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第二个弟子!神臂弩!(3k大章)
('\n\t河州,定羌寨。<br /><br />半山半川,丘谷交错。<br /><br />十万蕃汉士卒囤积于此,或持矛列阵,矛戟森列,或举刀劈砍,刀光霍霍。<br /><br />亦有着甲骑兵,执缰驱马,往来奔突,蹄声撼野。<br /><br />投石机、床子弩、云梯、撞车,阵列迤逦,不见首尾。<br /><br />小将郑晓令旗挥动,自有经验丰富的低阶将领遵令而应,指挥着蕃汉士卒变动阵型,或是聚若玄龟磐石,或是散似星流四野。<br /><br />十万屯田兵,步履所及,就连地脉都为之震颤。<br /><br />此外,山坡上亦是不乏步卒练习步战之法,背城而战,呼喝相闻。<br /><br />山丘、河谷、平地,操演不休,目之所及,皆是披坚执锐之卒。<br /><br />校台,以江昭为首,张方平、王韶、种谔、张鼎、包顺次第半步,面色肃然,观阅操演状况。<br /><br />“观此阵型,已有精锐之风。”<br /><br />“十万士卒,不少都是经历过熙河拓边的老卒了吧?”江昭凭栏远瞩,徐徐问道。<br /><br />所谓的“老卒”,并非是说士卒的年纪大,而是说士卒的作战经验丰富。<br /><br />一样的兵力,老卒占比越多,战斗力就越强。<br /><br />从战力上讲,老卒几乎是全方面吊打新军。<br /><br />“正如大人所言。”王韶回应道。<br /><br />江昭点头,默默观望。<br /><br />屯田士卒的优点,就是几乎都是老卒。<br /><br />一旦遇到征战,适当磨炼十来天,就能上战场。<br /><br />观望了约莫一炷香。<br /><br />忽的,兵马都副总管种谔向后望了两眼,持礼道:“大人,下官的侄儿有宝要献。”<br /><br />“哦?”<br /><br />几人齐齐一诧。<br /><br />献宝?<br /><br />江昭回首,顺着种谔的视野望去。<br /><br />约莫百步外,有一十六七岁的锦袍少年,面容坚毅,手上提着一柄三尺长的弩机。<br /><br />“可是献弩?”江昭问道。<br /><br />“正是。”<br /><br />说着,种谔眼中浮现些许期待。<br /><br />少年献弩,俨然是他早就有的谋划。<br /><br />弩!<br /><br />江昭来了些许兴致。<br /><br />军中弓弩分两种,一为小型弓弩,一为大型弓弩。<br /><br />其中,小型弓弩以双手弩、黄桦弩为代表,有效射程百步左右,也即一百五十米的射程。<br /><br />大型弓弩以床弩为代表,常规床弩有效射程四五百步左右,也即六七百米左右的射程。<br /><br />若是三弓床弩,射程可达七八百步,也即千米射程。<br /><br />偶尔以高打低,甚至还能更远一点。<br /><br />檀渊之战,就曾有三床弓弩七百步射杀辽将萧挞凛的战绩,震慑一时。<br /><br />那锦袍少年提着的弓弩仅是三尺,毫无疑问是单人弓弩。<br /><br />既是刻意献弩,那肯定是在弓弩的某一方面有了突破。<br /><br />“让他过来吧。”江昭拂袖道。<br /><br />一言落定,江昭心中不免生起一股慨叹之意。<br /><br />什么时候,他都成了被献宝的对象了?<br /><br />种谔心头一喜,连忙招手。<br /><br />少年一望,连忙提着弓弩跑过来。<br /><br />相距约莫三五步,少年恭谨一礼:“种氏七郎种师道,拜见大人。”<br /><br />种师道?<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经略相公?<br /><br />江昭目光微动,淡然颔首,伸手虚扶:“免礼。”<br /><br />种谔端正身子,捧过弩机,双手献上。<br /><br />弩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桩牙一尺八寸,葫芦头四寸,镫二尺,桩长二尺三寸,角檐四尺五寸。<br /><br />江昭拾起弓弩,试着拉了拉。<br /><br />不拉伸约莫是半人高,拉伸了甚至能高过七尺儿郎。<br /><br />相比起常规单人弩,差不多大了两尺左右。<br /><br />“此弩,可射多远?”仅是望了两眼献上的弓弩,江昭心中就有了些揣测,不免出声问道。<br /><br />“三百步!”种师道清朗回应道。<br /><br />“嗯?”安抚使张方平一惊。<br /><br />吐蕃首领包顺,亦是面色惊疑。<br /><br />单人弓弩,三百步?<br /><br />一般来说,常用的双手弩已经相当优良,射程也才百步左右。<br /><br />常规床弩,也就四五百步射程而已。<br /><br />这单人弓弩,都快赶上床弩了?<br /><br />“西夏强弩?”王韶常年统兵,一听“三百步”就联想到了西夏的强弩。<br /><br />所谓西夏强弩,也即西夏掌握的一门特殊的弓弩技术,射程几乎吊打常规弓弩。<br /><br />甚至,西夏还专门为强弩组建了强弩兵,并一度与铁鹞(yào)子、步跋子合称三大主要兵力。<br /><br />西夏建国初期,以及好水川之战,强弩兵都是主力之一,没少让大周军队损失惨重。<br /><br />要说李谅祚有什么底气南下,强弩兵绝对是底牌之一。<br /><br />这也是少有的值得边军重视的“重量级”武器。<br /><br />当然,西夏强弩制作工艺艰难,且口口相传,不乏一些工艺存在失传现象。<br /><br />一些制作强弩的材料,经过几十年的消耗,也渐渐稀缺起来。<br /><br />特别是犀牛角,那真是取一支就少一支。<br /><br />国土太小,注定了西夏资源匮乏,难以循环周转。<br /><br />经过几十年的传承,不但没有技术更新迭代,甚至都可能比不上几十年以前的水准。<br /><br />也因此,西夏强弩兵的规模可谓是越来越小。<br /><br />李谅祚手上的三五万军队,可能就连一成的强弩兵都没有。<br /><br />究其缘由,一方面是西夏强弩不易制造。<br /><br />另一方面,相比起强弩兵,西夏有更为强势的兵种。<br /><br />骑兵!<br /><br />强弩兵,并非是不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br /><br />如此,有限的资源自是更为优先供给西夏骑兵。<br /><br />西夏强弩,偶尔可能遇得见,但终归还是比较少。<br /><br />“仿的西夏强弩。”种世道解释道。<br /><br />王韶了然,双手抱于胸前,颇有兴致的观望。<br /><br />西夏不珍惜强弩。<br /><br />殊不知,大周甚是重视此弩,屡屡想着要仿制西夏强弩。<br /><br />但很可惜,西夏强弩几乎不会落到大周的手上。<br /><br />几十年过去,也没真正仿制出来。<br /><br />种师道,仿了出来?<br /><br />王韶不免望向种谔。<br /><br />这老小子,早不掏出来晚不掏出来,偏偏这会儿掏出来。<br /><br />这是要把侄子推给江大人啊!<br /><br />一个武将,竟然还玩起了心机。<br /><br />“试一试吧。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br /><br />江昭平和道。<br /><br />说着,持弩向着校场弩区走去。<br /><br />几人连忙跟上去。<br /><br />一入校场,相距靶子三百步。<br /><br />“我来为大人演示。”<br /><br />种师道掏出一根尺许长的弩箭。<br /><br />弓弩入手,脚踩弓弦奋力一拉,“咔咔”的一声,弦已挂牢。<br /><br />王韶望了一眼,不禁颔首。<br /><br />这种装弩箭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床弩。<br /><br />一般的单人弓弩,伸手奋力一拉就行。<br /><br />床弩则是几人一起装弩箭。<br /><br />种师道献上的弩箭,以脚蹬的方式压入弩箭,差不多是介于两者之间。<br /><br />三百步,还真有可能。<br /><br />弩箭上膛,瞄准三百步外的靶子。<br /><br />扳机扣响!<br /><br />“哒!”<br /><br />一声尖锐呼啸,矢若流星。<br /><br />三百步外,靶木应声爆开,四分五裂,碎屑纷飞。<br /><br />“好!”<br /><br />“好啊!”<br /><br />江昭抚掌含笑,面露赞许之意。<br /><br />“此弩,可量产否?”<br /><br />“可。”受到大名鼎鼎的小阁老的赞许,种师道大为振奋。<br /><br />“此弩从何得来?”江昭又问道。<br /><br />“去岁有小股西夏入寇,晚生随叔父御敌。俘虏了一人,乃是党项部落的小酋长。为求庇护,献上了西夏强弩部分机关的制作法子。”<br /><br />“晚生依据小部分西夏强弩的制作之法,一点点的精良,最终制作出了三版强弩。”<br /><br />“这是最为优良的一具。”<br /><br />说着,种师道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叠的纸张,其上就是强弩的最终改版。<br /><br />“此弩为大周首创,还望大人赐名。”<br /><br />江昭满意点头,不禁向着少年望去。<br /><br />举止从容,张弛有度,已有“经略相公”的雏形。<br /><br />沉吟着,江昭缓缓道:“有此良弩,实为国之幸事。记得西夏有一骑兵名铁鹞(yào)子,此弩,便叫为破鹞弩吧!”<br /><br />“谢大人赐名。”种师道连忙一礼。<br /><br />江昭越看,越是满意。<br /><br />“献上破鹞弩,实为大功一件。”<br /><br />“你可要什么赏赐?”江昭问道。<br /><br />种师道面色迟疑,试探性的说道:“晚生仰慕先生已久,不知可否侍立先生左右,学些本事。”<br /><br />一言既出,近旁的种谔时刻关注着上司的面色。<br /><br />要是有丝毫不对劲,他就会以“小孩子不懂事”打断侄儿的请求。<br /><br />要是没有不对劲,那自是顺其自然。<br /><br />侍立左右?<br /><br />说白了,就是“半”拜师。<br /><br />不是拜师,而是“半”拜师。<br /><br />文臣地位高,自然不乏一些武将想要受到文人的认可。<br /><br />由此,自然有些武将选择走“半拜师”这条路子,也即以弟子的姿态向文人求学,但没有弟子之名。<br /><br />近一点的,内阁大学士范仲淹,就曾有武将以弟子的姿态将向其求学。<br /><br />江昭不免沉吟起来。<br /><br />经略相公,也算是一等一的人才。<br /><br />“可。”江昭点头。<br /><br />种师道大喜过望,连忙下拜:“种师道,拜见先生。”<br /><br />相比起武将“半”拜师范仲淹,求取认可而言,他“半”拜师小阁老,好处可不止这么多。<br /><br />一则,小阁老是真有真本事,能教导于他。<br /><br />说是“半”拜师,实则与真拜师没有区别。<br /><br />二则,小阁老是真能扶持起来武将,王韶、顾廷烨都是典型例子。<br /><br />统帅型文人,注定了大规模战争肯定都是以小阁老为主导。<br /><br />如此一来,小阁老要想扶持起来某位武将,简直不要太简单。<br /><br />江昭含笑,扶人起来。<br /><br />“日后,就跟着我吧。”<br /><br />“究竟能学到多少真东西,全凭你的悟性。”江昭徐徐道。<br /><br />种师道连忙点头。<br /><br />“这破鹞弩,让人量产制备。”<br /><br />弓弩递给种谔,江昭吩咐道:“西夏以骑兵为主,不稀罕单人强弩。殊不知,此物可是非常适合大周军队。要是可行,干脆拎出一万人单列为强弩兵。”<br /><br />“诺。”种谔郑重点头。<br /><br />“练兵吧。”<br /><br />江昭吩咐道:“练一练,也是时候跟李谅祚会一会了。”<br /><br />“届时,沿着河州北上,把他们逼到乐州去。”<br /><br />“至于能不能开疆拓土,就指望强弩兵了。”<br /><br />不能打死西夏。<br /><br />一旦打死西夏,三足鼎立被破坏,大周就得直面辽国。<br /><br />不过,不能打死,并不意味着不能打残,吞一点西夏的疆土。<br /><br />王韶颔首。<br /><br />是骡子是马,终归得遛一遛!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