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府里都死气沉沉,下人们更是大气都不敢出。<br />
粟玉还记得沈泠回来那日,手上衣袖上全是血,她吓了一跳,离近了看才知道那血是温行的。<br />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记得沈泠的眼神是她从未见过的冰冷,像寒冬里捂不化的冬凌,声音却异常冷静。<br />
未经奏准就让李振挪了军权去城中抓人,善用军权可是大罪。况且只是抓一个刺客……<br />
可粟玉却一句也不敢拦。<br />
忐忑地过了一夜,宫里来了消息,说是长公主遇刺,事出紧急,便不予追究挪用军权之事。<br />
粟玉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沈泠听到这个消息却只是冷嗤一声,转头便让人把大理寺卿叫过来,还让他跨级提了人去审。<br />
粟玉虽不懂朝政,但她也知道,这样的案子本应是交给刑部去审的。<br />
她又开始担心沈泠这样会不会被陛下责难,然而直到今日了,陛下都并未过问此事。<br />
陛下对长公主府向来苛责,特别是近几年来,无错还要罚三分,今次却只字未提。<br />
粟玉不解但又不敢问,实在是沈泠这几天的情绪太异常,倒是并没有动怒,只是时常沉默着,不知在想什么。<br />
除了遇刺当日回来时,她脸上不加掩饰的仇恨,这几日都异常平静,平静的处理着所有事。<br />
就连听到医师说温行脱离生命危险了,她都没有太大的波动。<br />
要不是她一日里总要去落枫院三四次,险些都以为她毫不关心了。<br />
此时听到行刺的那人自尽,她也没有太大的反应。<br />
屋中一直沉寂着,不知过了多久,她听见她道:“去把温挣给我叫过来。”<br />
书房内,沈泠在案后坐着,今日并未燃香,窗子也关上了,空气有些沉闷。<br />
温挣已经进来有一刻钟了,沈泠未出声,也并未让他坐下,他便只能站在那里。<br />
又过了半刻中,沈泠开口道:“阿挣,你来东昭多久了?”<br />
声音辨不出喜怒。<br />
“回殿下,自殿下救回阿挣,已有五年了。”<br />
他垂着头,并未看她,声音一样的不辨喜怒。<br />
“这五年,你可曾怨我?”<br />
他猛地抬头,神色有些激动,“怎会?殿下与我之恩,挣万死不能辞。”<br />
他直视着她,言辞中不像作假。<br />
沈泠同样注视着他,片刻后,道:“你回去吧。”<br />
他想再说些什么,她却先他一步起身出去了。<br />
他望着她的背影,就像许多次他在院中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一样,那许多次中温行都跟在她身侧,她有时还会对着他笑。<br />
不知为何,虽然住进了长公主府,他却感觉离她越来越远了,她好像越来越看不见他了。<br />
为什么跟在她身边的总是温行?为什么她要给他做点心吃?为什么她要单独教他政见?<br />
为什么,她总也看不到他了。<br />
就连那日从烧尾宴回来,他着了风寒,她也并未来过问,明明现在他住的离她这么近。<br />
为什么,她总也不来。<br />
慢慢的,他开始看温行越来越碍眼。<br />
以前,他总是抢走父亲的目光。如今,连她,他也要抢走吗?<br />
明明以前她对他的关心,是要胜于温行的。<br />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br />
不知什么时候,他心中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这念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br />
如果没有温行就好了。<br />
这样,她身边就只有他了。<br />
直到今日,他又一次收到了安宁公主府的密信,前些日烧尾宴后,安宁公主便与他来过信,大抵的意思是要招揽他,给出的条件是他现下、以及未来都不可能企及的。<br />
但那位安宁公主错看他了,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背叛沈泠的,他怎么可能会帮着别人一起来对付沈泠。<br />
他转手就将那封信扔进了香炉,燃了个尽。<br />
可他明明对她那样忠心,为什么她就是看不到他呢?<br />
今日,他知道是温行的生辰,他不想再看到他们两个在一起的画面,早早地便避开。<br />
可却总是控制不住在心中一遍遍的想,越想他便越恨温行。<br />
于是,今日他又收到那人的信时,鬼使神差的展开了。<br />
信上说,她很欣赏他的这份忠心,又问他难道不想沈泠身边只有他一人吗?<br />
他捏着那信,心跳如鼓。<br />
他想。<br />
于是,欲望战胜理智,他刻意忽略了这封信的意图。<br />
他其实知道,那人想除掉温行,也是除掉沈泠的臂膀,但他刻意压着想要去深究的想法,只想着将他除掉,这样她身边就只有他了。<br />
这府中,没有人比他更容易获取到她和温行的行踪。<br />
这件事他不后悔,唯一遗憾的是,温行没死。<br />
他心中惨笑,站在落枫院里久久的注视着温行的屋子。<br />
那位安宁公主,还真是不中用啊。<br />
第22章<br />
这日晚,安宁公主府。<br />
“殿下,今日下晌,那人已自尽了。”<br />
沈俪听完松了口气,随即又冷笑道:“她真是命大,那个温行竟然替她挡箭。”<br />
她早上去信让沈泠帮她归拢那些沈栋的旧臣,她不肯,那留着她也就没什么用了,除掉了沈泠,整个东昭便无人能与她相抗,说不定还能把温行给招拢了。<br />
于是,她借除掉温行之名,从温挣哪里得了消息,今日沈泠出去只有温行和她一起。<br />
真是天赐良机,她当即安排了死士去刺杀,只是没想到竟让她逃过去了。<br />
还有她这父皇,这次竟然这么纵容那个沈泠去兴师动众地查,难不成是老糊涂了?<br />
这事已过去了三日,那人已经自尽,温挣那里她更是不必担心,他自己就是从犯,他绝不会将这事说出去。<br />
只不过他太蠢了,他不知道的是,她想杀的人从来都不是温行,这样容貌与才华兼备的人,她怎么舍得杀掉?她只用除掉沈泠,那么她的一切就都是她的了。<br />
既然沈泠如今无从查起,那这姑侄情深的戏她还是要演下去的。<br />
她嘴角勾起一抹阴笑,“去信长公主府,就说我明日去探望。”<br />
是夜,长公主府。”<br />
明日来?她倒是会挑时候。”<br />
今日牢里的刺客自尽,明日她便来了。<br />
她这位好侄女儿机关算尽,算计了一圈,不知道有没有算到自己父皇最中意的,还是那位被她逼的禁闭在府里的皇兄呢?<br />
那日一路回来,她仔细想了想,这个时候想要她命的,只有一个人。<br />
沈俪自以为已经搬倒了沈栋,而她既不肯将温行让给她,又不肯替她归拢旧臣,如此她便对她没用了。<br />
知道她会出手对付她,但她没想到她这个侄女比她想象中还要狠,一出手便是要她的命。<br />
也是,她本就是个无依无靠的长公主,她死了自然也不会有人替她去查什么。<br />
但沈俪终究是料错了一点,沈栋事发后,东武帝只是将他禁闭,那可是通敌的大罪,他也不过是被软禁了起来。<br />
沈栋所犯之事,也并未被昭告天下,这便是为他日后回朝留有余地。<br />
即便是沈俪再次举报要审他的党同,东武帝无奈之下同意,也还是要大理寺秘审。<br />
所以,她那日回来才直接未奏而先用军权,她知道,东武帝此时不会拿她怎样,他还要留着她去制衡沈俪,为他的宝贝儿子铺路呢。<br />
她正出神,又听到粟玉惊喜地道:“殿下,温行醒了!”<br />
醒了?<br />
她猛地站起来,就要往落枫院去,走到殿门口又顿住脚步。<br />
她想起那日温行替她挡箭的模样,那样决绝,那样的眼神让她心慌,她莫名地想到了死别。<br />
他如何就能为她做到这一步了?<br />
她心中有种怪异的感觉,却又理不清,想问他,却又不知该问什么。<br />
他到底知不知道,他这样做,真的差点就丢了性命。<br />
如今看来,他是彻底忠心于她了,这不是她一开始最想要的吗?<br />
可是为什么她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高兴。<br />
她于他的救命之恩、栽培之恩,一切不过都是源于利用罢了,他其实不必对他忠心至此的。<br />
她只是想要他不会背叛她就行了,并不想要他为她舍生入死。<br />
难道是她的怀柔之术太过了?<br />
她想不清楚缘由,这太不符合常理了。<br />
在她看来,这段夹杂着利用,并不纯粹的关系,完全不值得谁为此舍弃性命。<br />
在这之前,她也不认为如今这个世界上,除了粟玉,还会有人用自己的身体去为她挡刀。<br />
特别是,那个人是温行。<br />
重活一世,她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唯独除了温行与温挣。
粟玉还记得沈泠回来那日,手上衣袖上全是血,她吓了一跳,离近了看才知道那血是温行的。<br />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记得沈泠的眼神是她从未见过的冰冷,像寒冬里捂不化的冬凌,声音却异常冷静。<br />
未经奏准就让李振挪了军权去城中抓人,善用军权可是大罪。况且只是抓一个刺客……<br />
可粟玉却一句也不敢拦。<br />
忐忑地过了一夜,宫里来了消息,说是长公主遇刺,事出紧急,便不予追究挪用军权之事。<br />
粟玉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沈泠听到这个消息却只是冷嗤一声,转头便让人把大理寺卿叫过来,还让他跨级提了人去审。<br />
粟玉虽不懂朝政,但她也知道,这样的案子本应是交给刑部去审的。<br />
她又开始担心沈泠这样会不会被陛下责难,然而直到今日了,陛下都并未过问此事。<br />
陛下对长公主府向来苛责,特别是近几年来,无错还要罚三分,今次却只字未提。<br />
粟玉不解但又不敢问,实在是沈泠这几天的情绪太异常,倒是并没有动怒,只是时常沉默着,不知在想什么。<br />
除了遇刺当日回来时,她脸上不加掩饰的仇恨,这几日都异常平静,平静的处理着所有事。<br />
就连听到医师说温行脱离生命危险了,她都没有太大的波动。<br />
要不是她一日里总要去落枫院三四次,险些都以为她毫不关心了。<br />
此时听到行刺的那人自尽,她也没有太大的反应。<br />
屋中一直沉寂着,不知过了多久,她听见她道:“去把温挣给我叫过来。”<br />
书房内,沈泠在案后坐着,今日并未燃香,窗子也关上了,空气有些沉闷。<br />
温挣已经进来有一刻钟了,沈泠未出声,也并未让他坐下,他便只能站在那里。<br />
又过了半刻中,沈泠开口道:“阿挣,你来东昭多久了?”<br />
声音辨不出喜怒。<br />
“回殿下,自殿下救回阿挣,已有五年了。”<br />
他垂着头,并未看她,声音一样的不辨喜怒。<br />
“这五年,你可曾怨我?”<br />
他猛地抬头,神色有些激动,“怎会?殿下与我之恩,挣万死不能辞。”<br />
他直视着她,言辞中不像作假。<br />
沈泠同样注视着他,片刻后,道:“你回去吧。”<br />
他想再说些什么,她却先他一步起身出去了。<br />
他望着她的背影,就像许多次他在院中望着她离去的背影一样,那许多次中温行都跟在她身侧,她有时还会对着他笑。<br />
不知为何,虽然住进了长公主府,他却感觉离她越来越远了,她好像越来越看不见他了。<br />
为什么跟在她身边的总是温行?为什么她要给他做点心吃?为什么她要单独教他政见?<br />
为什么,她总也看不到他了。<br />
就连那日从烧尾宴回来,他着了风寒,她也并未来过问,明明现在他住的离她这么近。<br />
为什么,她总也不来。<br />
慢慢的,他开始看温行越来越碍眼。<br />
以前,他总是抢走父亲的目光。如今,连她,他也要抢走吗?<br />
明明以前她对他的关心,是要胜于温行的。<br />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br />
不知什么时候,他心中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这念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br />
如果没有温行就好了。<br />
这样,她身边就只有他了。<br />
直到今日,他又一次收到了安宁公主府的密信,前些日烧尾宴后,安宁公主便与他来过信,大抵的意思是要招揽他,给出的条件是他现下、以及未来都不可能企及的。<br />
但那位安宁公主错看他了,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背叛沈泠的,他怎么可能会帮着别人一起来对付沈泠。<br />
他转手就将那封信扔进了香炉,燃了个尽。<br />
可他明明对她那样忠心,为什么她就是看不到他呢?<br />
今日,他知道是温行的生辰,他不想再看到他们两个在一起的画面,早早地便避开。<br />
可却总是控制不住在心中一遍遍的想,越想他便越恨温行。<br />
于是,今日他又收到那人的信时,鬼使神差的展开了。<br />
信上说,她很欣赏他的这份忠心,又问他难道不想沈泠身边只有他一人吗?<br />
他捏着那信,心跳如鼓。<br />
他想。<br />
于是,欲望战胜理智,他刻意忽略了这封信的意图。<br />
他其实知道,那人想除掉温行,也是除掉沈泠的臂膀,但他刻意压着想要去深究的想法,只想着将他除掉,这样她身边就只有他了。<br />
这府中,没有人比他更容易获取到她和温行的行踪。<br />
这件事他不后悔,唯一遗憾的是,温行没死。<br />
他心中惨笑,站在落枫院里久久的注视着温行的屋子。<br />
那位安宁公主,还真是不中用啊。<br />
第22章<br />
这日晚,安宁公主府。<br />
“殿下,今日下晌,那人已自尽了。”<br />
沈俪听完松了口气,随即又冷笑道:“她真是命大,那个温行竟然替她挡箭。”<br />
她早上去信让沈泠帮她归拢那些沈栋的旧臣,她不肯,那留着她也就没什么用了,除掉了沈泠,整个东昭便无人能与她相抗,说不定还能把温行给招拢了。<br />
于是,她借除掉温行之名,从温挣哪里得了消息,今日沈泠出去只有温行和她一起。<br />
真是天赐良机,她当即安排了死士去刺杀,只是没想到竟让她逃过去了。<br />
还有她这父皇,这次竟然这么纵容那个沈泠去兴师动众地查,难不成是老糊涂了?<br />
这事已过去了三日,那人已经自尽,温挣那里她更是不必担心,他自己就是从犯,他绝不会将这事说出去。<br />
只不过他太蠢了,他不知道的是,她想杀的人从来都不是温行,这样容貌与才华兼备的人,她怎么舍得杀掉?她只用除掉沈泠,那么她的一切就都是她的了。<br />
既然沈泠如今无从查起,那这姑侄情深的戏她还是要演下去的。<br />
她嘴角勾起一抹阴笑,“去信长公主府,就说我明日去探望。”<br />
是夜,长公主府。”<br />
明日来?她倒是会挑时候。”<br />
今日牢里的刺客自尽,明日她便来了。<br />
她这位好侄女儿机关算尽,算计了一圈,不知道有没有算到自己父皇最中意的,还是那位被她逼的禁闭在府里的皇兄呢?<br />
那日一路回来,她仔细想了想,这个时候想要她命的,只有一个人。<br />
沈俪自以为已经搬倒了沈栋,而她既不肯将温行让给她,又不肯替她归拢旧臣,如此她便对她没用了。<br />
知道她会出手对付她,但她没想到她这个侄女比她想象中还要狠,一出手便是要她的命。<br />
也是,她本就是个无依无靠的长公主,她死了自然也不会有人替她去查什么。<br />
但沈俪终究是料错了一点,沈栋事发后,东武帝只是将他禁闭,那可是通敌的大罪,他也不过是被软禁了起来。<br />
沈栋所犯之事,也并未被昭告天下,这便是为他日后回朝留有余地。<br />
即便是沈俪再次举报要审他的党同,东武帝无奈之下同意,也还是要大理寺秘审。<br />
所以,她那日回来才直接未奏而先用军权,她知道,东武帝此时不会拿她怎样,他还要留着她去制衡沈俪,为他的宝贝儿子铺路呢。<br />
她正出神,又听到粟玉惊喜地道:“殿下,温行醒了!”<br />
醒了?<br />
她猛地站起来,就要往落枫院去,走到殿门口又顿住脚步。<br />
她想起那日温行替她挡箭的模样,那样决绝,那样的眼神让她心慌,她莫名地想到了死别。<br />
他如何就能为她做到这一步了?<br />
她心中有种怪异的感觉,却又理不清,想问他,却又不知该问什么。<br />
他到底知不知道,他这样做,真的差点就丢了性命。<br />
如今看来,他是彻底忠心于她了,这不是她一开始最想要的吗?<br />
可是为什么她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高兴。<br />
她于他的救命之恩、栽培之恩,一切不过都是源于利用罢了,他其实不必对他忠心至此的。<br />
她只是想要他不会背叛她就行了,并不想要他为她舍生入死。<br />
难道是她的怀柔之术太过了?<br />
她想不清楚缘由,这太不符合常理了。<br />
在她看来,这段夹杂着利用,并不纯粹的关系,完全不值得谁为此舍弃性命。<br />
在这之前,她也不认为如今这个世界上,除了粟玉,还会有人用自己的身体去为她挡刀。<br />
特别是,那个人是温行。<br />
重活一世,她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唯独除了温行与温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