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见大白转身,尾巴一竖,屁股一撅。<br />
“噗”的一声,大白在他的左靴上拉了一泡热腾腾的屎。<br />
青苹忙道:“三阿哥息怒!”<br />
难以言说的气味扑鼻而来,弘时脑门涨红,握紧拳头,一字一顿道:<br />
“没、关、系、你、原、谅、我、就、好。”<br />
“嗷呜~!”<br />
闻言,大白看起来十分高兴,并感动地给他的右靴又来了一泡。<br />
双脚感受到温热湿软的触感,弘时面白如纸,在青苹惊讶到惊恐的目光中,扭曲微笑。<br />
“这很好,没关系,我可以。”<br />
……<br />
另一边,四爷主帐中。<br />
“阿玛,我来了!”<br />
乌希哈大喊着,欢快地跑进来,但她看到四爷正面色严肃地在桌案前书写着什么,立刻捂住嘴巴,放轻脚步。<br />
然而四爷的思路还是被打断了。<br />
他没有任何不悦,抬头冲乌希哈招手,“还没用膳吧,饿了没有?先吃点。”<br />
“谢谢阿玛。”<br />
等乌希哈用完一个白面馍馍和一杯羊奶,四爷把她抱起放在自己膝上。<br />
桌上的奏折还摊开着,乌希哈十分乖巧地转头回避,“阿玛在忙的话,我先在边上练大字吧。”<br />
不料四爷摇头,把她的小脑袋转回来,对她道:“这是今日要呈给你皇玛法的奏疏,有关大清贵女抚蒙联姻之策,阿玛想请乌希哈帮阿玛看看。”<br />
第62章 上奏了<br />
乌希哈惊讶, “让我也看?”<br />
四爷摸摸她的头,“这一切,算得上是因你而起, 所以阿玛想听听你的意见。”<br />
他发现,或许是因为年幼,或许是因为别的什么,乌希哈总能看到些他们看不到的地方。<br />
四爷并不排斥, 反而看重珍惜,将其视之为一种机缘。<br />
“其实都是意外。”乌希哈不好意思道。<br />
这一趟, 她更像是个旁观者,真正的主角应该是乌林珠。<br />
“来,你先自己看,有看不懂的再问阿玛。”四爷将奏疏翻到最前。<br />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考校她的功课。<br />
古文的用语和行文,乌希哈不太习惯, 但这个机会太难得太珍贵了,她忍着头昏脑涨, 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br />
毕竟是写给康熙的奏本, 开头少不了歌功颂德。<br />
接着四爷详述了此番查访的所见所闻。<br />
将一切诉诸于文字后,乌希哈再次感受到这几页纸上承载的那些贵女们的血泪。<br />
即便到了未来,她们留给后世的也只是短短的“抚蒙”“早逝”“守寡”等只言片语。<br />
后人知道康熙大帝、康乾盛世, 却无人知晓她们的过往生平。<br />
乌希哈的鼻子又开始发酸。<br />
她告诉自己,就是因为这样,她才要努力试着去改变点什么。<br />
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br />
翻过一页, 乌希哈看到了恪靖公主的名字。<br />
四爷在奏中历数恪靖出嫁十四年来的种种功绩, 称赞“恪靖可保喀尔喀部数十年无忧”“实乃皇父高瞻远瞩”“抚蒙贵女当尽以此为表率”。<br />
四爷对恪靖大着笔墨,是想用这个鲜活的成功例子, 让康熙更容易接受。<br />
一个恪靖,顶得上十个、百个曾经的乌林珠。<br />
前日,四爷与恪靖深谈了两个时辰,意外发现她确实对嫁到蒙古没有一丝怨言,只有庆幸。<br />
“在紫禁城,我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贵人之女。但在喀尔喀草原,我是人人爱戴的‘海蚌公主’。”<br />
那位喀尔喀亲王,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不染二色。<br />
他们一直小瞧了她。<br />
有了对比,四爷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br />
指婚前人选的斟酌确定,应考量其性情能力而仅非身份。在名利上给抚蒙格格嘉赏,前期培养她们的各样技能,出嫁后也需要保障相应的人手与后勤。<br />
她们不应该是消耗品。<br />
那样不仅达不到安抚联合草原的目的,反而会叫蒙古看轻大清,生出多尔济色稜那样的反骨。<br />
她们是在奔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朝廷理当让忠臣良将有泰山可倚。<br />
比起乌希哈的某些异想天开,四爷的奏疏基于当前国情和康熙的执政需求,极大可能被康熙采纳。<br />
乌希哈以为,能迈出这一步,给予抚蒙格格更多的重视和支援,暂时已经足够好了。<br />
路要一步一步走,才能稳当。<br />
但乌希哈也有些另外的、自己的小看法。<br />
她伸手顺着条陈指下来,依次道:<br />
“阿玛,这个给‘族中’的封赏,能不能给她们自己呢?”<br />
“以后归宁宴每年都办,是不是可以请京城的娘家人一起来团聚?”<br />
“还有,除了朝廷,她们自己也可以联合起来,有个像是端敏公主或者恪靖姑姑那样的主导者,让她们时常通信往来,聚会商讨,互相帮助扶持。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她们是近亲加近邻,或许比朝廷的护卫更能理解彼此。”<br />
乌希哈说的每一个字,四爷都认真聆听,时不时在奏本上划去、增添几行批注,除了少数可能犯康熙忌讳的,其余都采纳了。<br />
他仍然更多地站在政治大局考虑,但他愿意接受乌希哈为他补上一份女性视角的关怀。<br />
四爷听得越认真,乌希哈说得越多。<br />
一个时辰后,他将奏本重新抄写一遍,在最末落款,又把笔交给乌希哈。<br />
乌希哈慌忙捧好,小心地不让墨水弄脏奏疏和二人衣物,疑惑道:“阿玛?”<br />
“在这儿,”四爷指着自己名字之后的空白处,“写上你的名字吧。”<br />
“真,真的可以吗?”乌希哈不敢置信,“可我又不是皇玛法的臣子。”<br />
“何以为人臣?忠君直谏,心怀大义。”四爷摸着她的头,认真鼓励道,“你当得。”<br />
乌希哈仍有些忐忑,四爷握住她的手,像过去教她习字那样,一笔一划在奏折上签上她的名字。<br />
——臣胤禛,乌希哈。<br />
待墨迹干涸后,乌希哈忍不住用手反复轻轻摩挲,嘴角高高翘着,甚至感觉到些许酸痛。<br />
她仰头看向四爷,眼前这个人给了她太多的纵容和信任,让她克制不住想倾诉更多、恳求更多。<br />
“阿玛,以后能不能,能不能不要让那么多格格抚蒙?”<br />
乌希哈这话让四爷怔住。<br />
她是把他当做何等身份在请求?<br />
乌希哈继续道:“我们可以造很强的武器,训练厉害的军队。”<br />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br />
“江山重于私情,大局之下,没有民族之分,男女之别。”四爷没有答应或是拒绝,只是叹息,“但这江山,也是由无数私情汇集而成。”<br />
“若有朝一日——”<br />
有朝一日,惟愿国泰民安,爱女无悲。<br />
……<br />
未时末。<br />
康熙龙账内,只有他与乌林珠二人。<br />
明日便要拔营回京了,乌林珠今日主动求见。<br />
今天的她,换回了未婚时的满族装束,这几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静养,在康熙的交代和四爷的关照下,各色药膳补品流水般进了肚子。<br />
心中不再郁结,又顾及到肚子里的孩子,乌林珠来者不拒,短短几天,整个人圆了一圈,面色也红润起来。<br />
她此前太过憔悴消瘦,乍一看,仿佛变了个人。<br />
或者说是变回了她本该有的模样。<br />
康熙的眼神有片刻恍惚。<br />
“坐吧。”康熙指了指边上的绣墩。<br />
“谢皇玛法。”乌林珠入座时,一只手下意识地扶着肚子。<br />
康熙问:“这个孩子,你打算如何处置。”<br />
“孙女要生下他。”乌林珠道,“前几日,孙女已经求见过端敏公主,请皇玛法准许孙女暂时搬往左翼中旗。”<br />
没有了多尔济色稜,又求得端敏公主的庇护,乌林珠对独自生养孩子并不担忧。<br />
这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孩子。<br />
希望她的识大体、顾大局,能让康熙对京城中的胤褆和同母弟妹们,多几分宽待。<br />
康熙沉吟片刻,道:“端敏那个性子,确实能护得住你。这孩子也是我们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多尔济色稜的事情,不会牵连到他头上。”<br />
达楞泰一支即将被问罪,但整个科尔沁打断骨头连着筋,与大清关系必然陷入低谷。<br />
这个孩子生下来,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缓冲。
“噗”的一声,大白在他的左靴上拉了一泡热腾腾的屎。<br />
青苹忙道:“三阿哥息怒!”<br />
难以言说的气味扑鼻而来,弘时脑门涨红,握紧拳头,一字一顿道:<br />
“没、关、系、你、原、谅、我、就、好。”<br />
“嗷呜~!”<br />
闻言,大白看起来十分高兴,并感动地给他的右靴又来了一泡。<br />
双脚感受到温热湿软的触感,弘时面白如纸,在青苹惊讶到惊恐的目光中,扭曲微笑。<br />
“这很好,没关系,我可以。”<br />
……<br />
另一边,四爷主帐中。<br />
“阿玛,我来了!”<br />
乌希哈大喊着,欢快地跑进来,但她看到四爷正面色严肃地在桌案前书写着什么,立刻捂住嘴巴,放轻脚步。<br />
然而四爷的思路还是被打断了。<br />
他没有任何不悦,抬头冲乌希哈招手,“还没用膳吧,饿了没有?先吃点。”<br />
“谢谢阿玛。”<br />
等乌希哈用完一个白面馍馍和一杯羊奶,四爷把她抱起放在自己膝上。<br />
桌上的奏折还摊开着,乌希哈十分乖巧地转头回避,“阿玛在忙的话,我先在边上练大字吧。”<br />
不料四爷摇头,把她的小脑袋转回来,对她道:“这是今日要呈给你皇玛法的奏疏,有关大清贵女抚蒙联姻之策,阿玛想请乌希哈帮阿玛看看。”<br />
第62章 上奏了<br />
乌希哈惊讶, “让我也看?”<br />
四爷摸摸她的头,“这一切,算得上是因你而起, 所以阿玛想听听你的意见。”<br />
他发现,或许是因为年幼,或许是因为别的什么,乌希哈总能看到些他们看不到的地方。<br />
四爷并不排斥, 反而看重珍惜,将其视之为一种机缘。<br />
“其实都是意外。”乌希哈不好意思道。<br />
这一趟, 她更像是个旁观者,真正的主角应该是乌林珠。<br />
“来,你先自己看,有看不懂的再问阿玛。”四爷将奏疏翻到最前。<br />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考校她的功课。<br />
古文的用语和行文,乌希哈不太习惯, 但这个机会太难得太珍贵了,她忍着头昏脑涨, 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br />
毕竟是写给康熙的奏本, 开头少不了歌功颂德。<br />
接着四爷详述了此番查访的所见所闻。<br />
将一切诉诸于文字后,乌希哈再次感受到这几页纸上承载的那些贵女们的血泪。<br />
即便到了未来,她们留给后世的也只是短短的“抚蒙”“早逝”“守寡”等只言片语。<br />
后人知道康熙大帝、康乾盛世, 却无人知晓她们的过往生平。<br />
乌希哈的鼻子又开始发酸。<br />
她告诉自己,就是因为这样,她才要努力试着去改变点什么。<br />
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br />
翻过一页, 乌希哈看到了恪靖公主的名字。<br />
四爷在奏中历数恪靖出嫁十四年来的种种功绩, 称赞“恪靖可保喀尔喀部数十年无忧”“实乃皇父高瞻远瞩”“抚蒙贵女当尽以此为表率”。<br />
四爷对恪靖大着笔墨,是想用这个鲜活的成功例子, 让康熙更容易接受。<br />
一个恪靖,顶得上十个、百个曾经的乌林珠。<br />
前日,四爷与恪靖深谈了两个时辰,意外发现她确实对嫁到蒙古没有一丝怨言,只有庆幸。<br />
“在紫禁城,我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贵人之女。但在喀尔喀草原,我是人人爱戴的‘海蚌公主’。”<br />
那位喀尔喀亲王,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不染二色。<br />
他们一直小瞧了她。<br />
有了对比,四爷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br />
指婚前人选的斟酌确定,应考量其性情能力而仅非身份。在名利上给抚蒙格格嘉赏,前期培养她们的各样技能,出嫁后也需要保障相应的人手与后勤。<br />
她们不应该是消耗品。<br />
那样不仅达不到安抚联合草原的目的,反而会叫蒙古看轻大清,生出多尔济色稜那样的反骨。<br />
她们是在奔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朝廷理当让忠臣良将有泰山可倚。<br />
比起乌希哈的某些异想天开,四爷的奏疏基于当前国情和康熙的执政需求,极大可能被康熙采纳。<br />
乌希哈以为,能迈出这一步,给予抚蒙格格更多的重视和支援,暂时已经足够好了。<br />
路要一步一步走,才能稳当。<br />
但乌希哈也有些另外的、自己的小看法。<br />
她伸手顺着条陈指下来,依次道:<br />
“阿玛,这个给‘族中’的封赏,能不能给她们自己呢?”<br />
“以后归宁宴每年都办,是不是可以请京城的娘家人一起来团聚?”<br />
“还有,除了朝廷,她们自己也可以联合起来,有个像是端敏公主或者恪靖姑姑那样的主导者,让她们时常通信往来,聚会商讨,互相帮助扶持。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她们是近亲加近邻,或许比朝廷的护卫更能理解彼此。”<br />
乌希哈说的每一个字,四爷都认真聆听,时不时在奏本上划去、增添几行批注,除了少数可能犯康熙忌讳的,其余都采纳了。<br />
他仍然更多地站在政治大局考虑,但他愿意接受乌希哈为他补上一份女性视角的关怀。<br />
四爷听得越认真,乌希哈说得越多。<br />
一个时辰后,他将奏本重新抄写一遍,在最末落款,又把笔交给乌希哈。<br />
乌希哈慌忙捧好,小心地不让墨水弄脏奏疏和二人衣物,疑惑道:“阿玛?”<br />
“在这儿,”四爷指着自己名字之后的空白处,“写上你的名字吧。”<br />
“真,真的可以吗?”乌希哈不敢置信,“可我又不是皇玛法的臣子。”<br />
“何以为人臣?忠君直谏,心怀大义。”四爷摸着她的头,认真鼓励道,“你当得。”<br />
乌希哈仍有些忐忑,四爷握住她的手,像过去教她习字那样,一笔一划在奏折上签上她的名字。<br />
——臣胤禛,乌希哈。<br />
待墨迹干涸后,乌希哈忍不住用手反复轻轻摩挲,嘴角高高翘着,甚至感觉到些许酸痛。<br />
她仰头看向四爷,眼前这个人给了她太多的纵容和信任,让她克制不住想倾诉更多、恳求更多。<br />
“阿玛,以后能不能,能不能不要让那么多格格抚蒙?”<br />
乌希哈这话让四爷怔住。<br />
她是把他当做何等身份在请求?<br />
乌希哈继续道:“我们可以造很强的武器,训练厉害的军队。”<br />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br />
“江山重于私情,大局之下,没有民族之分,男女之别。”四爷没有答应或是拒绝,只是叹息,“但这江山,也是由无数私情汇集而成。”<br />
“若有朝一日——”<br />
有朝一日,惟愿国泰民安,爱女无悲。<br />
……<br />
未时末。<br />
康熙龙账内,只有他与乌林珠二人。<br />
明日便要拔营回京了,乌林珠今日主动求见。<br />
今天的她,换回了未婚时的满族装束,这几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静养,在康熙的交代和四爷的关照下,各色药膳补品流水般进了肚子。<br />
心中不再郁结,又顾及到肚子里的孩子,乌林珠来者不拒,短短几天,整个人圆了一圈,面色也红润起来。<br />
她此前太过憔悴消瘦,乍一看,仿佛变了个人。<br />
或者说是变回了她本该有的模样。<br />
康熙的眼神有片刻恍惚。<br />
“坐吧。”康熙指了指边上的绣墩。<br />
“谢皇玛法。”乌林珠入座时,一只手下意识地扶着肚子。<br />
康熙问:“这个孩子,你打算如何处置。”<br />
“孙女要生下他。”乌林珠道,“前几日,孙女已经求见过端敏公主,请皇玛法准许孙女暂时搬往左翼中旗。”<br />
没有了多尔济色稜,又求得端敏公主的庇护,乌林珠对独自生养孩子并不担忧。<br />
这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孩子。<br />
希望她的识大体、顾大局,能让康熙对京城中的胤褆和同母弟妹们,多几分宽待。<br />
康熙沉吟片刻,道:“端敏那个性子,确实能护得住你。这孩子也是我们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多尔济色稜的事情,不会牵连到他头上。”<br />
达楞泰一支即将被问罪,但整个科尔沁打断骨头连着筋,与大清关系必然陷入低谷。<br />
这个孩子生下来,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