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章台宫的大殿内,殿内的暖炉还在烧着,扶苏的目光看向一旁的丞相,此刻丞相正在痛快地吃着。<br /><br />看来廷议时的争吵并没有影响丞相,在章台宫吵得再凶,这位大秦丞相还能痛快的吃饭。<br /><br />扶苏拿起桌上的饼,咬下一口发现内部还有些葱花。<br /><br />一边吃着,扶苏觉得齐鲁博士其实不重要,但是当着齐鲁博士的面登上泰山,再当着齐鲁博士的面来祭天地,并且祭拜之礼并不是周天子礼时,再回首去看齐鲁博士的神情时,或许才是更好的。<br /><br />扶苏又喝下一口羊肉汤,原来父皇与丞相既要登泰山,又不想行周天子之礼,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走回头路,不论是面对王绾亦或者淳于越与齐鲁博士们。<br /><br />父皇与丞相都没有退让过半步,君臣之间早已下定了决心,父皇与丞相正值壮年,改变天下的大事业才刚刚开始。<br /><br />饭后,扶苏坐在大殿内,听着丞相向始皇帝讲述着如今六国旧地的形势。<br /><br />下午时分,父皇便要午睡片刻。<br /><br />扶苏与李斯走出章台宫。<br /><br />“要是齐鲁博士不愿意去泰山,恐不好收拾。”<br /><br />“公子且放心,就算他们不愿意去,臣也会让人绑着去泰山。”<br /><br />言罢,李斯又看了看天,低声道:“嗯,今天多半要下雨了。”<br /><br />两人在章台宫的台阶下告别,丞相还要去忙诸多国事,扶苏回到高泉宫的时候,果然开始下雨了。<br /><br />天气依旧很冷,这场雨结束之后,到了明天早晨恐怕还要结冰。<br /><br />扶苏坐在屋檐下,看向一旁的妻子,她正在与王家婆婆裁剪着一些布绢,这都是给未出生的孩子的。<br /><br />雨中,田安领着一群人将一车卷宗送来了。<br /><br />田安快步走到屋檐下,行礼道:“公子,张御史说这都是西巡的卷宗,要公子过目。”<br /><br />“拿进来吧。”<br /><br />满满一推车的竹简,放入殿内让原本的高泉宫又拥挤了一些。<br /><br />扶苏看向一旁的书架,道:“原来有这么多书了,该找个地方存放。”<br /><br />田安回道:“可以清理一个库房。”<br /><br />扶苏道:“嗯,再扩建扩建吧。”<br /><br />闻言,田安就让人去吩咐了。<br /><br />翌日,咸阳城又恢复了冬日里该有的样子,廷议结束之后,朝中又恢复了休朝状态,待到农礼祭祀之后,才会接着国事。<br /><br />扶苏翻看着张苍送来的文书,这都是陇西各县的县志。<br /><br />这些县志记录了陇西各县的近况,这些卷宗对图谋河西走廊有很大的作用。<br /><br />在高泉宫的宫人眼中,公子扶苏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为国事忙碌。<br /><br />一碗黍米饭放在了眼前,扶苏抬眼见到了妻子,才注意到外面天色就要入夜了。<br /><br />夫妻俩人安静地用着晚饭,用过晚饭之后,扶苏就不再处置这些国事了,而是帮着田安搬运这里的书卷,存放积年已久的书要放到后殿的库房中。<br /><br />这场雨下了两天,直到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立春时节,蓝天上多了一块块厚重的云,云层的缝隙中可见干净的蓝天。<br /><br />这种天空光是看着就让人心安,温暖的天气就要来了。<br /><br />今天,扶苏来到丞相府,因还是休朝时节,此地依旧没什么人,只有三两个小吏与程邈正在值守。<br /><br />见到是公子扶苏来了,原本昏昏欲睡的程邈提了提神,行礼道:“公子。”<br /><br />丞相府余下的几人一起行礼。<br /><br />扶苏走入府内,道:“你们忙你们的。”<br /><br />众人这才重新坐下来,整理着丞相府内的文书。<br /><br />扶苏道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自己身边就是少府令的位置,岳丈是越来越不过问国事了。<br /><br />先不想去岳丈的晚年生活,眼前还有一些国事需要先吩咐下去。<br /><br />扶苏见程邈递来一卷文书,疑惑道:“这是博士府送来的?”<br /><br />看到竹简上挂着的博士府标签,扶苏第一个时间想到的会不会是淳于越讨李斯檄文?<br /><br />程邈回道:“博士府新来的博士名册。”<br /><br />这种名册本不用自己看,但一想到前几天在章台宫的争论,扶苏还是打开看了一眼,只是看了一眼,扶苏忽然又将这卷竹简放下。<br /><br />见状,程邈神色狐疑,他心想着这卷名册他事先看过。<br /><br />那上面也没写什么不得了的事,公子为何这般神态?<br /><br />程邈自顾自吃着饼,看着公子的手掌还按在这卷名册上。<br /><br />扶苏在卷书上看到了一个人名,这个人的名字叫作侯生,按照这卷竹简中的记载侯生乃齐人,乃是当年齐国的贵族,稷下学宫的学子,师承阴阳家邹衍。<br /><br />邹衍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人与孟子是同一时期的名家。<br /><br />扶苏不太明白,既侯生是阴阳家的弟子,为何会言长生。<br /><br />这名册中还有一个叫卢生的人,不远的将来,此人会说亡秦者胡也。<br /><br />侯生与卢生都是以文学方术士入博士府。<br /><br />现在,这两人还是博士府不起眼的方术士。<br /><br />程邈还在吃着田安给的饼,他的目光看着公子扶苏脚步匆匆离开了丞相府。<br /><br />扶苏想起了封禅之后就会发生的焚书坑儒,四百位儒生的骨灰混合着竹简的灰烬如同雪花,飘落在渭河的水面上。<br /><br />丞相府的人很好奇,公子今天怎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走。<br /><br />翌日,丞相府的人听闻,早晨时分有几个齐鲁博士就要被丞相李斯的人带出了丞相府,要送去上郡监修长城。<br /><br />程邈看了看被送去上郡的名册上,多了几个昨天公子看到的名字,其中就有侯生与卢生。<br /><br />咸阳城外,一队齐鲁博士成排出了咸阳城,人数不多一共十五人,整整齐齐地往北郊而去。<br /><br />这些博士中有几人怎么都没有想到,他们刚落脚咸阳,就被发往了上郡。<br /><br />咸阳城的城墙上,看着这个光景的扶苏行礼道:“有劳老师相助。”<br /><br />李斯道:“小事。”<br /><br />扶苏不知这些博士心中此刻是何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其悲凉,道:“老师,这些齐鲁博士得知咸阳厚待六国博士,他们是为了厚待而来,而不是为了报效皇帝。”<br /><br />李斯抚须道:“臣近来也觉得,博士太多,不是一件好事。”<br /><br />话音刚落,就听城墙下传来了一声怒喝。<br /><br />“李斯!”<br /><br />闻言,李斯低眼看去见到了正在城墙下嘶吼的淳于越。<br /><br />“李斯!你把老夫也发往上郡……”<br /><br />面对怒喝声,站在城墙上的李斯轻轻挥了挥手,就有甲士拖着气愤的淳于越离开了。<br /><br />四下又安静了许多,扶苏道:“这些博士会离开咸阳吧。”<br /><br />李斯微笑道:“公子不用担心。”<br /><br />一见到丞相的这个笑容,扶苏心中莫名有了又被孩视的感觉,别人可以孩视你,但不能真把自己当孩子了,又问道:“将这些博士发往上郡,势必会让其余博士惧怕。”<br /><br />冷风吹过,吹得李斯须发晃动,他低声道:“公子,这咸阳岂是这些博士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br /><br />话语声很轻,却带着一种尽在把握中的气场。<br /><br />扶苏又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让扶苏清楚地认识到了一个现实。<br /><br />现实就是,李斯一句话就能决定淳于越或者其他齐鲁博士的命运。<br /><br />在大秦,他李斯是这里的丞相,而始皇帝是一个集权专制的皇帝。<br /><br />郡县制造就了集权,而集权制让丞相的权力也被放大了。<br /><br />田安跟在公子的身后,这件事从头到尾他都在旁观,丞相是一个十分忠心的人,他甚至都没有过问公子缘由,公子说让这些人前往上郡监修长城,丞相就将人送去了。<br /><br />田安觉得自己老了,总有老死一天,在老死之前能够看到丞相对公子如此忠心,心中颇为踏实。<br /><br />今天,又有不少蜀中与南方的文书送到了章台宫。<br /><br />深夜里,扶苏与父皇共同在章台宫的大殿内看着这些文书与战报。<br /><br />先前让屠雎派人送一些南方稻子来,这里稻子没有直接送到关中,而是先送到了蜀中,这些稻种会在蜀中挑选百余亩田地先种下,种下之后再看看收获,若能提升产量,可以一点点扩大面积。<br /><br />扶苏当即批复了这卷文书,准许蜀中的决策。<br /><br />嬴政沉声道:“听闻,你让李斯派一队博士去了上郡。”<br /><br />“的确是儿臣让丞相这么做的。”<br /><br />“往后这种事不用让李斯做,让廷尉去办。”<br /><br />“儿臣记下了。”<br /><br />父皇也没有多问缘由,只是派几个博士前往上郡监修长城,好像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br /><br />反正,上一批因迁民戍边而被派往上郡的人中有一个叫周青臣的人,他还不是在上郡活得好好的。<br /><br />扶苏从蜀中的文书见到了有三个从敬业县出来的年轻人,他们正在蜀中教书。<br /><br />从某种方面来说,李斯的想法是没错的,教化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中原一统之后,施行了书同文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车同轨。<br /><br />而教化工作是一件极其耗费时间的事,这种事要持续数十年,甚至一代或者是两代人。<br /><br />扶苏又想起了上辈子的徐老师,他为了支教事业,在大山里奉献了大半辈子,他让一群又一群的孩子离开了大山。<br /><br />扶苏觉得上辈子用了近一代人才完成的支教事业,放在大秦应该也一样能用的,因徐老师他们也一样,他就是一步一步地走入大山中的。<br /><br />这与现在的大秦的人们没什么区别,一位位的夫子从繁华的地方离开,前往偏远的山村,所依靠的唯有信念。<br /><br />扶苏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但需要很多很多人,这些人需要有着坚定的信念,有什么样的老师很重要。<br /><br />嬴政看了一卷竹简,而后让人交给扶苏。<br /><br />“公子。”<br /><br />正在思考的扶苏回神接过竹简,见父皇已在专心的看下一卷了。<br /><br />打开这卷竹简,入眼的便是陇西郡的事,都水长的冬小麦种了三批,分别在去年十月初,十一月初以及一月种下了冬小麦。<br /><br />上邽县的地势西高东低,有着西北最大的森林面积,更有着肥沃的土地,而陇西平原上的肥沃且平坦的田地应该更适合冬麦耕种。<br /><br />夜色逐渐深了,扶苏将自己这边的文书批阅完之后,帮着把父皇桌案上的文书也批阅完。<br /><br />嬴政眼看眼前的文书都批阅好了,摆手示意这个儿子回去休息。<br /><br />当扶苏行礼离开了章台宫,嬴政拿起案上一卷已批复好的文书,文书末尾写着批阅的话语,以及诸多嘱咐。<br /><br />不得不说,这个儿子在书写时总是会将事写得很细致,生怕那些官吏做错了。<br /><br />扶苏回到高泉宫的时候,这里的灯火依旧亮着。<br /><br />见到妻子还与王家婆婆有说有笑的,棠儿今天特别高兴。<br /><br />已是二月中旬了,夜里也没有一月时那么冷。<br /><br />王家婆婆手拿着几卷布,道:“公子,夫人说今天肚里的孩子踢她了。”<br /><br />扶苏道:“难怪这么高兴。”<br /><br />王家婆婆笑着又道:“看来是个十分壮实的孩子。”<br /><br />扶苏颔首道:“好,让人带口信送给少府令与频阳公,就说夫人与胎儿都平安。”<br /><br />闻言,田安这就去吩咐。<br /><br />王家婆婆又回头看了看正在喂鹿的棠儿,又道:“夫人多半这两月就要生了。”<br /><br />“有什么要我准备的?”<br /><br />“公子不用急,老婆子都准备好了。”<br /><br />扶苏道:“好,有劳了。”<br /><br />深夜,扶苏看了眼正在枕边熟睡的妻子,起身下了榻又听到了若有若无的哭声,推开屋门走出去,这哭声更清晰了一些。<br /><br />扶苏寻声来到偏殿,见到了正在华阳太后牌位前说着话的田安。<br /><br />田安一边说话,一边哽咽说着,他说丞相对公子很忠心,以后他老死之后丞相还会帮助公子的,这一年间高泉宫上上下下服侍着公子夫人,这两月孩子就要出生了……<br /><br />说到这里,田安哭得略微大声了一些。<br /><br />扶苏听着这些话,不知不觉也忘了时间,见到妻子也睡醒了,她披着大氅正扶着腰走来。<br /><br />扶苏做了一个嘘声的动作,而后牵过妻子手与她一起披着一件大氅,听着田安向华阳太后哭诉着。<br /><br />直到田安的哭声都停下了,两人才悄声回了寝殿。<br /><br />翌日,夫妻两人晚起了一个时辰。<br /><br />在田安面前,夫妻两人也跟平常一样,吃着早食。<br /><br />“那些博士平安到上郡了吗?”<br /><br />田安收拾着碗筷道:“说是有人逃了,公子不用多虑,逃走的那些人都抓了回来,已军法处置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