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或是秦家的门生,或是更早就收入门下养大的孤儿;<br />
    总之那个恶贯满盈的,一路爬到了六部之首的侍郎之位的身份,背后是秦家数十年的暗中支持。<br />
    是先帝和沈帝师清理了两轮都没能淘汰掉的被隐藏起来的棋子,扎在吏部搅乱了许多年的吏治,做了许多脏事,等着将秦家重新扶起的机会;<br />
    却终于被尚年幼的圣人设法解决,还了许多冤魂一个公道。<br />
    当年的圣人扳不倒秦家,可是事情留待下来,各路消息渐渐集结起来,终于有了第二次昭雪的机会。<br />
    关于北伐之争,背后的推手是秦家及惠王一脉,如今已无需再辩;<br />
    只要忠瑞侯当时失算了一点,被架到北部,等待他的就是先帝的猜忌和军机泄露之后难挽的注定惨败。<br />
    而京中的允王,当时尚年幼的未来圣人,也将失去母家依凭,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br />
    南北各有布置,如此熟悉的手段。<br />
    可说是先帝高明,可说是杨琼聪慧,可说是杨戎生谨慎;<br />
    可是这件事掰开来到了最后,秦家的失败还有一个最关键,最深入他们腹心之中的因素。<br />
    本该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惠王,决绝地背叛了他们。<br />
    ——或是秦家自以为事成,要胁迫惠王入局;<br />
    或是惠王敏锐,提前发现了秦家的计划,又设法做了确认;<br />
    总之惠王最终向先帝报上的,是一个大义灭亲的选择:<br />
    他提醒了先帝,要求立刻换防;<br />
    于是同时他也因为秦家的缘故,彻底失去了嗣位的机会。<br />
    姜十佩是天家的子孙,亦流着秦家的血脉;<br />
    这两份力量就像是互不相容的冰与火,扯着他,拉着他,要把他分成两半去。<br />
    都期许着他,盼望着他,招呼他彻彻底底走到自己的那一头;<br />
    他短暂的二十余年的人生里,始终想着办法要调和,要在其中安身。<br />
    可是还不及他找到那个平衡,秦家这延续了八百年的家族就做出了令人无法原谅之事:<br />
    北境安定不过十年,他们竟要再一次拉起战事!<br />
    或许在这长寿超脱的世家眼里,民族之间的血仇也不过世俗间打打闹闹;<br />
    但凡能实现他们的理想,让他人承受些损失也无可厚非。<br />
    ——可是,这并非姜十佩的良知所允。<br />
    父皇不是如此教他的,明子礼也不是如此告诉他的;<br />
    他自出生就跟着父皇四处征战,在最近处见过战乱的残忍;<br />
    狼烟和烽火扑过他的眼睛,他从那时就发了誓:<br />
    宁可舍弃此身,也要守住天下的安宁。<br />
    无论是否能坐到那个位置……那是皇子该琢磨的事,却不是“士”该不择手段而去达到的目标。<br />
    二者不可得兼,当如何呢?<br />
    倘若视若无睹,北境将被鞑虏侵害,但大楚兵甲精锐,撑上几年再得胜并不成问题;<br />
    可北境三百万生灵将为战乱所苦,有眼有心之人,谁能忍心作壁上观?!<br />
    倘若顺从自己的良心,揭发此事……<br />
    姜十佩为这个选择付出了真实的代价:<br />
    先帝没有当场撕破脸,但从此再不信任秦家;<br />
    他作为秦夫人之子,也再无成为储君的机会。<br />
    奉德十七年开始,三皇子被彻底疏远出权利中心,一日比一日势弱,终于彻底输给了自己的七弟。<br />
    但,悔否?<br />
    十六年八月由先帝独自敲定的换防舆图之中,夹了一张小小的纸条;<br />
    留在那儿,似乎在向新主发出一个问题:<br />
    你是否要在声名上永远压你的皇兄一头呢?<br />
    还是听完这段旧事,给自己一个濯心的机会,为这位君子向天下正名?<br />
    那纸条或是随手扯下来的,边缘毛毛刺刺,却杂集了三种字迹:<br />
    “聊以此为记。吾儿十佩悔否?”<br />
    “无悔,但忧连累了子礼。”<br />
    “微臣亦无悔……能从游于十佩门下,是仪一生之幸。”<br />
    ……<br />
    抄家要良辰吉日,办大典也要良辰吉日。<br />
    若问是什么大典,京城的老古板们就都要皱一皱眉,可是谁也不敢吱一声。<br />
    沈厌卿复了太子少傅的位才不过几日,又要升为太子太傅了!<br />
    若只是奉圣人旨晋官位,倒也无妨;<br />
    如今圣人亲政数年,春秋正盛,谅沈厌卿再有能力,也做不成当年那个一家独大的局势了。<br />
    可是,可是……<br />
    为了这一次晋封,圣上竟破天荒下旨大办;<br />
    令礼部造了一个什么,“同心大典”?<br />
    同心???<br />
    和谁同心???<br />
    陛下啊陛下,您这个年纪应当先立后,再开宫选秀,和皇后成一对伉俪,永结同心,作天下典范……<br />
    在看到皇帝与帝师俨然是一套的吉服之后,某些人险些被未能出口的此类言语噎死。<br />
    先帝独断专行一向被人私下偷偷诟病,圣人即位后广开言路,听从贤良之言,大家都感慨是社稷之幸。<br />
    岂知一眼没看住,陛下就自己敲定了件大事!<br />
    虽说这些天来,君臣二人同出同进,过分亲密的举动都落在了朝臣眼里;<br />
    有些人更是掘地三尺,也没找到沈厌卿回京之后到底住在何街何巷。<br />
    可是真见到“陛下要娶帝师为后”的这一幕,满朝文武还是不由得瞳孔地震了一整天。<br />
    听着御前大太监不紧不慢地宣着立后与封太傅混合起来的诏书,许多人两眼放空,神色呆滞,还以为自己尚在梦里。<br />
    “学贯经史,德懋忠勤”、“协赞朕躬,茂隆国本”……<br />
    ——“布告天下,咸使知之”!<br />
    谁传的消息……又是谁辟谣说此事不实……<br />
    京城的消息网短暂瘫痪了一天,人与人之间忽然就有点失去了信任。<br />
    不过百官都整齐穿着官服来参与过了,陛下和帝师也并肩站着接受朝拜了,此事也就是板上钉钉儿的了。<br />
    待到传告天下,天下人如何反应;<br />
    又要如何安排,挑选适龄亲王之子入宫,由陛下和沈太傅共同教导——<br />
    ……<br />
    那就是来日的事情了。<br />
    姜孚挽着老师的手,心里如同被蜜渍过一般甜。<br />
    他会做个好君主的,让人挑不出错,都信服他。<br />
    到那时,就没人能质疑他与老师。虽不惟为了这一点私心,但他起了誓要如此做。<br />
    给天下人看的大典办过了,回到宫里,还有自家人的宴席。<br />
    装点得一样隆重,满堂红彩,凡是皇亲皆应邀到席。<br />
    宁蕖与杨驻景被任以仪仗的职责,打扮得十分喜庆,权当重走一遍迎回帝师的路;<br />
    姚伏穿着那身紫——虽说他未来官运注定亨通,可现在品级还不足;但作为沈太傅的同门,穿得好些也没人会说什么;<br />
    太后娘娘不愿明着露面,就自找了一处房间,等着杨家的菜分过来,也当是半场团圆。<br />
    德王夫妇一同上前问安,领着淑芳班的两个小旦,满脸油彩,看起来不过十三四岁;<br />
    见了天颜也不怯,大大方方抿嘴笑着。<br />
    沈厌卿温和笑着发问:<br />
    “不知德王殿下与王妃,为陛下和我准备了什么?”<br />
    两小旦应声上前。<br />
    其中一个口中衔着把鎏金木刀,应是道具;<br />
    另一个则脆生生开口:<br />
    “昔年班主在时,唯两本戏唱的最好!”<br />
    柳矜云去后,淑芳班一直没有再立班主,只由德王妃周幼仙领一个副班主的名头。<br />
    “一折为《救风尘》,一折为《望江亭》。”<br />
    姜孚听了,侧脸对老师笑道:<br />
    “都是讲求侠义的,倒是合乎柳师伯的为人。”<br />
    沈厌卿颔首:<br />
    “确然如此。”<br />
    又和善看向那两个年轻小旦:<br />
    “看你们如此扮相,应当是得了真传,要为陛下唱么?”<br />
    衔刀的小旦将刀从口中取下,捧在手里,自然攒起笑容:<br />
    “是为陛下和太傅唱!”<br />
    倒是懂事。<br />
    “我们不及班主那样有才,只一人学了一本;”<br />
    “她习得《救风尘》,得了个名字,叫尘官;我学了《望江亭》,班里称我一声’亭亭儿‘。”<br />
    沈厌卿又笑:<br />
    “你们如此说,我倒想起师姐曾用了一个’云奴‘的艺名;”<br />
    “王府的云奴也用了这名字……”<br />
    德王妃羞涩一笑,雪白的狮子猫恰巧哒哒哒跑过来,蹭了蹭她的裙角,喵了一声。<br />
    “可见有些人,有些事情,只要还有人念着,就不算是彻底消去了。”<br />
    偌大的宫城里,曾来过那么多人,又走过那么多;<br />
    又是冷清,又是热闹,又是得非所愿,又是求不得。<br />
    挤挤挨挨,吵吵嚷嚷;明面上唇枪舌剑,暗地里刀剑相向;<br />
    到最后,竟挑不出错在谁那儿。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正义利剑

佚名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官场:平步青云

佚名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佚名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