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还是第一次听,倒是新鲜。”李明月笑了笑,眼中的神色不置可否。<br />
他不在乎苏珏有多少门客,因为他们荣辱一体。<br />
之后,朱笔终于落下,一滴丹砂溅在苏珏袖口,宛如雪地红梅。<br />
殿外忽有东风穿廊而过,卷起案头散落的杏花瓣,纷纷扬扬落在他们之间。<br />
……<br />
晚春已过,天气开始燥热,三年过去,大周新的朝堂已经步入正轨。<br />
短短三年的时间,李明月和苏珏可谓是雷霆手段。<br />
二人广开疆域,北击鲜卑,南并南越,西定西域,东纳胡族,广开学校教育,废中正,开科举,并重视农业,兴修水利。<br />
不过三年时间,大周已然是政治清明之象。<br />
这日早朝,太子李安甫怕殿中闷热,早早让人放好冰块,座椅撤掉了云锦布料的毯子,换成凉榻,花瓶的海棠花隔一个时辰就要换一批确保是开的最鲜艳的。<br />
他记得先生近来换季有些咳嗽,润肺的清茶要用昨日西域贡上来的一批。<br />
太子李安甫做好了准备,朝堂之上也陆续有大臣走进。<br />
周将军与长孙大人慢悠悠走进来,众臣皆弯腰行礼,人群中让出一条路,二人走向自己的位置。<br />
随后,长孙大人看向御座下方的凉榻,前几日有御史弹劾丞相苏珏侍宠倚功,结党营私,陛下不予理会。<br />
之后丞相苏珏便抱病多日,不知今日上朝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波。<br />
“侯爷到!”<br />
百官正揣测纷纷,殿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br />
里面的官员回头看去,下一刻在见清来者后,皆是脸色俱变。<br />
要说见到周将军和长孙大人是弯腰行礼,现在竟是全都毫不迟疑的朝着门口那人跪了下来。<br />
“参见侯爷!”<br />
洪亮整齐的声音刹那响彻朝堂。<br />
苏珏让他们都起来,他在人群簇拥中慢慢走向凉榻。<br />
他今日身穿鸦青色束腰凝衣,外披玄色金丝长袍,鎏金发冠尽显华贵,一只毛色光滑的猫窝在他的怀中,不但不显诡异,反而多了一丝美感。<br />
苏珏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并且没有刻意敛去上位者的气场,不怒自威的压迫感竟是盖过了他绝美的容貌。<br />
众官员面面相觑,这位在朝堂上代表着什么,他们姑且想不通,更是不敢问。<br />
有心急口快的大臣见苏珏已经来了,竟是上前想要直接说事情。<br />
苏珏端坐凉榻,眸子半阖着,他身后还站着张怀瑾,他一弯腰,用略微深沉的嗓音说。<br />
“先生,陛下还没到呢。”<br />
某位大臣一愣神,再去瞄苏珏的脸色,想了想,似乎是想到了了什么,随后嗫嚅着说着什么明白了。<br />
李明月一进门便看见了大殿之上的苏珏。<br />
苏珏先一步站了起来,其后的官员纷纷跟随,众人朝着李明月叩拜,苏珏也微微弯下腰。<br />
李明月见状想走过去扶他,却转念一想,此举有些不妥。<br />
于是李明月说了句平身,之后走向帝位。<br />
接下来的早朝全程,苏珏一语不发,他半阖着眼睛端坐在那里,任由谁说什么也不会给去半点眼神。<br />
在场上也唯有周将军和长孙大人还能和他说两句。<br />
朝会的内容不多,算是千篇一律。<br />
然而就在李明月宣布散朝时,有御史中丞站了出来,“陛下,臣要弹劾一人。”<br />
第250章 青史不留<br />
“陛下, 臣要弹劾一人。”<br />
御史中丞的声音铿锵有力,叫人不可忽视。<br />
“你要弹劾的是何人啊?”<br />
宫漏声穿透垂拱殿的九重纱帷,柳绅的笏板在晨曦中划出一道冷光。<br />
御史中丞的紫袍被穿堂风吹得猎猎作响, 奏章上"结党营私"四个朱砂字像四柄利刃,直指端坐在蟠龙柱下的丞相苏珏。<br />
"启奏陛下,臣三日前所呈奏本字字泣血, 丞相苏珏自恃平南有功, 其门下举子占今科及第者十之六七……"<br />
闻言, 李安甫的指尖深深陷进金丝楠木的扶手。<br />
他看着苏珏用银匙舀起半盏牛乳, 素白的手指抚过招财油亮的皮毛,仿佛朝堂上雷霆万钧的指控不过是檐角掠过的燕鸣。<br />
太液池的荷花香混着龙涎香在殿中浮沉,却压不住御史台特有的松烟墨气。<br />
"……更兼私调漕粮赈济江南, 实乃收买民心、图谋不轨!"柳绅的声音陡然拔高, 惊得檐下栖鸽扑棱棱飞起。<br />
苏珏忽然轻笑出声,怀里的猫儿跟着"喵"了一声,引得几个年轻官员慌忙低头憋笑。<br />
李明月摩挲着玉扳指,目光掠过太子攥得发白的指节。<br />
三日前柳绅的奏章还压在紫檀匣底, 墨迹被晨露晕开,倒像是江南梅雨时节洇湿的窗纸。<br />
那时安甫捧着新贡的君山银针来请安, 茶汤里映着少年人欲言又止的眉眼。<br />
"苏先生。"<br />
李明月的声音惊破一室死寂, "御史台所言漕粮之事, 可有辩白?"<br />
苏珏终于放下银匙。<br />
招财跳上鎏金香炉, 尾巴扫过青烟袅袅的狻猊纹:"江南春汛冲毁官仓, 臣不过是将太仓存粮暂借三月。"<br />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 绢帛展开时似有寒梅暗香, "这是各州县出具的借据, 请陛下御览。"<br />
李安甫看着那卷账册在宦官手中传递, 难免想起去岁冬夜。苏珏披着鹤氅在东宫讲《盐铁论》,炭盆爆出火星时,他伸手拂去自己肩头的雪。<br />
那时账册就搁在青玉案上,墨迹未干的借据叠成小山,苏先生的手指被冻得泛红。<br />
"即便如此,也该先奏请圣裁。"<br />
柳绅的笏板重重磕在青砖上,"丞相专权至此,置陛下于何地?"<br />
殿角的铜壶滴漏突然发出清响,李明月望着漏箭上移的刻度,想起今晨太医跪在龙床前说的"沉疴难返"。<br />
而自己与长孙的孩儿出生已满三月,,朝堂上对于太子之位的揣测暗流涌动。<br />
这不是他想看到的。<br />
今生苏先生身体没有像前世一般积重难返,反而是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他不知自己还能撑多久,若到时自己宾天,单凭安甫一人怕是无法压制满朝文武。<br />
所以,李明月心里有了一个呼之欲出的想法。<br />
他要利用安甫对苏先生隐匿的情意将二人紧紧绑在一起,以防日后有什么不测。<br />
恰好此时招财跃上丹墀,他看见太子李安甫猛地站起身,蟒袍下摆扫翻了案上的茶盏。<br />
"平阳侯禁足半月,闭门思过。"<br />
李明月的声音像淬过冰的剑,"太子御前失仪,同罚。"<br />
李安甫的玉佩撞在蟠龙柱上,碎玉声惊起更多飞鸟。<br />
苏珏弯腰拾起半块残玉,指尖轻轻划过李安甫颤抖的手腕。<br />
这个动作快得像是错觉,却让李明月想起五年前,自己也是这样握住王兄的手,接过那方染血的冀州王印。<br />
……<br />
梨花谢尽时,苏府西跨院的垂丝海棠开得正好。<br />
张怀瑾捧着新收的《南史注疏》穿过月洞门,正瞧见苏珏半倚在藤榻上,指尖悬着半块松子糖逗弄池中锦鲤。<br />
春阳透过竹篾帘子洒在他雪青常服上,倒像是泼洒了一幅未干的青绿山水。<br />
"先生倒比在政事堂时还滋润些。"<br />
张怀瑾将书卷搁在石案上,瞥见砚台边压着张洒金笺,是柳绅侄儿今科应试的策论。<br />
苏珏懒懒支起身子,糖屑簌簌落进池中:"陛下要唱《空城计》,咱们总得把戏台搭得热闹些。"<br />
他忽地轻笑,捻起那张洒金笺在炭盆上晃了晃,"怀瑾,你猜这次送来的碧螺春里,究竟添了多少鹤顶红?"<br />
檐角铜铃骤响,惊飞了啄食的雀儿。<br />
张怀瑾望着苏珏饮尽半盏残茶,心中跳动如擂鼓。<br />
三日前刑部送来一摞密档,就在江南漕运的账册里,夹着柳氏私贩军械的契书。<br />
春风掠过回廊,吹得案头《永徽律》哗哗翻动,正停在"谋逆"那章。<br />
待到了春闱放榜那日,苏府后巷的丁香开得泼天泼地。<br />
李安甫一解了禁足,便赶紧往苏府而去。<br />
今日一早,平阳侯中毒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他自然是心急如焚。<br />
待李安甫冲进朱漆大门时,正撞见太医令的马车碾碎满地落花。<br />
自己从东宫带来的百年老参摔在青砖上,参须沾了苏珏唇畔溢出的黑血,看着十分骇人。<br />
"先生……"<br />
李安甫哽在喉头的声音倏地断了。<br />
他看见苏珏素来温润的指尖泛起青紫,白玉似的面庞蒙着层死灰,唯有枕畔那卷《长安政要》还带着温度。<br />
窗外忽地滚过惊雷,雨打芭蕉声里,他鬼使神差地握住那只纤瘦的手,之后又将双唇蜻蜓点水般贴上那片素白冰凉。<br />
“我,我在做什么……”<br />
只是一瞬间,李安甫如梦初醒,他方才都做了些什么啊……<br />
自己这样,可算得上是大逆不道了,若先生醒着……
他不在乎苏珏有多少门客,因为他们荣辱一体。<br />
之后,朱笔终于落下,一滴丹砂溅在苏珏袖口,宛如雪地红梅。<br />
殿外忽有东风穿廊而过,卷起案头散落的杏花瓣,纷纷扬扬落在他们之间。<br />
……<br />
晚春已过,天气开始燥热,三年过去,大周新的朝堂已经步入正轨。<br />
短短三年的时间,李明月和苏珏可谓是雷霆手段。<br />
二人广开疆域,北击鲜卑,南并南越,西定西域,东纳胡族,广开学校教育,废中正,开科举,并重视农业,兴修水利。<br />
不过三年时间,大周已然是政治清明之象。<br />
这日早朝,太子李安甫怕殿中闷热,早早让人放好冰块,座椅撤掉了云锦布料的毯子,换成凉榻,花瓶的海棠花隔一个时辰就要换一批确保是开的最鲜艳的。<br />
他记得先生近来换季有些咳嗽,润肺的清茶要用昨日西域贡上来的一批。<br />
太子李安甫做好了准备,朝堂之上也陆续有大臣走进。<br />
周将军与长孙大人慢悠悠走进来,众臣皆弯腰行礼,人群中让出一条路,二人走向自己的位置。<br />
随后,长孙大人看向御座下方的凉榻,前几日有御史弹劾丞相苏珏侍宠倚功,结党营私,陛下不予理会。<br />
之后丞相苏珏便抱病多日,不知今日上朝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波。<br />
“侯爷到!”<br />
百官正揣测纷纷,殿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br />
里面的官员回头看去,下一刻在见清来者后,皆是脸色俱变。<br />
要说见到周将军和长孙大人是弯腰行礼,现在竟是全都毫不迟疑的朝着门口那人跪了下来。<br />
“参见侯爷!”<br />
洪亮整齐的声音刹那响彻朝堂。<br />
苏珏让他们都起来,他在人群簇拥中慢慢走向凉榻。<br />
他今日身穿鸦青色束腰凝衣,外披玄色金丝长袍,鎏金发冠尽显华贵,一只毛色光滑的猫窝在他的怀中,不但不显诡异,反而多了一丝美感。<br />
苏珏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并且没有刻意敛去上位者的气场,不怒自威的压迫感竟是盖过了他绝美的容貌。<br />
众官员面面相觑,这位在朝堂上代表着什么,他们姑且想不通,更是不敢问。<br />
有心急口快的大臣见苏珏已经来了,竟是上前想要直接说事情。<br />
苏珏端坐凉榻,眸子半阖着,他身后还站着张怀瑾,他一弯腰,用略微深沉的嗓音说。<br />
“先生,陛下还没到呢。”<br />
某位大臣一愣神,再去瞄苏珏的脸色,想了想,似乎是想到了了什么,随后嗫嚅着说着什么明白了。<br />
李明月一进门便看见了大殿之上的苏珏。<br />
苏珏先一步站了起来,其后的官员纷纷跟随,众人朝着李明月叩拜,苏珏也微微弯下腰。<br />
李明月见状想走过去扶他,却转念一想,此举有些不妥。<br />
于是李明月说了句平身,之后走向帝位。<br />
接下来的早朝全程,苏珏一语不发,他半阖着眼睛端坐在那里,任由谁说什么也不会给去半点眼神。<br />
在场上也唯有周将军和长孙大人还能和他说两句。<br />
朝会的内容不多,算是千篇一律。<br />
然而就在李明月宣布散朝时,有御史中丞站了出来,“陛下,臣要弹劾一人。”<br />
第250章 青史不留<br />
“陛下, 臣要弹劾一人。”<br />
御史中丞的声音铿锵有力,叫人不可忽视。<br />
“你要弹劾的是何人啊?”<br />
宫漏声穿透垂拱殿的九重纱帷,柳绅的笏板在晨曦中划出一道冷光。<br />
御史中丞的紫袍被穿堂风吹得猎猎作响, 奏章上"结党营私"四个朱砂字像四柄利刃,直指端坐在蟠龙柱下的丞相苏珏。<br />
"启奏陛下,臣三日前所呈奏本字字泣血, 丞相苏珏自恃平南有功, 其门下举子占今科及第者十之六七……"<br />
闻言, 李安甫的指尖深深陷进金丝楠木的扶手。<br />
他看着苏珏用银匙舀起半盏牛乳, 素白的手指抚过招财油亮的皮毛,仿佛朝堂上雷霆万钧的指控不过是檐角掠过的燕鸣。<br />
太液池的荷花香混着龙涎香在殿中浮沉,却压不住御史台特有的松烟墨气。<br />
"……更兼私调漕粮赈济江南, 实乃收买民心、图谋不轨!"柳绅的声音陡然拔高, 惊得檐下栖鸽扑棱棱飞起。<br />
苏珏忽然轻笑出声,怀里的猫儿跟着"喵"了一声,引得几个年轻官员慌忙低头憋笑。<br />
李明月摩挲着玉扳指,目光掠过太子攥得发白的指节。<br />
三日前柳绅的奏章还压在紫檀匣底, 墨迹被晨露晕开,倒像是江南梅雨时节洇湿的窗纸。<br />
那时安甫捧着新贡的君山银针来请安, 茶汤里映着少年人欲言又止的眉眼。<br />
"苏先生。"<br />
李明月的声音惊破一室死寂, "御史台所言漕粮之事, 可有辩白?"<br />
苏珏终于放下银匙。<br />
招财跳上鎏金香炉, 尾巴扫过青烟袅袅的狻猊纹:"江南春汛冲毁官仓, 臣不过是将太仓存粮暂借三月。"<br />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 绢帛展开时似有寒梅暗香, "这是各州县出具的借据, 请陛下御览。"<br />
李安甫看着那卷账册在宦官手中传递, 难免想起去岁冬夜。苏珏披着鹤氅在东宫讲《盐铁论》,炭盆爆出火星时,他伸手拂去自己肩头的雪。<br />
那时账册就搁在青玉案上,墨迹未干的借据叠成小山,苏先生的手指被冻得泛红。<br />
"即便如此,也该先奏请圣裁。"<br />
柳绅的笏板重重磕在青砖上,"丞相专权至此,置陛下于何地?"<br />
殿角的铜壶滴漏突然发出清响,李明月望着漏箭上移的刻度,想起今晨太医跪在龙床前说的"沉疴难返"。<br />
而自己与长孙的孩儿出生已满三月,,朝堂上对于太子之位的揣测暗流涌动。<br />
这不是他想看到的。<br />
今生苏先生身体没有像前世一般积重难返,反而是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他不知自己还能撑多久,若到时自己宾天,单凭安甫一人怕是无法压制满朝文武。<br />
所以,李明月心里有了一个呼之欲出的想法。<br />
他要利用安甫对苏先生隐匿的情意将二人紧紧绑在一起,以防日后有什么不测。<br />
恰好此时招财跃上丹墀,他看见太子李安甫猛地站起身,蟒袍下摆扫翻了案上的茶盏。<br />
"平阳侯禁足半月,闭门思过。"<br />
李明月的声音像淬过冰的剑,"太子御前失仪,同罚。"<br />
李安甫的玉佩撞在蟠龙柱上,碎玉声惊起更多飞鸟。<br />
苏珏弯腰拾起半块残玉,指尖轻轻划过李安甫颤抖的手腕。<br />
这个动作快得像是错觉,却让李明月想起五年前,自己也是这样握住王兄的手,接过那方染血的冀州王印。<br />
……<br />
梨花谢尽时,苏府西跨院的垂丝海棠开得正好。<br />
张怀瑾捧着新收的《南史注疏》穿过月洞门,正瞧见苏珏半倚在藤榻上,指尖悬着半块松子糖逗弄池中锦鲤。<br />
春阳透过竹篾帘子洒在他雪青常服上,倒像是泼洒了一幅未干的青绿山水。<br />
"先生倒比在政事堂时还滋润些。"<br />
张怀瑾将书卷搁在石案上,瞥见砚台边压着张洒金笺,是柳绅侄儿今科应试的策论。<br />
苏珏懒懒支起身子,糖屑簌簌落进池中:"陛下要唱《空城计》,咱们总得把戏台搭得热闹些。"<br />
他忽地轻笑,捻起那张洒金笺在炭盆上晃了晃,"怀瑾,你猜这次送来的碧螺春里,究竟添了多少鹤顶红?"<br />
檐角铜铃骤响,惊飞了啄食的雀儿。<br />
张怀瑾望着苏珏饮尽半盏残茶,心中跳动如擂鼓。<br />
三日前刑部送来一摞密档,就在江南漕运的账册里,夹着柳氏私贩军械的契书。<br />
春风掠过回廊,吹得案头《永徽律》哗哗翻动,正停在"谋逆"那章。<br />
待到了春闱放榜那日,苏府后巷的丁香开得泼天泼地。<br />
李安甫一解了禁足,便赶紧往苏府而去。<br />
今日一早,平阳侯中毒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他自然是心急如焚。<br />
待李安甫冲进朱漆大门时,正撞见太医令的马车碾碎满地落花。<br />
自己从东宫带来的百年老参摔在青砖上,参须沾了苏珏唇畔溢出的黑血,看着十分骇人。<br />
"先生……"<br />
李安甫哽在喉头的声音倏地断了。<br />
他看见苏珏素来温润的指尖泛起青紫,白玉似的面庞蒙着层死灰,唯有枕畔那卷《长安政要》还带着温度。<br />
窗外忽地滚过惊雷,雨打芭蕉声里,他鬼使神差地握住那只纤瘦的手,之后又将双唇蜻蜓点水般贴上那片素白冰凉。<br />
“我,我在做什么……”<br />
只是一瞬间,李安甫如梦初醒,他方才都做了些什么啊……<br />
自己这样,可算得上是大逆不道了,若先生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