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抬起手来,如当年一样,对着远方天边遥遥一捻,仿佛捏了把空气,投入面前古朴简单的灯笼中。<br />
一瞬之间,灯笼中立马亮起了如此刻天边一样如梦似幻的光芒。<br />
且借一抹霞光……<br />
天边渐渐暗了下来,色彩逐渐暗淡,霞光消失,倒是灯笼里的霞光仍旧亮着,缓慢的还给这漫漫长夜。<br />
道人也已经坐到了羊毛毡上,双手以一个很舒服的姿势放在腿上,感悟天地灵韵。<br />
猫儿则趴在他身边,眼中满是思索。<br />
若是下方有人赶夜路,若是山间有妖精鬼怪夜出行走,抬头一看,也许会发现千尺之上的悬崖之间这不同以往的一点星光。<br />
今夜自然与上次不同了。<br />
上次是立秋,寒意更重,这次才小暑,本就要暖和一些。<br />
上次山上的寒风远比这次更重,上次席地而眠,睡的是冰凉坚硬且不平整的栈道地面,这次却垫着羊毛毡,上次在沉默中修行入眠,这次却有一只猫儿一直与他讲话,讲到他不想答了才消停。<br />
山间灵韵也有微弱的改变。<br />
山妖山鬼更多了些。<br />
灯笼也换了一个。<br />
当时山下买的纸灯笼难经风雨,也不易携带,没过多久就坏掉了,如今这个灯笼是平州大山妖鬼集市中的小鬼送给他的,一直保存至今。<br />
倒是霞光依旧照亮一小片范围,使得这大山大风的峭壁之间也多了几分暖意。<br />
夜半时分。<br />
道人照样睁开眼睛,抬起手来。<br />
手中漂浮着一缕金黄色的流光,如星如雨,在手中悬浮游动,随着他手一挥,又消散于天地间。<br />
扭头一看,身边一只猫儿紧贴着他,缩成一团,呼吸平稳起伏。<br />
不知是否有梦来。<br />
次日清早。<br />
道人下山而去。<br />
依旧是一名道人,一匹枣红马,一只三花猫,沿着金阳道缓缓前行。<br />
路旁古柏无数,在这时节呈现出独特的灰青色,千年来无人修剪,枝丫自由生长,狂放交错,郁郁葱葱的叶子连阳光也只能艰难透过,洒在路上斑斑点点,明暗恍惚。其间又回荡着枣红马的铃声,还有从身前身后传出的铃铛声,不断有客商行人与他们交错而过。<br />
一边赶路一边回想曾经,时间竟也过得快,就如这十三年间。<br />
三花猫的神情则越来越微妙,每次停下打量两旁山水时,表情都专注极了,露出思索之色,似乎她也察觉到,这离她曾经那座小庙、离她和道人初遇的地方已经越来越近了。<br />
不知不觉走到了下午。<br />
阳光的变化透过古柏的枝叶,全都化作光点,呈现在了脚下这条青石古道上。<br />
“快到三花娘娘的小庙了。”<br />
宋游拄着竹杖,平静的说了一句。<br />
猫儿本来迈着小碎步走在他前面,闻言顿时停下,扭头看向他,也不说话。<br />
好在道人知晓她的意思。<br />
“我没记错的话,前面不远,就到王善公的路神庙了,而在那之前,有一条岔路,顺着那条岔路走过去,便是三花娘娘的小庙所在。到了那边三花娘娘定然就认得出路了。”<br />
“我们要去吗?”<br />
猫儿站着不动,抬头盯着他。<br />
“这取决于三花娘娘。”宋游低头与她对视,“在我们的旅途中,三花娘娘无疑是可以做决定的。”<br />
“……”<br />
猫儿脸上看不出表情,也不说话。<br />
“看来三花娘娘是想去的。”宋游微微一笑,“我有些累着了,前面找个地方稍作歇息,吃点东西,我们便去看看三花娘娘的小庙还在不在吧。”<br />
“好的!”<br />
猫儿如是说着。<br />
话音落地,立马收回目光,一阵小跑,变成一头小老虎般,沿着金阳道往前冲去。<br />
阳光透过古柏呈现一束束的,三花猫的皮毛本就干净油亮,光点打在她身上时,像是她在发光。<br />
走出不足半里,前方有片空地,一株格外枝繁叶茂的古柏遮住了阳光,地上摆了不少可以供人坐的石头,正有一群人停在这里歇息。<br />
这一群人也是鱼龙混杂,什么都有人。<br />
有客商,有背夫,有镖师,有江湖闲散人,也有看起来像是探亲的寻常百姓,大家和谐的聚在这里,擦着汗闲谈歇凉。<br />
道人带着一只猫一匹马过去,还驮着诸多行囊,颇为不凡,自然惹来了许多人的目光。<br />
众人看着他,谈话也顿了下。<br />
道人则颔首致意,这才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来,将三花娘娘的锦袋取出来抱在怀里,以消解暑意。<br />
这天气真是有些热。<br />
歇凉的商旅行人看了他几眼,这才继续谈论起先前的话。<br />
主要在讲话的是几名江湖闲散人和两名镖师,大抵都是走江湖的,碰在一起,便打声招呼,互相攀谈几句,能分享一些信息是最好的,分享不了找些乐子打发一些时间也是好的。<br />
其余人多数是在旁边听个热闹。<br />
方才正在聊的,似乎是这条路上的妖鬼之事。<br />
“那只山妖整天出没在那座桥上,叫人背它过桥,终于是遇到了狠人。”一个江湖人说道,“听说上回西山派的好手来这边做什么,那家伙长得比牛还要壮三分,西山派的刀剑在他手里都像牙签,那妖怪竟也敢出来,叫他背它过河。那位英雄一听就知道这是妖邪,却也不怕,愣是把它背起过了河,说是那妖怪中途变得有几千斤重,他也没有把它放下来,直背到没有树荫的太阳底下,才抽出刀子一阵猛砍。”<br />
众人听到那妖怪变得有几千斤重,都睁圆了眼睛,听到江湖豪杰竟艺高胆大至此,直将妖怪背过桥、抽刀相向时,又惊叹向往不已。<br />
“那妖怪死了吗?”<br />
“听说变回了原形,跑掉了。”那名江湖说道,“西山派的弟子虽然厉害,到了山林中,却也不可能追得上山妖,只得让它跑掉了。听说整个刀子上全是绿血,洗干净之后,到了晚上月亮底下还发绿光。”<br />
“真是妖怪啊……”<br />
众人一时听得称奇又害怕。<br />
三花猫也一脸专注的听。<br />
“这几年来,这条路上也越来越不太平了。”一名镖师感叹,“有个王善公守着都不行。”<br />
“可不是嘛。”<br />
“诶你们谁又听说了牛村的事情?”<br />
“牛村又出了什么事情?”<br />
“这可比那山妖吓人多了。”<br />
众人听这镖师这么一讲,尤其镖师语气放得低,似乎自己也觉得胆寒,都觉得害怕,没敢吭声,却又盯着镖师,想要听听怎么回事。<br />
“说是牛村有户人家,就住在官道边上,平日里也挺心善,但凡从他家门口路过的,谁口渴了去讨点水,或者干粮带得不够去换一点,他们家都会欣然应允,从不敷衍,你们谁记得?”<br />
“是不是挨着官道有个猪圈那家?”<br />
“对对对!就是那家!”<br />
“我去他家讨过水!是个好人家!当时正是桃子熟,还分了我一个桃子吃!”<br />
“我也记得那户人家……”<br />
“他家还有个儿子,也挺机灵。”<br />
“那户人家怎么了?”<br />
就连坐在旁边的道人也皱着眉头回想了下,但是在记忆中并没有这户人家,只得放弃,转而看向镖师。<br />
众人也全都看向这名镖师。<br />
“也就前些天的事。说是有一天,有个姑娘到了他们家,模样长得颇为俊俏,自称住在靠近南画县的一个村里,离那里也就二十里远。前段时间父母害了病,双双亡故,她一个人无依无靠,只得去投奔栩州的亲戚,路过这里,又渴又饿,于是来讨口水喝,讨点吃的,顺便问一问去栩州该怎么走。”镖师说着顿了下,“那户人家的主人见她生得俊俏,说话也像那么回事,甚至像是读过几天书,起了心思,于是就以天晚为由让她在家中留宿一夜,明早再走。到了晚上,妇人还将她带到屋中,拿出鞋底给她绣,结果那姑娘接过针线,没两三下就将鞋底纳好了,针脚又密又整齐,看得妇人大吃一惊,于是对她喜欢得很。”<br />
镖师喝了一口水。<br />
“妇人将男人拉到里屋,商量了下,发现都很喜欢这姑娘,出来的时候就对她说,反正是要去栩州投奔亲戚,栩州千里之遥,去了也不见得能够找到亲戚,问她愿不愿意嫁给自家儿子。”<br />
“那姑娘想了想,便点了头。”<br />
“说自己本身就要嫁人的,看他们心善,家庭和睦,愿意给他们操持家务。”<br />
“于是这家人高兴得很,第二天就出门筹了点钱,生怕她反悔,很快就举办了婚礼。”<br />
听到这里,大家都不知道恐怖在哪里。<br />
反倒颇有些江湖美谈佳话的意思。<br />
人们很喜欢传颂这样的故事,善人有善报,缘分和美好,都是让人着迷的事。<br />
“当天晚上,入了洞房,老两口还叮嘱了儿子好好对人家,然后关好了门,回房休息。只是睡到半夜,妇人忽然做梦惊醒,梦见自己儿子一脸惨状的对她哭诉,说自己已经快被吃光了。妇人怕得很,叫醒自家男人,男人却说是她得了好儿媳,高兴得傻了,叫她去睡。”
一瞬之间,灯笼中立马亮起了如此刻天边一样如梦似幻的光芒。<br />
且借一抹霞光……<br />
天边渐渐暗了下来,色彩逐渐暗淡,霞光消失,倒是灯笼里的霞光仍旧亮着,缓慢的还给这漫漫长夜。<br />
道人也已经坐到了羊毛毡上,双手以一个很舒服的姿势放在腿上,感悟天地灵韵。<br />
猫儿则趴在他身边,眼中满是思索。<br />
若是下方有人赶夜路,若是山间有妖精鬼怪夜出行走,抬头一看,也许会发现千尺之上的悬崖之间这不同以往的一点星光。<br />
今夜自然与上次不同了。<br />
上次是立秋,寒意更重,这次才小暑,本就要暖和一些。<br />
上次山上的寒风远比这次更重,上次席地而眠,睡的是冰凉坚硬且不平整的栈道地面,这次却垫着羊毛毡,上次在沉默中修行入眠,这次却有一只猫儿一直与他讲话,讲到他不想答了才消停。<br />
山间灵韵也有微弱的改变。<br />
山妖山鬼更多了些。<br />
灯笼也换了一个。<br />
当时山下买的纸灯笼难经风雨,也不易携带,没过多久就坏掉了,如今这个灯笼是平州大山妖鬼集市中的小鬼送给他的,一直保存至今。<br />
倒是霞光依旧照亮一小片范围,使得这大山大风的峭壁之间也多了几分暖意。<br />
夜半时分。<br />
道人照样睁开眼睛,抬起手来。<br />
手中漂浮着一缕金黄色的流光,如星如雨,在手中悬浮游动,随着他手一挥,又消散于天地间。<br />
扭头一看,身边一只猫儿紧贴着他,缩成一团,呼吸平稳起伏。<br />
不知是否有梦来。<br />
次日清早。<br />
道人下山而去。<br />
依旧是一名道人,一匹枣红马,一只三花猫,沿着金阳道缓缓前行。<br />
路旁古柏无数,在这时节呈现出独特的灰青色,千年来无人修剪,枝丫自由生长,狂放交错,郁郁葱葱的叶子连阳光也只能艰难透过,洒在路上斑斑点点,明暗恍惚。其间又回荡着枣红马的铃声,还有从身前身后传出的铃铛声,不断有客商行人与他们交错而过。<br />
一边赶路一边回想曾经,时间竟也过得快,就如这十三年间。<br />
三花猫的神情则越来越微妙,每次停下打量两旁山水时,表情都专注极了,露出思索之色,似乎她也察觉到,这离她曾经那座小庙、离她和道人初遇的地方已经越来越近了。<br />
不知不觉走到了下午。<br />
阳光的变化透过古柏的枝叶,全都化作光点,呈现在了脚下这条青石古道上。<br />
“快到三花娘娘的小庙了。”<br />
宋游拄着竹杖,平静的说了一句。<br />
猫儿本来迈着小碎步走在他前面,闻言顿时停下,扭头看向他,也不说话。<br />
好在道人知晓她的意思。<br />
“我没记错的话,前面不远,就到王善公的路神庙了,而在那之前,有一条岔路,顺着那条岔路走过去,便是三花娘娘的小庙所在。到了那边三花娘娘定然就认得出路了。”<br />
“我们要去吗?”<br />
猫儿站着不动,抬头盯着他。<br />
“这取决于三花娘娘。”宋游低头与她对视,“在我们的旅途中,三花娘娘无疑是可以做决定的。”<br />
“……”<br />
猫儿脸上看不出表情,也不说话。<br />
“看来三花娘娘是想去的。”宋游微微一笑,“我有些累着了,前面找个地方稍作歇息,吃点东西,我们便去看看三花娘娘的小庙还在不在吧。”<br />
“好的!”<br />
猫儿如是说着。<br />
话音落地,立马收回目光,一阵小跑,变成一头小老虎般,沿着金阳道往前冲去。<br />
阳光透过古柏呈现一束束的,三花猫的皮毛本就干净油亮,光点打在她身上时,像是她在发光。<br />
走出不足半里,前方有片空地,一株格外枝繁叶茂的古柏遮住了阳光,地上摆了不少可以供人坐的石头,正有一群人停在这里歇息。<br />
这一群人也是鱼龙混杂,什么都有人。<br />
有客商,有背夫,有镖师,有江湖闲散人,也有看起来像是探亲的寻常百姓,大家和谐的聚在这里,擦着汗闲谈歇凉。<br />
道人带着一只猫一匹马过去,还驮着诸多行囊,颇为不凡,自然惹来了许多人的目光。<br />
众人看着他,谈话也顿了下。<br />
道人则颔首致意,这才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来,将三花娘娘的锦袋取出来抱在怀里,以消解暑意。<br />
这天气真是有些热。<br />
歇凉的商旅行人看了他几眼,这才继续谈论起先前的话。<br />
主要在讲话的是几名江湖闲散人和两名镖师,大抵都是走江湖的,碰在一起,便打声招呼,互相攀谈几句,能分享一些信息是最好的,分享不了找些乐子打发一些时间也是好的。<br />
其余人多数是在旁边听个热闹。<br />
方才正在聊的,似乎是这条路上的妖鬼之事。<br />
“那只山妖整天出没在那座桥上,叫人背它过桥,终于是遇到了狠人。”一个江湖人说道,“听说上回西山派的好手来这边做什么,那家伙长得比牛还要壮三分,西山派的刀剑在他手里都像牙签,那妖怪竟也敢出来,叫他背它过河。那位英雄一听就知道这是妖邪,却也不怕,愣是把它背起过了河,说是那妖怪中途变得有几千斤重,他也没有把它放下来,直背到没有树荫的太阳底下,才抽出刀子一阵猛砍。”<br />
众人听到那妖怪变得有几千斤重,都睁圆了眼睛,听到江湖豪杰竟艺高胆大至此,直将妖怪背过桥、抽刀相向时,又惊叹向往不已。<br />
“那妖怪死了吗?”<br />
“听说变回了原形,跑掉了。”那名江湖说道,“西山派的弟子虽然厉害,到了山林中,却也不可能追得上山妖,只得让它跑掉了。听说整个刀子上全是绿血,洗干净之后,到了晚上月亮底下还发绿光。”<br />
“真是妖怪啊……”<br />
众人一时听得称奇又害怕。<br />
三花猫也一脸专注的听。<br />
“这几年来,这条路上也越来越不太平了。”一名镖师感叹,“有个王善公守着都不行。”<br />
“可不是嘛。”<br />
“诶你们谁又听说了牛村的事情?”<br />
“牛村又出了什么事情?”<br />
“这可比那山妖吓人多了。”<br />
众人听这镖师这么一讲,尤其镖师语气放得低,似乎自己也觉得胆寒,都觉得害怕,没敢吭声,却又盯着镖师,想要听听怎么回事。<br />
“说是牛村有户人家,就住在官道边上,平日里也挺心善,但凡从他家门口路过的,谁口渴了去讨点水,或者干粮带得不够去换一点,他们家都会欣然应允,从不敷衍,你们谁记得?”<br />
“是不是挨着官道有个猪圈那家?”<br />
“对对对!就是那家!”<br />
“我去他家讨过水!是个好人家!当时正是桃子熟,还分了我一个桃子吃!”<br />
“我也记得那户人家……”<br />
“他家还有个儿子,也挺机灵。”<br />
“那户人家怎么了?”<br />
就连坐在旁边的道人也皱着眉头回想了下,但是在记忆中并没有这户人家,只得放弃,转而看向镖师。<br />
众人也全都看向这名镖师。<br />
“也就前些天的事。说是有一天,有个姑娘到了他们家,模样长得颇为俊俏,自称住在靠近南画县的一个村里,离那里也就二十里远。前段时间父母害了病,双双亡故,她一个人无依无靠,只得去投奔栩州的亲戚,路过这里,又渴又饿,于是来讨口水喝,讨点吃的,顺便问一问去栩州该怎么走。”镖师说着顿了下,“那户人家的主人见她生得俊俏,说话也像那么回事,甚至像是读过几天书,起了心思,于是就以天晚为由让她在家中留宿一夜,明早再走。到了晚上,妇人还将她带到屋中,拿出鞋底给她绣,结果那姑娘接过针线,没两三下就将鞋底纳好了,针脚又密又整齐,看得妇人大吃一惊,于是对她喜欢得很。”<br />
镖师喝了一口水。<br />
“妇人将男人拉到里屋,商量了下,发现都很喜欢这姑娘,出来的时候就对她说,反正是要去栩州投奔亲戚,栩州千里之遥,去了也不见得能够找到亲戚,问她愿不愿意嫁给自家儿子。”<br />
“那姑娘想了想,便点了头。”<br />
“说自己本身就要嫁人的,看他们心善,家庭和睦,愿意给他们操持家务。”<br />
“于是这家人高兴得很,第二天就出门筹了点钱,生怕她反悔,很快就举办了婚礼。”<br />
听到这里,大家都不知道恐怖在哪里。<br />
反倒颇有些江湖美谈佳话的意思。<br />
人们很喜欢传颂这样的故事,善人有善报,缘分和美好,都是让人着迷的事。<br />
“当天晚上,入了洞房,老两口还叮嘱了儿子好好对人家,然后关好了门,回房休息。只是睡到半夜,妇人忽然做梦惊醒,梦见自己儿子一脸惨状的对她哭诉,说自己已经快被吃光了。妇人怕得很,叫醒自家男人,男人却说是她得了好儿媳,高兴得傻了,叫她去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