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这些光汇聚起来,远远观之,如满天繁星。<br />
繁星缀满了远山。<br />
这是骊山!<br />
骊山前,瓦蓝的地面如水波荡漾,水波的正中央有一方明黄的台阶,贵妃一身桃红气胸襦裙,发髻间斜斜插着一金凤步摇,她脚步轻盈,舞姿动人,如彩蝶蹁跹,白色的裙角像踩在云端,人比花娇俏,更比天边云更软绵。<br />
李隆基走了上来,他手执杨贵妃的手,就在这里翩翩起舞。<br />
低沉的男声传来,这是在解释歌舞剧的画面。<br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br />
观众席上的惊呼和赞叹声顺着直播,被投放到了大唐的天幕。<br />
“真是一对璧人啊……”<br />
第87章 (视频) 无人知是荔枝来<br />
画面实在过震撼。<br />
天幕将殿前所有的人都包裹在其中, 他们恍然就站在现场,亲眼看到整座骊山被灯火点亮,亲眼看到了如神妃仙子的杨贵妃在唐玄宗的托举下起舞。<br />
“这, 后世是如何造出如此之景?”<br />
“这样水蓝的灯火,见所未见。”<br />
“他们是为何能站在水面之上?”<br />
“骊山上同时亮起数盏灯,这是怎么办到的?”<br />
“这水火交融, 融的恰到好处, 融的相得益彰啊!”<br />
“贵妃于陛下就恰似这火与水, 一个热烈奔放, 一个舒缓包容。”<br />
“这就是……千年之后的世界吗?”<br />
最开始那百灯齐亮的场景像是将所有人都拖入到一个瓦蓝的梦境之中。<br />
在梦境之中,平静的水波湖面上,是一对相爱的璧人在翩翩起舞。<br />
强大的视觉冲击让所有人都忘记了刚刚神音说了什么, 他们被拉着一同坠入这如梦似幻的场景。<br />
李隆基看呆了。<br />
天幕上那拉着仙子翩翩起舞的自己一身锦绣白衣, 身形修长,面若冠玉,风华无限。<br />
最重要的是,画面上的自己看着不过才约莫二十岁的模样。<br />
二十岁啊, 二十岁坐拥江山美人在侧,这是何等的风采啊。<br />
李隆基短暂忘记了自己的肚腩, 忘记了自己日渐稀疏的头发, 忘记了自己脸上的皱纹, 忘记了自己逐渐佝偻的肩背。<br />
年轻啊, 谁人不想永葆青春, 永远年轻呢?<br />
“真是一对璧人啊……”<br />
观众席上时不时传来的赞叹声, 也通过天幕钻进了李隆基的耳朵。<br />
李隆基看呆了。<br />
他短暂忘记了现实, 跟着一同赞叹。<br />
“是啊, 真是一对璧人啊……”<br />
但这歌舞剧不仅仅是现场的观众在看, 还有很多直播间的观众在看。<br />
透过直播是体会不到现场的氛围和感受的,景色之美和这景色给人心里带来的震撼,是一个手机无法传达的。<br />
且能关注历史博主的观众,或多或少都是了解一些历史的。<br />
所以飘然而过的弹幕拿着大棒槌把李隆基打回了现实。<br />
[容我提醒一下,现在的李隆基六十了。]<br />
李隆基被强行拽回现实,他想起了自己的年纪,肚腩,头发。<br />
天幕里的自己拉着仙女的手转圈圈,现实里的他只能老老实实批奏章!<br />
同人不同命啊!<br />
“李隆基现在六十了。”<br />
胡说!他才没有六十!他今年年方五十有二!<br />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他还年轻呢!<br />
[历史上的李隆基和杨贵妃,还真算不上是璧人。]<br />
[只能说白居易实在牛,把《长恨歌》写的这么好。]<br />
[白居易当然是进行了艺术加工的呀,这个舞台剧也是,被放到舞台上的东西当然是怎么梦幻怎么来啦。]<br />
[白居易已经加工过的《长恨歌》再加工成舞台剧,当然很好看。]<br />
[哈哈哈,听到有人在夸了,但是艺术是艺术,历史是历史。]<br />
“艺术是艺术,历史是历史……”<br />
是啊,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他们现在正在看的舞蹈,是那个叫白居易的大诗人笔下所写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br />
现实是什么呢?<br />
是皇帝去泡温泉,可随行的儿媳却获得了恩宠。<br />
是那昭告全天下的《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br />
“真是一对璧人啊……”<br />
舞台正中央的那两个哪里是璧人?真正的那对璧人,一个当了道士,一个为养父守孝三年。<br />
天幕之上的旷古之恋,放在另外两个人的身上,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br />
这才是历史。<br />
张九龄已经无心欣赏白居易这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的诗作,他看着“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一句,眉头的缝要夹死蚊子。<br />
从此君王不早朝?<br />
这何止是国之衰颓之相啊,这是国之灭亡之相啊!<br />
一边的韩休代替了宋璟,站在了原本宋璟站的位置。<br />
他一双眼睛目光如炬,一双素手动成残影,他文思泉涌下笔有神,边看天幕边写奏章,只待李隆基一有图谋不轨的心思,就把这诏书给递上去。<br />
等的就是现在!<br />
韩休觉得自己浑身有劲,全身上下都在涌动着名为自我价值感的血液。<br />
他,韩休,一定要凭借这三寸不烂之舌,扭转国之灭亡的乱象。<br />
所有危害于江山社稷的事情,通通谏谏谏!<br />
萧嵩站得离韩休不远,他看着韩休越发有神的眼睛,缩了缩脖子。<br />
谏陛下好啊,谏陛下就不会把心思放在谏他身上了。<br />
萧嵩努力把自己藏在韩休的视线盲区,连同他的大胡子一起藏好。<br />
一对璧人……<br />
李瑁两眼更红了,这是愤怒。<br />
杨玉环一双眼睛也通红,这是要哭了。<br />
但和粗糙的李瑁不一样,杨玉环的眼睛如傍晚的春水,波光潋滟又含情。<br />
二人对视一眼,仿佛下一刻就要经历生死离别了。<br />
李瑛又是一番咂嘴。<br />
“惨啊,真的惨,十八弟太惨了。”<br />
小李倩这回不再制止自己阿耶议论兄弟了。<br />
因为他也觉得天幕里的皇爷爷,做的着实有些过分了。<br />
十八皇叔,也确实很惨。<br />
【杨玉环就这么当了道士,新婚燕尔浓情蜜意的小夫妻分别了。大家都知道,道士嘛,要么就是呆在道观里,更有钱的会有自己的道观。杨玉环也有自己的道观,讽刺的是,她的道观就在宫里。】<br />
[我说李隆基你是真的猴急啊。]<br />
[吃相不要太难看。]<br />
[那什么《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里的“以此求度,雅志难违”真讽刺啊。]<br />
[说杨玉环出家当道士的志向难以违背,她就是不情愿还能反抗?]<br />
[为了娶儿媳拉上自己母亲的忌日。]<br />
[说的话冠冕堂皇,做的事不堪入目。]<br />
[真的难得啊,他还知道要扯一块遮羞布。]<br />
李隆基尴尬的面目通红,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好。<br />
真怪啊,天幕里那个李隆基干的坏事,他自己不觉得羞愧,让兢兢业业一心为国的他来羞愧。<br />
弹幕里的话实在是算不上好听。<br />
百官齐刷刷低头,但是又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在保持低头有限的空间里拼命转动自己的眼珠子,试图看看李隆基是否愤怒。<br />
“猴急。”<br />
“不堪入目。”<br />
“非要扯遮羞布。”<br />
这样的话就是普通人听了都要和说话的人对骂起来,陛下要真生气了,能拿天幕怎么办?<br />
陛下奈何不了天幕,会不会拿他们开刀?<br />
就算要拿他们开刀,他们也得在被刀前把谏书送到陛下的手里。<br />
如果陛下当真是干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之事的话。<br />
百官抬头,惊奇发现面前陛下和他们所预想的不同。<br />
他老老实实站在那里,两手有些局促的交握着,在认真看后人的谴责。<br />
那背影怎么看,怎么有委屈的味道。<br />
百官:有点惨……<br />
【道观就在宫里,李隆基还是觉得不大方便。怎么办呢?再去泡一次温泉吧。没有什么是泡一次温泉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泡两次。于是开元二十九年,李瑁的孝期内,李隆基带着道姑杨太真又去了骊山。李隆基是想短暂缓解相思之苦,但是没想到这回温泉泡的,更是让他心猿意马起来。他觉得自己等不到李瑁重新娶妻了。】<br />
【所以这次泡完温泉之后回宫,杨玉环就从自己的道观里出来了,她住进了后宫中,这回李隆基是彻底把那层遮羞布给扯掉了。“太真”这个道号彻底从杨玉环的头上摘掉,宫中上下集体改了称呼,她们称呼杨玉环为“娘子”。】<br />
【这是唐朝对女性的常用称呼,在当时是非常流行和常见的一种叫法。但是这普通的称呼到了杨玉环身上,就显得不再普通起来。这个称呼没有任何的前缀后缀,不是皇后,不是贵妃,不是贵嫔。“娘子”这个称呼听起来平平无奇,没带任何身份,但宫中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娘子是皇帝李隆基的人。】
繁星缀满了远山。<br />
这是骊山!<br />
骊山前,瓦蓝的地面如水波荡漾,水波的正中央有一方明黄的台阶,贵妃一身桃红气胸襦裙,发髻间斜斜插着一金凤步摇,她脚步轻盈,舞姿动人,如彩蝶蹁跹,白色的裙角像踩在云端,人比花娇俏,更比天边云更软绵。<br />
李隆基走了上来,他手执杨贵妃的手,就在这里翩翩起舞。<br />
低沉的男声传来,这是在解释歌舞剧的画面。<br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br />
观众席上的惊呼和赞叹声顺着直播,被投放到了大唐的天幕。<br />
“真是一对璧人啊……”<br />
第87章 (视频) 无人知是荔枝来<br />
画面实在过震撼。<br />
天幕将殿前所有的人都包裹在其中, 他们恍然就站在现场,亲眼看到整座骊山被灯火点亮,亲眼看到了如神妃仙子的杨贵妃在唐玄宗的托举下起舞。<br />
“这, 后世是如何造出如此之景?”<br />
“这样水蓝的灯火,见所未见。”<br />
“他们是为何能站在水面之上?”<br />
“骊山上同时亮起数盏灯,这是怎么办到的?”<br />
“这水火交融, 融的恰到好处, 融的相得益彰啊!”<br />
“贵妃于陛下就恰似这火与水, 一个热烈奔放, 一个舒缓包容。”<br />
“这就是……千年之后的世界吗?”<br />
最开始那百灯齐亮的场景像是将所有人都拖入到一个瓦蓝的梦境之中。<br />
在梦境之中,平静的水波湖面上,是一对相爱的璧人在翩翩起舞。<br />
强大的视觉冲击让所有人都忘记了刚刚神音说了什么, 他们被拉着一同坠入这如梦似幻的场景。<br />
李隆基看呆了。<br />
天幕上那拉着仙子翩翩起舞的自己一身锦绣白衣, 身形修长,面若冠玉,风华无限。<br />
最重要的是,画面上的自己看着不过才约莫二十岁的模样。<br />
二十岁啊, 二十岁坐拥江山美人在侧,这是何等的风采啊。<br />
李隆基短暂忘记了自己的肚腩, 忘记了自己日渐稀疏的头发, 忘记了自己脸上的皱纹, 忘记了自己逐渐佝偻的肩背。<br />
年轻啊, 谁人不想永葆青春, 永远年轻呢?<br />
“真是一对璧人啊……”<br />
观众席上时不时传来的赞叹声, 也通过天幕钻进了李隆基的耳朵。<br />
李隆基看呆了。<br />
他短暂忘记了现实, 跟着一同赞叹。<br />
“是啊, 真是一对璧人啊……”<br />
但这歌舞剧不仅仅是现场的观众在看, 还有很多直播间的观众在看。<br />
透过直播是体会不到现场的氛围和感受的,景色之美和这景色给人心里带来的震撼,是一个手机无法传达的。<br />
且能关注历史博主的观众,或多或少都是了解一些历史的。<br />
所以飘然而过的弹幕拿着大棒槌把李隆基打回了现实。<br />
[容我提醒一下,现在的李隆基六十了。]<br />
李隆基被强行拽回现实,他想起了自己的年纪,肚腩,头发。<br />
天幕里的自己拉着仙女的手转圈圈,现实里的他只能老老实实批奏章!<br />
同人不同命啊!<br />
“李隆基现在六十了。”<br />
胡说!他才没有六十!他今年年方五十有二!<br />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他还年轻呢!<br />
[历史上的李隆基和杨贵妃,还真算不上是璧人。]<br />
[只能说白居易实在牛,把《长恨歌》写的这么好。]<br />
[白居易当然是进行了艺术加工的呀,这个舞台剧也是,被放到舞台上的东西当然是怎么梦幻怎么来啦。]<br />
[白居易已经加工过的《长恨歌》再加工成舞台剧,当然很好看。]<br />
[哈哈哈,听到有人在夸了,但是艺术是艺术,历史是历史。]<br />
“艺术是艺术,历史是历史……”<br />
是啊,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他们现在正在看的舞蹈,是那个叫白居易的大诗人笔下所写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br />
现实是什么呢?<br />
是皇帝去泡温泉,可随行的儿媳却获得了恩宠。<br />
是那昭告全天下的《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br />
“真是一对璧人啊……”<br />
舞台正中央的那两个哪里是璧人?真正的那对璧人,一个当了道士,一个为养父守孝三年。<br />
天幕之上的旷古之恋,放在另外两个人的身上,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悲剧。<br />
这才是历史。<br />
张九龄已经无心欣赏白居易这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的诗作,他看着“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一句,眉头的缝要夹死蚊子。<br />
从此君王不早朝?<br />
这何止是国之衰颓之相啊,这是国之灭亡之相啊!<br />
一边的韩休代替了宋璟,站在了原本宋璟站的位置。<br />
他一双眼睛目光如炬,一双素手动成残影,他文思泉涌下笔有神,边看天幕边写奏章,只待李隆基一有图谋不轨的心思,就把这诏书给递上去。<br />
等的就是现在!<br />
韩休觉得自己浑身有劲,全身上下都在涌动着名为自我价值感的血液。<br />
他,韩休,一定要凭借这三寸不烂之舌,扭转国之灭亡的乱象。<br />
所有危害于江山社稷的事情,通通谏谏谏!<br />
萧嵩站得离韩休不远,他看着韩休越发有神的眼睛,缩了缩脖子。<br />
谏陛下好啊,谏陛下就不会把心思放在谏他身上了。<br />
萧嵩努力把自己藏在韩休的视线盲区,连同他的大胡子一起藏好。<br />
一对璧人……<br />
李瑁两眼更红了,这是愤怒。<br />
杨玉环一双眼睛也通红,这是要哭了。<br />
但和粗糙的李瑁不一样,杨玉环的眼睛如傍晚的春水,波光潋滟又含情。<br />
二人对视一眼,仿佛下一刻就要经历生死离别了。<br />
李瑛又是一番咂嘴。<br />
“惨啊,真的惨,十八弟太惨了。”<br />
小李倩这回不再制止自己阿耶议论兄弟了。<br />
因为他也觉得天幕里的皇爷爷,做的着实有些过分了。<br />
十八皇叔,也确实很惨。<br />
【杨玉环就这么当了道士,新婚燕尔浓情蜜意的小夫妻分别了。大家都知道,道士嘛,要么就是呆在道观里,更有钱的会有自己的道观。杨玉环也有自己的道观,讽刺的是,她的道观就在宫里。】<br />
[我说李隆基你是真的猴急啊。]<br />
[吃相不要太难看。]<br />
[那什么《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里的“以此求度,雅志难违”真讽刺啊。]<br />
[说杨玉环出家当道士的志向难以违背,她就是不情愿还能反抗?]<br />
[为了娶儿媳拉上自己母亲的忌日。]<br />
[说的话冠冕堂皇,做的事不堪入目。]<br />
[真的难得啊,他还知道要扯一块遮羞布。]<br />
李隆基尴尬的面目通红,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好。<br />
真怪啊,天幕里那个李隆基干的坏事,他自己不觉得羞愧,让兢兢业业一心为国的他来羞愧。<br />
弹幕里的话实在是算不上好听。<br />
百官齐刷刷低头,但是又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在保持低头有限的空间里拼命转动自己的眼珠子,试图看看李隆基是否愤怒。<br />
“猴急。”<br />
“不堪入目。”<br />
“非要扯遮羞布。”<br />
这样的话就是普通人听了都要和说话的人对骂起来,陛下要真生气了,能拿天幕怎么办?<br />
陛下奈何不了天幕,会不会拿他们开刀?<br />
就算要拿他们开刀,他们也得在被刀前把谏书送到陛下的手里。<br />
如果陛下当真是干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之事的话。<br />
百官抬头,惊奇发现面前陛下和他们所预想的不同。<br />
他老老实实站在那里,两手有些局促的交握着,在认真看后人的谴责。<br />
那背影怎么看,怎么有委屈的味道。<br />
百官:有点惨……<br />
【道观就在宫里,李隆基还是觉得不大方便。怎么办呢?再去泡一次温泉吧。没有什么是泡一次温泉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泡两次。于是开元二十九年,李瑁的孝期内,李隆基带着道姑杨太真又去了骊山。李隆基是想短暂缓解相思之苦,但是没想到这回温泉泡的,更是让他心猿意马起来。他觉得自己等不到李瑁重新娶妻了。】<br />
【所以这次泡完温泉之后回宫,杨玉环就从自己的道观里出来了,她住进了后宫中,这回李隆基是彻底把那层遮羞布给扯掉了。“太真”这个道号彻底从杨玉环的头上摘掉,宫中上下集体改了称呼,她们称呼杨玉环为“娘子”。】<br />
【这是唐朝对女性的常用称呼,在当时是非常流行和常见的一种叫法。但是这普通的称呼到了杨玉环身上,就显得不再普通起来。这个称呼没有任何的前缀后缀,不是皇后,不是贵妃,不是贵嫔。“娘子”这个称呼听起来平平无奇,没带任何身份,但宫中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娘子是皇帝李隆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