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会稽愚妇轻买臣。”】<br />
【《汉书·朱买臣传》记载了朱买臣传奇的一生。朱买臣是个穷苦人,家里没钱,他只能靠着卖柴来维持生计。于是他的妻子嫌弃他穷苦,抛弃了他。但朱买臣在后来却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成为会稽太守。】<br />
【李白化用“会稽愚妇”典故,将无数人的讥笑和冷眼草草带过。】<br />
【事实上李白想突出的并不是这前半句,他将重点放在了后半部分,“余亦辞家西入秦”。现在李白也离开了家,李白希望自己能像朱买臣一样,获得皇帝赏识,自此大展宏图。】<br />
[原来李白也受过冷落啊。]<br />
[是啊,李白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杜甫受的白眼他也受过。]<br />
[但是从李白的诗中从来都没看到过他的委屈啊。]<br />
[可能李白不是个会受委屈的人,也许都像那首《上上李邕》一样,出气了。]<br />
[我是觉得李白要么就是非常会开解自己,要么就是不在意别人的看法。]<br />
[李白很像个e人,什么事都不往心里放。]<br />
[李白要是e人,杜甫就是i人,哈哈哈哈哈。]<br />
杜甫难过。<br />
杜甫非常难过。<br />
他刚刚昂扬的脑袋又低垂下去。<br />
刚刚天幕讲他的时候,是详细讲述了他受过的那些冷眼的。<br />
他不被赏识,谋不到一官半职也就罢了,他的偶像怎么能这样呢?<br />
他为了这个入宫的机会,等了十八年呀。<br />
此时的杜甫满脑子都是:我的偶像受委屈了。<br />
杜甫并不管自己的偶像是不是真的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他得先替偶像偶像委屈着。<br />
酒馆里是两个耷拉的脑袋。<br />
碎嘴子想到了自己凄惨的偶像,诗圣杜甫。<br />
“唉——”<br />
“唉——”<br />
碎嘴子歪头看杜甫:“刚刚天幕讲诗圣,可比这李白惨多了啊,你怎么不替诗圣委屈委屈?”<br />
杜甫摇摇头:“我觉得诗仙更委屈。”<br />
碎嘴子不敢置信地看着杜甫。<br />
这还有天理,有王法吗?<br />
他的杜甫都苦成那个样子了!居然有人觉得他不如诗仙苦?<br />
诗仙多潇洒啊!<br />
碎嘴子看着杜甫,只觉得他们萍水相逢的缘分大概就到这里了。<br />
不再是好朋友!<br />
【李白以为自己就是那只鲲鹏,要振翅高飞,实现理想。但事实往往并不是如此。】<br />
【李白入职翰林院。翰林院是个好地方啊,里面都是清流文臣,这里是皇帝的私人顾问,这里的人负责草拟诏书。宰相张九龄就是翰林院出身,谁又能说翰林院不好呢?】<br />
【可进了翰林院的李白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翰林院有两个院子,南院是朝廷重臣,就像曾经的张九龄那样,为皇帝起草诏书,在官场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br />
【南院,都是翰林学士。】<br />
【可李白去的不是南院,是北院。】<br />
【北院里的人过的比南院清闲多了,他们不需要草拟诏书,不需要处理国家大事,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陪皇帝玩儿,让皇帝玩的开心,玩的畅快!】<br />
【北院人被称为“翰林供奉”,两字之差,做的事却是天差地别。】<br />
百姓睁大的眼睛。<br />
“哦呦,翰林院还有这样的弯弯绕绕呢。”<br />
“谁能想到呢,就两个字不一样。”<br />
“说出来都是翰林院的,名声那是响当当的。”<br />
“嗨呀,原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啊。”<br />
李隆基目瞪口呆。<br />
原来他只给了李白一个翰林供奉的位置?<br />
天幕里的自己那么喜欢玩儿呢?<br />
让诗仙进宫,就是为了陪他玩儿的?<br />
李隆基长吁一声。<br />
心里是说不出的感受。<br />
或许也没什么好意外的,天幕曾说,封禅之后的他就日渐膨胀起来,能做出这样的事也是顺理成章。<br />
【我们之前说,杜甫的理想从没被重视过,李白也是如此。】<br />
【李隆基召李白进宫,并不是像开元之初请姚崇当宰相那样,李隆基并不指望着李白有什么治世之能,或者换句话说,李隆基仅仅是看上的只是李白写诗的本事。】<br />
【当时李隆基已经封禅了,大唐盛世不再只有雏形,而是完完整整展示在所有人面前。李隆基觉得够了,不需要再努力了,大唐已经发展的够好了。】<br />
【所以李隆基需要一个全天下文采最好的人,来为他歌颂他的盛世,歌颂他的贵妃,歌颂他所拥有的一切。】<br />
【而李白,就是最好的人选。】<br />
李白皱眉看着天幕。<br />
只是一个翰林供奉?<br />
他等了十八年,就只能换一个翰林供奉的位置?<br />
恍惚间,李白想起了多年前自己进京时的画面了。<br />
那时候他整日拜见达官权贵,但愿意接见他的却没有很多。<br />
而愿意接见他的人中,更没有谁有能力将他一手提拔上来。<br />
所以他过了一段浑浑噩噩的日子。<br />
那时候他整日宿醉,与街头混混一处玩儿,颇有些不愿面对现实的意思。<br />
当时的李白是不能接受自己处处碰壁的。<br />
但现在重返长安的李白,到底是把自己的心结给放下了。<br />
进宫辅佐皇帝才一定是自己的价值所在吗?<br />
非也。<br />
曾经耿耿于怀的失意和落魄到底是随着风散走了。<br />
谁能定义他李白?<br />
谁都不能。<br />
李白笑的畅快。<br />
他李太白就站在这里,任谁能说他一句虚度此生呢?<br />
辅佐帝王当真是自己的理想?<br />
李白笑着摇头:“非也,非也!”<br />
他是谁,他是未来大名鼎鼎的诗仙,李太白啊。<br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啊!”<br />
【作者有话要说】<br />
还有一小章嗷,十二点左右发出来,也可能是十二点之后,啵啵=3=<br />
第137章 对影成三人<br />
【李白在翰林院中感受着天差地别的待遇, 他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事实上, 除了他的诗,皇城内没有什么能够陪他的。】<br />
【这里没有一众好友跟他一起吃饭喝酒,谈天说地, 这里也不能随处而眠, 随地而栖, 他得定时上班, 不能睡懒觉,在皇宫里更不能随意走动。】<br />
【他只能对着纸笔跟书,然后等着皇帝什么时候出来玩了, 传唤他一声, 他就得捧着笔墨出来,给皇帝写诗,拍皇帝的马屁。】<br />
【是的,大名鼎鼎的诗仙在李隆基眼里的唯一作用, 就是拍马屁。】<br />
【李白奉诏写了一首接着一首的诗,他写《宫中行乐词》, 从其一写到了其八, 写绣着石竹的罗衣, 写宫中的白梨花, 写宫女玩耍, 写妃嫔谈笑, 写天下太平, 天子与万民同乐……】<br />
【而李白的才华如活水涓涓流淌, 从没有过枯竭的时候。就是奉诏而写的诗, 他也能写出千古名篇。】<br />
【在《清平调》里,他写杨贵妃的倾世容颜,“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br />
[这就像是命题作文一样,反正我命题作文写不好。]<br />
[众所周知千古名篇基本都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br />
[所以也只有一个李白啊。]<br />
[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真的惊艳了我很久很久,谁懂啊。]<br />
[就是因为这句话,我一直都很想知道杨贵妃长什么样子。]<br />
[我合理怀疑,杨贵妃那么火,是李白还有白居易一些诗人捧出来的。]<br />
[是啊,要没有这个《清平调》,要不是白居易的《长恨歌》,杨贵妃身上的关注度会少很多的。]<br />
百官脸上露出的尴尬的表情。<br />
杨贵妃。<br />
杨玉环可不能再变成贵妃啊?<br />
众人带着锐利的视线,一致往李隆基的方向看去。<br />
而这其中,视线最为锐利的当属韩休。<br />
只见李隆基面如菜色。<br />
韩休如刀的眼神他感受到了,他甚至觉得韩休那利索的嘴皮子也已经准备好了。<br />
第一次见到杨贵妃,自己落荒而逃的狼狈样子还历历在目。<br />
杨贵妃这个名字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淡去很久了。<br />
而现在,多年前的尴尬又重新回到脑子里,李隆基脸成了绿色,心里祈祷天幕赶快说点别的。<br />
【定时上下班,还没有编制,甚至要昧着良心拍马屁的日子让李白很是难受。但李白的难受也绝不止这些,李白想要的是参与国家大事的机会,他志不在当皇帝的闲散玩物。】<br />
【但李白因为写诗而得到的奖赏,以及李隆基对李白的赞美让翰林院的其余闲散人员不满意了。他们嫉妒李白一来就夺走他们的风采,嫉妒李白一首诗就能得到那么多赏赐,有李白在,皇帝永远都不能看到他们。】<br />
【于是他们合起伙来排斥李白,他们阴阳怪气,他们说李白的坏话,他们想把李白给挤走。】
【《汉书·朱买臣传》记载了朱买臣传奇的一生。朱买臣是个穷苦人,家里没钱,他只能靠着卖柴来维持生计。于是他的妻子嫌弃他穷苦,抛弃了他。但朱买臣在后来却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成为会稽太守。】<br />
【李白化用“会稽愚妇”典故,将无数人的讥笑和冷眼草草带过。】<br />
【事实上李白想突出的并不是这前半句,他将重点放在了后半部分,“余亦辞家西入秦”。现在李白也离开了家,李白希望自己能像朱买臣一样,获得皇帝赏识,自此大展宏图。】<br />
[原来李白也受过冷落啊。]<br />
[是啊,李白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杜甫受的白眼他也受过。]<br />
[但是从李白的诗中从来都没看到过他的委屈啊。]<br />
[可能李白不是个会受委屈的人,也许都像那首《上上李邕》一样,出气了。]<br />
[我是觉得李白要么就是非常会开解自己,要么就是不在意别人的看法。]<br />
[李白很像个e人,什么事都不往心里放。]<br />
[李白要是e人,杜甫就是i人,哈哈哈哈哈。]<br />
杜甫难过。<br />
杜甫非常难过。<br />
他刚刚昂扬的脑袋又低垂下去。<br />
刚刚天幕讲他的时候,是详细讲述了他受过的那些冷眼的。<br />
他不被赏识,谋不到一官半职也就罢了,他的偶像怎么能这样呢?<br />
他为了这个入宫的机会,等了十八年呀。<br />
此时的杜甫满脑子都是:我的偶像受委屈了。<br />
杜甫并不管自己的偶像是不是真的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他得先替偶像偶像委屈着。<br />
酒馆里是两个耷拉的脑袋。<br />
碎嘴子想到了自己凄惨的偶像,诗圣杜甫。<br />
“唉——”<br />
“唉——”<br />
碎嘴子歪头看杜甫:“刚刚天幕讲诗圣,可比这李白惨多了啊,你怎么不替诗圣委屈委屈?”<br />
杜甫摇摇头:“我觉得诗仙更委屈。”<br />
碎嘴子不敢置信地看着杜甫。<br />
这还有天理,有王法吗?<br />
他的杜甫都苦成那个样子了!居然有人觉得他不如诗仙苦?<br />
诗仙多潇洒啊!<br />
碎嘴子看着杜甫,只觉得他们萍水相逢的缘分大概就到这里了。<br />
不再是好朋友!<br />
【李白以为自己就是那只鲲鹏,要振翅高飞,实现理想。但事实往往并不是如此。】<br />
【李白入职翰林院。翰林院是个好地方啊,里面都是清流文臣,这里是皇帝的私人顾问,这里的人负责草拟诏书。宰相张九龄就是翰林院出身,谁又能说翰林院不好呢?】<br />
【可进了翰林院的李白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翰林院有两个院子,南院是朝廷重臣,就像曾经的张九龄那样,为皇帝起草诏书,在官场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br />
【南院,都是翰林学士。】<br />
【可李白去的不是南院,是北院。】<br />
【北院里的人过的比南院清闲多了,他们不需要草拟诏书,不需要处理国家大事,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陪皇帝玩儿,让皇帝玩的开心,玩的畅快!】<br />
【北院人被称为“翰林供奉”,两字之差,做的事却是天差地别。】<br />
百姓睁大的眼睛。<br />
“哦呦,翰林院还有这样的弯弯绕绕呢。”<br />
“谁能想到呢,就两个字不一样。”<br />
“说出来都是翰林院的,名声那是响当当的。”<br />
“嗨呀,原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啊。”<br />
李隆基目瞪口呆。<br />
原来他只给了李白一个翰林供奉的位置?<br />
天幕里的自己那么喜欢玩儿呢?<br />
让诗仙进宫,就是为了陪他玩儿的?<br />
李隆基长吁一声。<br />
心里是说不出的感受。<br />
或许也没什么好意外的,天幕曾说,封禅之后的他就日渐膨胀起来,能做出这样的事也是顺理成章。<br />
【我们之前说,杜甫的理想从没被重视过,李白也是如此。】<br />
【李隆基召李白进宫,并不是像开元之初请姚崇当宰相那样,李隆基并不指望着李白有什么治世之能,或者换句话说,李隆基仅仅是看上的只是李白写诗的本事。】<br />
【当时李隆基已经封禅了,大唐盛世不再只有雏形,而是完完整整展示在所有人面前。李隆基觉得够了,不需要再努力了,大唐已经发展的够好了。】<br />
【所以李隆基需要一个全天下文采最好的人,来为他歌颂他的盛世,歌颂他的贵妃,歌颂他所拥有的一切。】<br />
【而李白,就是最好的人选。】<br />
李白皱眉看着天幕。<br />
只是一个翰林供奉?<br />
他等了十八年,就只能换一个翰林供奉的位置?<br />
恍惚间,李白想起了多年前自己进京时的画面了。<br />
那时候他整日拜见达官权贵,但愿意接见他的却没有很多。<br />
而愿意接见他的人中,更没有谁有能力将他一手提拔上来。<br />
所以他过了一段浑浑噩噩的日子。<br />
那时候他整日宿醉,与街头混混一处玩儿,颇有些不愿面对现实的意思。<br />
当时的李白是不能接受自己处处碰壁的。<br />
但现在重返长安的李白,到底是把自己的心结给放下了。<br />
进宫辅佐皇帝才一定是自己的价值所在吗?<br />
非也。<br />
曾经耿耿于怀的失意和落魄到底是随着风散走了。<br />
谁能定义他李白?<br />
谁都不能。<br />
李白笑的畅快。<br />
他李太白就站在这里,任谁能说他一句虚度此生呢?<br />
辅佐帝王当真是自己的理想?<br />
李白笑着摇头:“非也,非也!”<br />
他是谁,他是未来大名鼎鼎的诗仙,李太白啊。<br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啊!”<br />
【作者有话要说】<br />
还有一小章嗷,十二点左右发出来,也可能是十二点之后,啵啵=3=<br />
第137章 对影成三人<br />
【李白在翰林院中感受着天差地别的待遇, 他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事实上, 除了他的诗,皇城内没有什么能够陪他的。】<br />
【这里没有一众好友跟他一起吃饭喝酒,谈天说地, 这里也不能随处而眠, 随地而栖, 他得定时上班, 不能睡懒觉,在皇宫里更不能随意走动。】<br />
【他只能对着纸笔跟书,然后等着皇帝什么时候出来玩了, 传唤他一声, 他就得捧着笔墨出来,给皇帝写诗,拍皇帝的马屁。】<br />
【是的,大名鼎鼎的诗仙在李隆基眼里的唯一作用, 就是拍马屁。】<br />
【李白奉诏写了一首接着一首的诗,他写《宫中行乐词》, 从其一写到了其八, 写绣着石竹的罗衣, 写宫中的白梨花, 写宫女玩耍, 写妃嫔谈笑, 写天下太平, 天子与万民同乐……】<br />
【而李白的才华如活水涓涓流淌, 从没有过枯竭的时候。就是奉诏而写的诗, 他也能写出千古名篇。】<br />
【在《清平调》里,他写杨贵妃的倾世容颜,“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br />
[这就像是命题作文一样,反正我命题作文写不好。]<br />
[众所周知千古名篇基本都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br />
[所以也只有一个李白啊。]<br />
[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真的惊艳了我很久很久,谁懂啊。]<br />
[就是因为这句话,我一直都很想知道杨贵妃长什么样子。]<br />
[我合理怀疑,杨贵妃那么火,是李白还有白居易一些诗人捧出来的。]<br />
[是啊,要没有这个《清平调》,要不是白居易的《长恨歌》,杨贵妃身上的关注度会少很多的。]<br />
百官脸上露出的尴尬的表情。<br />
杨贵妃。<br />
杨玉环可不能再变成贵妃啊?<br />
众人带着锐利的视线,一致往李隆基的方向看去。<br />
而这其中,视线最为锐利的当属韩休。<br />
只见李隆基面如菜色。<br />
韩休如刀的眼神他感受到了,他甚至觉得韩休那利索的嘴皮子也已经准备好了。<br />
第一次见到杨贵妃,自己落荒而逃的狼狈样子还历历在目。<br />
杨贵妃这个名字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淡去很久了。<br />
而现在,多年前的尴尬又重新回到脑子里,李隆基脸成了绿色,心里祈祷天幕赶快说点别的。<br />
【定时上下班,还没有编制,甚至要昧着良心拍马屁的日子让李白很是难受。但李白的难受也绝不止这些,李白想要的是参与国家大事的机会,他志不在当皇帝的闲散玩物。】<br />
【但李白因为写诗而得到的奖赏,以及李隆基对李白的赞美让翰林院的其余闲散人员不满意了。他们嫉妒李白一来就夺走他们的风采,嫉妒李白一首诗就能得到那么多赏赐,有李白在,皇帝永远都不能看到他们。】<br />
【于是他们合起伙来排斥李白,他们阴阳怪气,他们说李白的坏话,他们想把李白给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