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自从杨佑说了不去之后,他就真的没再提去这个事情,敖宸对此似乎也坦然接受了。<br/><br/> 他不接受也没办法。<br/><br/> 因为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杨佑忙于政事,到了晚上好不容易安睡,每夜都会被噩梦惊醒。<br/><br/> 他总是梦见光怪陆离的世界,而在那些世界中,自己唯一的命运就是不断地被杀。<br/><br/> 梦里没有知觉,可是死亡的阴影和恐惧却能够不借助疼痛就吸附在骨髓之中。<br/><br/> 敖宸知道,杨佑外柔内刚,他虽然时常说杨佑心软,但那也指的是杨佑性格仁慈,并不是说杨佑是个遇事就只知道哭哭啼啼的人。<br/><br/> 敖宸从没有料想过,死亡会让杨佑如此崩溃。<br/><br/> 每每从梦中惊醒,他情愿睁着眼睛也不肯入睡。<br/><br/> 有时候迷迷糊糊地睡了,过一会又会自己醒来,抱着敖宸哭诉惨烈的死亡。<br/><br/> 敖宸于是明白,对人来说,一生仅有的一次死亡已经是极限了。<br/><br/> 事实上,在敖宸看来,杨佑的内心世界极为坚强,他有着强大的精神信念做支柱,是一个很难打倒的人。<br/><br/> 敖宸见过很多人。<br/><br/> 有人因为贪生可以辗转世间苟活,有人因为爱财可以不择手段求存。<br/><br/> 对顺境的贪爱,非得到不可的执念;对逆境的嗔恨,怨天尤人的愤恨恼怒;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的痴心……<br/><br/> 无论什么情感和我执都能成为人的依托,无论何种都无法超脱对“我”自身的执着。<br/><br/> 同时敖宸也知道,杨佑所谓的圣人境界到底是什么。<br/><br/> 朝闻道,夕死可矣。<br/><br/> 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br/><br/> 他们是一群连“我”都忘掉的人。<br/><br/> 这是他见过最震撼的力量,人们将他们叫做——英雄。<br/><br/> 他们?见过?<br/><br/> 敖宸抱着杨佑柔声安慰,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的影响也在慢慢消退,杨佑做噩梦的时间越来越少,也能在他怀里安睡。<br/><br/> 他在哪里见过?<br/><br/> 敖宸这才惊觉,他忘记得太多。<br/><br/> 那些曾在他生命中闪烁过的吉光片羽,俨然成了大堆污泥记忆的陪葬。<br/><br/> 等杨佑完全忽略掉死亡带来的影响,已经到了秋天。杨佑也瘦了不少,被瑞芳压着吃东西补回来。<br/><br/> 这期间,他砍掉了自己陵墓修建钱财的八成,并且立下遗嘱,他不要任何活物殉葬,死后也不需要随葬品。<br/><br/> 虽然官员们有不少异议,但杨佑都以体恤民力为由驳了回去。<br/><br/> 骊都四郊,秋叶如火一般燃烧着。他迎来了科考改制后的第一批进士,虽然世家依旧占着大头,但寒门的比例明显比以往高了很多。<br/><br/> 至少今年他能够在三省和六部清走一批尸位素餐的人,换上新鲜血液。陆善见因为改制的成功,以布衣跻身朝堂之上,杨佑让他当了参知政事,是个五品的小官,但却有参与朝政讨论的权力。<br/><br/> 如果陆善见干得好,他可以继续升职,如果政绩寥寥,参知政事这种说有就有,说无就无的散官也好安排。<br/><br/> 杨遇春也来了消息,已经到了卢龙,不日即将回朝。<br/><br/> 唯一让杨佑头疼的是,在同一时间,刘颇和商洛都病倒了。<br/><br/> 刘颇是腿脚不利索了,不能走动。商洛的病情更为严重些。<br/><br/> 最先发现不对的是杨佑。<br/><br/> 上朝需要讨论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商洛最近慢慢开始频繁向他示意自己要出恭,人也很快地消瘦下去,原本富态的老头变得精瘦。<br/><br/> 当时杨佑就提醒他看看大夫,但他手下老臣不多,有本事的老臣更不多,商洛有心养病,也得花大量的时间处理政务。<br/><br/> 如今突然病倒,杨佑满心愧疚不已。每日下朝都要带着御医和药品亲自去两位老臣府上。<br/><br/> 国不可一日无相,刘颇和商洛各自向杨佑推举了人选。<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br/><br/> 一个是崔家的崔和,按辈分应该是崔琰他们的爷爷,从杨庭一朝一直是尚书省右仆射,因为崔琰牵扯到二皇子谋反这才自请辞官,后来一直在家闲居。但他的二孙子崔珏是投给杨佑的,这也是崔家当时没被一锅端掉的原因。<br/><br/> 商洛提举了卓信鸿的父亲卓御史。<br/><br/> 卓御史本命卓清,听名字就知道是个什么个性,他也算是少有的直臣,唯一敢在杨庭面前说上几句真话的人。杨佑登基后也有好几次被他当面骂过。<br/><br/> 卓御史大方面没得挑,办事倒也还行,就是有一点,太过古板较真。<br/><br/> 商洛或许也有自己的考虑,卓御史背后的卓家是本朝的一等一的大世家,他能镇得住场子,虽然政治成绩没有崔和好,却是现在朝中唯一地位能与崔和相匹配的人。<br/><br/> 而且他刚直,见不得官场污气,这种人恰好能用在杨佑登基初始,澄清一朝风气,再加上卓信鸿是杨佑的亲信。<br/><br/> 虽然商洛对自己可能要让出宰相的位置心有不甘,但还是细心地替杨佑做好了打算。<br/><br/> 第156章<br/><br/> 杨佑手里也实在没有能接上去的人,他手下大多都是而立之年的青壮官员,经验和资历都比不过那些在朝中混了大半辈子的老官,<br/><br/> 年龄不到,自然不能挑大梁。<br/><br/> 临走的时候,商洛忧心忡忡地提了他儿子几句。<br/><br/> 商成周没有继承父亲政治上的天赋,读书平平,政绩也平平,多年来都是正五品的中散大夫。商氏好歹也是世家,商洛身后,就要由商成周接手。商洛决不能眼看着下一任家主只是个五品官,族中的子侄也没一个能捧出来的。<br/><br/> 杨佑是唯才是用的皇帝,这很好,可同时也意味着,商氏没有后续人才往朝中输送,就得被其他世家压下去。<br/><br/> 他就只能用这张老脸和杨佑说情,让杨佑看在他的情分上,多多照拂商家。<br/><br/> 但凡族里能有个争气的,他也不至于操心成这样。商成周也是自己亲自教出来的,可就是不懂政事,他也认命了,大约真是天命吧。<br/><br/> 杨佑听他托孤一样的语气,心里也有几分感伤,毕竟是一直陪在他身边看着他的老人,多少年的风风雨雨都走过来了,却在这个时候停下了脚步。<br/><br/> 杨佑摸了摸他干枯而发黄的手,“我自然是知道的。”<br/><br/> 商洛又道,“老臣长孙商循如今也有十二岁了,倒是想给他先定好亲事,老臣斗胆请陛下做媒,臣想同薛王共结秦晋之好。”<br/><br/> 薛王两个女儿如今应该也是十二上下,确实也是议婚的年龄,不过杨佑总觉得让自己来指婚,说到底也不能保证这段婚姻的圆满。<br/><br/> 他也不好推脱商洛的请求,只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师若想结亲,让世兄和薛王讲一声就是了。说到底还是得看孩子的意见,若两个孩子都喜欢,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我看着也欢喜。”<br/><br/> 商洛明白了他的意思,这门亲事得自己去谈,谈成了,杨佑给他们作保,谈不成,谁也别想强求。<br/><br/> 薛王会拒绝他吗?拒绝一个和杨佑关系匪浅的朝中重臣?自然不会,所以说到底,还是板上钉钉的事情。<br/><br/> 嘱咐了商洛几句,让他安心养病,不要担心政事,杨佑很快就离开了他的府上。<br/><br/> 马车在府门口候着,瑞芳站在车下,和杨玄有说有笑。<br/><br/> “见过陛下。”杨<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