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众人一时不明——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br />
    而后,便有人先后明白过来。<br />
    一入科场,大家都是竞争对手。可就在如此关键时刻,陆九郎竟然将永字八法拿出来,只因为他们有向学之心!<br />
    孝义九郎……孝义九郎……<br />
    他们此刻才终于感受到,何为“义”字当头。对方当真是义薄云天之辈,也是真君子。<br />
    四方骤然静下。<br />
    众人静静看着陆安,感动之意流露言表。<br />
    屋外突有人喊:“教授来了!”<br />
    于是众人连忙回到自己座位上坐好,还有人着急之余告知陆安:“一排二座,三排五座,七排六座都是空位,九郎你随便坐就行!”<br />
    陆安打眼一扫,往一排二座走去。<br />
    第33章<br />
    陆安在上课的时候, 柴稷在伪装弟弟申王舒的身份邀请房州官员以及大族赴酒宴。<br />
    边喝边交谈,玩闹到夜半,仿佛宾主尽欢, 待众宾逐一退去,桌上仍留着残酒。<br />
    窗户大开,晨风吹散一夜的酒气与乌烟瘴气,“申王”独自站在窗前, 负手而立, 视线似是落在那爬出墙头的翠绿藤蔓上,又似是不着一物,只在沉思。<br />
    赵松年从门外走进来,微微一拱手:“官家, 已又是一日天明,该歇息了。”<br />
    这用了自己弟弟身份的大薪官家侧过头, 笑眯眯地看着赵提学:“坚劼, 你觉得陆九郎如何?”<br />
    明明很满意, 却还是要问一问身边人, 不知道是观察贤才,还是要观察身边人。<br />
    赵松年顿了顿,经过略略思索与衡量之后, 说:“年岁虽小, 却已能谋国。只稍微作一番打磨, 便能为官家排忧解难。”<br />
    “你说的不错。”柴稷笑了起来,唇角弧度都带着青年天子特有的飞扬跳脱:“那小子看着就不是迂腐儒生, 不然说不出来王霸并行这话。朝廷里那些老家伙天天在朕耳边说什么仁治天下, 哼,我看是要仁治官员吧。”<br />
    赵松年也不好对这话说什么, 大薪这位新上位的官家,是朝野皆知的轻佻,若非先帝只有一子,想必也养不成这般不稳重的性子。<br />
    ——申王舒是堂弟。<br />
    只道:“陆九郎能得官家看重,是他之幸。”<br />
    柴稷闻言却是笑出声来:“这你可就说错啦,是朕能得陆九郎看重,是朕之幸。”<br />
    赵松年诧异:“九郎还能拒绝官家看重不成?”<br />
    柴稷哈哈一笑:“这可难说。不过还好吾已通过他的考验。”<br />
    青年天子眼中只有对贤才的喜爱。<br />
    对方合他心意,所以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哪怕对方在以民的身份来考验君——<br />
    “贤才有什么怪癖都很正常,他们素来心高气傲,若非得其真心,拒诏不出都是常事。这算什么。”<br />
    赵松年应声附和两句,只是面皮微微抽搐一下,心说:<br />
    前年有位大儒拒诏不出,你直接命人将其绑来早朝上,当着一众文人的面去挑人家下巴,笑吟吟说本以为是个惊世奇才看不上我这官家,到眼前一看,原是沽名钓誉之辈。然后又叫人将对方丢出宫外,随便百姓观看指点。人家不给你面子,你把人家里子面子全扒光的时候,可看不出来半点“贤才有什么怪癖都很正常”。<br />
    赵松年:“官家既然欢喜九郎,为何不直接赐官?”<br />
    官家回首看他,笑道:“我要做的事情,既要才学也要心性,除此之外,我得看看他有没有那个心气。到底是去考进士科还是诸科。若他当真风霜不惧,玉汝于成,我为他开制科,助他驰名天下又何妨?若他没有那个心气,日后朝堂上我便多护他一些,省得被那些老不死的欺负。”<br />
    ——所谓制科,是一种区别于三年一次科举的考试,其由皇帝特设考场,并亲自主持、选拔人才。<br />
    听着和殿试差不多,实际上士人要参加制试,首要条件就必须是进士,次要条件是必须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当推荐人,二者缺一不可。<br />
    制试的过考率比普通科举还要严格,以宋朝为例,两宋三百一十九年,皇帝开制试的次数仅有二十二次,通过者才四十一人。<br />
    若得制试出身,那荣耀倍胜于进士及第。<br />
    柴稷记得陆安心心念念要进士出身。他对其爱之重之,自然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骊龙之珠。<br />
    只要对方有那个心气,他就开制试。如果才华够,他就正常出题,如果才华还差些许,他就针对陆九郎所精通的那部分学识,出一道为他量身定做的题。<br />
    也属于老不死一员的赵松年尴尬地沉默着,心里竟然微微泛酸。<br />
    ——都还没作出实绩来,就这么护着了。以后真有实绩还了得?<br />
    *<br />
    陆安习惯了清晨起来去早自习,哪怕大学之后没有早自习了,她也会自己带上书去自习室看。<br />
    州学里也有自习室,名为斋舍。<br />
    元朝时这种斋舍是用来给学生当宿舍的,但是在宋朝时候,它仅仅是作为自习室存在。<br />
    陆安铺开纸,趁着自己记忆力还好的时候,用汉语拼音将某些矿区记下来。<br />
    唔……新疆那一块儿有露天煤矿。<br />
    内蒙古也有。中国五大露天煤矿: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平朔和准格尔露天煤矿。五个里有四个在内蒙古。<br />
    辽东也不能忘记了。<br />
    ……<br />
    虽然人还没进官场,陆安已经在尽心尽力地给自己积累政治资本了。<br />
    苏教授起了个早,将自己今日的教习内容粗略整理了一遍,便准备去州学内吃早餐。从大门走进去时,还顺便和看门人打了声招呼,道了声早。<br />
    他以为自己已经起得很早了,但路过斋舍时,却看到舍内有人影闪动。<br />
    苏教授好奇地走过去,便看到一个看起来十七八岁的郎君在垂眼一笔一划认真写着什么,有两只蜘蛛在他头顶上方交织结网。<br />
    苏教授认出了那人,是陆安,陆九郎。<br />
    ‘明明学识已超同窗颇多,却还如此勤奋好学么……’<br />
    苏教授站在门外看了一会儿,转身离开。<br />
    *<br />
    上课时间,苏教授走进讲堂之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八月即将科举,科举有制科和常科二类,制科不必多说,你们现在还用不上。只说常科,常科之中分为进士科与诸科,诸位可想好要考哪一科了?”<br />
    诸生中,有信心满满者,有纠结疑惑者,有眼神躲闪者,不一而足。<br />
    苏教授扫视一圈后,点了一个眼神躲闪的人:“蔡公瑾,你说说,你预备考哪一科?”<br />
    被点名的人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是自己被点名,站起来后,表情有点犹豫:“诸科……”<br />
    苏教授追问:“科举中,进士科单独一科,而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全列为诸科。你要考诸科中哪一科?”<br />
    蔡公瑾结结巴巴:“明、明法。”<br />
    苏教授看了他一眼:“你连三礼科都不敢去考,反而去考律法——你是真喜欢律法,还是觉得明法科比之那些经科更简单?”<br />
    诸科不需要考诗赋策论,不管它内容偏向经典还是史书还是法律知识,反正考试形式都只会考帖书(填空题)、墨义(简答题)或者大义(问答题),有时是三个一起考,有时候会只考其中一种或者两种,全看当时朝堂风向。<br />
    考诸科只要你会背书就够了。<br />
    而背法律知识比背经书那些之乎者也简单。<br />
    蔡公瑾听苏教授这么一问,羞愧地低下了头。<br />
    经科考起来不算难,但是经科里最简单的三礼科——《礼记》、《周礼》、《仪礼》三部儒家经典加起来,有足足十万余字要记要背。<br />
    苏教授嗟叹一句:“你便是在明法科拔得头筹,于科举中也只能排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都不能立刻授官,只能看朝廷安排,哪个县的主簿(秘书)、县尉(县公安局局长)有缺额,便将你们这些第五等安排过去。”<br />
    蔡公瑾抬头看了苏教授一眼,很想说,我不考经科是我不想吗?那不还是成绩不行?<br />
    但终究没敢吭声。<br />
    苏教授让他坐下后,又环视了一圈讲堂,点起另外一个人:“梁章,你说,你考哪一科?”<br />
    梁章起身,也道:“诸科。”<br />
    苏教授径直问:“可愿考三礼?”<br />
    梁章道:“学生不止能背十万字。”<br />
    苏教授喜道:“如此,你要考三传?”<br />
    三传就是《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光是《左传》一本就有十八万字了。<br />
    一股隐秘的火焰在梁章心里熊熊燃烧,他大声说:“我要考五经!”<br />
    五经科,考《礼记》、《尚书》、《周易》、《毛诗》、《左氏春秋》,只比九经科容易上一些。<br />
    苏教授十分欣赏他这股劲:“你是寒门出身,若考九经科,六场十八卷对你而言还是太费力了一些,五经科六场七卷,倒还能尝试。”<br />
    梁章点头称是:“五经于我而言还有些吃力,我背不完全。而且我家境启蒙较晚,常人五岁便开始启蒙,我是十岁才有书看,但我还是想尝试一下,五经在科举中虽还是列为四五等,但待遇比非经科好上一些。”<br />
    苏教授好好赞扬了他一番,道:“量力而行之余,去拼一把,是好事。你还年轻,这次不过,还有下次。”<br />
    苏教授等梁章坐下去后,看了一眼其他人,道:“现在,愿意考九经科的站起来。”<br />
    呼啦一下,站起了三分之二的人。<br />
    苏教授在讲堂里踱步,一边走动一边说:“九经科乃诸科最难,你们能有这个心去挑战,已胜过千千万万人了。”<br />
    这三分之二的人面上皆露出自豪的神色。<br />
    苏教授又道:“诸科只考你死记硬背的能力,有固定答案,你能背出来,那你便能考上。不像进士科,你光能背书不算,你还得学会去解读它的经义,还要去揣摩出题考官的想法,没有标准答案。进士科想要考上,太过渺茫了,相比较而言,九经科只要考中,便是二等出身,赐进士及第,若能留在汴京,便授秘书省校书郎(国家图书馆校对老师),若被分去地方,则授知县(县长)。”<br />
    这些人齐齐点头。<br />
    他们就是冲着这个二等出身来的。<br />
    九经科虽然很难,但是总比进士科容易,还不用学经义、练策论、懂诗赋,他们的心气也就到这儿了,只求能考上,不求最好的出身。<br />
    进士科就没那么简单了,进士科分为经义、诗赋两科,经义科以经义取士,诗赋科以诗赋取士。<br />
    选经义科不用作诗,选诗赋科却还要从《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左传》这六本书里选一本作为考试内容。<br />
    苏教授又让他们坐下。<br />
    最后目光落在位于第一排的陆安身上,收起了那严肃的神色,换成一张笑脸。<br />
    刚才喊“考九经科”的人站起来后,那些没站的人未必就一定是考进士科的,也可能是诸科之一,但苏教授就是觉得,陆安定然是要考进士科的。<br />
    便道:“要考进士科的站起来。”
言情女生相关阅读More+

三角错位

小于号

堕落幻境

松月兔兔

邪巫

牛奶少年郎

在后宫里开后宫(1vN)

逆龄巽

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

路遥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