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四部分:遥望庄子,一个平民思想家的生活剪影<br />
    我想,庄子,其实是个孤独的人。<br />
    钓鱼<br />
    鱼,或钓鱼,对于庄子,是一道惹眼的风景。<br />
    《庄子》一书的开篇,就是从鱼开始的。<br />
    &quot;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quot;(《庄子<br />
    逍遥游》,以下《庄子》引文,单注篇名)。一般人说《逍遥游》,--《逍遥游》和《齐物论》,是《庄子》被人说的最多的。冯友兰说,庄之所以为庄者,主要就在《逍遥游》和《齐物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转引自《十家论庄》)--总是着眼于鹏飞万里,&quot;水击三千里&quot;,&quot;抟扶摇而上九万里&quot;,却忘记了,鲲是鱼,大鹏鸟,也是鱼变的。<br />
    对于鱼,先秦诸子均有语涉。老子说过&quot;鱼不可脱于渊&quot;,孔子说&quot;多识于鸟兽虫鱼&quot;1,孟子&quot;鱼和熊掌不可兼得&quot;,《韩非子》有公仪休嗜鱼不受全的故事。但这些,跟庄子一比,都是&quot;小鱼见大鱼&quot;。<br />
    假如说,一个人,也像一个国家,也弄个动物来作自己的徽章,比如美国的鹰,德国的熊,中国的龙,那庄子的徽章,就是鱼。<br />
    庄子被很多人知道,甚至,被很多人喜欢,跟鱼有关。<br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quot;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quot;惠子曰:&quot;子非鱼,安知鱼之乐?&quot;庄子曰:&quot;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quot;惠子曰:&quot;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quot;庄子曰:&quot;请循其本。子曰&quot;汝安知鱼乐&quot;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quot;(《秋水》)<br />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quot;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quot;庄周忿然作色曰:&quot;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quot;鲋鱼来!子何为者邪?&quot;对曰:&quot;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quot;周曰:&quot;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quot;鲋鱼忿然作色曰:&quot;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quot;&quot;(《外物》)<br />
    这两个故事--特别是&quot;子非鱼,安知鱼之乐&quot;--知道的人很多。冯友兰,还有后来好多人,总是喜欢说&quot;庄之所以为庄者&quot;,然后噼里啪啦写上一大堆,其实,我觉得,这两条鱼故事,就是庄之所以为庄者。<br />
    换一个人,想都别想。<br />
    除了上面两条鱼故事,庄子,还说了好些鱼哲言。<br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br />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至乐》)<br />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外物》)<br />
    说鱼之外,庄子还亲自钓鱼。<br />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quot;愿以境内累矣!&quot;庄子持竿不顾,曰:&quot;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quot;二大夫曰:&quot;宁生而曳尾途中。&quot;<br />
    庄子曰:&quot;住矣!吾将曳尾于途中。&quot;(《秋水》)<br />
    这个故事,另有两个版本。一个被司马迁写在《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迁写庄子,总共写了293个字,这故事,就花了105个。--另一个在《庄子<br />
    列御寇》,虽说内容有点出入,但意思都差不多,都是说庄子宁愿钓鱼,不愿当官。<br />
    庄子钓鱼跟政治的碰撞,《淮南子 齐俗训》的篇尾,也带了一笔。<br />
    故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其余鱼。<br />
    因为憎恶政治人物的炫耀、摆谱(仇官心理?)但又不好、不便,或不敢,不愿、不屑,--当场叫骂,所以,只好应了弗洛伊德的情感转移、替代说,把自己钓的无辜的鱼,倒回了河塘里,以示对于政治财富的抗意。<br />
    这里顺便说一句,庄子和惠子,后来成了朋友--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朋友--我想,这次余鱼对百车的冲突,这次的&quot;倒鱼抗议&quot;,也许就是他俩友谊的缘起。以后,就有庄子上大梁去找惠子;有了惠子回国后,俩人携手游濠上。这世界,友谊,往往从对立开始。<br />
    所谓不打不成交。<br />
    《庄子》书中,最让人心潮澎湃的一次钓鱼,在《外物》篇。这也是中国传奇小说的源头之一,&quot;小说&quot;一词,或许就出于此(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br />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br />
    先秦诸子,别说对鱼的描写,没人可及庄子项背;更没人像庄子这样,本身就是个钓鱼者。鱼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生命象征物,鱼水之欢,至今仍是形象的表达。而钓鱼,也从来不是一件单纯的事。姜太公不是,严子陵不是,袁世凯也不是。庄子,不管是不是,他都是中国哲学家中,跟渔翁形象,最贴近的一个。<br />
    旅游<br />
    《庄子》书中只有游,没有旅游。<br />
    旅游是我说的,为的是方便理解庄子。--况且,也不是一点根据没有。<br />
    我们从两个层面,来看庄子的旅游。<br />
    先从实际生活看,庄子,也是个喜欢到处走走的人。<br />
    春秋战国的知识分子出国潮,孔子算得一个代表,先后周游了十几个国家。墨子也是东奔西跑的。孟子更是整个车队在路上浩浩荡荡。照理说,庄子有点斩逸俗尘,置身世外的意思,但其实也未能免俗。庄子,也出去过几回,去过几个国家,而且,也都会见了几个出访国的国家元首。<br />
    魏国:惠子相梁(梁国即魏国,因迁都大梁而得名),庄子往见之(《秋水》)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山木》)<br />
    楚国: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至乐》,注:鲁迅在《故事新编<br />
    起死》中说,这是庄子去见楚王的路上发生的事。《庄子》中,的确数次提到楚王,庄子拒聘,拒的也是楚王的聘。看来,庄子与楚王之间,还真有点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的关系,以至有人说,庄子,是楚庄王的后裔。--胆大敢说的,哪朝都有)<br />
    鲁国:庄子见鲁哀公。(《田子方》,注:鲁哀公与孔子同时,跟庄子相差200年,庄子不可能见鲁哀公。但郭沫若在《十批判书<br />
    庄子的批判》中说,哀公如系景公之误,则非寓言。所以,姑且存此一说)<br />
    至于《庄子》杂篇中的《说剑》,说&quot;庄子&quot;见赵文王,这实在跑得有点远了。我估计就是任继愈老先生,恐怕也难以认同(任老先生关于庄子,有个著名的反主流论断,即《庄子》外杂篇为庄子本人所写,《庄子》内七篇,反倒不是庄子写的)所以,赵国,还是算了。<br />
    出国之余,庄子也常在周边地区--也许就是他家门口附近--逛逛。<br />
    &quot;庄子行于山中,……舍于故人之家。&quot;(《山木》)<br />
    有妻有室的人,不但在外闲逛,干脆就住在了外面。<br />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quot;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quot;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quot;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quot;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庄周反入,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quot;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quot;庄周曰:&quot;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quot;入其俗,从其令。&quot;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quot;(《山木》)<br />
    这是个庄周游园的故事。&quot;螳螂捕蝉,黄雀在后&quot;的成语,是不是来源于此?但这个故事,有比这个成语,更让人感叹的内容。这里有个多么鲜活、真切的庄周!庄周曰:&quot;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quot;,--意思是,翅膀这么大(翼广七尺),却飞不远;眼睛这么大(目大运寸),却看不见人(感周之颡,即碰到庄子的额头),多么精微、细致、充溢现场感的描摹!2000多年前的一个场景,瞬间之际,招致眼前。当庄子发现,庄周与异鹊,异鹊与螳螂,螳螂与蝉之间,构成了一串利害相生的&quot;生物链&quot;,&quot;庄周怵然曰&quot;,--&quot;庄周怵然&quot;四个字,惊心动魄。先秦诸子,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没有任何一名思想家,哲学家,像庄子这样,对自然,对动物,对植物,有如此细心地关注和众多的描写(《庄子》书中,仅有名称的动物,就有86种。在任何一本哲学著作中,这都是个纪录),这是庄子哲学的水源,也是庄之所以为庄者。当庄子幡然醒悟,扔掉手上弹弓,准备离开时,园林管理处的守园人发现了他,在后面连追赶带驱逐加责问,搞得庄子很不爽,三个月心情都舒畅不起来。<br />
    一个玩弹弓的庄子!一个被人在屁股后面追了一下,就三个月委屈不舒服的哲学家庄子!看来只好&quot;独与天地精神往来&quot;(《天地》)了--这人间世也太不好玩了。<br />
    所以,让我们陪庄子,暂且离开这现实的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庄子的精神世界,去参观一下庄子对于旅游--游--的热爱。<br />
    游在《庄子》中,是个频繁出现的词,除了篇名中的《逍遥游》和《知北游》,出现次数,不会少于300次。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庄子几乎是习惯成自然,不由自主,不厌其烦地,将全书近百个对话、故事的绝大部分,置于以&quot;游&quot;字为旗帜的框架、背景下--纯粹&quot;静态&quot;的表述,不到30%--并以此构成了《庄子》一书的基本叙述风貌,也使得人们阅读《庄子》,始终晃动在一种动感的视觉效果中。<br />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br />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br />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人间世》)<br />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应帝王》)<br />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在宥》)<br />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天地》)<br />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天运》)<br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秋水》)<br />
    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至乐》)<br />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达生》)<br />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山木》)<br />
    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田子方》)<br />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知北游》)<br />
    齧缺遇许由,曰:&quot;子将奚之?&quot;曰:&quot;将逃尧。&quot;(《徐无鬼》)<br />
    柏矩学于老聃,曰:&quot;请之天下游。&quot;老聃曰:&quot;已矣!天下犹是也。&quot;又请之,老聃曰:&quot;汝将何始?&quot;曰:&quot;始于齐。&quot;至齐,……(《则阳》)<br />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寓言》)<br />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渔父》)<br />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列御寇》)<br />
    ……………<br />
    这还不是全部。<br />
    这样的哲学著作,中国没有,外国,大概也没有。<br />
    从这个角度说,《庄子》,是一部游纪体的哲学著作。<br />
    对话<br />
    从现有材料看,庄子在世时,身边的人不多,明确可说的,只有所谓一妻一友一弟子。冯友兰说&quot;他(庄子)声名很大,交流很广&quot;(《中国哲学史新编》,转引自《十家论庄》),郭沫若说&quot;庄子门徒一定很多&quot;(《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都是推想之词,应该并不符合实情。<br />
    我想庄子,其实是个孤独的人。<br />
    但这个孤独的人,却是个非常喜欢说话的人,属于那种不说话,就会憋死的人。这一点,可以从《庄子》中,但凡别人问(说)一句话,庄子立即就扯出一长篇--而且每回附带赠送一个精美、经典的寓言故事--看出。<br />
    庄子有妻子,哲学家跟老婆的对话,是件引人遐想的事,但《庄子》中没有讲到,唯一一次提到庄妻时,她已死了。<br />
    惠子是庄子唯一的朋友,这是众所周知,大家都这么说的。《庄子》书中,共记录了庄子与人的22次对话,其中10次是跟惠子说的。事实上,惠子不仅是庄子唯一的朋友,也是庄子实有其人的唯一见证。--因为惠子史上确有其人,所以,也就间接证明了,庄子,也应该有这个人(虽说如此,但还是有人怀疑)<br />
    庄子的那个弟子,其实也是郭沫若推测的,就是《山木》篇中,庄子游园回来,问庄子话的蔺且。大概觉得庄子只有一个弟子,未免太过孤单,于是郭沫若又设想,&quot;据此看来,魏牟也可能是庄周的弟子。&quot;(《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br />
    庄子身边实实在在能交往的活人,大概就这些了。想说,能说,又没人可说,于是庄子走入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出一个又一个人名。人说还不过瘾,索性动物、植物、鸟兽虫鱼、山川河海、骷髅鬼魂、风雨人影,一起来吧!来参加一场盛大的哲学狂欢!一场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哲学盛宴!庄子就像《圣经.创世纪》里的上帝一样,想让谁说话,谁就能说话,愿意让谁开口,谁就能开口。作为一本哲学著作,《庄子》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同类书籍中,出场人物最多的,仅有名,或有姓的,就有314人,这还不包括那些个泛指的什么越王、藐姑射神人,以及能说人话,但非人类的物种,如河伯、海若、蛇、风之类。当然,《庄子》,也是理所当然的,成为全世界哲学著作中,虚构人物最多的。那些所谓的人名,实际上,也就更像是庄子的&quot;马甲&quot;。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原创、最生动、也最深刻的虚拟世界。庄子,也就成为中国(世界?)第一位职业型的虚拟世界的建构者和生活者。所以我建议,中国的网民们,应该像中国的商人,把关公作为自己的庇佑神一样,将庄子,视为自己的祖师爷。<br />
    《庄子》全书,总共80000字,其中对话有56000字,占70%。如果单以内篇计,则为16800字,对话12000字,占71%。这两组纯属巧合的数据,清楚地表明,对话,在《庄子》书中的份量与位置。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不要有杀心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