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 王强就看到车队停在了方沙城西门, 啊这……<br />
不一会儿,神卫长骑着马冲上医院西门的大斜坡,将一封非常厚的书信交到王强手里。<br />
王强拿出手机打给魏璋。<br />
十分钟后, 魏璋走到医院西门,打开信封看完, 直接打电话给邵院长:“院长,上次到医院来请教土地沙漠化的那群人回来了。”<br />
“画了勘探图,那边的土地、水、植物、动物和百姓都带回来了……人车马都在方沙城外面。”<br />
“这么晚了,再把那位病人叫起来琢磨这些不太合适吧?”<br />
王强嘀咕:“怪不得那么多车呢。”<br />
手机里传出邵院长的纠结:“要不然这样,请神卫检查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可疑就让他们到方沙城先住一晚,我记得城北造了很多旅站。”<br />
“行。”魏璋结束通话, 对神卫长这样那样嘱咐一翻。<br />
神卫长骑马回方沙城去了。<br />
“赵鸿和手下官员行动力可以啊,这么快?”魏璋忍不住感叹。<br />
第二天一大早,魏璋和邵院长一起在老年病房找人,那位在大西北待了三十三年的老人家。<br />
老人家睡眠少,醒得早,已经洗漱完毕在吃早饭,见邵院长和魏璋,乐呵呵地打招呼:“院长,早。”<br />
邵院长笑着打招呼:“陶老,您真是太低调了。”<br />
陶老笑得满脸皱纹:“我已经告老还乡了,就不需要太招摇,而且医院条件很好,各方面也挺照顾的。”<br />
邵院长向魏璋介绍:“陶老,参与西北干旱区沙漠化与荒漠化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有丰富的治沙和防治水土流失的经验。”<br />
魏璋有一瞬间的失神:“您好。”<br />
邵院长把昨晚马车队住进方沙城的消息,详细地告诉陶老。<br />
陶老一听来了兴致:“走,瞧瞧去?”<br />
邵院长有点为难:“陶老,医院整个都有净化系统,方沙城虽然已经重建,但空气里的沙尘还有些严重,怕您老的身体吃不消。”<br />
陶老是老慢支并发肺心病的病人,日常活动受到限制,有时晚上还要吸氧,不能感冒,去方沙城指导有不少风险。<br />
魏璋作为“英年提前退休”闲散人员,也觉得陶老还是在病房待着最安全:“陶老,要不然这样,我带着笔记本去方沙城,您在病房远程指导怎么样?”<br />
陶老迟疑一下,还是同意了。<br />
……<br />
重建后的方沙城,规划布局合理,街坊墙也非常多,从医院到城东有不少距离。<br />
城内马车牛车也不少,还有骑马巡逻的神卫们,开车肯定不合适。<br />
魏璋向来“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拿起笔记本电脑,直奔急诊大厅找护士长周洁。<br />
周洁无奈贡献了文创布包和电动车钥匙,魏璋还顺走了值班室冰箱里的饮料。<br />
就这样,魏璋拿着车钥匙去了职工停车场,戴上头盔,骑着电动车出发。<br />
神卫们都见过大铁马车队,却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粉蓝色电动车。<br />
电动车上还贴满了小可爱动漫贴画(周洁女儿的爱心守护贴纸),电动车头盔还有黑色猫耳朵以及随风旋转的迷你竹蜻蜓,以及完全不符骑车人魏璋。<br />
神卫们一个个盯着看差点扭了脖子。<br />
方沙城里除了日常巡逻的神卫和黑骑,还住了不少国都城病患的家属,粉蓝色电动车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br />
此次出去探查的队伍管事是工部水利使,带去的也是经验丰富的水事匠人,一大早就盼着再次见到陶老。<br />
万万没想到,众目睽睽之下,魏璋就这样骑着电动车来了。<br />
? ? ?<br />
水利使和匠人们都看傻了,啊这,这,这……飞来医馆的事物实在神奇!<br />
魏璋把昨晚收到的书信还给水利使,同时说明:“陶老不方便离开飞来医馆,所以我来这里开远程,你们有什么事尽管对陶老说。”<br />
水利使很诧异,陶老不来怎么说?这不是耍人吗?<br />
一行人进了旅舍大堂,魏璋找了个便于展示的位置,打开笔记本电脑,联网,发出视频邀请,然后翻转笔记本,向他们介绍:<br />
“陶老能看见你们,也能听见,说吧。”<br />
“陶老,我已经联好了。”<br />
陶老在笔记本里向水利使挥了挥手:“你们说吧,魏璋会替我翻译。”<br />
水利使和匠人们倒吸一口气,天爷啊,这是什么宝物? !这已经不是千里传音了,这是异地传人啊!<br />
震惊归震惊,水利使紧张地清了清嗓子,拿出大家精心绘制的舆图,抖开后找两个人举着,向陶老介绍。<br />
探查的结果与陶老估计得差不多,上游因为森林砍伐造成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水质浑浊含大量沙石,下游的水比以往少得多。<br />
而上游过度砍伐是因为百姓生活拮据,冬日买不起碳,砍树烧柴取暖;以及赋税太重,百姓上山捕猎。<br />
山体滑坡有一半是因为森林砍伐严重,还有一半原因是过度开矿。<br />
水利使把探查到的情况逐一介绍,然后又让当地百姓抱着家畜一个接一个地展示,之后又把上游各区域的土壤、水样、植物等等逐一展示。<br />
当地百姓又向陶老讲述了最近五年家乡春夏秋冬的变化,风越来越大了,沙尘也越多,土壤不再肥沃,庄稼收成也变少了……<br />
整场汇报从上午开始,一直到下午两点才结束。<br />
就连魏璋都必须承认,赵鸿派出的水利使做事认真而高效,一丝不苟,考虑得非常周全。<br />
陶老在结束视频以前要求:“魏璋,你把土样各带一小袋回来。”<br />
“行。”魏璋从文创包里找出了纸巾,每种包一点并标注名称,然后收好笔记本,带上土样,又骑着电动车回医院了。<br />
水利使和工匠们目送魏璋离开,七嘴八舌地讨论:<br />
“小铁马好看,这样小小的,还挺方便。”<br />
“马要吃草,这小铁马吃什么?”<br />
“小铁马连嘴都没有,怎么吃?”<br />
“好想骑一下……太好看了,这得价值连城吧?”<br />
水利使清了清嗓子,工匠们立刻闭嘴,接下来就是吃饱睡好等陶老的答复了。<br />
魏璋回到老年病房,只见陶老靠坐在摇高的床头,吸着氧,在小桌板上写了很多笔记。<br />
邵院长和金老陪在旁边,劝陶老稍微休息一下。<br />
陶老却毫不在意。<br />
魏璋拿出录音笔递过去:“陶老,您说,说完我来整理。我替老爸整理过很多资料,放心,整理完会给您再看一遍。”<br />
陶老想了想,才点头说好:“我先眯半小时,然后起来再说。”<br />
他们一起退出陶老的单人病房,邵院长再次上下打量魏璋:“你是怎么做到的?”<br />
魏璋不太明白:“什么?”<br />
邵院长压低嗓音:“你怎么能适应得这么好?学得这么快?”难怪文浩说他是六边形战士,太全面了!<br />
魏璋回答得理所当然:“只要想学,没什么学不会的。”<br />
邵院长失笑,谭主任和裴莹在给国都城的稳婆们上课,孟鸿才带着学生们在医院和方沙城学习,赵鸿派了宫中御厨到食堂学做菜做面食,赵凝在检验科扎根,都在学习并努力学得更好。<br />
……<br />
也是这一天,邵院长收到来自国都城的消息,帝陵已完工。<br />
大郸君主的葬礼过程非常讲究,下葬前就有严格复杂的流程,现在帝陵完工,景佑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开始繁复冗长的葬礼。<br />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意外,葬仪队伍同样要经过方沙城。<br />
所以,邵院长按金老的建议,准备了各种谷物种子、飞来医馆特有的蔬菜和食物……认真包装,在葬礼队伍经过方沙城时,郑重其事地献上。<br />
这一天,凡是有空的医护们,都在窗边目睹了浩浩荡荡的葬礼队伍。<br />
……<br />
三天后,陶老根据水利使带回的消息,制订了完整的上游水域修复方案,由魏璋整理出来,经过陶老三次小修后定稿。<br />
魏璋和金老把方案转成大郸文字后,装订成册。<br />
这份水土修复方案制订得非常详细,包括了矿坑修复、森林复种、水土保持等等方案,可操作性强,是现代治沙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br />
魏璋总共复印了六份,医院留存一份,一份送给闲得无聊的郑国公,一份给大长公主,一份给景佑帝,骑着电动车把最后一份送到水利使手中。<br />
水利使收到厚厚的塑料抽条夹保护的方案,一页又一页地看完,整个人都呆住了,不由分说率领众人跪倒感谢。<br />
魏璋什么话也没说,又骑着电动车回医院了。<br />
回到老年病房,陶老挺高兴,但又有些担忧:“大郸能把那么多人力物力用在治理和保护环境上吗?”<br />
这项工程一旦开始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大郸百姓寿命比现代人短得多。
不一会儿,神卫长骑着马冲上医院西门的大斜坡,将一封非常厚的书信交到王强手里。<br />
王强拿出手机打给魏璋。<br />
十分钟后, 魏璋走到医院西门,打开信封看完, 直接打电话给邵院长:“院长,上次到医院来请教土地沙漠化的那群人回来了。”<br />
“画了勘探图,那边的土地、水、植物、动物和百姓都带回来了……人车马都在方沙城外面。”<br />
“这么晚了,再把那位病人叫起来琢磨这些不太合适吧?”<br />
王强嘀咕:“怪不得那么多车呢。”<br />
手机里传出邵院长的纠结:“要不然这样,请神卫检查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可疑就让他们到方沙城先住一晚,我记得城北造了很多旅站。”<br />
“行。”魏璋结束通话, 对神卫长这样那样嘱咐一翻。<br />
神卫长骑马回方沙城去了。<br />
“赵鸿和手下官员行动力可以啊,这么快?”魏璋忍不住感叹。<br />
第二天一大早,魏璋和邵院长一起在老年病房找人,那位在大西北待了三十三年的老人家。<br />
老人家睡眠少,醒得早,已经洗漱完毕在吃早饭,见邵院长和魏璋,乐呵呵地打招呼:“院长,早。”<br />
邵院长笑着打招呼:“陶老,您真是太低调了。”<br />
陶老笑得满脸皱纹:“我已经告老还乡了,就不需要太招摇,而且医院条件很好,各方面也挺照顾的。”<br />
邵院长向魏璋介绍:“陶老,参与西北干旱区沙漠化与荒漠化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项目,有丰富的治沙和防治水土流失的经验。”<br />
魏璋有一瞬间的失神:“您好。”<br />
邵院长把昨晚马车队住进方沙城的消息,详细地告诉陶老。<br />
陶老一听来了兴致:“走,瞧瞧去?”<br />
邵院长有点为难:“陶老,医院整个都有净化系统,方沙城虽然已经重建,但空气里的沙尘还有些严重,怕您老的身体吃不消。”<br />
陶老是老慢支并发肺心病的病人,日常活动受到限制,有时晚上还要吸氧,不能感冒,去方沙城指导有不少风险。<br />
魏璋作为“英年提前退休”闲散人员,也觉得陶老还是在病房待着最安全:“陶老,要不然这样,我带着笔记本去方沙城,您在病房远程指导怎么样?”<br />
陶老迟疑一下,还是同意了。<br />
……<br />
重建后的方沙城,规划布局合理,街坊墙也非常多,从医院到城东有不少距离。<br />
城内马车牛车也不少,还有骑马巡逻的神卫们,开车肯定不合适。<br />
魏璋向来“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拿起笔记本电脑,直奔急诊大厅找护士长周洁。<br />
周洁无奈贡献了文创布包和电动车钥匙,魏璋还顺走了值班室冰箱里的饮料。<br />
就这样,魏璋拿着车钥匙去了职工停车场,戴上头盔,骑着电动车出发。<br />
神卫们都见过大铁马车队,却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粉蓝色电动车。<br />
电动车上还贴满了小可爱动漫贴画(周洁女儿的爱心守护贴纸),电动车头盔还有黑色猫耳朵以及随风旋转的迷你竹蜻蜓,以及完全不符骑车人魏璋。<br />
神卫们一个个盯着看差点扭了脖子。<br />
方沙城里除了日常巡逻的神卫和黑骑,还住了不少国都城病患的家属,粉蓝色电动车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br />
此次出去探查的队伍管事是工部水利使,带去的也是经验丰富的水事匠人,一大早就盼着再次见到陶老。<br />
万万没想到,众目睽睽之下,魏璋就这样骑着电动车来了。<br />
? ? ?<br />
水利使和匠人们都看傻了,啊这,这,这……飞来医馆的事物实在神奇!<br />
魏璋把昨晚收到的书信还给水利使,同时说明:“陶老不方便离开飞来医馆,所以我来这里开远程,你们有什么事尽管对陶老说。”<br />
水利使很诧异,陶老不来怎么说?这不是耍人吗?<br />
一行人进了旅舍大堂,魏璋找了个便于展示的位置,打开笔记本电脑,联网,发出视频邀请,然后翻转笔记本,向他们介绍:<br />
“陶老能看见你们,也能听见,说吧。”<br />
“陶老,我已经联好了。”<br />
陶老在笔记本里向水利使挥了挥手:“你们说吧,魏璋会替我翻译。”<br />
水利使和匠人们倒吸一口气,天爷啊,这是什么宝物? !这已经不是千里传音了,这是异地传人啊!<br />
震惊归震惊,水利使紧张地清了清嗓子,拿出大家精心绘制的舆图,抖开后找两个人举着,向陶老介绍。<br />
探查的结果与陶老估计得差不多,上游因为森林砍伐造成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水质浑浊含大量沙石,下游的水比以往少得多。<br />
而上游过度砍伐是因为百姓生活拮据,冬日买不起碳,砍树烧柴取暖;以及赋税太重,百姓上山捕猎。<br />
山体滑坡有一半是因为森林砍伐严重,还有一半原因是过度开矿。<br />
水利使把探查到的情况逐一介绍,然后又让当地百姓抱着家畜一个接一个地展示,之后又把上游各区域的土壤、水样、植物等等逐一展示。<br />
当地百姓又向陶老讲述了最近五年家乡春夏秋冬的变化,风越来越大了,沙尘也越多,土壤不再肥沃,庄稼收成也变少了……<br />
整场汇报从上午开始,一直到下午两点才结束。<br />
就连魏璋都必须承认,赵鸿派出的水利使做事认真而高效,一丝不苟,考虑得非常周全。<br />
陶老在结束视频以前要求:“魏璋,你把土样各带一小袋回来。”<br />
“行。”魏璋从文创包里找出了纸巾,每种包一点并标注名称,然后收好笔记本,带上土样,又骑着电动车回医院了。<br />
水利使和工匠们目送魏璋离开,七嘴八舌地讨论:<br />
“小铁马好看,这样小小的,还挺方便。”<br />
“马要吃草,这小铁马吃什么?”<br />
“小铁马连嘴都没有,怎么吃?”<br />
“好想骑一下……太好看了,这得价值连城吧?”<br />
水利使清了清嗓子,工匠们立刻闭嘴,接下来就是吃饱睡好等陶老的答复了。<br />
魏璋回到老年病房,只见陶老靠坐在摇高的床头,吸着氧,在小桌板上写了很多笔记。<br />
邵院长和金老陪在旁边,劝陶老稍微休息一下。<br />
陶老却毫不在意。<br />
魏璋拿出录音笔递过去:“陶老,您说,说完我来整理。我替老爸整理过很多资料,放心,整理完会给您再看一遍。”<br />
陶老想了想,才点头说好:“我先眯半小时,然后起来再说。”<br />
他们一起退出陶老的单人病房,邵院长再次上下打量魏璋:“你是怎么做到的?”<br />
魏璋不太明白:“什么?”<br />
邵院长压低嗓音:“你怎么能适应得这么好?学得这么快?”难怪文浩说他是六边形战士,太全面了!<br />
魏璋回答得理所当然:“只要想学,没什么学不会的。”<br />
邵院长失笑,谭主任和裴莹在给国都城的稳婆们上课,孟鸿才带着学生们在医院和方沙城学习,赵鸿派了宫中御厨到食堂学做菜做面食,赵凝在检验科扎根,都在学习并努力学得更好。<br />
……<br />
也是这一天,邵院长收到来自国都城的消息,帝陵已完工。<br />
大郸君主的葬礼过程非常讲究,下葬前就有严格复杂的流程,现在帝陵完工,景佑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开始繁复冗长的葬礼。<br />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意外,葬仪队伍同样要经过方沙城。<br />
所以,邵院长按金老的建议,准备了各种谷物种子、飞来医馆特有的蔬菜和食物……认真包装,在葬礼队伍经过方沙城时,郑重其事地献上。<br />
这一天,凡是有空的医护们,都在窗边目睹了浩浩荡荡的葬礼队伍。<br />
……<br />
三天后,陶老根据水利使带回的消息,制订了完整的上游水域修复方案,由魏璋整理出来,经过陶老三次小修后定稿。<br />
魏璋和金老把方案转成大郸文字后,装订成册。<br />
这份水土修复方案制订得非常详细,包括了矿坑修复、森林复种、水土保持等等方案,可操作性强,是现代治沙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br />
魏璋总共复印了六份,医院留存一份,一份送给闲得无聊的郑国公,一份给大长公主,一份给景佑帝,骑着电动车把最后一份送到水利使手中。<br />
水利使收到厚厚的塑料抽条夹保护的方案,一页又一页地看完,整个人都呆住了,不由分说率领众人跪倒感谢。<br />
魏璋什么话也没说,又骑着电动车回医院了。<br />
回到老年病房,陶老挺高兴,但又有些担忧:“大郸能把那么多人力物力用在治理和保护环境上吗?”<br />
这项工程一旦开始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大郸百姓寿命比现代人短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