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肖相合之人滴血入药,起到引元固本之用。”<br />
“生肖相合?”皇帝凝目:“都有谁?”<br />
林池掐指一算:“生肖为犬、为虎者皆可,时辰的话,子时出生最佳,辰时、午时为次。”<br />
皇帝闻言看了一圈周围的太监,太监们面面相觑。<br />
皇帝正要发话,今日轮值的大太监走过来:“皇上,太子殿下生肖为虎。并且,殿下也是子时初刻出生的。不过……”<br />
皇帝凝眸:“不过什么?!”<br />
大太监把头深深低下去:“殿下前两日于太学归来路上跌了一跤,磕伤了腿骨,这两日正在养伤。”<br />
皇帝看向了林池:“仙长以为如何?”<br />
林池点头:“太子殿下与皇上一脉相承,自然更为合适。”<br />
皇帝当即拂袖:“那就抬他过来!”<br />
大太监看他一眼:“是。”<br />
林池将皇帝让回蒲团之上,另一边于案上重新铺陈纸张碗碟,分次投入朱砂、龙骨、月石等物,揉捻完毕,另一边太监就来禀报说太子到了。<br />
皇帝下旨让进,门口便来了个弓着腰身的青年男子,提着伤腿到了殿前,便凛声道着“儿臣参见父皇”,随后趴伏在地,一动不敢动。<br />
皇帝眼望林池:“仙长请。”说完皱眉朝地上看来:“近来些!”<br />
话语道毕,他原该往回收的目光却又停驻在太子身上:“你这是何装扮?”<br />
太子闻言抬头,察觉他目光落在自己袖口,连忙把袖子里的内衫往里头塞去:“父皇恕罪!”<br />
时下已然入秋,虽不寒冷,却也已过身着单衣之时,眼下他秋服之下露出来的衣袖,却分明仍是夏衣。哪怕他罩在外头的秋袍,也只有七八成新,仔细看看花色,倒还是去年的。<br />
皇帝不由得拍起了桌子:“你身为太子,也不知终日忙碌些什么?竟然如此毛毛躁躁,仪表不修,成何体统?!”<br />
这一怒牵动了气息,末尾又咳嗽起来。<br />
太子慌张不已,却又不能不回应:“非儿臣有意怠慢,实则是今秋袍服尚未制好送来,儿臣又未料要突然见驾,准备不及,求父皇宽恕!”<br />
皇帝怒斥:“时下已近八月,按例换季袍服七月就须制好备用,你说当下时节还未制好,是你有意糊弄于朕,还是承认对东宫各属司治理不周?”<br />
“父皇……”太子脱口唤了一声,随后又默默望着地下道:“父皇训斥的是。”<br />
皇帝厌恶的睨着他,指挥林池:“快些罢。”<br />
林池称是,拿取一根银针走上前去,恭身到了太子跟前,待其伸出手来,便呀的一声低呼。<br />
皇帝道:“又如何?”<br />
“回皇上,无事。只是殿下有些瘦弱,取血未免要慢一些。”<br />
“瘦弱?”皇帝又皱起眉头,打量着太子瘦削的脸庞,“他虽不算壮实,但平日饮食充足,有何不妥?”<br />
“皇上,臣未曾专攻岐黄,不敢妄言。不如请太医前来替殿下先诊一诊?殿下依然有伤在身,当下若贸然取血,唯恐有误贵体。”<br />
皇帝脸上十分不耐:“传个太医过来!”<br />
太监匆忙离去,不消片刻已经有太医带着医具前来。<br />
“盛太医,你给太子诊一诊脉,若是他身子无碍,便助仙长取他一杯血来。”<br />
盛太医称是,转身便与太子测脉。一会儿回声禀道:“启禀皇上,殿下原本不算强壮,近日因为有伤在身,无补身之物辅助汤药疗治,恐怕尚不宜取血。”<br />
“一派胡言!”皇帝一声冷哂过后即骂道,“他堂堂东宫太子,一应所用之物仅次于朕,有什么了不得的补身之物,是朕的内宫监缺过他的?!”<br />
第351章 给宗室的规矩<br />
皇帝怒意之下,无一人敢于言语。<br />
但谁又能阻止得了他炼丹呢?<br />
最终还是林池抱着拂尘上前:“盛太医自然是为太子殿下贵体着想,只是这炼丹的吉时耽误不得,便是取不了满杯,你看取半杯可有无大碍?”<br />
盛太医看了一眼皇帝,默默叹了一口气说道:“半杯倒也使得,只不过回宫之后,就得请东宫侍驾的公公们谨记,每日须得加倍以固本养元之物调养。<br />
“此外,膳食上也须多加肉食。”<br />
说完他看了一眼,停留在太子身后的东宫太监。<br />
太监闻言走上前来,抬起双手行礼:“小的记在心里了。”<br />
他这一抬手,磨到发白的两只袖口堪堪好又露在了皇帝眼前。<br />
如果说先前太子的着装可称作是他礼仪不周,行事轻率。此时身为东宫掌事太监,当初从黄帝内宫监调拨过去的太子寸步不离的重要属臣,同样穿着这等不体面,实在也不能说是太子一个人的问题了!<br />
皇帝朝这太监招手:“你过来。”<br />
等他到了跟前,皇帝铁青脸把他的袖子拈起来,定睛看了两眼过后即刻撒手!<br />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一个两个身上穿的如此寒酸,话里话外全都是说东宫嚼用艰难,这是在暗着骂朕,说朕克扣你们了?”<br />
“儿臣不敢!”<br />
“小的万死不敢!”<br />
东宫君臣尽皆伏地!<br />
当初立这个太子本来就是受朝臣所要挟,如今这帮人又明里暗里的哭穷,皇帝怒气怎生得消?<br />
他快速走了两圈,停在殿中央指着太子怒骂:“你不敢?朕看你胆子比天还大!<br />
“你是在指责朕虐待你,指责朕疏忽自己的儿子!”<br />
皇帝语音铿锵,可在此时没有任何一人敢承接他的脾气,太子趴伏在地一声不吭。<br />
皇帝瞪着他:“你回话!”<br />
太子这才把头抬起了一点:“儿臣何其有幸托生在皇家,若无父皇,更无福气入主东宫。这些年眼看着父皇为江山社稷操碎了心,儿臣心下敬仰不及,又有何理借这莫须有的事端指责父皇?<br />
“不瞒父皇,儿臣今日之所以失仪,确属出门匆忙,未及准备。从前父皇不曾见过儿臣如此,是因为每次儿臣入宫觐见父皇,都在规定的时日,儿臣来得及提前准备。”<br />
皇帝听闻:“你的意思是,你日常吃穿用度就是如此?”<br />
太子磕头:“儿臣自知资质愚钝,但也知万万不能欺君!”<br />
皇帝眉心皱起来,沉吟一下又看向他:“每年户部拨给你的年例呢?这些年军需紧张,内务府偶有延迟也不为过。但每年的年例,都会在头一年腊月拨放,你便是拿这部分款项暂且应急,也绰绰有余!”<br />
“儿臣入住东宫十一年,从未有哪一年按期拿到年例。头几年皆是在春末拿到手的,也不过拿了八成。后来这些年到了夏季居多,然每次也不过六七成。”<br />
“六七成?”皇帝眯起了眼睛,“你是说你身为堂堂太子,身为我天下的储君,还有人敢克扣于你?”<br />
太子静默片刻,缓声说道:“儿臣不敢妄加猜测,但儿臣每年账目拮据之时,总归还要匀出一笔银子来疏通打点,这余下的几成才能到手。”<br />
“放肆!”<br />
皇帝腾地站了起来,举步走到他面前,喷火的目光直直落在他的头顶:“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br />
太子拱手:“儿臣所述之言,字字为真,倘有一字不实,甘愿当庭赴死请罪!”<br />
皇帝满目惊怒,但是与他片刻之后方才抬头:“打点的这笔银子是多少银子?”<br />
“少则两三千两,多则有五六千。也并非全为白银,古董字画,珠宝玉器,但凡值钱物事皆可。”<br />
皇帝垂于身侧的双手已经攥成了拳头,他抬头看一眼门下:“传内务府!”<br />
太监称是。<br />
皇帝收回目光,围着太子走了半圈:“过往多年为何不曾听你说起?”<br />
“这些年朝内与边关风波不断,父皇操心朝堂,儿臣替父皇分忧也来不及,岂敢再以些许小事劳烦父亲?”<br />
皇帝阴翌地望着前方:“此等之事非内务府胆敢办成,传司礼监的人来,另将户部主事之人也一道传过来!”<br />
门下太监便连去了两拨。<br />
这几年皇帝喜欢留高洪在侧伺候,于是原本被视为御前第一位的李泉让后一步,与高洪轮流当值。<br />
昨日留在乾清宫的正是高洪,于是今日一大早李泉就留在了殿内,乾清宫这边来人传旨,他立刻整整衣襟跨出了门。<br />
“李公公这是去哪儿?”<br />
刚刚拐了个弯,高洪便就带着两个小太监迎面走来。<br />
“皇上有旨,我先去觐见。怎么,你有话说?”<br />
高洪皮笑肉不笑说道:“今日皇上在殿内炼丹,哪曾有什么闲暇传你觐见?<br />
李泉不曾理会他,直接越过他走了。<br />
高洪回头看了他一眼,也掉头走进了屋中。<br />
李泉到了殿外,只见内务府的人已经来了,另有几个户部的官员正提着袍子小跑着往这边赶。<br />
李泉略等了一下,与他们一道入内:“参见皇上。”<br />
“太子言称东宫的年例年年都不能如实到位,太子还需亲自出钱打点,钦定的年例才能到达东宫。你们来告诉朕,到底是太子说谎,还是确有其事?!”<br />
此时的殿中炉鼎还在烧着,但林池与盛太医一等人已经摒退,只有太子率领东宫的内监留了下来。<br />
户部与内务府显然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当下脸色突变面面相觑。<br />
太子道:“昔年儿臣还在封地王府居住之时,每年的年例就要拖欠三五月之久。<br />
“儿臣猜想此事恐怕并非户部独独针对于我,而是天下各地宗室皆为如此,早已成了不成文的规矩。”<br />
“好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皇帝拍响身边桌子,“这是在给天下宗室立规矩吗?还是在给朕立规矩!”<br />
户部官员与内务府的人通通跪下!<br />
只有李泉不慌不忙拱手:“东宫与天下各地宗室后裔的年例皆由户部掌管以及发放,内务府只负责衣食住行采办。<br />
“而户部每年发放年例之前,都要经过内阁批复。<br />
“在现任户部尚书陆阶上任之前,正是内阁大学士冯绰兼任户部尚书。<br />
“太子殿下之言是否属实,请内阁冯大学士过来对质便知。”<br />
第352章 办事的都是下面的人
“生肖相合?”皇帝凝目:“都有谁?”<br />
林池掐指一算:“生肖为犬、为虎者皆可,时辰的话,子时出生最佳,辰时、午时为次。”<br />
皇帝闻言看了一圈周围的太监,太监们面面相觑。<br />
皇帝正要发话,今日轮值的大太监走过来:“皇上,太子殿下生肖为虎。并且,殿下也是子时初刻出生的。不过……”<br />
皇帝凝眸:“不过什么?!”<br />
大太监把头深深低下去:“殿下前两日于太学归来路上跌了一跤,磕伤了腿骨,这两日正在养伤。”<br />
皇帝看向了林池:“仙长以为如何?”<br />
林池点头:“太子殿下与皇上一脉相承,自然更为合适。”<br />
皇帝当即拂袖:“那就抬他过来!”<br />
大太监看他一眼:“是。”<br />
林池将皇帝让回蒲团之上,另一边于案上重新铺陈纸张碗碟,分次投入朱砂、龙骨、月石等物,揉捻完毕,另一边太监就来禀报说太子到了。<br />
皇帝下旨让进,门口便来了个弓着腰身的青年男子,提着伤腿到了殿前,便凛声道着“儿臣参见父皇”,随后趴伏在地,一动不敢动。<br />
皇帝眼望林池:“仙长请。”说完皱眉朝地上看来:“近来些!”<br />
话语道毕,他原该往回收的目光却又停驻在太子身上:“你这是何装扮?”<br />
太子闻言抬头,察觉他目光落在自己袖口,连忙把袖子里的内衫往里头塞去:“父皇恕罪!”<br />
时下已然入秋,虽不寒冷,却也已过身着单衣之时,眼下他秋服之下露出来的衣袖,却分明仍是夏衣。哪怕他罩在外头的秋袍,也只有七八成新,仔细看看花色,倒还是去年的。<br />
皇帝不由得拍起了桌子:“你身为太子,也不知终日忙碌些什么?竟然如此毛毛躁躁,仪表不修,成何体统?!”<br />
这一怒牵动了气息,末尾又咳嗽起来。<br />
太子慌张不已,却又不能不回应:“非儿臣有意怠慢,实则是今秋袍服尚未制好送来,儿臣又未料要突然见驾,准备不及,求父皇宽恕!”<br />
皇帝怒斥:“时下已近八月,按例换季袍服七月就须制好备用,你说当下时节还未制好,是你有意糊弄于朕,还是承认对东宫各属司治理不周?”<br />
“父皇……”太子脱口唤了一声,随后又默默望着地下道:“父皇训斥的是。”<br />
皇帝厌恶的睨着他,指挥林池:“快些罢。”<br />
林池称是,拿取一根银针走上前去,恭身到了太子跟前,待其伸出手来,便呀的一声低呼。<br />
皇帝道:“又如何?”<br />
“回皇上,无事。只是殿下有些瘦弱,取血未免要慢一些。”<br />
“瘦弱?”皇帝又皱起眉头,打量着太子瘦削的脸庞,“他虽不算壮实,但平日饮食充足,有何不妥?”<br />
“皇上,臣未曾专攻岐黄,不敢妄言。不如请太医前来替殿下先诊一诊?殿下依然有伤在身,当下若贸然取血,唯恐有误贵体。”<br />
皇帝脸上十分不耐:“传个太医过来!”<br />
太监匆忙离去,不消片刻已经有太医带着医具前来。<br />
“盛太医,你给太子诊一诊脉,若是他身子无碍,便助仙长取他一杯血来。”<br />
盛太医称是,转身便与太子测脉。一会儿回声禀道:“启禀皇上,殿下原本不算强壮,近日因为有伤在身,无补身之物辅助汤药疗治,恐怕尚不宜取血。”<br />
“一派胡言!”皇帝一声冷哂过后即骂道,“他堂堂东宫太子,一应所用之物仅次于朕,有什么了不得的补身之物,是朕的内宫监缺过他的?!”<br />
第351章 给宗室的规矩<br />
皇帝怒意之下,无一人敢于言语。<br />
但谁又能阻止得了他炼丹呢?<br />
最终还是林池抱着拂尘上前:“盛太医自然是为太子殿下贵体着想,只是这炼丹的吉时耽误不得,便是取不了满杯,你看取半杯可有无大碍?”<br />
盛太医看了一眼皇帝,默默叹了一口气说道:“半杯倒也使得,只不过回宫之后,就得请东宫侍驾的公公们谨记,每日须得加倍以固本养元之物调养。<br />
“此外,膳食上也须多加肉食。”<br />
说完他看了一眼,停留在太子身后的东宫太监。<br />
太监闻言走上前来,抬起双手行礼:“小的记在心里了。”<br />
他这一抬手,磨到发白的两只袖口堪堪好又露在了皇帝眼前。<br />
如果说先前太子的着装可称作是他礼仪不周,行事轻率。此时身为东宫掌事太监,当初从黄帝内宫监调拨过去的太子寸步不离的重要属臣,同样穿着这等不体面,实在也不能说是太子一个人的问题了!<br />
皇帝朝这太监招手:“你过来。”<br />
等他到了跟前,皇帝铁青脸把他的袖子拈起来,定睛看了两眼过后即刻撒手!<br />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一个两个身上穿的如此寒酸,话里话外全都是说东宫嚼用艰难,这是在暗着骂朕,说朕克扣你们了?”<br />
“儿臣不敢!”<br />
“小的万死不敢!”<br />
东宫君臣尽皆伏地!<br />
当初立这个太子本来就是受朝臣所要挟,如今这帮人又明里暗里的哭穷,皇帝怒气怎生得消?<br />
他快速走了两圈,停在殿中央指着太子怒骂:“你不敢?朕看你胆子比天还大!<br />
“你是在指责朕虐待你,指责朕疏忽自己的儿子!”<br />
皇帝语音铿锵,可在此时没有任何一人敢承接他的脾气,太子趴伏在地一声不吭。<br />
皇帝瞪着他:“你回话!”<br />
太子这才把头抬起了一点:“儿臣何其有幸托生在皇家,若无父皇,更无福气入主东宫。这些年眼看着父皇为江山社稷操碎了心,儿臣心下敬仰不及,又有何理借这莫须有的事端指责父皇?<br />
“不瞒父皇,儿臣今日之所以失仪,确属出门匆忙,未及准备。从前父皇不曾见过儿臣如此,是因为每次儿臣入宫觐见父皇,都在规定的时日,儿臣来得及提前准备。”<br />
皇帝听闻:“你的意思是,你日常吃穿用度就是如此?”<br />
太子磕头:“儿臣自知资质愚钝,但也知万万不能欺君!”<br />
皇帝眉心皱起来,沉吟一下又看向他:“每年户部拨给你的年例呢?这些年军需紧张,内务府偶有延迟也不为过。但每年的年例,都会在头一年腊月拨放,你便是拿这部分款项暂且应急,也绰绰有余!”<br />
“儿臣入住东宫十一年,从未有哪一年按期拿到年例。头几年皆是在春末拿到手的,也不过拿了八成。后来这些年到了夏季居多,然每次也不过六七成。”<br />
“六七成?”皇帝眯起了眼睛,“你是说你身为堂堂太子,身为我天下的储君,还有人敢克扣于你?”<br />
太子静默片刻,缓声说道:“儿臣不敢妄加猜测,但儿臣每年账目拮据之时,总归还要匀出一笔银子来疏通打点,这余下的几成才能到手。”<br />
“放肆!”<br />
皇帝腾地站了起来,举步走到他面前,喷火的目光直直落在他的头顶:“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br />
太子拱手:“儿臣所述之言,字字为真,倘有一字不实,甘愿当庭赴死请罪!”<br />
皇帝满目惊怒,但是与他片刻之后方才抬头:“打点的这笔银子是多少银子?”<br />
“少则两三千两,多则有五六千。也并非全为白银,古董字画,珠宝玉器,但凡值钱物事皆可。”<br />
皇帝垂于身侧的双手已经攥成了拳头,他抬头看一眼门下:“传内务府!”<br />
太监称是。<br />
皇帝收回目光,围着太子走了半圈:“过往多年为何不曾听你说起?”<br />
“这些年朝内与边关风波不断,父皇操心朝堂,儿臣替父皇分忧也来不及,岂敢再以些许小事劳烦父亲?”<br />
皇帝阴翌地望着前方:“此等之事非内务府胆敢办成,传司礼监的人来,另将户部主事之人也一道传过来!”<br />
门下太监便连去了两拨。<br />
这几年皇帝喜欢留高洪在侧伺候,于是原本被视为御前第一位的李泉让后一步,与高洪轮流当值。<br />
昨日留在乾清宫的正是高洪,于是今日一大早李泉就留在了殿内,乾清宫这边来人传旨,他立刻整整衣襟跨出了门。<br />
“李公公这是去哪儿?”<br />
刚刚拐了个弯,高洪便就带着两个小太监迎面走来。<br />
“皇上有旨,我先去觐见。怎么,你有话说?”<br />
高洪皮笑肉不笑说道:“今日皇上在殿内炼丹,哪曾有什么闲暇传你觐见?<br />
李泉不曾理会他,直接越过他走了。<br />
高洪回头看了他一眼,也掉头走进了屋中。<br />
李泉到了殿外,只见内务府的人已经来了,另有几个户部的官员正提着袍子小跑着往这边赶。<br />
李泉略等了一下,与他们一道入内:“参见皇上。”<br />
“太子言称东宫的年例年年都不能如实到位,太子还需亲自出钱打点,钦定的年例才能到达东宫。你们来告诉朕,到底是太子说谎,还是确有其事?!”<br />
此时的殿中炉鼎还在烧着,但林池与盛太医一等人已经摒退,只有太子率领东宫的内监留了下来。<br />
户部与内务府显然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当下脸色突变面面相觑。<br />
太子道:“昔年儿臣还在封地王府居住之时,每年的年例就要拖欠三五月之久。<br />
“儿臣猜想此事恐怕并非户部独独针对于我,而是天下各地宗室皆为如此,早已成了不成文的规矩。”<br />
“好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皇帝拍响身边桌子,“这是在给天下宗室立规矩吗?还是在给朕立规矩!”<br />
户部官员与内务府的人通通跪下!<br />
只有李泉不慌不忙拱手:“东宫与天下各地宗室后裔的年例皆由户部掌管以及发放,内务府只负责衣食住行采办。<br />
“而户部每年发放年例之前,都要经过内阁批复。<br />
“在现任户部尚书陆阶上任之前,正是内阁大学士冯绰兼任户部尚书。<br />
“太子殿下之言是否属实,请内阁冯大学士过来对质便知。”<br />
第352章 办事的都是下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