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479节
明光宗即位后,最不高兴的是郑贵妃,最高兴的是东林党。<br />
这是很正常的,从一开始,东林党就把筹码押在这位柔弱的太子身上,争国本、妖书案、梃击案,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坚定地站在这一边。<br />
现在回报的时候终于到了。<br />
明光宗非常够意思,刚上任,就升了几个人的官,这些人包括刘一璟、韩旷、周嘉谟、邹元标、孙如游等等。<br />
这几个人估计你不知道,其实也不用知道,只要你知道这几个人的职务,就能明白,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br />
刘一璟、韩旷,是东阁大学士,内阁成员,周嘉谟是吏部尚书,邹元标是大理寺丞,孙如游是礼部侍郎。当然,他们都是东林党。<br />
在这群人中,有内阁大臣、人事部部长、法院院长,部级高官,然而,在后来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他们只是配角。真正力挽狂澜的人,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br />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杨涟。<br />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湖广(湖北)应山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任常熟知县,后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br />
这是一份很普通的履历,因为这人非但当官晚,升得也不快,明光宗奄奄一息的时候,也才是个七品给事中。<br />
但在这份普通履历的后面,是一个不普通的人。<br />
上天总是不公平的,有些人天生就聪明,天生就牛,天生就是张居正、戚继光,而绝大多数平凡的人,天生就不聪明,天生就不牛,天生就是二傻子,没有办法。<br />
但上天依然是仁慈的,他给出了一条没有天赋,也能成功的道路。<br />
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而言,这是最好的道路,也是唯一的道路,它的名字,叫做纯粹。<br />
纯粹的意思,就是专心致志、认真、一根筋、二杆子等等等等。<br />
纯粹和执着,也是有区别的,所谓执着,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而纯粹,是见了棺材,也不掉泪。<br />
纯粹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他们的一生,往往只有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他们无法被收买,无法被威逼,他们不要钱,不要女色,甚至不要权势和名声。<br />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一个目标,以及坚定的决心和意志。<br />
杨涟,就是一个纯粹的人。<br />
他幼年的事迹并不多,也没有什么砸水缸之类的壮举,但从小就为人光明磊落,还很讲干净,干净到当县令的时候,廉政考核全国第一。此外,这位仁兄也是个不怕事的人,比如万历四十八年(1620),万历生病,半个月不吃饭,杨涟听说了,也不跟上级打招呼,就跑去找首辅方从哲:<br />
“皇上生病了,你应该去问安。”<br />
方首辅胆子小,脾气也好,面对这位小人物,丝毫不敢怠慢:<br />
“皇上一向忌讳这些问题,我只能去问宫里的内侍,也没消息。”<br />
朝廷首辅对七品小官,面子是给足了,杨先生却不要这个面子,他先举了个例子,教育了首辅大人,又大声强调:<br />
“你应该多去几次,事情自然就成了(自济)!”<br />
末了,还给首辅大人下了个命令:<br />
“这个时候,你应该住在内阁值班,不要到处走动!”<br />
毫无惧色。<br />
根据以上史料,以及他后来的表现,我们可以认定:在杨涟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为国尽忠,匡扶社稷。<br />
事实上,在十几天前的那个夜晚,这位不起眼的小人物,就曾影响过这个帝国的命运。<br />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夜,乾清宫。<br />
万历就快撑不住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反省了自己一生的错误,却也犯下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没有召见太子。<br />
一般说来,皇帝死前,儿子应该在身边,除了看着老爹归西、嚎几声壮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意义——确认继位。<br />
虽说太子的名分有了,但中国的事情一向难说,要不看着老爹走人,万一隔天突然冒出几份遗嘱、或是几个顾命大臣,偏说老头子临死前改了主意,还找人搞了公证,这桩官司可怎么打?<br />
但不知万历兄是忘了,还是故意的,反正没叫儿子进来。<br />
太子偏偏是个老实孩子,明知老头子不行了,又怕人搞鬼,在宫殿外急得团团转,可就是不敢进去。<br />
关键时刻,杨涟出现了。<br />
在得知情况后,他当机立断,派人找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王安。<br />
王安,时任太子侍读太监,在明代的历史中,这是一个重量级人物。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里,他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br />
而在那个夜晚,杨涟只给王安带去了一句话,一句至关紧要的话:<br />
“皇上已经病得很重了(疾甚),不召见太子,并不是他的本意。太子应该主动进宫问候(尝药视膳),等早上再回去。”<br />
这就是说,太子您之所以进宫,不是为了等你爹死,只是进去看看,早上再回去嘛。<br />
对于这个说法,太子十分满意,马上就进了宫,问候父亲的病情。<br />
当然,第二天早上,他没回去。<br />
朱常洛就此成为了皇帝,但杨涟并没有因此获得封赏,他依然是一个不起眼的给事中。不过,这对于杨先生而言,实在是个无所谓的事。<br />
他平静地回到暗处,继续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他很清楚,真正的斗争刚刚开始。<br />
事情正如他所料,蒙古崔大夫开了泻药,皇帝陛下拉得七荤八素,郑贵妃到处活动,李选侍经常串门。<br />
当这一切被组合起来的时候,那个无比险恶的阴谋已然暴露无遗。<br />
形势十分危急,不能再等待了。
这是很正常的,从一开始,东林党就把筹码押在这位柔弱的太子身上,争国本、妖书案、梃击案,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坚定地站在这一边。<br />
现在回报的时候终于到了。<br />
明光宗非常够意思,刚上任,就升了几个人的官,这些人包括刘一璟、韩旷、周嘉谟、邹元标、孙如游等等。<br />
这几个人估计你不知道,其实也不用知道,只要你知道这几个人的职务,就能明白,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br />
刘一璟、韩旷,是东阁大学士,内阁成员,周嘉谟是吏部尚书,邹元标是大理寺丞,孙如游是礼部侍郎。当然,他们都是东林党。<br />
在这群人中,有内阁大臣、人事部部长、法院院长,部级高官,然而,在后来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他们只是配角。真正力挽狂澜的人,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br />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杨涟。<br />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湖广(湖北)应山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任常熟知县,后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br />
这是一份很普通的履历,因为这人非但当官晚,升得也不快,明光宗奄奄一息的时候,也才是个七品给事中。<br />
但在这份普通履历的后面,是一个不普通的人。<br />
上天总是不公平的,有些人天生就聪明,天生就牛,天生就是张居正、戚继光,而绝大多数平凡的人,天生就不聪明,天生就不牛,天生就是二傻子,没有办法。<br />
但上天依然是仁慈的,他给出了一条没有天赋,也能成功的道路。<br />
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而言,这是最好的道路,也是唯一的道路,它的名字,叫做纯粹。<br />
纯粹的意思,就是专心致志、认真、一根筋、二杆子等等等等。<br />
纯粹和执着,也是有区别的,所谓执着,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而纯粹,是见了棺材,也不掉泪。<br />
纯粹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他们的一生,往往只有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他们无法被收买,无法被威逼,他们不要钱,不要女色,甚至不要权势和名声。<br />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一个目标,以及坚定的决心和意志。<br />
杨涟,就是一个纯粹的人。<br />
他幼年的事迹并不多,也没有什么砸水缸之类的壮举,但从小就为人光明磊落,还很讲干净,干净到当县令的时候,廉政考核全国第一。此外,这位仁兄也是个不怕事的人,比如万历四十八年(1620),万历生病,半个月不吃饭,杨涟听说了,也不跟上级打招呼,就跑去找首辅方从哲:<br />
“皇上生病了,你应该去问安。”<br />
方首辅胆子小,脾气也好,面对这位小人物,丝毫不敢怠慢:<br />
“皇上一向忌讳这些问题,我只能去问宫里的内侍,也没消息。”<br />
朝廷首辅对七品小官,面子是给足了,杨先生却不要这个面子,他先举了个例子,教育了首辅大人,又大声强调:<br />
“你应该多去几次,事情自然就成了(自济)!”<br />
末了,还给首辅大人下了个命令:<br />
“这个时候,你应该住在内阁值班,不要到处走动!”<br />
毫无惧色。<br />
根据以上史料,以及他后来的表现,我们可以认定:在杨涟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为国尽忠,匡扶社稷。<br />
事实上,在十几天前的那个夜晚,这位不起眼的小人物,就曾影响过这个帝国的命运。<br />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夜,乾清宫。<br />
万历就快撑不住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反省了自己一生的错误,却也犯下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没有召见太子。<br />
一般说来,皇帝死前,儿子应该在身边,除了看着老爹归西、嚎几声壮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意义——确认继位。<br />
虽说太子的名分有了,但中国的事情一向难说,要不看着老爹走人,万一隔天突然冒出几份遗嘱、或是几个顾命大臣,偏说老头子临死前改了主意,还找人搞了公证,这桩官司可怎么打?<br />
但不知万历兄是忘了,还是故意的,反正没叫儿子进来。<br />
太子偏偏是个老实孩子,明知老头子不行了,又怕人搞鬼,在宫殿外急得团团转,可就是不敢进去。<br />
关键时刻,杨涟出现了。<br />
在得知情况后,他当机立断,派人找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王安。<br />
王安,时任太子侍读太监,在明代的历史中,这是一个重量级人物。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里,他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br />
而在那个夜晚,杨涟只给王安带去了一句话,一句至关紧要的话:<br />
“皇上已经病得很重了(疾甚),不召见太子,并不是他的本意。太子应该主动进宫问候(尝药视膳),等早上再回去。”<br />
这就是说,太子您之所以进宫,不是为了等你爹死,只是进去看看,早上再回去嘛。<br />
对于这个说法,太子十分满意,马上就进了宫,问候父亲的病情。<br />
当然,第二天早上,他没回去。<br />
朱常洛就此成为了皇帝,但杨涟并没有因此获得封赏,他依然是一个不起眼的给事中。不过,这对于杨先生而言,实在是个无所谓的事。<br />
他平静地回到暗处,继续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他很清楚,真正的斗争刚刚开始。<br />
事情正如他所料,蒙古崔大夫开了泻药,皇帝陛下拉得七荤八素,郑贵妃到处活动,李选侍经常串门。<br />
当这一切被组合起来的时候,那个无比险恶的阴谋已然暴露无遗。<br />
形势十分危急,不能再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