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风气向来朴直,实力为上,见过这自然都闭了嘴。<br />
经年下来,成了朝中一奇观:<br />
话最多的御史台,居然内部认认真真供着尊话最少的大神,无一人有异议。<br />
要说是因为其榜眼出身,倒也不至于;<br />
大家都是考上来的,顶上面虽不能说都是三鼎甲,至少也没人太难看;<br />
更何况还有资历压着,排辈也不是这么个排法……<br />
御史台却心甘情愿养着这么个六年就写了俩折子的废物,不知是哪根筋搭错。<br />
但风经历又是当年小皇帝亲口答应拨去御史台的,也没人动的了他。<br />
说到底,无利无害的一个东西,当他不存在就是了。<br />
何必多关注呢?<br />
风采青就在这无人在意的氛围中,默默编纂起《续弹叔颐集》。<br />
那些一夜中被烧去的锋锐文字,一枚一枚再现人间,逐渐成集。<br />
寄托着这久别家乡,甘心留在京城受人冷眼的六品小官的一个心愿。<br />
一个那样简单,似乎又无望的心愿。<br />
……<br />
“妃呼豨!”<br />
“人间修睦?何日可见?”<br />
“采青无才,聊成此集,后来者当谨以为戒。<br />
第63章<br />
沈厌卿默然。<br />
对着颗如此纯粹的赤子之心, 他倒是真的不知该说什么。<br />
姚伏则在他对面冷笑:<br />
“还说与你无关?”<br />
“当年那些热闹,可都是你一手搅合起来的;”<br />
“如今把人家孩子吓成这样,你该如何赔?赔的起么?”<br />
杨驻景也不知, 自己是如何讲了些事,就闹得两个大人心情都不好起来, 噤声鼓捣手串去了。<br />
沈厌卿深吸口气, 换了个自称:<br />
“朝中风云, 向来都有;”<br />
“厌卿也不过是借势而已,伤了无辜之人,实在不该。”<br />
“但……若说欠他, 也不是欠一个官位,一个前程而已。”<br />
他抬眼,直直看向姚伏,神色中多了几分严肃。<br />
“而是欠他个海晏河清的世间。”<br />
“欠他,欠圣人, 欠天下所有人……我本以为我命短,无缘再理后续。”<br />
“可现在既看见了,就不能不管。”<br />
“姚太从,你和我是一样的,我比你还清楚。”<br />
姚伏冷哼:<br />
“休要上纲上线,说实事。”<br />
“总得让我见到你的诚意。”<br />
沈帝师执起茶壶,将对方本就不曾动过的茶盅倒得更满。<br />
水面清而圆,流着亮光。<br />
“我与圣人回禀, 先召他, 再召你;”<br />
“还有沈家……当年放手太急, 我不知道沈家如今是什么情况,但会尽力问过。”<br />
“若能再搜罗起来, 也交给你。”<br />
“这些足够否?若是不够……”<br />
“够了够了,暂且够了。”<br />
姚伏一挥手,算是应下了这件烫手的事。<br />
而后他不知想起什么,表情中竟露出一丝微不可察的局促:<br />
“柳矜云给你的东西,可拿到了?”<br />
沈厌卿眉间又泛起笑意。<br />
“拿到了。师弟一向手巧。”<br />
姚伏此人耐骂,但禁不起夸。一听这句就脸皮薄起来,硬声道:<br />
“……她拿她那把琴换的。”<br />
“什么’永矢弗谖‘……她本要刻这句,我说太复杂,不准。”<br />
“于是她就换了。换成什么……平安顺遂?我记不清了。”<br />
“倒是把你当小孩了,好笑。”<br />
“反正你好好收着吧。她让我做成能收纳的样式,估计里面的东西也重要的很。”<br />
“要是有空,你还是该去德王府问问。”<br />
作为早知道那把长命锁的存在的人,姚伏思来想去,还是咽下了那句没必要说出口的话。<br />
——她不恨你,也没人恨你。<br />
但沈厌卿连东西都拿到了,若还是领悟不到这个意思……<br />
那就是脑子坏了。没治了,算了吧。<br />
……<br />
“只是不知,杨小侯爷不在朝中,怎么知道的这样清楚?”<br />
忠瑞侯府的继承人自然算是出身高;<br />
但杨国舅实在有着过于旺盛的责任心,坚决拒绝了任何给自己儿子谋个能祸害人的位置的可能。<br />
推来推去,杨驻景身上只挂了个金吾卫千户的小衔儿,虚职,平时跟着训练而已,不能真去管人。<br />
杨侯爷还月月监督他把俸禄退回去,给国库省点心:<br />
光添乱了,怎么好意思拿钱的?侯府尚且养得起你,快退快退。<br />
奉旨逃班的杨千户嚼嚼没人动的海棠酥:<br />
“他编书,我给钱啊。”<br />
姚伏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br />
《续弹叔颐集》不能算是御史台官方所著,也难拿到拨款;<br />
即便如此,风采青还是撑了下来,一直听说是因为背后有位出手阔绰的赞助者。<br />
不光不限本数,连用纸用墨都大手一挥说买最好的来。<br />
又由于风采青官居六品,在御史台担职,书中主角沈叔颐贵为帝师又远在文州……这书编成了,其实很难发行。<br />
所以这些年下来大家虽然都知道这《续弹叔颐集》的存在,但也只知道“一直在编”,见不着实物。<br />
那赞助者也不恼,始终就这么供着银子。<br />
世人都叹如此冤大头上哪去找,不想竟就在眼前。<br />
还是个不读书的。<br />
这话当然不能说出口,杨驻景也没打算自己解释。<br />
至于皇帝的表弟是如何遇上落魄朝士,又突发奇想解囊相助;<br />
再偶然在御前提起,得了私下表彰的传奇过往……<br />
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br />
……<br />
风采青跟着带路的内侍,进了御书房,恭恭敬敬跪下。<br />
旁人都说他像根枯木,他也就安心扮成枯木的样子。<br />
不言不语,不声不响,至少就不会遇上危险。<br />
他还做不成什么事,还不到该显露锋芒的时候;<br />
再者,他答应了要等人回来,就不能在那之前也被逐出朝堂。<br />
抱着这样的想法,即使是面对圣人,他也安之若素,不见惶恐的样子。<br />
倒是有种不符合年龄的沉稳——更别说前两日还有两位尚书两位侍郎在此撕破脸皮,上蹿下跳地对骂。<br />
相比之下,风经历这一番实在是显得体面了太多。<br />
小皇帝端坐案后,叫他起来回话,问他一句:<br />
“风爱卿这些年不得重用,心中可有怨怼?”<br />
这话从何而来呢?<br />
看不懂皇帝想说什么,但也不能乱答。<br />
风采青将声音压低,平静答道:<br />
“臣是陛下的门生,自然陛下要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br />
“为朝堂,为万姓,做事岂分轻重高低?”<br />
“臣只怕自己做的还不够好,绝没有自怨自艾的可能。”<br />
答得这样圆润又滴水不漏,不知道的还以为风经历今年六十有二,在朝廷混过五十载有余。<br />
皇帝满意颔首,随后是沉默,不知在想什么。<br />
风采青也低头肃立,不去直面天颜。<br />
他余光看见有人从旁边的小室转出来,一身杏红,还道是内侍;<br />
那人却停在他身前,声音温和,带着些许诧异:<br />
“经年不见,怎么闹成了这副样子?”<br />
“抬起头来看我——嗳,如今我还得称你声大人了。”<br />
年轻人到底缺些定性,猛地抬头,正看见沈帝师那张熟悉的脸。<br />
其实他也只远远见过几面,送别那日更是隔着帘子。<br />
可过了这么多年,说话的声调他竟记得清清楚楚;<br />
就好像有仙人挟着他那些葬在许多年前的青春气盛,驾着祥云,翩翩然回来唤他。<br />
如惊雷,如焰火,烧尽了枯树死去的皮,而后就是万木勃发的新生。<br />
他张张口,却不知道该如何在御前表现这番重逢的惊喜:<br />
“帝师……”<br />
这是最合适的称呼了。<br />
从帝师方才那句话来看,其目前虽被召回京城,但还未起复,尚是七品的地方官。<br />
若是私下见面,他自然愿意叫一声沈大人;<br />
可是在圣人面前,他就不敢出一点儿错。<br />
陛下为何召您回来……?<br />
风采青不敢问,他以为这是梦中,或是幻觉。<br />
但万一这真是现实,那就一定是好事。<br />
他看见帝师身上穿的是红色,就知道这是圣人特别恩准过的。<br />
否则,大楚服色逾制是重罪,即使是常服形制,往往也难以避开。<br />
帝师穿这件红,陛下允许帝师穿这件红,就已经摆明了二人的态度。<br />
情况其实不危险,反而很安全……吧。<br />
“采青见过帝师。”<br />
风采青不知该说什么,只能深揖一礼,以示敬重。<br />
拿出后辈姿态来,品级上的差异就多少可以削弱些了。
经年下来,成了朝中一奇观:<br />
话最多的御史台,居然内部认认真真供着尊话最少的大神,无一人有异议。<br />
要说是因为其榜眼出身,倒也不至于;<br />
大家都是考上来的,顶上面虽不能说都是三鼎甲,至少也没人太难看;<br />
更何况还有资历压着,排辈也不是这么个排法……<br />
御史台却心甘情愿养着这么个六年就写了俩折子的废物,不知是哪根筋搭错。<br />
但风经历又是当年小皇帝亲口答应拨去御史台的,也没人动的了他。<br />
说到底,无利无害的一个东西,当他不存在就是了。<br />
何必多关注呢?<br />
风采青就在这无人在意的氛围中,默默编纂起《续弹叔颐集》。<br />
那些一夜中被烧去的锋锐文字,一枚一枚再现人间,逐渐成集。<br />
寄托着这久别家乡,甘心留在京城受人冷眼的六品小官的一个心愿。<br />
一个那样简单,似乎又无望的心愿。<br />
……<br />
“妃呼豨!”<br />
“人间修睦?何日可见?”<br />
“采青无才,聊成此集,后来者当谨以为戒。<br />
第63章<br />
沈厌卿默然。<br />
对着颗如此纯粹的赤子之心, 他倒是真的不知该说什么。<br />
姚伏则在他对面冷笑:<br />
“还说与你无关?”<br />
“当年那些热闹,可都是你一手搅合起来的;”<br />
“如今把人家孩子吓成这样,你该如何赔?赔的起么?”<br />
杨驻景也不知, 自己是如何讲了些事,就闹得两个大人心情都不好起来, 噤声鼓捣手串去了。<br />
沈厌卿深吸口气, 换了个自称:<br />
“朝中风云, 向来都有;”<br />
“厌卿也不过是借势而已,伤了无辜之人,实在不该。”<br />
“但……若说欠他, 也不是欠一个官位,一个前程而已。”<br />
他抬眼,直直看向姚伏,神色中多了几分严肃。<br />
“而是欠他个海晏河清的世间。”<br />
“欠他,欠圣人, 欠天下所有人……我本以为我命短,无缘再理后续。”<br />
“可现在既看见了,就不能不管。”<br />
“姚太从,你和我是一样的,我比你还清楚。”<br />
姚伏冷哼:<br />
“休要上纲上线,说实事。”<br />
“总得让我见到你的诚意。”<br />
沈帝师执起茶壶,将对方本就不曾动过的茶盅倒得更满。<br />
水面清而圆,流着亮光。<br />
“我与圣人回禀, 先召他, 再召你;”<br />
“还有沈家……当年放手太急, 我不知道沈家如今是什么情况,但会尽力问过。”<br />
“若能再搜罗起来, 也交给你。”<br />
“这些足够否?若是不够……”<br />
“够了够了,暂且够了。”<br />
姚伏一挥手,算是应下了这件烫手的事。<br />
而后他不知想起什么,表情中竟露出一丝微不可察的局促:<br />
“柳矜云给你的东西,可拿到了?”<br />
沈厌卿眉间又泛起笑意。<br />
“拿到了。师弟一向手巧。”<br />
姚伏此人耐骂,但禁不起夸。一听这句就脸皮薄起来,硬声道:<br />
“……她拿她那把琴换的。”<br />
“什么’永矢弗谖‘……她本要刻这句,我说太复杂,不准。”<br />
“于是她就换了。换成什么……平安顺遂?我记不清了。”<br />
“倒是把你当小孩了,好笑。”<br />
“反正你好好收着吧。她让我做成能收纳的样式,估计里面的东西也重要的很。”<br />
“要是有空,你还是该去德王府问问。”<br />
作为早知道那把长命锁的存在的人,姚伏思来想去,还是咽下了那句没必要说出口的话。<br />
——她不恨你,也没人恨你。<br />
但沈厌卿连东西都拿到了,若还是领悟不到这个意思……<br />
那就是脑子坏了。没治了,算了吧。<br />
……<br />
“只是不知,杨小侯爷不在朝中,怎么知道的这样清楚?”<br />
忠瑞侯府的继承人自然算是出身高;<br />
但杨国舅实在有着过于旺盛的责任心,坚决拒绝了任何给自己儿子谋个能祸害人的位置的可能。<br />
推来推去,杨驻景身上只挂了个金吾卫千户的小衔儿,虚职,平时跟着训练而已,不能真去管人。<br />
杨侯爷还月月监督他把俸禄退回去,给国库省点心:<br />
光添乱了,怎么好意思拿钱的?侯府尚且养得起你,快退快退。<br />
奉旨逃班的杨千户嚼嚼没人动的海棠酥:<br />
“他编书,我给钱啊。”<br />
姚伏露出一副了然的表情。<br />
《续弹叔颐集》不能算是御史台官方所著,也难拿到拨款;<br />
即便如此,风采青还是撑了下来,一直听说是因为背后有位出手阔绰的赞助者。<br />
不光不限本数,连用纸用墨都大手一挥说买最好的来。<br />
又由于风采青官居六品,在御史台担职,书中主角沈叔颐贵为帝师又远在文州……这书编成了,其实很难发行。<br />
所以这些年下来大家虽然都知道这《续弹叔颐集》的存在,但也只知道“一直在编”,见不着实物。<br />
那赞助者也不恼,始终就这么供着银子。<br />
世人都叹如此冤大头上哪去找,不想竟就在眼前。<br />
还是个不读书的。<br />
这话当然不能说出口,杨驻景也没打算自己解释。<br />
至于皇帝的表弟是如何遇上落魄朝士,又突发奇想解囊相助;<br />
再偶然在御前提起,得了私下表彰的传奇过往……<br />
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br />
……<br />
风采青跟着带路的内侍,进了御书房,恭恭敬敬跪下。<br />
旁人都说他像根枯木,他也就安心扮成枯木的样子。<br />
不言不语,不声不响,至少就不会遇上危险。<br />
他还做不成什么事,还不到该显露锋芒的时候;<br />
再者,他答应了要等人回来,就不能在那之前也被逐出朝堂。<br />
抱着这样的想法,即使是面对圣人,他也安之若素,不见惶恐的样子。<br />
倒是有种不符合年龄的沉稳——更别说前两日还有两位尚书两位侍郎在此撕破脸皮,上蹿下跳地对骂。<br />
相比之下,风经历这一番实在是显得体面了太多。<br />
小皇帝端坐案后,叫他起来回话,问他一句:<br />
“风爱卿这些年不得重用,心中可有怨怼?”<br />
这话从何而来呢?<br />
看不懂皇帝想说什么,但也不能乱答。<br />
风采青将声音压低,平静答道:<br />
“臣是陛下的门生,自然陛下要臣做什么,臣就做什么。”<br />
“为朝堂,为万姓,做事岂分轻重高低?”<br />
“臣只怕自己做的还不够好,绝没有自怨自艾的可能。”<br />
答得这样圆润又滴水不漏,不知道的还以为风经历今年六十有二,在朝廷混过五十载有余。<br />
皇帝满意颔首,随后是沉默,不知在想什么。<br />
风采青也低头肃立,不去直面天颜。<br />
他余光看见有人从旁边的小室转出来,一身杏红,还道是内侍;<br />
那人却停在他身前,声音温和,带着些许诧异:<br />
“经年不见,怎么闹成了这副样子?”<br />
“抬起头来看我——嗳,如今我还得称你声大人了。”<br />
年轻人到底缺些定性,猛地抬头,正看见沈帝师那张熟悉的脸。<br />
其实他也只远远见过几面,送别那日更是隔着帘子。<br />
可过了这么多年,说话的声调他竟记得清清楚楚;<br />
就好像有仙人挟着他那些葬在许多年前的青春气盛,驾着祥云,翩翩然回来唤他。<br />
如惊雷,如焰火,烧尽了枯树死去的皮,而后就是万木勃发的新生。<br />
他张张口,却不知道该如何在御前表现这番重逢的惊喜:<br />
“帝师……”<br />
这是最合适的称呼了。<br />
从帝师方才那句话来看,其目前虽被召回京城,但还未起复,尚是七品的地方官。<br />
若是私下见面,他自然愿意叫一声沈大人;<br />
可是在圣人面前,他就不敢出一点儿错。<br />
陛下为何召您回来……?<br />
风采青不敢问,他以为这是梦中,或是幻觉。<br />
但万一这真是现实,那就一定是好事。<br />
他看见帝师身上穿的是红色,就知道这是圣人特别恩准过的。<br />
否则,大楚服色逾制是重罪,即使是常服形制,往往也难以避开。<br />
帝师穿这件红,陛下允许帝师穿这件红,就已经摆明了二人的态度。<br />
情况其实不危险,反而很安全……吧。<br />
“采青见过帝师。”<br />
风采青不知该说什么,只能深揖一礼,以示敬重。<br />
拿出后辈姿态来,品级上的差异就多少可以削弱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