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三人都意识到了为什么冯暮修这么拼命。<br />
他们跟着三郎来的,三郎都拼命,他们若是懒怠,怕不是先把他们赶回去?<br />
三个也拼命,尤其是胡锦文,每日里挑血泡的时候都是咬着牙红着眼咧着嘴心里头把自己的老爹骂个千百遍才算了事。<br />
好好的文官子弟,为什么偏要他跟着受这份罪。<br />
可当着另外三个的面儿,他一个字也不敢说。<br />
当终于受了好几天的苦,双腿之间都已经磨出茧子来了,骑马都不再是辛苦事时,冯暮修突然带着他们去了岸边。<br />
第四百零三章 一路扶摇<br />
王文远陈风华胡锦文三个看到冯暮修对着河岸发呆,彼此对视一眼,王文远问:“怎么了?”<br />
冯暮修看向他们三个:“当初你们说要陪我一起建功立业,现在还这样想吗?”<br />
“当然。”王文远。<br />
陈风华点头。<br />
胡锦文叹气:“都已经吃了这么多苦,若是半途而废,岂不是白吃了?”<br />
“可能会死。”冯暮修问。<br />
王陈胡三人失笑。<br />
来时,就已经知道了。<br />
王文远忽问:“可是太子妃改主意了?”<br />
“不会吧?”胡锦文低呼。<br />
太子妃不想他们去送死?呸呸,不对,不想他们立功?<br />
冯暮修摇头,看着眼前的三个自小玩儿到大的伙伴,有些愧色:“我自作主张从三姐姐那里抢了个功劳,虽不用太过辛苦,但若成,必是大功,可若不成唯有一死。”<br />
“嗨,还以为什么事儿呢,咱们这当口从军不就是不怕死嘛。”胡锦文道。<br />
王文远道:“就是,再说不用辛苦,老胡肯定愿意去。”<br />
“嘿,你不想去?”胡锦文恼道。<br />
“去,三郎抢来的,咱们必须去,是不是?”王文远问陈风华,陈风华点头,看向冯暮修,那神情就是冯暮修尽管放心。<br />
王文远和胡锦文都是文官子弟,不懂武将当中的弯弯绕,立军功需要几转,至少要杀几个人头,而能让三郎去抢的功劳,绝不是三郎说的这么简单。<br />
冯暮修也知道只有陈风华明白,但既然连胡锦文也愿意去,他就没什么藏着掖着的了。<br />
“跟我来。”冯暮修示意。<br />
王陈胡三个跟上冯暮修,沿着河边走了一会儿,刚要问‘离开骑队这么久成吗’的时候,拐过了一道河湾,前面出现了一条船。<br />
船不大,船上的几个人影却已可见,有镇国公府的护卫,其中还有一个还是跟着他们一起出京的三郎的护卫尤收。<br />
几人上了船,船驶离岸边。<br />
三个反应过来,他们已经上路了。<br />
“去哪儿?干嘛去?”胡锦文问。<br />
冯暮修道:“去南夷。”<br />
“什么?”胡锦文惊呼。<br />
王文远陈风华也瞪大了眼睛。<br />
立功,去南夷,细作?<br />
“三郎,就咱们这些人?”胡锦文声音颤颤,眼睛不自觉的盯向水面。<br />
“此乃军中机密。”冯暮修盯着他。<br />
胡锦文捂着脑袋蹲下。<br />
几个都是自小玩儿到大,手舞大刀骑着仆从厮杀不知道多少次,也从三郎处知道军中这条铁律。<br />
军中机密,泄密者杀无赦。<br />
有泄密的机会也不行。<br />
这上了贼船了不是?<br />
王文远沉吟:“还别说,咱们几个真就适合。”<br />
胡锦文弱弱问:“怎么说?”<br />
“身上都没有军中的气势,除了三郎有一些。”王文远见冯暮修要恼,赶紧改口,又道,“老胡一看就是文臣家的子弟,我也颇有才学,风华文武双全,咱们几个年纪又不大,到那边怎么都不会像是细作,三姐姐气势太强,又是名震南夷,难免会让人多心。”<br />
冯暮修眼中一亮:“就是这个理儿。”<br />
胡锦文想了想,索性坐到船沿子上:“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咱们四个,总归比诸葛亮还多点儿呢,干了!”<br />
“嗯。”陈风华重重点头。<br />
冯暮修咧嘴笑开,扭头看向岸边。<br />
岸边稍远处,冯云举着长镜,长镜中那艘船远远的去了。<br />
没有嘈杂声也没有人从船上跳下来,似乎三郎和那几个说了几句,那几个就跟着去了。<br />
少年郎的性情,她真是羡慕。<br />
南夷军中不少人见过她,若是她入南夷,确是危险重重,只是和善传来的消息说南夷的监国出征,南夷内无首,正是小公主的机会,她才想要亲自过去,若后方不稳,南夷大概率会撤军,也就不会有可能和蛮族合兵一处。<br />
只是她去了南夷,镇南军就只能以守为攻。<br />
对玉门县潼关那边的帮衬会小上许多。<br />
却没想到三郎主动替她承了。<br />
若是他们几个同去,还真是比她要轻松的多。<br />
冯清那一世,三郎没有了镇国公府的帮衬却还是做到了七品校尉,除却武艺勇武定然还有旁的,这回她只能期望冯清没有骗她,三郎他身上有着家中上下都不知道的机敏。<br />
冯云放下长镜,跃下小山坡,山坡下面是静静等候的一百八十八骑骑兵。<br />
冯云上马,马蹄下尘土扬起。<br />
前面的宛城城楼赫然在目。<br />
……<br />
近乎二百的骑兵轰然进入,宛城内惊了。<br />
但很快发现这伙兵马不伤民居,不动百姓,吃喝什么的都给钱,更惊了。<br />
附近街面上穿着异族衣裳的人低声议论。<br />
有人悄然退去。<br />
县衙内,汪通神色肃然“奉太子妃令,三日前,下官开了早些时候封死的河道,山路,每日只允五十人进出,果然如太子妃所料,内外有勾,如今下官已经摸查出了几处细作藏身之地。”<br />
“标出地点,我的人去抓,你来审。”冯云道。<br />
“是。”汪通道,“下官已经把礼部的文书交给了三郎,有了它,南夷街面上不虞查出什么,只当是几位大乾臣子的孩儿外出游玩。”<br />
“好。”冯云颔首。<br />
南夷和大乾风俗不同,他们几个还是容易被看破身份,有这东西在,也能给他们明目张胆的底气。<br />
……<br />
船上,胡锦文盯着文书上的字眼,尤其是当中的“礼部制”三个字,嘴角抽搐,额角抖动,旁边王文远噗噗直笑。<br />
“说起来莫不是你家老爷子早就想你如此建功立业?这若是传回去,还真是父子联手,勇闯敌国的佳话。”王文远道。<br />
胡锦文早就习惯了王文远的调笑,可心里也不免想着自己那个老爹可能还真这么想的,不然怎么就让他说什么也要跟紧了三郎他们?<br />
因着太子妃,谁都看得出来镇国公府起势,可眼下都是仗啊!跟在武勋身后能有什么功劳?要命的功劳!<br />
这文书上的名字陌生,可好巧不巧正是四个人。<br />
胡锦文双手抖动,陈风华眼疾手快,先一步收回文书。<br />
冯暮修都抹了把冷汗。<br />
有这东西,他们在南夷就能安全许多。<br />
说是明言了是大乾官宦子弟,可除非到了生死时刻,寻常还是不会把他们怎么样。<br />
损毁了可怎么得了。<br />
胡锦文双手空抓了下,狠劲的攥成了拳头,似乎是歇斯底里之后的无奈,转头可怜巴巴的看向冯暮修:“三郎,只为了这回我们父子都跟着一起拼命的份儿上,等咱们立功回去,你家二兄娶了我家三姐姐吧~”<br />
冯暮修后退数步,一脸警惕:“想都别想。”<br />
胡锦文急了:“怎么不能想,你家二兄见过我家三姐姐,还夸我家三姐姐秀外慧中,堪称典范呢。”<br />
“你家三姐姐能和我家三姐姐比?不行。”冯暮修严词拒绝。<br />
“谁比了,谁比了!你们讲句公道话。”胡锦文转向王文远陈风华。<br />
“我们可不知道。”王文远陈风华避开,笑嘻嘻的在旁边看热闹。<br />
胡锦文只能又去拉扯冯暮修,冯暮修直躲,胡锦文紧追。<br />
“咱们生死与共,再有你二哥和我三姐姐,这不是亲上加亲嘛。”<br />
“谁给你亲……”<br />
“……”<br />
“哈哈。”<br />
船上笑声阵阵,一路扶摇直上。<br />
第四百零四章 贵人<br />
宛城县衙门外。<br />
一老人扯着一五大三粗的汉子跪在衙门门口,不论衙役说什么就是不起身。<br />
最后没得法子,衙役只能请老人和那汉子进了衙门。<br />
衙门里头,肃然的军士冷然看来,老人忍不住打了个颤,旁边五大三粗的汉子用力的扶住老人,毫不示弱的瞪过去。<br />
这时,正屋里敞开的门里走出来两人,一人正是穿着县令官袍的汪通,另一个头上只是挽了个发髻,眉目彰显,正是俊逸飘然。<br />
冯云看到老人就认了出来,正是上次她来宛城时遇到的茶摊子的老掌柜,这次来宛城还特意率众从茶摊前面过,只看到了老掌柜的儿子,没想到这位老人家竟然在这里。
他们跟着三郎来的,三郎都拼命,他们若是懒怠,怕不是先把他们赶回去?<br />
三个也拼命,尤其是胡锦文,每日里挑血泡的时候都是咬着牙红着眼咧着嘴心里头把自己的老爹骂个千百遍才算了事。<br />
好好的文官子弟,为什么偏要他跟着受这份罪。<br />
可当着另外三个的面儿,他一个字也不敢说。<br />
当终于受了好几天的苦,双腿之间都已经磨出茧子来了,骑马都不再是辛苦事时,冯暮修突然带着他们去了岸边。<br />
第四百零三章 一路扶摇<br />
王文远陈风华胡锦文三个看到冯暮修对着河岸发呆,彼此对视一眼,王文远问:“怎么了?”<br />
冯暮修看向他们三个:“当初你们说要陪我一起建功立业,现在还这样想吗?”<br />
“当然。”王文远。<br />
陈风华点头。<br />
胡锦文叹气:“都已经吃了这么多苦,若是半途而废,岂不是白吃了?”<br />
“可能会死。”冯暮修问。<br />
王陈胡三人失笑。<br />
来时,就已经知道了。<br />
王文远忽问:“可是太子妃改主意了?”<br />
“不会吧?”胡锦文低呼。<br />
太子妃不想他们去送死?呸呸,不对,不想他们立功?<br />
冯暮修摇头,看着眼前的三个自小玩儿到大的伙伴,有些愧色:“我自作主张从三姐姐那里抢了个功劳,虽不用太过辛苦,但若成,必是大功,可若不成唯有一死。”<br />
“嗨,还以为什么事儿呢,咱们这当口从军不就是不怕死嘛。”胡锦文道。<br />
王文远道:“就是,再说不用辛苦,老胡肯定愿意去。”<br />
“嘿,你不想去?”胡锦文恼道。<br />
“去,三郎抢来的,咱们必须去,是不是?”王文远问陈风华,陈风华点头,看向冯暮修,那神情就是冯暮修尽管放心。<br />
王文远和胡锦文都是文官子弟,不懂武将当中的弯弯绕,立军功需要几转,至少要杀几个人头,而能让三郎去抢的功劳,绝不是三郎说的这么简单。<br />
冯暮修也知道只有陈风华明白,但既然连胡锦文也愿意去,他就没什么藏着掖着的了。<br />
“跟我来。”冯暮修示意。<br />
王陈胡三个跟上冯暮修,沿着河边走了一会儿,刚要问‘离开骑队这么久成吗’的时候,拐过了一道河湾,前面出现了一条船。<br />
船不大,船上的几个人影却已可见,有镇国公府的护卫,其中还有一个还是跟着他们一起出京的三郎的护卫尤收。<br />
几人上了船,船驶离岸边。<br />
三个反应过来,他们已经上路了。<br />
“去哪儿?干嘛去?”胡锦文问。<br />
冯暮修道:“去南夷。”<br />
“什么?”胡锦文惊呼。<br />
王文远陈风华也瞪大了眼睛。<br />
立功,去南夷,细作?<br />
“三郎,就咱们这些人?”胡锦文声音颤颤,眼睛不自觉的盯向水面。<br />
“此乃军中机密。”冯暮修盯着他。<br />
胡锦文捂着脑袋蹲下。<br />
几个都是自小玩儿到大,手舞大刀骑着仆从厮杀不知道多少次,也从三郎处知道军中这条铁律。<br />
军中机密,泄密者杀无赦。<br />
有泄密的机会也不行。<br />
这上了贼船了不是?<br />
王文远沉吟:“还别说,咱们几个真就适合。”<br />
胡锦文弱弱问:“怎么说?”<br />
“身上都没有军中的气势,除了三郎有一些。”王文远见冯暮修要恼,赶紧改口,又道,“老胡一看就是文臣家的子弟,我也颇有才学,风华文武双全,咱们几个年纪又不大,到那边怎么都不会像是细作,三姐姐气势太强,又是名震南夷,难免会让人多心。”<br />
冯暮修眼中一亮:“就是这个理儿。”<br />
胡锦文想了想,索性坐到船沿子上:“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咱们四个,总归比诸葛亮还多点儿呢,干了!”<br />
“嗯。”陈风华重重点头。<br />
冯暮修咧嘴笑开,扭头看向岸边。<br />
岸边稍远处,冯云举着长镜,长镜中那艘船远远的去了。<br />
没有嘈杂声也没有人从船上跳下来,似乎三郎和那几个说了几句,那几个就跟着去了。<br />
少年郎的性情,她真是羡慕。<br />
南夷军中不少人见过她,若是她入南夷,确是危险重重,只是和善传来的消息说南夷的监国出征,南夷内无首,正是小公主的机会,她才想要亲自过去,若后方不稳,南夷大概率会撤军,也就不会有可能和蛮族合兵一处。<br />
只是她去了南夷,镇南军就只能以守为攻。<br />
对玉门县潼关那边的帮衬会小上许多。<br />
却没想到三郎主动替她承了。<br />
若是他们几个同去,还真是比她要轻松的多。<br />
冯清那一世,三郎没有了镇国公府的帮衬却还是做到了七品校尉,除却武艺勇武定然还有旁的,这回她只能期望冯清没有骗她,三郎他身上有着家中上下都不知道的机敏。<br />
冯云放下长镜,跃下小山坡,山坡下面是静静等候的一百八十八骑骑兵。<br />
冯云上马,马蹄下尘土扬起。<br />
前面的宛城城楼赫然在目。<br />
……<br />
近乎二百的骑兵轰然进入,宛城内惊了。<br />
但很快发现这伙兵马不伤民居,不动百姓,吃喝什么的都给钱,更惊了。<br />
附近街面上穿着异族衣裳的人低声议论。<br />
有人悄然退去。<br />
县衙内,汪通神色肃然“奉太子妃令,三日前,下官开了早些时候封死的河道,山路,每日只允五十人进出,果然如太子妃所料,内外有勾,如今下官已经摸查出了几处细作藏身之地。”<br />
“标出地点,我的人去抓,你来审。”冯云道。<br />
“是。”汪通道,“下官已经把礼部的文书交给了三郎,有了它,南夷街面上不虞查出什么,只当是几位大乾臣子的孩儿外出游玩。”<br />
“好。”冯云颔首。<br />
南夷和大乾风俗不同,他们几个还是容易被看破身份,有这东西在,也能给他们明目张胆的底气。<br />
……<br />
船上,胡锦文盯着文书上的字眼,尤其是当中的“礼部制”三个字,嘴角抽搐,额角抖动,旁边王文远噗噗直笑。<br />
“说起来莫不是你家老爷子早就想你如此建功立业?这若是传回去,还真是父子联手,勇闯敌国的佳话。”王文远道。<br />
胡锦文早就习惯了王文远的调笑,可心里也不免想着自己那个老爹可能还真这么想的,不然怎么就让他说什么也要跟紧了三郎他们?<br />
因着太子妃,谁都看得出来镇国公府起势,可眼下都是仗啊!跟在武勋身后能有什么功劳?要命的功劳!<br />
这文书上的名字陌生,可好巧不巧正是四个人。<br />
胡锦文双手抖动,陈风华眼疾手快,先一步收回文书。<br />
冯暮修都抹了把冷汗。<br />
有这东西,他们在南夷就能安全许多。<br />
说是明言了是大乾官宦子弟,可除非到了生死时刻,寻常还是不会把他们怎么样。<br />
损毁了可怎么得了。<br />
胡锦文双手空抓了下,狠劲的攥成了拳头,似乎是歇斯底里之后的无奈,转头可怜巴巴的看向冯暮修:“三郎,只为了这回我们父子都跟着一起拼命的份儿上,等咱们立功回去,你家二兄娶了我家三姐姐吧~”<br />
冯暮修后退数步,一脸警惕:“想都别想。”<br />
胡锦文急了:“怎么不能想,你家二兄见过我家三姐姐,还夸我家三姐姐秀外慧中,堪称典范呢。”<br />
“你家三姐姐能和我家三姐姐比?不行。”冯暮修严词拒绝。<br />
“谁比了,谁比了!你们讲句公道话。”胡锦文转向王文远陈风华。<br />
“我们可不知道。”王文远陈风华避开,笑嘻嘻的在旁边看热闹。<br />
胡锦文只能又去拉扯冯暮修,冯暮修直躲,胡锦文紧追。<br />
“咱们生死与共,再有你二哥和我三姐姐,这不是亲上加亲嘛。”<br />
“谁给你亲……”<br />
“……”<br />
“哈哈。”<br />
船上笑声阵阵,一路扶摇直上。<br />
第四百零四章 贵人<br />
宛城县衙门外。<br />
一老人扯着一五大三粗的汉子跪在衙门门口,不论衙役说什么就是不起身。<br />
最后没得法子,衙役只能请老人和那汉子进了衙门。<br />
衙门里头,肃然的军士冷然看来,老人忍不住打了个颤,旁边五大三粗的汉子用力的扶住老人,毫不示弱的瞪过去。<br />
这时,正屋里敞开的门里走出来两人,一人正是穿着县令官袍的汪通,另一个头上只是挽了个发髻,眉目彰显,正是俊逸飘然。<br />
冯云看到老人就认了出来,正是上次她来宛城时遇到的茶摊子的老掌柜,这次来宛城还特意率众从茶摊前面过,只看到了老掌柜的儿子,没想到这位老人家竟然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