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我拿到登基剧本(科举) 第190节
……<br />
贺云昭很快以想让姐姐散心为借口,令其在东宫内做事。<br />
既可以说是如同翠玲等的女官一样能待在属官中,也可以保持与朝堂的微弱联系。<br />
贺云昭端的是一副公私分明的态度,绝不偏袒贺锦书半分,非必要不会过分关注贺锦书的进度。<br />
她不需要一个女子来为她做事,需要这份差事的是贺锦书。<br />
如果贺锦书只想要当一个宫中内官,完全不必同宁谦合离。<br />
贺锦书的职场生涯开始的猝不及防,虽每个人态度都还不错,毕竟这是太子的养姐。<br />
可一些密密麻麻如同针扎的眼神仍然落在她身上,做错事时旁人只是嘴角一扯轻蔑的微笑就令贺锦书羞耻的恨不得钻进去。<br />
从进入东宫开始,贺锦书才知道当官到底有多难,她落下的东西太多,每天都在补新的知识。<br />
她不懂松烟墨与油烟墨的区别,冬至后用松烟墨防冻,用油烟墨会结冰,户部的黄册应当用靛蓝墨防蛀……<br />
修改的奏章需用黄纸张覆盖,黄纸尺寸必须为三尺见方……<br />
朱墨位置处于正中……<br />
刑部奏折要加盖‘法司关防’,漏盖就要全部发回重审……<br />
贺锦书忙的焦头烂额,原本众人还隐隐将她当作关系户对待,但许久不见殿下召见,久而久之就将贺锦书真的当作了普通女官,只不过是多参与了一些东宫属官的差事罢了。<br />
当贺锦书遵从吩咐誊抄一份奏折呈递给太子,原本则要还太极殿。<br />
她只是摆开白纸直接誊抄,却不懂得用衬纸,看到本上出现墨点的瞬间,贺锦书慌的几乎要握不住笔。<br />
上官皱眉看向原本,几乎是下意识的一句斥骂。<br />
贺锦书几乎要落下泪来,她不懂得这些处理各种不同文书的惯例,也从来没有一本书上写这些,这都是口口相传的。<br />
她甚至想去找小昭,请人再教教她。<br />
上官也在后悔,到底是殿下的姐姐,他这般疾言厉色若是叫殿下知道了,那可讨不得好。<br />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去找贺锦书道个歉的时候,贺锦书站在他门外等待。<br />
恭敬的一作揖,“还请大人教我。”<br />
上官震撼的看着眼前的女子,这般的心态,新进的进士都很难达到,何况是素来面薄的女子。<br />
“好!”<br />
……<br />
体仁殿。<br />
贺云昭听了一些大姐的工作情况,她轻轻点头,未曾指示什么。<br />
既然要做官就好好做,越是展示自己的特权关系,反倒是越会被人排挤嫉恨。<br />
听到大姐不懂得如何处理文书,贺云昭有些尴尬的摸摸耳朵。<br />
“的确是我考虑不周了。”她无奈道。<br />
倒也不是刻意给大姐制造困难,实在她不记得这件事。<br />
对于贺锦书这样按照贤淑温婉贵妇人培养的大家闺秀来说,处理文书太过陌生了了,更别说那些小细节。<br />
而对贺云昭来说,她很小就开始念书,耳濡目染了解的就是如何当官如何处理政事。<br />
每个考中进士的读书人都对这些信手拈来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她一时间也是没想起来大姐还需要辅导这个。<br />
“早知如此,倒不如给大姐安排一个先生指导一番。”<br />
翠玲却笑道:“殿下不必后悔,大姑娘反倒是因祸得福,因此得了上司赏识,冯大人对她可是十分欣赏,甚至想要多加教导一二,这都是咱们大姑娘的运道。”<br />
贺云昭一愣,随后忍俊不禁,“倒也是,我忘了给大姐找个先生,她却凭自己的心志打动了一位先生,果然是个当官的好料子。”<br />
翠玲也跟着骄傲的笑了,看到大姑娘在东宫属官那边虽然忙的焦头烂额,但看起来还真像是一个官呢!<br />
门外有声音传来,翠玲看了过去,瞧见宫人给她打的手势便扭头看向贺云昭道:“殿下,几位大人都到了。”<br />
贺云昭颔首,“叫进来吧。”<br />
陆陆续续的人进入书房,踩着前一个人影子进门,齐刷刷的拱手行礼,“太子殿下金安。”<br />
“都坐下吧。”贺云昭道,“今日可要讨论出一个结果来。”<br />
贺云昭有意组建一个专门负责查案与治安等事务的衙门,管辖范围是整个京城包含直隶部分地区。<br />
不在京外推行是因为人手实在不够,朝廷也没办法直接负担这么大一个系统衙门的俸禄。<br />
她只能选择先在京城内推行,首先在京城内建立一个绝对偏向她的暴力机关,同时做好一个实例,为日后推行到整个大晋打好基础。<br />
贺云昭看向众人,便问:“都说说吧,叫什么名字合适。”<br />
曲瞻最先开口,他抬眼一瞧,“那臣就抛砖引玉,臣认为靖安司这个名字不错。”<br />
有人摇头,道:“听起来倒像是管军中事的。”<br />
“缉巡院如何?”<br />
“好像盐课的缉私院。”<br />
“辍陟使司如何?”<br />
“太过拗口,百姓不好理解。”<br />
“夜禁都尉?”<br />
“难不成白日就不做事了?”<br />
“铁律坊。”<br />
“不好。”<br />
“刑名公署如何?”顾文淮道,有些犹豫的开口,“好理解,百姓知道是做什么的。”<br />
而且还能蹭一蹭刑部的威望,从兵部挖点人填补缺漏。<br />
贺云昭眼睛一亮,“这个好。”<br />
成立的一个新衙门势必在朝堂卷起风暴,但贺云昭一派自然气度。<br />
要是贸然成立一个新衙门,分了刑部大理寺的权,那他们定然会竭尽全力反对。<br />
所以必须换一个说法,将权力分润给其他人,在新成立的衙门里有自己势力,这个说法岂不是悦耳的多?<br />
贺云昭看向曲瞻,笑像一只大狐狸,她问:“你认为如何?”<br />
曲瞻举手投降,他叹口气,“好,我去说服几个老顽固。”<br />
“曲大公子辛苦了。”贺云昭玩笑道。<br />
曲公子呵呵一笑,他道:“为殿下分忧不辛苦。”<br />
贺云昭抬手一指,“那一摞也顺手处理了吧。”<br />
曲瞻:“……”<br />
贺云昭还特意叮嘱,说服的手段一定要柔和,不要引起太多关注。<br />
曲瞻表示他完全能做到。<br />
第124章<br />
贺云昭是个做事做全的人, 不论是在佛东宫属官面前还是在一群幕僚前面,她的言辞始终保持一致。<br />
她对着东宫属官讲她想要组建新的一个衙门,将查案以及治安的差事接过来, 令京城内外百姓生活安稳, 不必为流氓地痞亦或是江洋大盗所扰。<br />
能到东宫做属官的人有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 既非家世也非才华, 而是他们这些人在朝堂上坐不上自己最心宜的位置。<br />
甭管是大有来头还是出身寒门,他们背后都有人。<br />
即使是寒门士子, 他们的身后也有赏识他们的大官支持, 不然名字都很难报到贺云昭眼前。<br />
对这些人就得好好讲了, 谈刑部的怠政, 论大理寺的效率低官员说不上话, 再讲一讲顺天府尹被刑部与大理寺压制。<br />
这群人都是有资格上朝堂但是得不到自己心宜的位置, 跟着太子才是最好的选择。<br />
贺云昭就得让他们知道,组建新衙门是因为旁的衙门无能,各府司办差无能。<br />
这群人一听便立刻卯足劲干活,极力托着贺云昭的想法能够顺利实行,他们会努力在朝堂上发力。<br />
但对着她自己的一些幕僚,可就不能这样讲了。<br />
贺云昭的幕僚多是还未中举人的读书人, 这些人心思还比较单纯, 又因为有一技之长而被贺云昭看中。<br />
对着他们贺云昭就换了叙述的重点,她得从百姓的疾苦讲起,将百姓的面临的各种困难摆在他们面前。<br />
还未完全进入朝堂的读书人比较单纯,抱着一腔热血, 满心是为百姓做事,让他们来研究刑名公署的建制最合适不过。<br />
当然,因为他们有些理想化, 难免有些地方是无法落实到位的。<br />
这时候就需要一部分的东宫属官去反驳,两方越辩越明才能得到一个最好合适如今世道的刑名公署。<br />
不过对他们是这样说,但在实际操作中,贺云昭还需要人去执行,这就用到了一些切实的心腹<br />
曲瞻、顾文淮、赵同舟、朱检等人均在其列,另有贺锦书、裴泽渊、穆砚等旁听,涉及到与刑部、大理寺、顺天府的博弈,这些人手还是精简了的。<br />
贺云昭提前告知大姐,此番安排来旁听,有她的一部分私心,因此不可插嘴。<br />
贺锦书进步虽快,但要她能在几个月时间内补上旁人十几年的积累,还是有些为难人了。<br />
但贺云昭认为,政治这种事就是要多听多看,一直闷在书房里处理文书只是一个好的助手,而非一个好的主官。<br />
从座次来看已经很能明白此次小会的中心在何处,裴泽渊与贺锦书坐在后面,曲瞻与赵同舟坐在贺云昭下首,恰好一左一右。<br />
贺云昭瞧了一眼,她笑着喝口茶,随后便开口问道:“诸位以为该如何与刑部、大理寺、顺天府会谈。”<br />
赵同舟蹙眉,这倒是有些困难,不好操作,他想了好几日,还是有些拿不准。<br />
曲瞻也没有贸然开口。<br />
顾文淮很快道:“组建新衙门,刑部等衙门都能将一部分人拨到刑名公署去,想必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顺天府尹不会直接拒绝,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br />
“何不先以百姓动之,再以利诱之。”<br />
<script>read_xia();</script>
贺云昭很快以想让姐姐散心为借口,令其在东宫内做事。<br />
既可以说是如同翠玲等的女官一样能待在属官中,也可以保持与朝堂的微弱联系。<br />
贺云昭端的是一副公私分明的态度,绝不偏袒贺锦书半分,非必要不会过分关注贺锦书的进度。<br />
她不需要一个女子来为她做事,需要这份差事的是贺锦书。<br />
如果贺锦书只想要当一个宫中内官,完全不必同宁谦合离。<br />
贺锦书的职场生涯开始的猝不及防,虽每个人态度都还不错,毕竟这是太子的养姐。<br />
可一些密密麻麻如同针扎的眼神仍然落在她身上,做错事时旁人只是嘴角一扯轻蔑的微笑就令贺锦书羞耻的恨不得钻进去。<br />
从进入东宫开始,贺锦书才知道当官到底有多难,她落下的东西太多,每天都在补新的知识。<br />
她不懂松烟墨与油烟墨的区别,冬至后用松烟墨防冻,用油烟墨会结冰,户部的黄册应当用靛蓝墨防蛀……<br />
修改的奏章需用黄纸张覆盖,黄纸尺寸必须为三尺见方……<br />
朱墨位置处于正中……<br />
刑部奏折要加盖‘法司关防’,漏盖就要全部发回重审……<br />
贺锦书忙的焦头烂额,原本众人还隐隐将她当作关系户对待,但许久不见殿下召见,久而久之就将贺锦书真的当作了普通女官,只不过是多参与了一些东宫属官的差事罢了。<br />
当贺锦书遵从吩咐誊抄一份奏折呈递给太子,原本则要还太极殿。<br />
她只是摆开白纸直接誊抄,却不懂得用衬纸,看到本上出现墨点的瞬间,贺锦书慌的几乎要握不住笔。<br />
上官皱眉看向原本,几乎是下意识的一句斥骂。<br />
贺锦书几乎要落下泪来,她不懂得这些处理各种不同文书的惯例,也从来没有一本书上写这些,这都是口口相传的。<br />
她甚至想去找小昭,请人再教教她。<br />
上官也在后悔,到底是殿下的姐姐,他这般疾言厉色若是叫殿下知道了,那可讨不得好。<br />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去找贺锦书道个歉的时候,贺锦书站在他门外等待。<br />
恭敬的一作揖,“还请大人教我。”<br />
上官震撼的看着眼前的女子,这般的心态,新进的进士都很难达到,何况是素来面薄的女子。<br />
“好!”<br />
……<br />
体仁殿。<br />
贺云昭听了一些大姐的工作情况,她轻轻点头,未曾指示什么。<br />
既然要做官就好好做,越是展示自己的特权关系,反倒是越会被人排挤嫉恨。<br />
听到大姐不懂得如何处理文书,贺云昭有些尴尬的摸摸耳朵。<br />
“的确是我考虑不周了。”她无奈道。<br />
倒也不是刻意给大姐制造困难,实在她不记得这件事。<br />
对于贺锦书这样按照贤淑温婉贵妇人培养的大家闺秀来说,处理文书太过陌生了了,更别说那些小细节。<br />
而对贺云昭来说,她很小就开始念书,耳濡目染了解的就是如何当官如何处理政事。<br />
每个考中进士的读书人都对这些信手拈来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她一时间也是没想起来大姐还需要辅导这个。<br />
“早知如此,倒不如给大姐安排一个先生指导一番。”<br />
翠玲却笑道:“殿下不必后悔,大姑娘反倒是因祸得福,因此得了上司赏识,冯大人对她可是十分欣赏,甚至想要多加教导一二,这都是咱们大姑娘的运道。”<br />
贺云昭一愣,随后忍俊不禁,“倒也是,我忘了给大姐找个先生,她却凭自己的心志打动了一位先生,果然是个当官的好料子。”<br />
翠玲也跟着骄傲的笑了,看到大姑娘在东宫属官那边虽然忙的焦头烂额,但看起来还真像是一个官呢!<br />
门外有声音传来,翠玲看了过去,瞧见宫人给她打的手势便扭头看向贺云昭道:“殿下,几位大人都到了。”<br />
贺云昭颔首,“叫进来吧。”<br />
陆陆续续的人进入书房,踩着前一个人影子进门,齐刷刷的拱手行礼,“太子殿下金安。”<br />
“都坐下吧。”贺云昭道,“今日可要讨论出一个结果来。”<br />
贺云昭有意组建一个专门负责查案与治安等事务的衙门,管辖范围是整个京城包含直隶部分地区。<br />
不在京外推行是因为人手实在不够,朝廷也没办法直接负担这么大一个系统衙门的俸禄。<br />
她只能选择先在京城内推行,首先在京城内建立一个绝对偏向她的暴力机关,同时做好一个实例,为日后推行到整个大晋打好基础。<br />
贺云昭看向众人,便问:“都说说吧,叫什么名字合适。”<br />
曲瞻最先开口,他抬眼一瞧,“那臣就抛砖引玉,臣认为靖安司这个名字不错。”<br />
有人摇头,道:“听起来倒像是管军中事的。”<br />
“缉巡院如何?”<br />
“好像盐课的缉私院。”<br />
“辍陟使司如何?”<br />
“太过拗口,百姓不好理解。”<br />
“夜禁都尉?”<br />
“难不成白日就不做事了?”<br />
“铁律坊。”<br />
“不好。”<br />
“刑名公署如何?”顾文淮道,有些犹豫的开口,“好理解,百姓知道是做什么的。”<br />
而且还能蹭一蹭刑部的威望,从兵部挖点人填补缺漏。<br />
贺云昭眼睛一亮,“这个好。”<br />
成立的一个新衙门势必在朝堂卷起风暴,但贺云昭一派自然气度。<br />
要是贸然成立一个新衙门,分了刑部大理寺的权,那他们定然会竭尽全力反对。<br />
所以必须换一个说法,将权力分润给其他人,在新成立的衙门里有自己势力,这个说法岂不是悦耳的多?<br />
贺云昭看向曲瞻,笑像一只大狐狸,她问:“你认为如何?”<br />
曲瞻举手投降,他叹口气,“好,我去说服几个老顽固。”<br />
“曲大公子辛苦了。”贺云昭玩笑道。<br />
曲公子呵呵一笑,他道:“为殿下分忧不辛苦。”<br />
贺云昭抬手一指,“那一摞也顺手处理了吧。”<br />
曲瞻:“……”<br />
贺云昭还特意叮嘱,说服的手段一定要柔和,不要引起太多关注。<br />
曲瞻表示他完全能做到。<br />
第124章<br />
贺云昭是个做事做全的人, 不论是在佛东宫属官面前还是在一群幕僚前面,她的言辞始终保持一致。<br />
她对着东宫属官讲她想要组建新的一个衙门,将查案以及治安的差事接过来, 令京城内外百姓生活安稳, 不必为流氓地痞亦或是江洋大盗所扰。<br />
能到东宫做属官的人有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 既非家世也非才华, 而是他们这些人在朝堂上坐不上自己最心宜的位置。<br />
甭管是大有来头还是出身寒门,他们背后都有人。<br />
即使是寒门士子, 他们的身后也有赏识他们的大官支持, 不然名字都很难报到贺云昭眼前。<br />
对这些人就得好好讲了, 谈刑部的怠政, 论大理寺的效率低官员说不上话, 再讲一讲顺天府尹被刑部与大理寺压制。<br />
这群人都是有资格上朝堂但是得不到自己心宜的位置, 跟着太子才是最好的选择。<br />
贺云昭就得让他们知道,组建新衙门是因为旁的衙门无能,各府司办差无能。<br />
这群人一听便立刻卯足劲干活,极力托着贺云昭的想法能够顺利实行,他们会努力在朝堂上发力。<br />
但对着她自己的一些幕僚,可就不能这样讲了。<br />
贺云昭的幕僚多是还未中举人的读书人, 这些人心思还比较单纯, 又因为有一技之长而被贺云昭看中。<br />
对着他们贺云昭就换了叙述的重点,她得从百姓的疾苦讲起,将百姓的面临的各种困难摆在他们面前。<br />
还未完全进入朝堂的读书人比较单纯,抱着一腔热血, 满心是为百姓做事,让他们来研究刑名公署的建制最合适不过。<br />
当然,因为他们有些理想化, 难免有些地方是无法落实到位的。<br />
这时候就需要一部分的东宫属官去反驳,两方越辩越明才能得到一个最好合适如今世道的刑名公署。<br />
不过对他们是这样说,但在实际操作中,贺云昭还需要人去执行,这就用到了一些切实的心腹<br />
曲瞻、顾文淮、赵同舟、朱检等人均在其列,另有贺锦书、裴泽渊、穆砚等旁听,涉及到与刑部、大理寺、顺天府的博弈,这些人手还是精简了的。<br />
贺云昭提前告知大姐,此番安排来旁听,有她的一部分私心,因此不可插嘴。<br />
贺锦书进步虽快,但要她能在几个月时间内补上旁人十几年的积累,还是有些为难人了。<br />
但贺云昭认为,政治这种事就是要多听多看,一直闷在书房里处理文书只是一个好的助手,而非一个好的主官。<br />
从座次来看已经很能明白此次小会的中心在何处,裴泽渊与贺锦书坐在后面,曲瞻与赵同舟坐在贺云昭下首,恰好一左一右。<br />
贺云昭瞧了一眼,她笑着喝口茶,随后便开口问道:“诸位以为该如何与刑部、大理寺、顺天府会谈。”<br />
赵同舟蹙眉,这倒是有些困难,不好操作,他想了好几日,还是有些拿不准。<br />
曲瞻也没有贸然开口。<br />
顾文淮很快道:“组建新衙门,刑部等衙门都能将一部分人拨到刑名公署去,想必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顺天府尹不会直接拒绝,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br />
“何不先以百姓动之,再以利诱之。”<br />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