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燕子默默飞了过来,收起翅膀,落在仙鹤背上,停在旁边。<br />
这时他才明了——<br />
天钟古神并没有那么好对付,先生取胜也并没有那般轻松,只是取胜之后,仍旧做出轻松姿态,仿佛不曾疲惫,也没多少法力消耗,就是为了防备天宫有可能的后手,例如那些神官天将,或是更加厉害的神灵。<br />
至于是谁,燕子不知道。<br />
前几日老祖宗与他托梦长谈,据说四方四圣正在闭关,短时间内多半无法出来,剩下一个虚无帝君不知会不会下界而来。<br />
还有一个周雷公,也非同一般。<br />
甚至在法力消耗剧烈的情况下,先生仍然修复了禾原的阴阳四时法阵,将广袤农田恢复如初,且留下灵力作为弥补,这其实很冒险。寻常缺乏魄力的人绝对无法做出这样的决定。<br />
不过以先生的性格,不这样做的话,又很容易被天宫发现端倪。<br />
“可惜是在仙鹤的背上……”<br />
三花娘娘缩在道人怀中,用自己的身体给他取暖,同时小声嘀咕:“不然的话,三花娘娘可以在这里烧一团火,给你烤暖!”<br />
“唳……”<br />
仙鹤似是听懂了,长鸣一声。<br />
猫儿听见,自是连声哄劝。<br />
杂乱的声音与风声并存,道人带着微笑看着她,下方禾原边缘上香的人仰头看着云中逐渐飞远的仙鹤,好像形势也并没有那般紧迫。<br />
第667章 什么盐巴<br />
越州,天柱山下。<br />
不愧是曾经的仙山名胜一—<br />
十年前越州还是一片荒芜,只有妖鬼,没有人烟,朝廷第一次移民北迁时宋游与三花娘娘、燕子还曾随同前来,那时越州才开始有人。直到现在越州也远远没有恢复到巅峰时期,坐在仙鹤之上一路飞来,下方人烟也远不及中原几州,然而这座天柱山居然已经有不少人了。<br />
山下甚至还支起了两个茶摊、一个馄饨铺子和一个浆水摊子,亦有当地村民将民房改成茅店,供来往游客住宿。<br />
今日上山的人还不少。<br />
大抵也是新春的缘故。<br />
此时道人坐在山下茶摊之中,旁边摆着三碗茶水,正冒着热气。<br />
自家猫儿化作女童,拿着水囊,前去浆水摊买浆水,正在给摊主讲价,希望给十文钱能让摊主将自己这个水囊给灌满。<br />
燕子也化作少年,却是在另一边去买馄饨。<br />
道人坐着不动,辛苦等吃。<br />
“客官真是小气……”<br />
浆水摊主终究是被这女童说服了,也可能是见宋游穿着道袍,是个道人便将女童当做了清贫道人的道童,囊中羞涩,这才如此纠缠,于是没两句便答应下来,接过女童的水囊。<br />
便见他一手拿着水囊,另一手用木勺舀浆水,水从囊口注入,如同牵了一根线,一滴也不洒出。<br />
“咕嘟咕嘟……”<br />
直至将整个水囊全部装满。<br />
一滴浆水也没有浪费。<br />
女童一脸严肃,看得目不转睛。<br />
旁人都以为她是被摊主的手法惊住了,实则是在观察摊主装满没有。<br />
“接好,小客官。”摊主将水囊递给女童,同时对她问道,“小客官从西北来?”<br />
“不是。”<br />
“那怎的也爱吃浆水?”<br />
“我家道士爱喝!”<br />
“尊师从西北来?”<br />
“也不是,他爱吃酸的。”<br />
“原来是这样。小人还以为几位客官也是近几年从陇州迁过来的。”摊主笑眯眯的对她说道,“收您十文钱。”<br />
“给……”<br />
嫩白的小手,十个铜子,磨得铜黄发亮,放到摊主手心。<br />
“你数数!”<br />
“一文也不少!”<br />
当然是不少的,更不会多。<br />
三花娘娘心满意足,带着浆水而回。<br />
几乎同时,少年也将三碗馄饨端到了桌上。<br />
三碗馄饨,三碗茶水,热气腾腾。<br />
在这料峭的早春时节,雾浓湿重的山脚下,能吃到这么一份热腾腾早饭,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br />
“吸溜……”<br />
“这里的人好多。”三花娘娘刨了一口馄饨,对身边道人说,“前两次我们来的时候,这里一个人都没有。”<br />
“人多是好事。”<br />
“感觉之前都不长这样。”<br />
“是啊……”<br />
道人扭头看着四周。<br />
有人操着浓重的西北口音,应是西北气候变化、由湿转旱之后,从陇州等地区迁徙过来的,此事勉强也算是与他有关,是他带来的变化。<br />
只不过以如今他的心态,对此已经没有什么感受了。<br />
更多的是南方几州的口音。<br />
十分混杂。<br />
不知何时能够融合,亦或是永远如此。<br />
“等吃完了这碗馄饨,喝完这碗稀饭茶,你又变不成燕子了。”三花娘娘压低声音,悄悄的对燕子说。<br />
至于稀饭茶,是她对这种官道旁边、加了很多种料进去,导致很顶肚子的茶水的独门称呼。<br />
“三花娘娘不也变不回猫儿了?”燕子弱弱的回应道。<br />
“可以变成大肚子猫!”<br />
“……”<br />
道人对他们的窃语充耳不闻,只留意着旁边桌的游人的声音。<br />
“越州虽然百废刚兴,买卖好做,不过怕也做不了多少年,还是早做打算,免得又遭了灾祸。”<br />
“谁说不是呢……”<br />
“唉……”<br />
“唉……”<br />
两人双双叹气。<br />
道人转头看去,是两个矮瘦的商人,口音像是余州地区过来的。<br />
“今天上了天柱山,也算讨个好彩头,沾点仙气,希望以后顺遂一些。”<br />
“早挣够钱,还是回老家吧。”<br />
道人一边吃着馄饨,喝着茶水,一边暗自听着,实在忍不住,转身好奇问道:“敢问二位,北方战乱不是已经平定了么,听说越州的妖魔鬼怪之乱也被限制得很好,二位为何如此担忧,所担忧的又是什么灾祸呢?”<br />
两名商人一听,顿时闭口不言。<br />
见他是个道人,心下稍稍放松,这才互相对视,露出疑惑之色。<br />
“先生这是……”<br />
“在下刚到越州,不知此处之事,只觉此地百废刚兴,应是一片欣欣向荣,听到二位担忧,不免疑惑,这才出言请教。”道人行礼,“请二位尽管放心,绝对没有别的意思。”<br />
“先生说笑了,此地位于越州中部,先生不管从何处来,都定然走了几天了,哪有刚到越州的说法,应是刚到此地才对。”<br />
其中一人笑着纠正。<br />
“先生所言也不算差。若单说越州,地广人稀,土地也高产确实一片欣欣向荣。然而大晏却并非如此。”另一人压低了声音说道,“如今这个世道越来越不安生,先生岂不闻前些年逸州文汉王反叛,之后召州知州伙同当地军镇一同造反,前两年阳州北部的留王也反了,听说如今朝廷对于镇北军打压猜忌越发厉害,那位陈不愧将军,也就是护国公的族弟,对此颇为不满,已是北方人尽皆知之事。”<br />
这位也并没有细着往下说。<br />
不过宋游已然听明白了。<br />
越州禾州本身就是北方边镇连通大晏腹地的通道,数十年前,塞北人正是攻打禾州无果后,转而从越州南下,这才将越州变成一片死地。他们担忧的正是镇北军如同逸州以西文汉王、召州知州与阳州北部留王一样,起兵造反,随即从越州南下,带来战乱。<br />
镇北军即便没了陈子毅,凝聚力大幅降低,又被一削再削,一分为几,几度打压,实力仍然不是此前几位能比的。<br />
时局不稳,各地反叛。<br />
这个时代通讯不便,信息向来闭塞,如果一个传闻路人皆知,要么是有人在刻意宣扬,要么便是真的到了风雨满天之时。<br />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好消息。<br />
道人不禁摇了摇头感慨莫名。<br />
距离上次离开长京,距离上次走到越州来,也才短短十年间,大晏竟有风雨欲来之势。<br />
神道终究是人道附属啊。<br />
人间之事可比天宫之事艰难复杂多了。<br />
拱手谢过两名商人,回转头来,自家三花娘娘面前的碗里已经快要空了,只剩下两片野菜叶子、仅剩的一颗馄饨和泛着油光的汤水,而她正用小木勺舀着一勺馄饨汤,小心翼翼往嘴里送。<br />
送进嘴里,眯起眼睛,还微仰着头,又飞快的咂巴几下嘴,似是十分享受的样子。<br />
骨头汤确实香浓。<br />
宋游正待惊讶她吃得如此之快,甚至还想因此假装夸耀她几句时,稍一低头,便发现了自己碗里比刚端上来时还要多的馄饨。<br />
“……三花娘娘这是何意?”<br />
“什喵?”<br />
“三花娘娘的馄饨吃完了?”<br />
“碗里还剩一个呢!”<br />
“我碗里又是怎么回事呢?”<br />
“啥子?”<br />
三花娘娘拿着勺子,直愣愣的盯着他,一张小脸毫无表情,严肃极了,眼神亦清澈坚定,不像是说谎。
这时他才明了——<br />
天钟古神并没有那么好对付,先生取胜也并没有那般轻松,只是取胜之后,仍旧做出轻松姿态,仿佛不曾疲惫,也没多少法力消耗,就是为了防备天宫有可能的后手,例如那些神官天将,或是更加厉害的神灵。<br />
至于是谁,燕子不知道。<br />
前几日老祖宗与他托梦长谈,据说四方四圣正在闭关,短时间内多半无法出来,剩下一个虚无帝君不知会不会下界而来。<br />
还有一个周雷公,也非同一般。<br />
甚至在法力消耗剧烈的情况下,先生仍然修复了禾原的阴阳四时法阵,将广袤农田恢复如初,且留下灵力作为弥补,这其实很冒险。寻常缺乏魄力的人绝对无法做出这样的决定。<br />
不过以先生的性格,不这样做的话,又很容易被天宫发现端倪。<br />
“可惜是在仙鹤的背上……”<br />
三花娘娘缩在道人怀中,用自己的身体给他取暖,同时小声嘀咕:“不然的话,三花娘娘可以在这里烧一团火,给你烤暖!”<br />
“唳……”<br />
仙鹤似是听懂了,长鸣一声。<br />
猫儿听见,自是连声哄劝。<br />
杂乱的声音与风声并存,道人带着微笑看着她,下方禾原边缘上香的人仰头看着云中逐渐飞远的仙鹤,好像形势也并没有那般紧迫。<br />
第667章 什么盐巴<br />
越州,天柱山下。<br />
不愧是曾经的仙山名胜一—<br />
十年前越州还是一片荒芜,只有妖鬼,没有人烟,朝廷第一次移民北迁时宋游与三花娘娘、燕子还曾随同前来,那时越州才开始有人。直到现在越州也远远没有恢复到巅峰时期,坐在仙鹤之上一路飞来,下方人烟也远不及中原几州,然而这座天柱山居然已经有不少人了。<br />
山下甚至还支起了两个茶摊、一个馄饨铺子和一个浆水摊子,亦有当地村民将民房改成茅店,供来往游客住宿。<br />
今日上山的人还不少。<br />
大抵也是新春的缘故。<br />
此时道人坐在山下茶摊之中,旁边摆着三碗茶水,正冒着热气。<br />
自家猫儿化作女童,拿着水囊,前去浆水摊买浆水,正在给摊主讲价,希望给十文钱能让摊主将自己这个水囊给灌满。<br />
燕子也化作少年,却是在另一边去买馄饨。<br />
道人坐着不动,辛苦等吃。<br />
“客官真是小气……”<br />
浆水摊主终究是被这女童说服了,也可能是见宋游穿着道袍,是个道人便将女童当做了清贫道人的道童,囊中羞涩,这才如此纠缠,于是没两句便答应下来,接过女童的水囊。<br />
便见他一手拿着水囊,另一手用木勺舀浆水,水从囊口注入,如同牵了一根线,一滴也不洒出。<br />
“咕嘟咕嘟……”<br />
直至将整个水囊全部装满。<br />
一滴浆水也没有浪费。<br />
女童一脸严肃,看得目不转睛。<br />
旁人都以为她是被摊主的手法惊住了,实则是在观察摊主装满没有。<br />
“接好,小客官。”摊主将水囊递给女童,同时对她问道,“小客官从西北来?”<br />
“不是。”<br />
“那怎的也爱吃浆水?”<br />
“我家道士爱喝!”<br />
“尊师从西北来?”<br />
“也不是,他爱吃酸的。”<br />
“原来是这样。小人还以为几位客官也是近几年从陇州迁过来的。”摊主笑眯眯的对她说道,“收您十文钱。”<br />
“给……”<br />
嫩白的小手,十个铜子,磨得铜黄发亮,放到摊主手心。<br />
“你数数!”<br />
“一文也不少!”<br />
当然是不少的,更不会多。<br />
三花娘娘心满意足,带着浆水而回。<br />
几乎同时,少年也将三碗馄饨端到了桌上。<br />
三碗馄饨,三碗茶水,热气腾腾。<br />
在这料峭的早春时节,雾浓湿重的山脚下,能吃到这么一份热腾腾早饭,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br />
“吸溜……”<br />
“这里的人好多。”三花娘娘刨了一口馄饨,对身边道人说,“前两次我们来的时候,这里一个人都没有。”<br />
“人多是好事。”<br />
“感觉之前都不长这样。”<br />
“是啊……”<br />
道人扭头看着四周。<br />
有人操着浓重的西北口音,应是西北气候变化、由湿转旱之后,从陇州等地区迁徙过来的,此事勉强也算是与他有关,是他带来的变化。<br />
只不过以如今他的心态,对此已经没有什么感受了。<br />
更多的是南方几州的口音。<br />
十分混杂。<br />
不知何时能够融合,亦或是永远如此。<br />
“等吃完了这碗馄饨,喝完这碗稀饭茶,你又变不成燕子了。”三花娘娘压低声音,悄悄的对燕子说。<br />
至于稀饭茶,是她对这种官道旁边、加了很多种料进去,导致很顶肚子的茶水的独门称呼。<br />
“三花娘娘不也变不回猫儿了?”燕子弱弱的回应道。<br />
“可以变成大肚子猫!”<br />
“……”<br />
道人对他们的窃语充耳不闻,只留意着旁边桌的游人的声音。<br />
“越州虽然百废刚兴,买卖好做,不过怕也做不了多少年,还是早做打算,免得又遭了灾祸。”<br />
“谁说不是呢……”<br />
“唉……”<br />
“唉……”<br />
两人双双叹气。<br />
道人转头看去,是两个矮瘦的商人,口音像是余州地区过来的。<br />
“今天上了天柱山,也算讨个好彩头,沾点仙气,希望以后顺遂一些。”<br />
“早挣够钱,还是回老家吧。”<br />
道人一边吃着馄饨,喝着茶水,一边暗自听着,实在忍不住,转身好奇问道:“敢问二位,北方战乱不是已经平定了么,听说越州的妖魔鬼怪之乱也被限制得很好,二位为何如此担忧,所担忧的又是什么灾祸呢?”<br />
两名商人一听,顿时闭口不言。<br />
见他是个道人,心下稍稍放松,这才互相对视,露出疑惑之色。<br />
“先生这是……”<br />
“在下刚到越州,不知此处之事,只觉此地百废刚兴,应是一片欣欣向荣,听到二位担忧,不免疑惑,这才出言请教。”道人行礼,“请二位尽管放心,绝对没有别的意思。”<br />
“先生说笑了,此地位于越州中部,先生不管从何处来,都定然走了几天了,哪有刚到越州的说法,应是刚到此地才对。”<br />
其中一人笑着纠正。<br />
“先生所言也不算差。若单说越州,地广人稀,土地也高产确实一片欣欣向荣。然而大晏却并非如此。”另一人压低了声音说道,“如今这个世道越来越不安生,先生岂不闻前些年逸州文汉王反叛,之后召州知州伙同当地军镇一同造反,前两年阳州北部的留王也反了,听说如今朝廷对于镇北军打压猜忌越发厉害,那位陈不愧将军,也就是护国公的族弟,对此颇为不满,已是北方人尽皆知之事。”<br />
这位也并没有细着往下说。<br />
不过宋游已然听明白了。<br />
越州禾州本身就是北方边镇连通大晏腹地的通道,数十年前,塞北人正是攻打禾州无果后,转而从越州南下,这才将越州变成一片死地。他们担忧的正是镇北军如同逸州以西文汉王、召州知州与阳州北部留王一样,起兵造反,随即从越州南下,带来战乱。<br />
镇北军即便没了陈子毅,凝聚力大幅降低,又被一削再削,一分为几,几度打压,实力仍然不是此前几位能比的。<br />
时局不稳,各地反叛。<br />
这个时代通讯不便,信息向来闭塞,如果一个传闻路人皆知,要么是有人在刻意宣扬,要么便是真的到了风雨满天之时。<br />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好消息。<br />
道人不禁摇了摇头感慨莫名。<br />
距离上次离开长京,距离上次走到越州来,也才短短十年间,大晏竟有风雨欲来之势。<br />
神道终究是人道附属啊。<br />
人间之事可比天宫之事艰难复杂多了。<br />
拱手谢过两名商人,回转头来,自家三花娘娘面前的碗里已经快要空了,只剩下两片野菜叶子、仅剩的一颗馄饨和泛着油光的汤水,而她正用小木勺舀着一勺馄饨汤,小心翼翼往嘴里送。<br />
送进嘴里,眯起眼睛,还微仰着头,又飞快的咂巴几下嘴,似是十分享受的样子。<br />
骨头汤确实香浓。<br />
宋游正待惊讶她吃得如此之快,甚至还想因此假装夸耀她几句时,稍一低头,便发现了自己碗里比刚端上来时还要多的馄饨。<br />
“……三花娘娘这是何意?”<br />
“什喵?”<br />
“三花娘娘的馄饨吃完了?”<br />
“碗里还剩一个呢!”<br />
“我碗里又是怎么回事呢?”<br />
“啥子?”<br />
三花娘娘拿着勺子,直愣愣的盯着他,一张小脸毫无表情,严肃极了,眼神亦清澈坚定,不像是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