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的旨意。”冯暮雨道。<br />
“所以婚礼上大兄离开是进宫了?”冯云问。<br />
冯暮雨点头:“是,时候不早,我先去了。”<br />
冯暮雨翻身上马,冯云上前一步拉住了缰绳,问:“太子没有说旁的?”<br />
“没有。”冯暮雨道,遂又一笑,“怎么了?是快要成亲了,焦急慌乱?”<br />
冯云看着冯暮雨,微微咬唇:“边塞可能出事了。”<br />
夜色中,冯暮雨瞳孔微动,却是笑了:“边塞什么时候都可能会出事,如今南夷还好,早些时日你在榕城打出了名头,蛮族那边要危险些,毕竟父亲打了三年也只是伤了他们的元气,把他们打退了而已。”<br />
“大兄……”<br />
冯暮雨还要再说什么,冯暮雨打断:“边塞有大军驻扎,若有紧急军情八百里加急不出数日就能到陛下案前,你就不用担心了。”<br />
遂示意冯云松手。<br />
冯云只能松开缰绳。<br />
“我走了。”冯暮雨。<br />
“一路小心。”冯云,“明儿我找你用早膳。”<br />
冯暮雨摆摆手:“免了,有这工夫你还不如绣个香囊什么的,快要出嫁了,连出嫁的绣品都没有,你的小嫂嫂可是连嫁衣都自己绣了。”<br />
“大兄你信不信我让你出不了城——”<br />
“哈哈——”<br />
马蹄声远去。<br />
四周渐渐静谧,可冯云的心已经乱了。<br />
是韩休杰的那封信。<br />
“来人。”冯云唤道。<br />
尤放如同影子出现在冯云身侧。<br />
“去看看我大兄到底要做什么,若,若大兄要出京,就问他是不是边塞出了事,是何处出了事。”冯云的手心都被自己掐出了印痕。<br />
尤放古怪的看了眼冯云,应诺。<br />
冯云看到了尤放的神色,她也知道自己或许是多心了。<br />
可韩休杰的信上所提及的蛮族趁新帝继位,朝中乱政时候入侵大乾的时日就在这几日,甚是已经过了日子。<br />
韩休杰说当时蛮族入侵,镇国公世子率兵前去镇压,却因为粮草不足误中埋伏,大郎君去救,路遇敌袭,意外身故,镇国公世子听闻后伤心欲绝,后虽胜了蛮族却已经是心力交瘁,还没有班师回朝就病故在了半路上。<br />
如今陛下还活着,和韩休杰说的那一世不一样。<br />
所以不会出事,一定不会出事。<br />
第三百七十八章 说点儿好?<br />
冯云半梦半醒,睡不安稳。<br />
待天亮方知一夜没有消息。<br />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br />
冯云更衣进宫。<br />
二月二,祭祀农田。<br />
皇家农庄在城外,皇帝身体不适,由太子殿下代为悯农,五皇子二皇子辅佐,百官随行,御林军卫护卫在侧,还有百姓远远跟着。<br />
冯云看向父亲和其他的一众官员,众官员们神色轻松,兵部官员也是如此,尤其是兵部侍郎王大人嘴角含笑,一副宽慰之色,看到冯云看过来,还冲着她微微拱了拱手。<br />
但有外事,兵部先知。<br />
现在看兵部无恙。<br />
很快,冯云也看到了守在外围的大兄。<br />
原来昨儿太子唤大兄是为了今日的祭祀之礼。<br />
冯云安了心。<br />
太子代皇帝往先农坛祭祀,而后着布衣,与百官行躬耕礼。<br />
身为御林军卫统领,冯云也在侧,同样换了布衣,头上挽起发髻,只多戴了一枚发簪权作分别,季子墨看到她,扬唇一笑。<br />
冯云也弯起嘴角。<br />
人好看,即便布衣,也不掩风采。<br />
百官随行在后,轻洒作物,有意无意的慢了几步,皇家农庄的农人牵牛在前,太子扶着农具,农具犁在地里。<br />
冯云忽道:“浅吧?”<br />
“什么浅?”季子墨问。<br />
“犁浅,早先我听农庄的农户说过,犁地总要八九寸深。”冯云道。<br />
还不待季子墨看去,前面的百姓连忙跪倒:“请太子殿下恕罪。”<br />
季子墨拧眉,后面的礼部侍郎胡大人连忙上前:“太子殿下,太深了,怕是殿下气力不够。”<br />
冯云的眉眼沉下来。<br />
季子墨静静的看着礼部侍郎。<br />
胡大人突然的觉得头皮发麻,连忙道:“太子殿下恕罪,之前都是这样。”<br />
“之前就对吗?”冯云问。<br />
胡大人想要反驳一句他这是在回太子殿下,与你何干?可眼前太子殿下盯着他的眼眸黑的像是幽深的夜。<br />
胡大人擦了把汗:“臣,臣……”<br />
“罢了。”季子墨道,“今日是本殿行躬耕礼,就照农人的法子。”<br />
“可……”万一殿下你犁不动?<br />
季子墨目光沉冷,胡大人后面的话咽到了肚子里,对农人使了个眼色,农人低着头一深一浅的到了犁后面,把犁头往下压了压。<br />
季子墨轻声:“万一我犁不动……”<br />
冯云看向眸光清润如水的季子墨,低声:“有我呢。”<br />
季子墨微微点头,袖下的手拉了下她。<br />
四周的臣子都看到了这一幕。<br />
啧……<br />
耕犁再起,深了几寸的犁即便有前面的牲畜拉着,比起刚才已然不轻松。<br />
犁地十行,是躬耕礼的基准。<br />
一行过去,季子墨额角渗出汗水。<br />
二行过去,季子墨脚下已经有些颤。<br />
三行过半,冯云要去帮忙,季子墨摇头。<br />
四行过,仍是季子墨一人。<br />
五行,还是他一人。<br />
冯云在旁边亦步亦趋。<br />
不是她不帮,而是他不许。<br />
此刻的他面上已经尽数是汗,前胸后脖颈也是湿透了,可眼睛却是越来越亮。<br />
不止如此,冯云还留意到前面的农人走的比先前快了点儿。<br />
冯云凝神倾听,仿佛听到了他的心跳。<br />
一声声的悸动。<br />
当听到他的心跳忽然紧促时,冯云忽的上前,扶住了犁把。<br />
而这一瞬,前面的农人也察觉到了后面的动静,立刻放缓了步子。<br />
季子墨看向她,冯云也看向他。<br />
他的手和她的手搭在一起,往前推。<br />
冯云开口说“犁浅”的时候只想着既是耕犁就耕犁。<br />
可当亲手推到犁上,她才知道耕犁不简单。<br />
要用力,要稳,才能保证犁出的深度一致。<br />
短短的距离不难,难的是要犁很多。<br />
难怪农人说犁地最累。<br />
而他刚犁地就犁了这么多。<br />
“是我错了。”冯云低声。<br />
季子墨微微摇头:“你对的。若是没有这一回,我还不懂什么是‘轻劳役,减赋税’。还知道有你,真的不累。”<br />
前一句还在感慨黎民不易,后一句就移到了她身上。<br />
却又是真的受用。<br />
冯云锤法满级,力气已经不是一般的大。<br />
当冯云接过耕犁用力时,季子墨几乎感觉不到犁的重量。<br />
季子墨随着走了两行,在最后两行时,又重新接过来,坚持到了最后。<br />
当犁地终完,季子墨面色涨红,汗流浃背。<br />
牵着牛的农人回头看着身后的耕地,眼里盈光闪动。<br />
在旁的众官员神色微变。<br />
往年里他们也参加过躬耕之礼,可从没有见过犁的如此整齐的田地。<br />
一叶而知秋。<br />
可见这位继位后的性情。<br />
太子躬耕后,则是百官躬耕。<br />
太子更衣后,高座观耕。<br />
太子都这么尽力,百官们还能偷懒?<br />
无论官职大小,都耕犁的兢兢业业,汗流浃背。<br />
冯云也溜达到了镇国公世子身边。<br />
武勋子弟耕犁比文官们要快一些,毕竟力气大。<br />
世子身边原本还有官员簇拥,但见冯云前来,都知趣的远离,方便人家父女搭话。<br />
冯云给父亲奉暖茶。<br />
世子瞧冯云脸上并无以往的憨然之意,问:“有事?”<br />
冯云点了下头,低声:“父亲和边塞有联系吗?”<br />
世子神色微变:“乱说什么。”<br />
大乾有规,朝中官员不得与边塞将官私下联系,更不得妄论朝政。<br />
“我以为父亲在边塞多年,总能有点儿人脉。”冯云道。<br />
“你想知道什么?”世子问。<br />
冯云眸光微动:“边塞没事吧?”<br />
世子瞪着冯云:“你是太子妃,边塞再有事,你也不能出征。”<br />
冯云憨笑:“我没说,我就是问问。”<br />
世子哼了声,道:“边塞之事传来京都最快的就是八百里加急,若边塞有事,最先知道的是那位。”<br />
世子晃了下脑袋,意指高台上观耕的太子殿下。<br />
冯云点头。<br />
也就是说父亲和边塞官员有联系,但没有飞鸽传书之类的通信。<br />
飞鸽传书有纰漏,若是被什么人碰巧打下来,容易误事。<br />
“不过按照以往,还有一个月就到了惯常巡视边塞之时,蛮族也就该动了。”
“所以婚礼上大兄离开是进宫了?”冯云问。<br />
冯暮雨点头:“是,时候不早,我先去了。”<br />
冯暮雨翻身上马,冯云上前一步拉住了缰绳,问:“太子没有说旁的?”<br />
“没有。”冯暮雨道,遂又一笑,“怎么了?是快要成亲了,焦急慌乱?”<br />
冯云看着冯暮雨,微微咬唇:“边塞可能出事了。”<br />
夜色中,冯暮雨瞳孔微动,却是笑了:“边塞什么时候都可能会出事,如今南夷还好,早些时日你在榕城打出了名头,蛮族那边要危险些,毕竟父亲打了三年也只是伤了他们的元气,把他们打退了而已。”<br />
“大兄……”<br />
冯暮雨还要再说什么,冯暮雨打断:“边塞有大军驻扎,若有紧急军情八百里加急不出数日就能到陛下案前,你就不用担心了。”<br />
遂示意冯云松手。<br />
冯云只能松开缰绳。<br />
“我走了。”冯暮雨。<br />
“一路小心。”冯云,“明儿我找你用早膳。”<br />
冯暮雨摆摆手:“免了,有这工夫你还不如绣个香囊什么的,快要出嫁了,连出嫁的绣品都没有,你的小嫂嫂可是连嫁衣都自己绣了。”<br />
“大兄你信不信我让你出不了城——”<br />
“哈哈——”<br />
马蹄声远去。<br />
四周渐渐静谧,可冯云的心已经乱了。<br />
是韩休杰的那封信。<br />
“来人。”冯云唤道。<br />
尤放如同影子出现在冯云身侧。<br />
“去看看我大兄到底要做什么,若,若大兄要出京,就问他是不是边塞出了事,是何处出了事。”冯云的手心都被自己掐出了印痕。<br />
尤放古怪的看了眼冯云,应诺。<br />
冯云看到了尤放的神色,她也知道自己或许是多心了。<br />
可韩休杰的信上所提及的蛮族趁新帝继位,朝中乱政时候入侵大乾的时日就在这几日,甚是已经过了日子。<br />
韩休杰说当时蛮族入侵,镇国公世子率兵前去镇压,却因为粮草不足误中埋伏,大郎君去救,路遇敌袭,意外身故,镇国公世子听闻后伤心欲绝,后虽胜了蛮族却已经是心力交瘁,还没有班师回朝就病故在了半路上。<br />
如今陛下还活着,和韩休杰说的那一世不一样。<br />
所以不会出事,一定不会出事。<br />
第三百七十八章 说点儿好?<br />
冯云半梦半醒,睡不安稳。<br />
待天亮方知一夜没有消息。<br />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br />
冯云更衣进宫。<br />
二月二,祭祀农田。<br />
皇家农庄在城外,皇帝身体不适,由太子殿下代为悯农,五皇子二皇子辅佐,百官随行,御林军卫护卫在侧,还有百姓远远跟着。<br />
冯云看向父亲和其他的一众官员,众官员们神色轻松,兵部官员也是如此,尤其是兵部侍郎王大人嘴角含笑,一副宽慰之色,看到冯云看过来,还冲着她微微拱了拱手。<br />
但有外事,兵部先知。<br />
现在看兵部无恙。<br />
很快,冯云也看到了守在外围的大兄。<br />
原来昨儿太子唤大兄是为了今日的祭祀之礼。<br />
冯云安了心。<br />
太子代皇帝往先农坛祭祀,而后着布衣,与百官行躬耕礼。<br />
身为御林军卫统领,冯云也在侧,同样换了布衣,头上挽起发髻,只多戴了一枚发簪权作分别,季子墨看到她,扬唇一笑。<br />
冯云也弯起嘴角。<br />
人好看,即便布衣,也不掩风采。<br />
百官随行在后,轻洒作物,有意无意的慢了几步,皇家农庄的农人牵牛在前,太子扶着农具,农具犁在地里。<br />
冯云忽道:“浅吧?”<br />
“什么浅?”季子墨问。<br />
“犁浅,早先我听农庄的农户说过,犁地总要八九寸深。”冯云道。<br />
还不待季子墨看去,前面的百姓连忙跪倒:“请太子殿下恕罪。”<br />
季子墨拧眉,后面的礼部侍郎胡大人连忙上前:“太子殿下,太深了,怕是殿下气力不够。”<br />
冯云的眉眼沉下来。<br />
季子墨静静的看着礼部侍郎。<br />
胡大人突然的觉得头皮发麻,连忙道:“太子殿下恕罪,之前都是这样。”<br />
“之前就对吗?”冯云问。<br />
胡大人想要反驳一句他这是在回太子殿下,与你何干?可眼前太子殿下盯着他的眼眸黑的像是幽深的夜。<br />
胡大人擦了把汗:“臣,臣……”<br />
“罢了。”季子墨道,“今日是本殿行躬耕礼,就照农人的法子。”<br />
“可……”万一殿下你犁不动?<br />
季子墨目光沉冷,胡大人后面的话咽到了肚子里,对农人使了个眼色,农人低着头一深一浅的到了犁后面,把犁头往下压了压。<br />
季子墨轻声:“万一我犁不动……”<br />
冯云看向眸光清润如水的季子墨,低声:“有我呢。”<br />
季子墨微微点头,袖下的手拉了下她。<br />
四周的臣子都看到了这一幕。<br />
啧……<br />
耕犁再起,深了几寸的犁即便有前面的牲畜拉着,比起刚才已然不轻松。<br />
犁地十行,是躬耕礼的基准。<br />
一行过去,季子墨额角渗出汗水。<br />
二行过去,季子墨脚下已经有些颤。<br />
三行过半,冯云要去帮忙,季子墨摇头。<br />
四行过,仍是季子墨一人。<br />
五行,还是他一人。<br />
冯云在旁边亦步亦趋。<br />
不是她不帮,而是他不许。<br />
此刻的他面上已经尽数是汗,前胸后脖颈也是湿透了,可眼睛却是越来越亮。<br />
不止如此,冯云还留意到前面的农人走的比先前快了点儿。<br />
冯云凝神倾听,仿佛听到了他的心跳。<br />
一声声的悸动。<br />
当听到他的心跳忽然紧促时,冯云忽的上前,扶住了犁把。<br />
而这一瞬,前面的农人也察觉到了后面的动静,立刻放缓了步子。<br />
季子墨看向她,冯云也看向他。<br />
他的手和她的手搭在一起,往前推。<br />
冯云开口说“犁浅”的时候只想着既是耕犁就耕犁。<br />
可当亲手推到犁上,她才知道耕犁不简单。<br />
要用力,要稳,才能保证犁出的深度一致。<br />
短短的距离不难,难的是要犁很多。<br />
难怪农人说犁地最累。<br />
而他刚犁地就犁了这么多。<br />
“是我错了。”冯云低声。<br />
季子墨微微摇头:“你对的。若是没有这一回,我还不懂什么是‘轻劳役,减赋税’。还知道有你,真的不累。”<br />
前一句还在感慨黎民不易,后一句就移到了她身上。<br />
却又是真的受用。<br />
冯云锤法满级,力气已经不是一般的大。<br />
当冯云接过耕犁用力时,季子墨几乎感觉不到犁的重量。<br />
季子墨随着走了两行,在最后两行时,又重新接过来,坚持到了最后。<br />
当犁地终完,季子墨面色涨红,汗流浃背。<br />
牵着牛的农人回头看着身后的耕地,眼里盈光闪动。<br />
在旁的众官员神色微变。<br />
往年里他们也参加过躬耕之礼,可从没有见过犁的如此整齐的田地。<br />
一叶而知秋。<br />
可见这位继位后的性情。<br />
太子躬耕后,则是百官躬耕。<br />
太子更衣后,高座观耕。<br />
太子都这么尽力,百官们还能偷懒?<br />
无论官职大小,都耕犁的兢兢业业,汗流浃背。<br />
冯云也溜达到了镇国公世子身边。<br />
武勋子弟耕犁比文官们要快一些,毕竟力气大。<br />
世子身边原本还有官员簇拥,但见冯云前来,都知趣的远离,方便人家父女搭话。<br />
冯云给父亲奉暖茶。<br />
世子瞧冯云脸上并无以往的憨然之意,问:“有事?”<br />
冯云点了下头,低声:“父亲和边塞有联系吗?”<br />
世子神色微变:“乱说什么。”<br />
大乾有规,朝中官员不得与边塞将官私下联系,更不得妄论朝政。<br />
“我以为父亲在边塞多年,总能有点儿人脉。”冯云道。<br />
“你想知道什么?”世子问。<br />
冯云眸光微动:“边塞没事吧?”<br />
世子瞪着冯云:“你是太子妃,边塞再有事,你也不能出征。”<br />
冯云憨笑:“我没说,我就是问问。”<br />
世子哼了声,道:“边塞之事传来京都最快的就是八百里加急,若边塞有事,最先知道的是那位。”<br />
世子晃了下脑袋,意指高台上观耕的太子殿下。<br />
冯云点头。<br />
也就是说父亲和边塞官员有联系,但没有飞鸽传书之类的通信。<br />
飞鸽传书有纰漏,若是被什么人碰巧打下来,容易误事。<br />
“不过按照以往,还有一个月就到了惯常巡视边塞之时,蛮族也就该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