这个时空的平临国,吃饭问题依旧是头等大事。<br />
对于昌河州这种能吃饱饭的地方,却也只是高粱饭管够。<br />
想要再吃点好的,却是艰难的。<br />
而且麦子产量提高,不仅意味着更多人能吃到白面。<br />
更意味着,他们可以解放更多精力,放在棉花种植上。<br />
棉花产业,就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br />
西北一带的棉花自产自销的,已经很成功了。<br />
只是不够更多人用的。<br />
滇州棉也很好,棉花路在明年建成之后,西南东南一带的棉花行业,会靠他们。<br />
而北方的棉花,主要就看他们昌河州,以及昌河州周边。<br />
这是一个直到后世,依旧蓬勃的行业。<br />
纪楚既然知道,就不会错过。<br />
而想要发展棉花的前提。<br />
一定是当地人有粮食吃。<br />
这一切一切的基础,都在主粮之上。<br />
都在这一粒粒麦子上面。<br />
不管发展什么行业。<br />
先把粮食种足了,肯定没错。<br />
如果把昌河州的建设比喻成一栋房子。<br />
粮食产量,就是其中的地基。<br />
地基稳住了,房子才能结实,否则一切都是无根之木。<br />
这也是纪楚时刻关注麦子的原因。<br />
绝对不会因为工业作坊园,以及棉花的发展,而忽略最根本的事。<br />
昌河州的黑土地,再加上曲夏州良种,会带来什么样的好消息,纪楚已经等不及了。<br />
“重量出来了!”<br />
“第一亩地,产量五百六十一!”<br />
多少?!<br />
在场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br />
五百六十一斤!<br />
一亩地的产量!<br />
纪楚脸上浮现笑意,整个人深长舒口气。<br />
虽说后面还有九百多亩地。<br />
但只要等好消息即可。<br />
跟着知州大人前来查看情况的官员,眼睛都瞪直了。<br />
五百六十一斤。<br />
这样的亩产,实在是罕见啊。<br />
还是那句话,这地方要不是冬天太冷,肯定有无数人想来定居!<br />
不对啊,现在不是要有棉花了,还有火炕。<br />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那官吏总觉得自己抓到什么,可不等他细想,其他麦田的重量陆陆续续出来了。<br />
纪楚站在官田前头,跟李师爷,晁同知,杜通判相视一笑。<br />
再看看更北的广宁卫。<br />
那边安心打仗即可,他们这儿的后勤,只会越来越充足。<br />
“六百斤!”<br />
“五百四十二。”
但人家一亩地四百二十斤。<br />
你两亩地, 五百二十斤。<br />
辛辛苦苦, 就多了那么一点。<br />
这种差距下,谁不想要良种?<br />
所以即使良种出来一两年了, 但还是供不应求。<br />
听说曲夏州一些农户, 单卖良种, 都能多赚不少银钱。<br />
这般紧俏的麦子良种。<br />
要不是纪大人跟朱大人交情好, 肯定弄不来。<br />
盛名之下, 昌河州的农户,难免会对官田上的麦子多看几眼。<br />
要说他们本地的麦子,其实产量还不错。<br />
毕竟这里土地肥沃, 而且轮耕做得好。<br />
一亩地麦子的产量,基本在三百四左右。<br />
也就是说,他们本地不用良种,量产已经不错了。<br />
所以不少人都在期待,朱大人培育的良种,在肥沃的昌河州,又是个什么情况。<br />
“希望可以多产一些粮食,这样大家日子都好过。”<br />
“是啊,卖点粮食可以做火炕啊。”<br />
“哎,还能买棉花,穿棉衣。”<br />
粮食这东西,谁都不嫌少的。<br />
其他人都如此挂念,官田上的温书吏肯定更加上心。<br />
这温书吏本就是培育粮食出身的。<br />
去年让他提前照顾棉花,就能看出来他的实力。<br />
今年接手麦子时候,更能显出他的专业。<br />
这也是纪楚不用担心的原因。<br />
他手下众人,个个都是有真本事。<br />
话是这么说,但麦子收获的时候,他还是在官田等着称重。<br />
现在的麦穗已经干了,收割下来之后,直接打谷成粒,然后就能称重。<br />
在这里干活的,全都是流放犯人。<br />
对这些犯人们来讲,他们自然也希望产量能高一点。<br />
这样的话,肯定能给他们记上一功,也能快点被赦免。<br />
被赦免,几乎成为他们的执念了。<br />
以前看着家里的佃户奴仆,大家心里还疑惑。<br />
他们有吃有穿,跟着自家难道不好吗,怎么个个想脱离,还想成为平民。<br />
真到自己身上,才知道有身份户籍有多重要。<br />
或许,以前不是不知道重要。<br />
只是觉得自己身份高贵,一辈子不会沦落到这种境地,才会高高在上说身份没用吧。<br />
现在终于有被赦免的机会,仅仅是机会,他们也会好好抓住。<br />
不少锦衣玉食的人,甚至为了能多干点活抢破头。<br />
没办法,他们知道正常的生活是什么样,就更难忍受现在的日子。<br />
纪楚眼神扫过这些流放犯人,心道,劳动改造果然是最有用的,扔田里干会活,什么人都老实了。<br />
不过纪楚更多精力,还是在看大家割麦子。<br />
生长周期比其他地方长的麦子,看起来果然更饱满。<br />
金灿灿的麦子,实在是喜人。<br />
温书吏强忍激动道:“大人,属下预计,这一亩地的产量,肯定是比曲夏州那边要高的。”<br />
一个是,这地方土地肥沃,以前都没怎么种过庄稼,土地肥力足够。<br />
二是生长周期长,自然产量高。<br />
这两点都很好理解,加上温书吏种田的本事,产量要比其他地方高,也是理所应当。<br />
只是到底有多高。<br />
还要等重量出来。<br />
纪楚跟李师爷稍稍叹口气。<br />
从纪楚做官开始,无论坐到什么位置,每年最关注,也不可或缺的,就是粮食产量。<br />
他做了多少年的官,就关注了多少年。<br />
放在现代,他那个时空的国家,多数人已经不用为粮食发愁。<br />
大家已经在强调营养过剩跟营养均衡。<br />
甚至一些小孩子,连饿肚子是什么意思,都不太能理解。<br />
但在其他地方,以及这个时空的平临国,吃饭问题依旧是头等大事。<br />
对于昌河州这种能吃饱饭的地方,却也只是高粱饭管够。<br />
想要再吃点好的,却是艰难的。<br />
而且麦子产量提高,不仅意味着更多人能吃到白面。<br />
更意味着,他们可以解放更多精力,放在棉花种植上。<br />
棉花产业,就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br />
西北一带的棉花自产自销的,已经很成功了。<br />
只是不够更多人用的。<br />
滇州棉也很好,棉花路在明年建成之后,西南东南一带的棉花行业,会靠他们。<br />
而北方的棉花,主要就看他们昌河州,以及昌河州周边。<br />
这是一个直到后世,依旧蓬勃的行业。<br />
纪楚既然知道,就不会错过。<br />
而想要发展棉花的前提。<br />
一定是当地人有粮食吃。<br />
这一切一切的基础,都在主粮之上。<br />
都在这一粒粒麦子上面。<br />
不管发展什么行业。<br />
先把粮食种足了,肯定没错。<br />
如果把昌河州的建设比喻成一栋房子。<br />
粮食产量,就是其中的地基。<br />
地基稳住了,房子才能结实,否则一切都是无根之木。<br />
这也是纪楚时刻关注麦子的原因。<br />
绝对不会因为工业作坊园,以及棉花的发展,而忽略最根本的事。<br />
昌河州的黑土地,再加上曲夏州良种,会带来什么样的好消息,纪楚已经等不及了。<br />
“重量出来了!”<br />
“第一亩地,产量五百六十一!”<br />
多少?!<br />
在场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br />
五百六十一斤!<br />
一亩地的产量!<br />
纪楚脸上浮现笑意,整个人深长舒口气。<br />
虽说后面还有九百多亩地。<br />
但只要等好消息即可。<br />
跟着知州大人前来查看情况的官员,眼睛都瞪直了。<br />
五百六十一斤。<br />
这样的亩产,实在是罕见啊。<br />
还是那句话,这地方要不是冬天太冷,肯定有无数人想来定居!<br />
不对啊,现在不是要有棉花了,还有火炕。<br />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那官吏总觉得自己抓到什么,可不等他细想,其他麦田的重量陆陆续续出来了。<br />
纪楚站在官田前头,跟李师爷,晁同知,杜通判相视一笑。<br />
再看看更北的广宁卫。<br />
那边安心打仗即可,他们这儿的后勤,只会越来越充足。<br />
“六百斤!”<br />
“五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