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糊名密封后交给制定的人誊抄,然后再将誊抄过的卷子交给考官。<br/><br/> 这样就能避免考生提前拜谒考官,由考官事先内定名次的事情发生。<br/><br/> 事实上,考官内定已经是齐国的常态,许多读书人科考时都要先到京城来拜谒高官。<br/><br/> 可想而知,最后除了才学样貌冠绝天下的少数人之外,其他中举上榜的考生大多来自于世家。<br/><br/> 世家之所以能绵延多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持着朝廷用人的话语权,在当地占据田地,自成一派。<br/><br/> 杨佑不可能一上台就把所有的世家都消灭,为今之计只有缓缓图之,让寒门士子能够有更多机会登上朝堂。<br/><br/> 陆善见之前同杨佑说过,他学一身本事,不是为了做国师,而是为了做诸葛亮那样的人。<br/><br/> 没想到他还真有点本事。<br/><br/> 杨佑把陆善见的折子放到明日上朝要议的那一堆。<br/><br/> 瑞芳进来给他添了茶,犹豫着说,“陛下,睿王求见。”<br/><br/> “老六这么晚了来找我做什么?”杨佑揉了揉眼睛,“让他进来。”<br/><br/> 杨休在门外站了一会才入内。<br/><br/> “什么事?”<br/><br/> 杨休道:“安王欲吞金自杀,给救了回来,现在安王府都乱套了,武惠妃想让陛下去看一眼。”<br/><br/> 杨佑皱眉,“我不是让你去老七通过气吗?他可以保命,为什么还要自杀?”<br/><br/> “谁知道呢,”杨休冷冷道,“害怕吧。”<br/><br/> 杨佑有些累了,却还是强撑着去了趟安王府,和杨伦讲好了条件,只要他安安静静地生活在京城,除了没有王位不能在朝中当官之外,一切都和以前一样。<br/><br/> 至于武家,杨佑表示自己爱莫能助,律法如何决断就该如何决断。<br/><br/> 杨伦心如死灰,又担惊受怕,只恐杨佑怪罪到他头上,心里百转千回,虽然想竭力保全武家,奈何已成定局。<br/><br/> 他小声地问道:“陛下,宜之他……”<br/><br/> 杨佑握住杨伦的手,“他活着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忘了他吧。”<br/><br/> 杨佑不久前就放走了武宜之,给了他一个新的身份,将武宜之从户籍上彻底抹去。<br/><br/> 从此山高水远,再也没有武宜之这个人。<br/><br/> 如何生死,都由他个人承担。<br/><br/> 武惠妃枯坐着,没有流泪,也没有说话,平静地接受了结局。<br/><br/> 她是外嫁妇,就算母家被抄也不被牵连。<br/><br/> 武家几代谋划,甚至不惜姑侄共侍一夫,最后一切都变成了一场空梦。<br/><br/> 她只是越发地觉得自己可怜。<br/><br/> 一辈子都埋在了深宫里和皇帝斗、和皇帝的女人男人们斗,从没有一刻停歇过,斗来斗去,连自己都迷失其中,无法回头。<br/><br/> 杨佑坐着步辇离开安王府,京城已经宵禁,唯有感恩寺的佛塔上亮着长明灯,一层一层,好像要延伸到天上一般。<br/><br/> 那是供奉着杨氏王朝历代祖先长明灯的地方。<br/><br/> 感恩寺……<br/><br/> 杨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为什么要把祖先放在皇宫之外的感恩寺供奉?宫里不是不能自己修佛塔。<br/><br/> 更为奇怪的是,杨庭并不是第一个限制佛教的皇帝,在此之前有三位皇帝在位时都施行了限制佛教的举措,感恩寺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依然完好无损地伫立在京师的核心地带。<br/><br/> 就算是杨庭在位时,也没有动过感恩寺,最多是限制感恩寺的僧人外出。<br/><br/> 要知道他在江南可是御笔钦点,查抄了几百所寺庙。<br/><br/> 这不和常理,只是因为感恩寺一向低调,他关注的也多是朝政,这才没发现。<br/><br/> 或许有什么东西是皇帝们代代相传的,杨庭死前没有告诉他。<br/><br/> 感恩寺最初的建立者是玄海法师,生活在高祖贞化年间。<br/><br/> 高祖在位期间,刚好韩王杨焰曾经谋反,后<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来被杀。<br/><br/> 陆善见说他手上的墨玉是一位谋反的王爷留下的。<br/><br/> 这几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br/><br/> 杨佑越发被自己的想法吸引,也顾不得夜半更深,让手下牵了一匹马,连夜上了感恩寺。<br/><br/> 穿过漆黑的松林,杨佑敲响了感恩寺的大门。<br/><br/> 一个小沙弥领着他见到了住持。<br/><br/> 感恩寺的住持道满须发皆白,耳垂宽厚,他正在给长明灯添灯油,见到杨佑便放下了手中的油匙,双手合十道:“见过陛下。”<br/><br/> 杨佑上前,仰头看着层层堆叠看不到尽头的长明灯,开始细细地看着每一盏灯下的名字。<br/><br/> 基本都是宗室子弟的名字,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从高祖年间一直往上排列到如今。<br/><br/> “阿弥陀佛,”道满主持说着,“陛下,诸位先帝的长明灯并不在此处供奉,而是在塔顶。”<br/><br/> 杨佑点头,跟着道满登上了佛塔。<br/><br/> 这座年代已久的七层宝塔,在杨佑踩上去的时候发出了声响。杨佑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分别叫三宝和三福。三宝小声地请求杨佑:“陛下,要不回去吧,这里好像很危险,随时都要塌了。”<br/><br/> 道满回头安慰道:“陛下不必担心,这很安全。日日都有人上来维护打扫。”<br/><br/> 杨佑倒不怎么怕,很快他们就到了塔顶。<br/><br/> 塔顶是一间小阁楼,摆着一排排长明灯,分左右两行排列,左昭右穆,中间最高处只有一盏灯,那应该就是高祖杨烁的灯。所有的灯刻字皆为鎏金。<br/><br/> 道满后退半步,站在杨佑身后道:“陛下,这就是塔中供奉的先帝长明灯。”<br/><br/> 杨佑回头想问道满两句,却看到敖宸不知何时静悄悄地站在了自己身边。他差点惊吓出声。<br/><br/> 敖宸只是盯着杨烁的长明灯一直看。<br/><br/> 杨佑想了想,对其他人说,“你们都退下候着。”<br/><br/> 道满带着两个小太监一起退出了房间,听声音应该是走到了下一层佛塔。<br/><br/> “你发现什么了?”杨佑勾了勾敖宸的手指。<br/><br/> 敖宸看了他一眼,眼中带着复杂的深意,很快又略了过去,他伸手,高祖的长明灯便飞到了他手中。<br/><br/> 灯盏上写着神尧大圣大光太武孝皇帝,正是高祖杨烁的谥号。<br/><br/> “有问题吗?”杨佑并不敢上手,怕有辱祖先,只能问敖宸。<br/><br/> 敖宸抿着嘴,将长明灯转了一圈。<br/><br/> 长明灯的背后积了一层灰,敖宸伸手抹去。<br/><br/> 杨佑瞪大了眼睛。<br/><br/> 在长明灯的后面,正对着高祖谥号的地方,写着——<br/><br/> 韩王杨讳焰<br/><br/> 谋反的韩王和高祖一起享受着香火的祭祀和长明灯的护佑。<br/><br/> 杨佑用力抓紧了敖宸的手指,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一切。<br/><br/> 一个谋反的人怎么可能和高祖放在一起!<br/><br/> 敖宸指尖反复摩挲着仅有的五个字,烛火在他脸上跳跃。<br/><br/> “还有东西。”<br/><br/> 他说着抬起头来。<br/><br/> 第139章<br/><br/> 敖宸指尖反复摩挲着仅有的五个字,烛火在他脸上跳跃。<br/><br/> “还有东西。”<br/><br/> 他说着抬起头来。<br/><br/> 杨佑跟着他一起抬头往上看,宝塔顶部的藻井如同伞盖一般铺展开来,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