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吕尚率步兵尚未接敌,武王便带着他的三百辆战车冲向商军阵列, 他不能让岳父如此莽撞地送死,只能投入自己仅有的战车吸引敌军。 按正常接战程序,先是会有暴雨般的青铜箭矢射向他们,然后是数倍 的商军战车席卷而来,将他们碾压成泥。可以说,这场战斗从一开始, 武王一方就没有任何章法和战术可言。<br />
    但商军阵列却突然自行解体,变成了互相砍杀的人群。或许是看 到周军义无反顾的冲锋,商军中的密谋者终于鼓起勇气,倒戈杀向纣 王中军。接着,西土联军全部投入了混战。<br />
    后世的周人史诗说,“商庶若化”,即是说,商军队伍就像滚水冲 刷的油脂,瞬间溃散,融化。9喧嚣逐渐沉寂,雨停了,沟壑的积水 被血染红,尸体与兵戈和盾牌沉浮其间。在后人的记忆里,那个清晨 的牧野,“血流漂杵”。<br />
    当淡淡的阳光穿透晨雾洒向原野间的纵横尸骸,近六百年的商王 朝已经终结。太公则在那个黎明变成一只鹰盘旋在牧野上空,而积云 散去的清晨,自此被周人称作“清明”。<br />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诗 经o大雅o大明》)<br />
    殷都迎来征服者<br />
    商军主力毁于牧野一战,武王的西土联军则只有轻微的损失,而 且还获得商人“谋逆”部族的投诚。在史书中,这些与周人暗通款曲 的商人氏族一直隐藏在迷雾中,从未被列举出姓名。<br />
    但无论如何,纣王-帝辛的王朝已走向终结。于是,武王手执一 面“大白旗”(太白旗),再次下令整编队列。在五行星中,太白为金星, 而“太白主中国”(《史记o天官书》),所以武王用的可能就是缴获的纣 王帅旗。<br />
    西土各邦首领也开始意识到,武王已取代纣王的地位,不再是和<br />
    他们平起平坐的同盟者了,他们只能屈膝跪拜匕 武王则以手抱拳作 揖相答:<br />
    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史记o周本纪》)<br />
    然后,武王率队伍向殷都开进。<br />
    此时,纣王已随败兵逃回殷都,然宫廷秩序已荡然无存,他也没 有了纠合兵力再战的信心。不过,纣王采取的是另一种对抗方式,傍 晚时分,他登上储藏宝物的“鹿台”,把贵重玉器堆在身边,佩戴五枚“天 智玉”,点火自焚而死。<br />
    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史记o殷本纪)) 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逸周 书o世俘解》)<br />
    就这样,甲子日的清晨,商朝大军覆灭;入夜,商王殒命。一天 之内,中土世界天翻地覆。<br />
    纣王焚身而死,后世人大都将其理解为一种走投无路的自绝。其 实,按照商人的宗教理念,这是一场最高级的献祭——王把自己奉献 给了上帝和祖宗诸神。商朝开国之王成汤(天乙)曾经试图这样做, 而商纣王则首次实践了它。<br />
    纣王曾给诸神贡献过王族和方伯,现在他贡献了自己,带着人间 最珍贵的宝玉升往天界,成为具有上帝神性的“帝辛”,然后,他自 然要给叛逆的周人降下灭顶之灾。<br />
    次日晨,周人联军开到殷都,在郊外设下营地。纣王身死的消息 已经传开,武王和他的臣僚们现在要面对的是如何接收商朝的庞大遗 产,让商族人接受亡国的事实,尽量避免他们因走投无路而再次暴动。<br />
    承认失败的商朝显贵已在郊外列队迎候。武王的群臣向商人宣告: “这是上天降下的福佑!”商人皆下跪,“再拜稽首”(以头叩地两次), 武王也走下战车向商人叩拜以为回答。(《史记o殷本纪》)<br />
    后世有注家认为,司马迁的这段记载不准确,武王伐商是正义之 举,怎么可能会向商人回拜?他昨日在牧野战场对盟友的跪拜也只是 作揖为答,不可能对商人如此恭敬过礼:<br />
    武王虽以臣伐君,颇有惭德,不应答商人之拜,太史公失辞 耳。寻上文,诸侯毕拜贺武王,武王尚且才艮揖,无容遂下拜商人。 (司马贞《史记索隐)<br />
    这种评论,是因为没有看到商人内部倒戈对战局的重大影响:此时商 族的规模仍非常庞大,作为征服者的武王丝毫不敢掉以轻心。<br />
    对武王来说,最首要的工作是处理纣王烧焦的尸体。他熟悉商人 的宗教思维,知道必须用法术对抗法术,化解纣王自我献祭可能带来 的后果与流言,方法则是表演一次战斗和处斩,展现纣王被俘和被杀 的全过程:周军直入鹿台宫,武王在战车上对着纣王尸体连射三箭, 然后跳下车,用“轻吕”短剑砍杀尸体,最后用铜钺斩下纣王人头, 悬挂到太白旗之下。(《史记o殷本纪》)<br />
    纣王的两名宠妃已上吊自杀,其中一个是妲己。没人知道她们是 否自愿。按照同样程序,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将 其头悬挂在小白旗下。<br />
    然后队伍返回郊外军营,一路展示旗杆上的人头,宣称这是武王 的战果。为了制造舆论,平息谣言,这种仪式性表演极为重要。<br />
    纣王囚禁的商人贵族皆被释放,其中最显赫的是箕子——武王命 召公责去监牢释放和安顿箕子。商朝全境尚未平定,武王必须争取尽 可能多的商朝贵族。当初,这些商人反对派只是想借助周人兵力以除 掉肆意妄为的纣王-帝辛,然后换一位新的商王。但文王和武王的野 心远不止于此,他们要的是永远取代商朝的统治。如今,商军主力虽 已覆灭,但投降的商人各宗族势力依然很大,武王还需要借助他们平 定商朝全境,双方之间定会有一番谈判博弈。<br />
    就这样,武王和刚获释的箕子便有了一番长谈,后被西周时人 整理成了《箕子》。但很遗憾,这篇文章后来遗失了,只在《逸周书》 中保留了篇名。”也可能是《箕子》中所载的双方谈判内容过于露骨, 且与后来西周朝的官方叙事口径大不相同,所以被销毁了。<br />
    不过,武王和箕子的这次长谈应该是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比如, 纣王的死党需要全面肃清,商人的王朝可以暂时保留,以及周朝军队 要长期驻扎殷都等。按照此种安排,商和周是东西并立的两个王朝, 但商必须在周的军事控制之下。<br />
    此外,武王还必须澄清:上帝在人间的统治权已经完全转移到周 朝,也就是到了武王周发之手,今后的商王不再和上帝有任何联系, 也不能再用“帝”的尊称。为此,他需要在商王祭祀诸神的“社”(神 庙)里举行象征王朝更迭的交接仪式。12<br />
    周人先是维修了神社和纣王宫殿,清理了道路。典礼开始前, 一百名武士扛旗帜开路(“百夫荷罕旗以先驱”),武王之弟周振铎(后 封于曹,称“曹叔”)乘先导车,周公旦执大钺,毕公高(后封于毕, 称“毕公高”)执小钺,分立武王两侧,散宜生、泰颠和闲天各执“轻 吕”短剑簇拥武王,卫队则跟在后面。<br />
    进入神社后,武王弟周郑(后封于毛,称“毛叔”)、周封(后封 于卫,称“卫康叔”)和召公爽(封邑于召,称“召公”)分别手捧明水, 铺好草席,拿着玉帛,吕尚则牵着献祭的牛。一名可能来自商朝的礼 仪官尹佚负责宣读给上帝的汇报词:“殷之末孙季纣,殄废先王明德, 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大意是,殷 商王朝的末代子孙辛受已经丧失先王成汤秉持的明德,不敬神祇,荒 废祭祀,残暴对待商国民众,所有这些罪行都已在这里书面报告给“昊 天上帝”!<br />
    接着,武王向代表上帝和诸神的灵位下拜两次,宣称:“本人承 担天帝赋予的命令,变革了殷商的统治,这都是上天的意志!”<br />
    最后,众臣奉献祭品。在《史记》中,典礼至此就结束了。13<br />
    其实,武王还有一通针对商朝贵族的长篇讲话,后来被收入了《逸 周书》的《商誓解》。和牧野战前的讲话一样,武王先依次列举发言 的听众,从殷商朝廷老臣(“伊旧何父”)到“太史比、小史昔”,再 到百官和“里居献民”(殷都各族邑中的商人)。<br />
    武王还是用语气词“嗟”开场:“尔等众人,我知道你们都尊重天命, 我来这里,就是执行上帝威严的命令和惩罚,现在,对你等发布新的 命令,都恭敬听着,朕这次要从一说到十,把道理都讲明白!”<br />
    这种语气,和《尚书o盘庚》中商王对臣下的呵斥和威胁很是类 似。商人极度信仰鬼神,而且认为人和鬼神的唯一联系便是祭祀,因此, 为了让商人接受商王朝已经被鬼神抛弃,在这里,武王使用的是商人 习惯的逻辑。<br />
    武王先是说:“当初,上帝教诲周族的始祖后稷播种百谷,天下 民众因此获益;商朝的历代先王祭祀上帝(与先祖),用的也都是后 稷培植的谷物,因为这个原因,上帝和历代商先王决定让西土周族显 赫起来!”<br />
    在昔后稷,惟上帝之言,克播百谷,登禹之绩,凡在天下 之庶民,罔不惟后稷之元谷用蒸享,在商先誓王,明祀上帝, □ □□□,亦惟我后稷之元谷,用告和,用胥饮食,肆商先誓王 维厥故,斯用显我西土。<br />
    接着,武王仍把矛头对准纣王一人:“因为商纣的种种罪恶,上 帝很不满意,于是命令朕的先父文王'消灭掉商朝那个多罪的纣!' 我周发作为晚辈,不敢忘掉上帝之命,在甲子这天,终于执行了上天 的伟大惩罚。这是上帝的大命,我也不敢违抗,你们更要恭敬!当初 在西土时,我早已说过,商朝的所有人都没有罪过,只有独夫一人。 我现在消灭了他,自然会福佑尔等,你们这些商朝百姓和都城的君子, 以后都要服从周的命令!(如果有什么异常情况)你们商人各家族的 邦君都应该报告给我,我对待你们的邦君就像周朝的邦君一样……”<br />
    今在商纣,昏忧天下,弗显上帝,昏虐百姓,弃天之命,上 帝弗显,乃命朕文考日:理商之多罪纣。肆予小子发弗敢忘,天 命朕考,胥翕稷政,肆上帝曰:必伐之。予惟甲子,克致天之大罚, 口帝之来,革纣之口,予亦无敢违大命。敬诸!<br />
    昔在西土,我其有言,胥告商之百无罪,其维一夫,予既殛 纣,承天命,予亦来休,命尔百姓里居君子,其周即命,□ □ □□□□□□□□□□□□□□□□□□□□□□ □ □ □ □,尔冢邦君,无敢其有不告,见于我有周,其比冢邦 君……<br />
    最后,武王并不讳言周邦远比商朝小,自称“斯小国”,因为他 的自信源于上帝的支持:“既然上帝已经钟意周邦,我们这个小国也 不会懈怠天命。我这次说的话,如果你们不放在心上,我还会回来 执行上帝的惩罚!你们要恭敬,好好听从我的话,我不会再说第二 遍了!…<br />
    这篇《商誓解》的文辞,比武王在《尚书》和《逸周书》中的其 他讲话更古奥难懂,却和商代先王的类似讲话很像。另外,武王当时 可能是用商族语讲话,后世传抄人未必全懂,所以有很多错误和脱漏。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商誓解》中看出,在成功灭商之后,无 论是宗教理念还是语言行文,周族上层仍然需要用商人能理解和符合 商人习惯的方式来宣讲周朝取代商朝的合法性。<br />
    在这之前,周族首领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商化” 了,对他们来 说,语言交流和表达的难度不算大,但要用商朝人的宗教理念来解释 周灭商,则需要更深地进入商人的宗教思维。正是在思考这个问题的 过程中,武王对商人宗教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可以说,灭商使得武王 更加“商化” 了。<br />
    周武王的人祭大典<br />
    在镇定殷都的同时,武王还派出多支部队去肃清顽抗的商人。<br />
    出征的将领,除了吕尚,多数并不著名,如侯来、陈本、百韦, 还有一位叫吕他,可能是吕尚的儿子中的一个。征伐的目标有越戏方、 磨、宣方、蜀等,虽不能确定是何地,但这些部队都在一个月内相继 返回殷都,看来行程不会太远,应该主要是黄河以北商人族邑最为集 中的地区。陆续被斩或俘的商人首领有霍侯、艾侯和佚侯,俘获战车 近千辆。<br />
    据《逸周书o世俘解》记载,被消灭的“九十有九国”,主动投 降的“服国六百五十有二”,累计斩首十一万多,俘获三十多万人。 算下来,每个被消灭的族邑平均损失四千人左右。这些数字肯定有炫 耀战功造成的夸大。<br />
    经过一个多月的征伐,到四月初,周人已基本控制黄河以北地区, 加上之前已经占领的晋南和豫西,商朝统治区大部已经平定。尚未征 服的是东南方的夷人部落领地,包括山东地区、豫南以及相邻的苏皖 地区,那里还分布着或疏或密的商人殖民城邑。它们没有实力扭转中 原的改朝换代,武王暂时也无法分身去一一征服它们。<br />
    为了显示周朝的武力,让商人不要再生非分之想,武王还在商王 的田猎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围猎。这是历代商王训练部队、炫耀武力 和震慑蛮夷的传统仪式,在甲骨卜辞里有很多记录。<br />
    商人崇尚武力,王者必须展示自己的勇武方能让臣民畏服。在这 方面,武王的表现毫不逊色,猎获的野兽几乎能堆成一座小山。<br />
    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 蹩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黑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 貉十有八,廛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15<br />
    十几年前,纣王曾到关中的帛地行猎,这才有了周昌觐见和进入 殷都的机会,以及后续一系列天崩地解的变革。如今,则是西土之人 在商王的苑囿里驰骋。<br />
    武王还在殷都设立了周庙,用商人典礼祭祀上帝以及周族的列祖 列宗。很有可能是用商朝的宫殿改造的,但具体位置已经不详。<br />
    四月二十二日庚戌,清晨,武王在殷都周庙举行盛大的燎祭。16 乘车驾到之后,他站在宗庙南门外,由史臣向上帝宣读献祭的通知, 请上帝莅临飨宴。<br />
    先是给一百名“大亚臣”(纣王死党,高级武官)换上专门的祭 服(“佩衣”),由武王亲自献祭。执行的方法是“废”,就是砍断手脚, 任其在血水中翻滚、哀嚎——他们的叫声要上达天听,这样上帝才会 满意地享受祭品。<br />
    然后由太师吕尚献祭另外四十人,他们是忠于纣王的商人氏族首 领(家君)、占卜官(贞师)、司徒和司马等小官吏。<br />
    人牲要挣扎到临死才会被砍下头颅,然后将其搬运到宗庙内献祭, 其中有些尸体可能还要放到大鼎里烹煮。之后是商王家族的人头,纣 王的人头悬挂在大白旗下,妲己和另一个妃子的人头则挂在一面红旗 之下,由太师吕尚扛着这两面人头旗帜进入宗庙。<br />
    所有新旧人头都会被扔到火堆中焚烧,“燎于周庙”,任由焦香的 烟气升入云端。这是上帝在天界享用祭品的方式。<br />
    后面五天,祭祀一直在举行。<br />
    二十三日辛亥,祭祀周先祖。先从古公亶父(太王)开始,接 着是其长子泰伯(太伯)、次子仲雍(虞公)和三子季历(王季), 再是文王和伯邑考。在乐队的伴奏之下,他们的灵位被依次搬运到 祭坛之上,由武王手持铜钺向祖先报告殷商的罪恶已经得到抵偿(“维 告殷罪”)。最后,“荐俘殷王鼎”,也就是在商王的大鼎里烹煮俘虏, 但数量不详。<br />
    二十四日壬子,武王换上天子专用的“衮衣”来到宗庙,这象征 他已经是正式的王朝主人。这天献祭的内容不详。<br />
    二十五日癸丑,献祭了一百名纣王麾下的武士(“荐殷俘,王士 百人”)。武王手执铜钺和戈。乐队全程演奏。可能是武王亲自献祭。<br />
    二十六日甲寅,武王身披红白战袍在牧野战场祭祀战死的盟军, 乐队演奏的是万舞的乐曲。这是商人贵族练习用钺作战的乐舞,看来 已经被周朝接受。<br />
    二十七日乙卯,乐队演奏“崇禹生开(启)”(这可能是表现大禹 的儿子启开创夏朝的音乐),武王借此宣告自己册立太子周颂的决定。 周颂此时可能只有两三岁,在他之前,邑姜只生育过女儿。<br />
    仪式上,首先奉献的是侯来、陈本等征伐周边斩获的首级,并 搭配现场屠宰的牲畜,“断牛六,断羊二”;然后向天(上帝)和后 稷献祭,用的是牛“五百有四”头;再向其他百神、水土之神献祭, 用猪、羊等牲畜共“三千七百有一”头。这种规模的献祭,堪比 二百年前的武丁王。<br />
    传世史书几乎从未记载过上古有人祭行为,所以《逸周书o世 俘解》记载的这些周武王实行人祭的记录才会显得颇为惊悚。但<br />
    考古展示的商代(以及更早)各种人祭遗存和甲骨文记录,与《逸 周书世俘解》的内容非常吻合,可以说,武王的人祭大典完全 继承了商代的人祭和牲祭传统。<br />
    此外,《逸周书o世俘解》还提供了一个信息:在举行人祭仪式 的时候,也会演奏音乐。这是甲骨卜辞没有记载的内容。<br />
    那么,武王的这次祭祀是一次复仇的特例,还是常态化地接受了 商朝的人祭宗教?从《逸周书》记载的武王表现看,很可能是后者。 文王创制关于上帝的宗教原理,周公探索关于“德”的理论创新,但 武王却与他们不同,他没有父亲的创新能力,也从未真正信服弟弟的 理论,所以只能沿用强大的商朝宗教传统。<br />
    换句话说,在翦商的过程中,武王自己也完成了商化。<br />
    周公自我献祭<br />
    周人和投降的商人贵族达成的善后妥协是:一,由纣王的儿子 武庚禄父继任商王,统治商朝旧疆。文王在《易经》的蒙卦中记载的 那个懵懂少年(“童蒙”),现在大约二十多岁。二,周朝在殷都和周 边地区部署驻防部队,由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周鲜、蔡叔周度和霍叔 周处指挥,负责监督殷商旧地的动态,防止叛乱再起,所谓“三监”。<br />
    至于较早就和周文王家族结缘的箕子,并没有在新的殷商朝廷获 得职位。可能是因为他资历老,或者野心较大,所以周武王比较忌惮, 担心把他放在殷都会难以掌控。《史记o宋微子世家》载,武王把箕 子分封到了朝鲜:“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但商末周初 应该还没有朝鲜这个地理概念。箕子可能是被安置在了河北平原东北 部,甚至辽河流域,总之要远离殷都宫廷。<br />
    然后,武王班师返回关中。虽然已经征服商朝并建立周朝,但武 王周发还是未能获得信心。商族人口实在太多,已经投降的未必甘心 失败,还有许多尚未征服的商族方国散布在东南夷人之中,一旦叛乱 再起,会很快发展成燎原之势。<br />
    虽然武王一直声称是父亲文王获得上帝的天命,尔后才有周朝灭 商的壮举,但其实自己对此一直难以确信——上帝从未降临在他面前。 当初,父亲独自躲在西厢房里一次次获得上帝的当面教导,而自己已 经拥有天下,但为何上帝从来不现身?尤其是,商纣王用自焚献祭诸 神,他周发又如何提供更能打动诸神的礼物?<br />
    《逸周书o度邑解》曰:“维天建殷,厥征天民,名三百六十夫, 弗顾,亦不宾灭,用戾于今。呜呼于忧!”意思是说,商朝开国数百年, 王族进入天界的“天民”有三百六十人,如今人间虽然改朝换代,但 他们依旧徘徊在殷都上空,随时可能给周人降下灾戾,这是何等的隐 忧!以此对照殷墟甲骨卜辞,并没有发现与武王所担忧的“商族拥有 三百六十位天民”相应的内容。所以,这很可能是帝乙和帝辛两代商 王“周祭”制度的传闻流变:周祭以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天为 单位,很容易被理解成每天祭祀一位神灵,每位神主管一年中的一天。<br />
    再就是,商王朝拥有无数高超的技术,而周人只是个后起的小学 生,就连武王使用的文字都是商人创造的。商的力量几乎充斥在世间 一切人造之物上,无可逃避。那么,像商朝这样戏剧性的崩溃和剧变 会不会也随时发生在周朝和自己身上呢?对武王来说,那操纵人间的 神意实在是无法捉摸。<br />
    自从灭商之后,武王经常患病,身体每况愈下。他的儿子不多, 正夫人邑姜生子则更晚,太子周颂还是幼儿,看不出有上帝福佑的迹 象。有一次,武王抱病离开关中,去巡视征服的领地,待接受各方国 君侯在殷都郊外的朝拜后,又上太行山,眺望这座巨大而邪恶的都邑, 叹息说:“呜呼,不擅长应对上天,一日之内就会丧命亡国。实在是 让人可怕,不能忘啊!”周公旦这次没有随行。返回镐京的路上,武 王身体已经难以支持,整晚整晚地睡不着。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刚 抵达镉京,武王就让贴身侍卫小子去报告周公。于是,周公赶来询问: “王已经积劳成疾,怎么还无法入睡?”<br />
    武王让弟弟坐定,谈起了自己忧心的身后事:“商朝虽然在各种 诡异的征兆之下覆亡了,但他们的诸神仍在天界虎视眈眈;那些曾经 臣服于纣王的商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复仇,把我们从西土抹去。我 本来想找到上天保佑我们的方法&quot;,但我的生命不会太长,这个工作 只能留给你了。”<br />
    武王还说:“我无法完成先祖留下的事业。就像肚子饿了才想到 种田一样,我现在的工作不做好,就会连累先祖,无法让他们在上帝 那里得到显赫的位置*在我死后,王位就由你来继承,这件事已经 没有别的选择,连占卜也不用了。你如果做不好周王的工作,以后也 无法面对我和列祖列宗。我相信你不会那样。”<br />
    周公旦听到这些,非常惊恐,一直哭泣不能说话。武王继续说: “呜呼,周旦!我想夷平那殷都,只能依靠天的助力。我已经考察过了, 在黄河的支流洛河和伊河之间,有一块向阳的盆地,它当初是夏朝人 的都城,离天很近了,就给它叫‘度邑'(向天界过渡之城)吧。” 19<br />
    武王的这番话有很多缺环和跳跃,恐怕不是后世传抄中的偶然脱 漏,而可能是谈话内容过于露骨,所以也就不可能在正式文本里保存 下来。<br />
    王位兄终弟及,这在商朝很常见,武王有这种考虑也不算出格。 但武王的兄弟很多,都已经接受过翦商战争的锻炼,而周公旦并不以 勇武著称,为何会被武王选择为继承人?<br />
    可能主要是因为他的自信:周公对上帝和鬼神有自己一套基于 “德”的理解,曾无数次用这套理论宽慰从噩梦中惊醒的兄长。事实上, 武王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未真正接受过周公的理念,但武王知道, 在周人中,只有周公在试图挣脱商人的宗教,不再对那些商人的鬼神 战战兢兢,顶礼膜拜。武王自己无法摆脱,但他认为或者说希望周公 能找到出路。<br />
    对于新建立的周朝,武王病危是一场重大危机。吕尚,另一位翦 商事业的规划师,也已经垂老多病,自从殷都归来之后,他就很少在 朝廷活动中出现。<br />
    但周公真的有一套成熟的宗教解决方案吗?<br />
    儒家经典《尚书o金滕》载,在武王病危期间,召公爽和毕公高 提出,应当为武王举行祭祀,请天界的周先王们施加福佑,延长武王 的生命。但周公反对,认为不应当让先王们为此忧心。然后,周公却 在私下举行了另一场祭祀,而他自己就是候选的祭品。<br />
    周公先是在周宗庙筑起三座祭坛,分别代表需要召唤的三位先 王亶父、季历和文王;然后,周公手执玉璧和玉圭立在祭坛下,由史 官宣读给三位先王的祝词:“诸位先王的元孙周发,2。现在已经病危; 先王们在天界有护佑子孙的责任,现在,请由我周旦代替兄长周发进 入天界。我如同父亲文王一样仁爱,多才多艺,能侍奉天界的诸位鬼 神o元孙周发不如我多才艺,不会侍奉鬼神o我周旦进入上帝的庭院后, 会帮助你们福佑四方,永远安定周邦子孙,四方民众都会畏惧我的神 威。呜呼!上天降给周邦的使命不会荒废,先王们也会永远安宁。现在, 我将用龟甲占卜,如果你们答应我的要求,我就献给你们玉璧和玉圭, 等待你们把我接走;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就收回玉璧和玉圭!”<br />
    结果,三只龟甲占卜的兆像显示都是吉利,先王们同意了周公的 恳请。21<br />
    周公的这次自我献祭仪式,看上去奉行的并不是周公自己提倡的 神用“德”衡量人间的理念,而属于典型的商人宗教逻辑:凡人用祭 品(包括物品和人)奉献给神,以换取神的开心。也就是说,在面临 重大而艰难的抉择时,周公的做法更保守,或许他认为,更古老的宗 教观念可能更灵验,也更实用。<br />
    周公把自己献祭给诸神,和纣王走投无路中的自焚原理相似,但 他并没有当场自杀,而是“归俟尔命”,等待诸神接走自己。这简直 是对诸神法力的某种试探,很难说他虔诚地奉行了商人的宗教理念, 反而有些侥幸和“伪善”。不过,这只是刚刚对宗教萌生怀疑的周公 迈出的第一步,这时的他还未建构起一套新的世俗道德逻辑。<br />
    仪式结束后,周公的这篇祝词被用金泥密封起来,收藏到了宗庙 的柜子中。之后,它还有更实际的作用,就是维系和侄子成王的关系。<br />
    但武王很快还是病重死去了,终年四十五岁。22这是灭商第二年 的十二月,武王君临天下才二十二个月。从此,周朝进入周公摄政为 王的特殊阶段,而这个新兴王朝也将迎来最严重的挑战。<br />
    注释<br />
    1《逸周书o大开武》中所载梦境是商国生葛,但《太平御览》卷三九七引《周 书》则是“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此事应载于《逸周书o程寤》篇,但传 世本只存篇名,正文缺。参见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62、1141页;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壹)》,中西书局,2010年,第135页。<br />
    2《逸周书o宝典解》:“九德:一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 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 谓四仪,风言大极,意定不移;五中正,是谓权断,补损知选;六恭逊,是 谓容德,以法从权,安上无慝;七宽弘,是谓宽宇准德以义,乐获顺嘏;八 温直,是谓明德,喜怒不隙,主人乃服;九兼符,是谓明刑,惠而能忍,尊 天大经。九德广备,次世有声。”<br />
    3 这篇《泰誓》在后世有争议,它可能经过魏晋时人的改造,不过,诸如纣王“到 剔孕妇”和“斫朝涉之胫”的记载,在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也有。<br />
    4《尚书o泰誓》孔颖达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不要有杀心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雨天下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