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镐都城头,白、梁、王三家家主率关中豪族跪迎大周汉王、丞相郑均。<br /><br />踏过城门,郑均身后铁骑如潮,龙渊刀未出鞘,却已震慑全城,无人敢直视郑均。<br /><br />入城后,郑均减免关中三年赋税,释放被强征的兵卒归农。<br /><br />整编镇西军,愿留者编入新军‘神策军’,归魏权统辖,愿去者发放路费,各自归乡。<br /><br />自关中为首的豪族投诚,晋王、秦王尽死,关中再无抵抗之力,关中易主自然顺利异常,凡归顺者既往不咎,顽抗者诛族绝嗣。<br /><br />对于关中诸事宜,郑均几乎不用过多处理,在占领镐都,任用独孤景暂时坐镇镐都、徐世茂率军北伐肃州之后,郑均便下诏回京,准备诸登基事宜。<br /><br />至于陇州之事,郑均依旧嘱托赵炜的赵氏家族暂为镇守,警惕凉州、西域。<br /><br />毕竟关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儿,郑均也需要警惕极西之地的地上佛国是否会趁此东进,而凉州的那位凉州牧又有什么想法。<br /><br />总而言之,在这几日之中,郑均已然从镐都,回到了神京。<br /><br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br /><br />伴随着季节的更替,神京城中,暗流涌动。<br /><br />八月末,是夜。<br /><br />“朕以幼冲,嗣承大统。然国步维艰……朕深居九重,未能戡乱,实愧对列祖之灵、万民之望……丞相郑均,天授英武,德合乾坤……朕效古先贤行禅让,即日去帝号,逊位于郑均……”<br /><br />太子东宫府中,生无可恋的景隆皇帝正在撰写禅让诏书,表情幽怨不已。<br /><br />虽然他早就知道,自己是个傀儡皇帝的身份,也清楚自己迟早要撰写这退位诏书。<br /><br />但按照历史上的种种案例来说,那些皇帝最起码是享受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皇帝生涯,运气好的甚至能死在皇帝任上,不必成为所谓的亡国之君。<br /><br />但他没想到的是……<br /><br />怎么这么快啊?<br /><br />从自己登基称帝,到退位禅让,一共才一年多一点,不到两年的时间。<br /><br />这么短的时间,郑均便已经成功征讨了秦王、赵王和晋王三位皇叔,打下了大大的疆域。<br /><br />这让景隆皇帝感觉有一种淡淡的失落和埋怨。<br /><br />他埋怨,埋怨自己的皇叔为什么如此不经打,只给了自己一年多的皇位享乐时间。<br /><br />至于埋怨郑均……<br /><br />这是他万万都不敢的事情。<br /><br />而在景隆皇帝面前,户部尚书刘虎则是笑眯眯地望着景隆皇帝,见景隆皇帝写好了一份退位诏书之后,当即上前指正错误,十分有耐心的张口道:“丞相上合天意,你这诏书不够真挚,况且于退位诏书之中,当标注丞相位‘汉王’,如此方显新朝雅政……”<br /><br />景隆皇帝闻言,不由得叹了口气,继续重写了起来。<br /><br />而在神京左右,军队正在换防,一切的不妥正在修缮。<br /><br />将士们征战数年,金钱、布匹、丹药正在一一发放,此乃额外加赏,毕竟郑均将要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称帝,一切都不同的。<br /><br />而神京城的百姓们,也自然能够敏锐的察觉到左右的情况,不由还感叹万千:“自神武皇帝驾崩之后,我神京再也没有迎来一位正经天子,如今汉王将要登基,我神京子民,终于能够仰慕天家威仪了。”<br /><br />城中大小官员,俱是如此。<br /><br />无论是哪里来的降将、降臣,还是自发征召的民间小吏,都感慨万千,而圜丘坛中,礼部的大小官员也正在忙碌着各种工作。<br /><br />丞相府麾下幕僚审安负责主要礼仪工作,萧毅、元恭作为副手进行负责。<br /><br />审安,乃是神京城中随周桐打开城门的通窍境官员之一,在前朝担任礼部左侍郎一职,如今新朝开国,懂得礼法的他自然亦是被调来处理登基仪式<br /><br />而萧毅、元恭二人,前者乃是随郑均自博州起家的军官之一,经年厮杀之后,也是成就外罡三重的武者,据说与南方大梁王朝的皇族萧氏有故,乃是族人之一。<br /><br />而元恭亦是神京献降者之一,只不过区别在于他是外罡的献降者,乃是北戎前朝皇族之人,为拓跋氏,入了中原之后,从小学习礼仪,简直是比中原人更像是中原人,如今担任主客司郎中,负责藩属国朝贡事务。<br /><br />而郑均麾下礼部之人不多,便也让他来负责一番。<br /><br />“一切准备如何?”<br /><br />审安站在附近,望向萧、元二人,当即问道:“一切可都准备妥当?”<br /><br />“乐人皆已备齐,一切都安置妥当,依仗队都尽数布置完毕。”<br /><br />萧毅张口说着,同时也感慨万千:“开国诸多事宜,真是繁琐至极,我等武者不眠不休的忙活十数日,这才处理结束,真让人瞠目结舌。”<br /><br />说罢,还不等审安、元恭张口说些什么,便听到萧毅继续感叹:“六年前,我自长阳郡为都头,丞相征讨长阳郡,我便率众归顺,彼时只想求个富贵,让南方的家族能正眼瞧我,却未曾想如今关中归附,丞相亦是开国在即,往昔一切,真是恍若隔世。”<br /><br />一旁的元恭也点头附和:“只望丞相登基后,多发兵卒,能够一统天下,北胡、南越、西域皆定,也好叫我等为子孙后辈挣个爵位。”<br /><br />而听到了这几句话,审安也轻轻一笑,甚至对着萧毅打趣道:“待定下江南,萧郎君怕是要被丞相启用,也能扬眉吐气了。”<br /><br />而听到了审安的话语,萧毅也是心情愉悦,不自觉轻哼了起来。<br /><br />“……”<br /><br />皇宫内殿,烛火摇曳,沉香氤氲。<br /><br />郑均立于鎏金铜镜前,衮冕十二章纹的玄色龙袍垂落身侧,蔡安筠手捧十二旒冕冠,指尖轻抚玉珠流苏,低声道:“陛下今日之后,便是天下共主了。”<br /><br />蔡安筠眸光潋滟,目光灼灼,兴致高昂。<br /><br />她虽是早早便知晓自家夫君能够成大事,但未曾想竟然仅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夫君便已是登基称帝,成为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这天下的共主。<br /><br />李昭婉执起玉带,纤指绕过郑均腰间,将金镶墨玉的带钩扣紧,脸色有些勉强,不知是喜是悲,最后只是微微叹息道:“昔年今州之时,我从未曾想过。这身衮冕会由我替你系上……”<br /><br />作为韩王嫡女,李氏血脉。<br /><br />郑均称帝的消息,自然是让她有些五味杂陈、有喜有悲。<br /><br />而郑均挑眉,也未曾回答答,杨潇已托着云龙纹赤舄跪地,为他套上靴履,同时暗自看向李昭婉,不希望自己这位闺中密友做出什么不妥的事情。<br /><br />卢清仪自屏风后转出,臂间搭着山河社稷纹的蔽膝,指尖掠过郑均肩头并不存在的尘埃,温声道:“陛下天威所至,以汉代周,合乎天理。”<br /><br />说罢,她便同样为郑均操持着服饰。<br /><br />而郑均本人,则是沉思这段称帝旅途。<br /><br />说实话,有些急了。<br /><br />自己崛起的时间太短,手中几乎全是降人、降将,没有自己人。<br /><br />如今统御广袤土地,根本就没有称心如意的臣子,中枢六部、各郡县的郡守县令,皆是要从降臣之中选择,从世家大族内挑选。<br /><br />按照正常王朝的惯性来说,这一点是很不好的。<br /><br />不过对于郑均而言倒是无所谓,称帝便称帝,没什么可说。<br /><br />自己已是元丹武圣,最次也还有四百多年可活,这广袤的时间里,可以慢慢来培育自己的臣子,将这些降人降将所替换掉。<br /><br />而后宫之中,自己的四位妃嫔,自然是以蔡安筠为皇后,执掌后宫。<br /><br />其余三位,皆为贵妃。<br /><br />毕竟也都出身不俗,来日或许还要有什么见面余地,自然要留些面子。<br /><br />在郑均的思绪之中,一切都准备结束。<br /><br />吉时已到。<br /><br />“该登基了。”<br /><br />皇城之外,撵驾早已妥当,宫人、宦官等候左右,见郑均从殿中出来,尽数俯首。<br /><br />郑均登上御撵,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自皇城出发,朝南郊圜丘而去。<br /><br />……<br /><br />九月始,寅时。<br /><br />一切置办妥当,郑均的亲信部队沧刀军、骁果军将士已然驻扎在附近,总数已过十万,杀气腾腾、气势斐然。<br /><br />直隶各郡以及神京百姓,纷纷赶来围观,十分好奇。<br /><br />毕竟这等开国之事,几百年才能遇见一遭,自然会让百姓们感到好奇与欣喜。<br /><br />而在祭坛之上,礼部的官员已经准备好了祭品,准备祭祀天地。<br /><br />永昌皇帝、景隆皇帝登基之时,都有这样的操作,只不过他们祭祀的是周家的历代先祖,大周开国皇帝神武皇帝。<br /><br />而对于如今的新帝而言,所祭拜的只有天地以及郑氏先祖。<br /><br />至于祭祀开国皇帝?<br /><br />郑均本人,便是新的开国皇帝!<br /><br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多时,当天地间的第一抹阳光倾洒而来,皇城方向,迎来御撵的声音,所有的官员、士卒都不由得挺直了身影,肃立于左右。<br /><br />阳光愈发显眼,而就在此时,御撵停下,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头戴十二冕旒、身着黑色龙衮的郑均已然下车,熠熠生辉、气度恢弘。<br /><br />所有人都被郑均的气势吸引了过来,成千上万双眼睛看向了郑均。<br /><br />有激动、有敬畏、有欣喜、也有怨恨。<br /><br />无论是什么眼神,都被郑均一一感应。<br /><br />而魏权见此,眼眶也不禁湿润了起来。<br /><br />他拼命厮杀,在战场上纵横睥睨,就是为了今日。<br /><br />能看到郑均登基为天子,是魏权这辈子最大的心愿。<br /><br />只不过没想到,这个心愿竟然达成的如此顺利,同时魏权也微微有些失望。<br /><br />失望的是丞相并没有以‘魏’为国号,光复大魏,而是选择了王号中的‘汉’作为开国国号。<br /><br />毕竟在魏权心中,郑均与他一样,都是前前朝魏朝的皇室遗留,因为种种缘故,要改姓避祸。<br /><br />毕竟若非如此,郑均又怎么会使用大魏皇族才能懂得的神通‘流影浮生’呢?<br /><br />“……”<br /><br />而祭坛前,郑均缓缓登台。<br /><br />伴随着郑均登台,金色的阳光也破晓而出,普照了过来,朝着郑均聚拢。<br /><br />一切的一切,宛若神迹。<br /><br />审安站在一旁,跪拜于地上,捧着一方青铜鼎,内有祭祀专用的酒水,对着郑均恭敬道:“请陛下持嗣而拜。”<br /><br />“拜谁?”<br /><br />郑均笑问道。<br /><br />审安闻言,不由一怔,接着便道:“敬拜天地。”<br /><br />“可。”<br /><br />郑均微微颔首,接过这青铜鼎后,象征性的朝着高台之上的上苍方向拱了拱手,便将这酒水倾洒在了地面上。<br /><br />看到这一幕,审安不由为之一怔。<br /><br />按照惯例,应该是拜伏于地,恭顺低头,彰显天子啊。<br /><br />这……<br /><br />虽然审安觉得这完全不合礼法,但此情此景,他自是不敢当面顶撞郑均,只是唯唯诺诺,张口道:“陛下祭祀天地,当兴!”<br /><br />“万岁,万岁!”<br /><br />而祭坛之下的群臣纷纷下拜,山呼‘万岁’。<br /><br />“平身。”<br /><br />郑均转过身来,望向群臣,当即张口。<br /><br />听到了郑均的话语,群臣起身。<br /><br />而一旁的审安也是欲言又止。<br /><br />这环节,也没到新君发言啊。<br /><br />这是群臣祭拜天地,按理说,应该也是由自己这位礼官出声……<br /><br />不过还是老样子,郑均在,审安也不敢吭声。<br /><br />待群臣起身之后,审安只能继续道:“请陛下随臣来……”<br /><br />他生怕又有哪项不符合礼仪了。<br /><br />不过好在,郑均接下来倒是没有胡乱下来,而是配合着礼官,继续举办礼仪。<br /><br />先前破坏了一些手段,只是郑均在昭示天下,自己这位新君与从前不同,是不愿遵从礼法的一位皇帝,神权与君权之间,君权最大!<br /><br />一切礼仪结束,郑均于高台之上,面南向群臣,缓缓展开面前的诏,张口朗诵。<br /><br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br /><br />“朕闻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神器有归,非人力可争。自大周失道,诸侯并起,烽烟蔽日,黎庶涂炭。朕本布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衣,起于微末,然承天眷命,顺民伐罪,六载征伐,廓清寰宇。今晋王、赵王伏诛,关中归附,天下大势,已定于一。”<br /><br />“景隆皇帝明德谦逊,深体时艰,愿效尧舜之典,禅位于朕。朕再三辞让,而群臣万民叩请,天命所归,不敢固拒!”<br /><br />“今祗受大统,即皇帝位,定国号曰“汉’,大赦天下,改元‘武德’。”<br /><br />读完最后一个字,郑均的心情也是慢慢开始激荡了开来。<br /><br />自皂吏起身,一步一步从黑山县杀来,平章郡、康乐郡、岚州城、关中、镐都……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脚印。<br /><br />有大道武书在,天命所归。<br /><br />这天下,舍我其谁?<br /><br />“吾皇万岁!”<br /><br />群臣高呼。<br /><br />“陛下万胜!”<br /><br />士卒呐喊。<br /><br />“天子万福!”<br /><br />百姓相和。<br /><br />郑均站在高台之上,见此山呼,不由轻笑了起来。<br /><br />“朕绍膺天命,统御万方,念前朝景隆皇帝李钺,恭俭仁厚,禅位以安社稷,其德可嘉,其心可悯。稽古圣王之制,存亡继绝,礼遇先代,乃彰新朝之仁厚,亦慰天下臣民之望。”<br /><br />“今特册封李钺为宣乐公,赐第宣陵,岁给禄米,永享尊荣。其宗庙祭祀,仍依故礼,有司以时供备。子孙承袭,世世勿绝!”<br /><br />而听到了此诏之后,景隆皇帝……宣乐公李钺当即松了口气,激动不已。<br /><br />没成想,还有郡公之爵可受!<br /><br />他还以为,自己最高也就是个县侯呢!<br /><br />“吾皇万岁。”<br /><br />李钺当即长拜。<br /><br />而见此情况,郑均不由轻笑了一声。<br /><br />对李钺,郑均倒是没有曹丕那么大度,让他在封地能够以天子之礼继续生活。<br /><br />能继续宗庙祭祀就差不多得了。<br /><br />也没帮上什么忙。<br /><br />做完这一切后,郑均又道:“朕承昊天之眷命,登临大宝,统御万方。内治之重,莫先于正位中宫,以彰坤仪;妃嫔之选,亦当显德而序尊卑。今稽古典礼,特颁册命,以定六宫之制。”<br /><br />“册封蔡氏为皇后,赐金册金宝。皇后秉性端淑,温恭娴雅,辅朕于潜邸,克勤克俭,德配宸极。今正位椒房,母仪天下,统摄六宫,协理内政!”<br /><br />“册封李氏、杨氏、卢氏为贵妃,赐金册。贵妃性行温良,才德兼备,侍朕多年,勤谨无怠。今晋位贵妃,以彰其贤。”<br /><br />“皇后宜率六宫,导扬内则;诸贵妃当恪守礼法,辅佐中宫。内外命妇,皆当敬奉,以成雍穆之化。”<br /><br />册封完皇后之后,登基仪式也差不多结束了。<br /><br />而郑均却没有第一时间走下祭坛,而是站在高台之上,极目东方。<br /><br />来自异乡的皇帝在神京登基,大汉君临天下,席卷而来。<br /><br />光是看纸面实力,已是天下第一。<br /><br />如今的大汉,已横跨博州、宣州、岚州、关中、陇州,赫然成了北方第一强国,但郑均非常清楚,这其中有多虚。<br /><br />虽已登基,但自己的大敌还在东方。<br /><br />中原之地,必须拿下!<br /><br />只不过现在,郑均需要消化一下当前战果。<br /><br />顺便将那四枚从大周府库里得到的四枚元丹境妖王内丹吸收,同时也要着手创造出一门,属于自己的神通。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