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奴隶,永远只能是奴隶。<br />
陈京观的声音回荡在帐子里,但那叫作多摩罗的男子却不应声,他整个人趴在地面上,因为汗液地过度蒸发已经达到了严重缺水的程度,整个人看起来如同刚捞上来的落水狗。<br />
“跟你出来的都是遏佐的亲兵,我纵然放你回去他也不能留你性命。”<br />
“那你留我做甚,不如一刀给我个痛快。”<br />
听闻陈京观的调侃,多摩罗终于开口。<br />
他的嘴角因为缺水刚一张嘴就裂开了,倒是渗出来的几滴血让他尝到了久违的液体的滋味。<br />
“你活不下去,我不可能将你活着放回去。”陈京观的语气很轻易,他说完便听到了多摩罗的轻笑,“只是我好奇,你为什么觉得遏佐能胜?如若他这一仗败了,你别说是升一等民,你连二等都保不住,永生永世你的后代只能在腾里沙漠种树或者去木尔斯放羊。”<br />
面对陈京观的提问,多摩罗沉寂了半刻,他缓缓抬头,想用肩膀将自己的上半身支起来,陈京观看到了,示意两边的守卫去扶他。<br />
“你还真是活菩萨。”<br />
此时的多摩罗终于能将眼前的人看清,其实他在出兵前就被告知,这一次他或许面对的是不同以往的南魏军队。<br />
他对此本来是嗤之以鼻的,南魏人无论从身量还是身手,都不是西芥人的对手。<br />
但当他越靠近南魏边城,“陈京观”这个名字出现的次数就越多,他大体上通过传闻和探听到的消息在自己心中描摹出了一个少年将军的形象,可是看到陈京观的这一刻,他觉得自己之前所想的,与眼前的人完全不同。<br />
相较于过去他遇到过的南魏人,眼前的人有不属于南魏的血性,可他们都叫他活菩萨。<br />
“那我好人做到底,董将军。”<br />
陈京观一边说着一边侧头,董辉也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示意旁边的人倒了一杯茶。<br />
那人本想着直接倒给多摩罗,可陈京观接过了那杯茶,他抬着多摩罗的下颌,手指微微用力,将那杯茶一滴不漏灌进了眼前的人嘴里。<br />
“平日你们西芥不饮茶吧,尝尝,虽比不上遥州的龙井,但是比你们直接喝生水好点。”<br />
多摩罗本来还品味着残留的茶叶香,听着陈京观的话,他二话没说就将嘴里的水全朝着陈京观吐了出来,溅湿了陈京观的袍子。<br />
“不识好歹!”<br />
两边的守卫见状,上去就给了多摩罗一耳光,而多摩罗嘴角本就流着血,现在再加上一记耳光,彻底让他嘴里的血腥气压住了那丝茶香。<br />
“我就是实话实说,你倒还生上气了,你们那里许多不治之症都是因为不良日常习惯所致,我说得是不是真的你心里清楚。”<br />
陈京观说着,伸手拉住了还要上手的守卫,随意地拍了拍长袍的下摆,脸上没有愠色倒是有几分可惜。<br />
“这衣服我很喜欢来着,你要赔我的。”<br />
此时的多摩罗又变成了陈京观刚进来时的模样,自顾自跪在地上,可能是觉得陈京观吵闹,索性闭上眼睛不再看他。<br />
“我好歹给了你一杯水,你们西芥人不是也讲究滴水之恩吗,我刚才的问题你还没答。”<br />
多摩罗微微皱着眉头,可依旧跪得笔直,而陈京观就在原地一直等着他开口,两个人僵持不下。<br />
“算了,你不想说就不说,董将军,你处理吧。”<br />
陈京观收了收脸上的笑,迈步就要往出走,而他走后没多久,那两个守卫就拖着一个布袋子出了帐篷。<br />
“他临死前一直念一个名字,好像是西芥语,我没太听懂,”<br />
在董辉的语气里,陈京观也听到了惋惜。<br />
其实在之前的军报里董辉多次提到这个敌方将领,他虽然是第一次带兵,但是手段和谋略都很老练。夜袭的计划也是他的主意,而那几次他带兵的夜袭,都没伤岑州百姓。<br />
而且他本职原是一名铁匠,他所带部队的刀都他打的,削铁如泥,如今充了军械,被那几个新来的小孩抢着用。<br />
“罢了,把他送回腾里吧,小心巡逻的西芥兵,他们若是找到他了还是会斩首的。”<br />
陈京观叹了一口气,陷入沉默。<br />
虽说西芥在恪多的领导下逐渐汉化,可是骨子里崇尚动物文明的他们依旧保持着最基本的战斗习惯,无论是主动投敌还是被俘,只要西芥军人出现在对方军营,等他回来一律要被斩首示众。美其名曰,保证军队纯洁。<br />
“对了,这是他的令牌,我唯一能找到的证明他身份的东西,但是上面也是西芥语。要不您看看?”<br />
陈京观闻言低头望着董辉手里的古铜色腰牌,那上面还染着血垢。他凭着这几年往来西芥学会了一些西芥语,认出那腰牌上除了多摩罗的名字和军职外,还歪歪扭扭刻着一个名字。<br />
他接过来那枚腰牌,用手抹了抹,下面那一行字像是后来刻上去的,或者说,打上去的。<br />
“赞木琪徳。”<br />
“什么?”<br />
董辉没有听懂陈京观的话,只听他又念了一遍。<br />
“赞木琪徳,西芥语中红柳的意思。”陈京观说完,将令牌又递给董辉,“把它收好,虽然不知道它有什么含义,但这估计这是多摩罗最后的念想了。”<br />
董辉点了点头,把那枚腰牌收进了自己的护甲里,他低头时,还能看到自己手上没洗干净的血。<br />
其实作为打了那么多年仗的老兵来说,他不该再有这样的感情,可是跟着陈京观,他似乎也变得多愁善感起来。<br />
刚才抓着多摩罗的头发时,他听到了他那句带着口音的“谢谢”。<br />
“少将军,”董辉叹了一口气,“按西芥的计划,三日后遏佐会带亲兵来攻打槐州,他目前还不知道您赶回来了。”<br />
听到那个名字,陈京观喉咙一紧,不知为何,他还真有些想见见他。<br />
“知道了,继续准备着,遏佐狡猾,多提防些。”<br />
说罢,他的目光随着眼前拉车的男子移动,朝着槐州城门看去。<br />
平远军在出发前就写了信给槐州知州,让府衙帮着百姓撤离。<br />
其实看惯了盛州知府那般的人,陈京观也不指望槐州知州遵命行事,他只求一个仁至义尽。<br />
不过如今的槐州城,除了平远军,确实再无他物。<br />
陈京观收回目光,又转身望着眼前在做最后准备的守城士兵,那里面除却平远军的军服,竟还混杂着许多南魏守军的服饰。<br />
“槐州守军还在?按照惯例,他们不该早就跑了吗?”陈京观的语气不算太好,还没等董辉说话,他背后便响起一个带着些年纪的声音。<br />
“我薛磐还在,他们不能跑。”<br />
第22章<br />
闻言, 陈京观转身,只见眼前说话的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br />
他穿着一身褐色长袍,那上面绣了几支毅然挺立的文竹, 他挽着袖子的手里还拿着一根麻绳。<br />
或许正是因为他刚才埋首同身边的兵士一同扎藩篱, 陈京观从他身边走过时竟没有察觉到异样。<br />
“您是?”<br />
那老者闻言, 将手里的东西递给身旁的仆从, 躬着背朝陈京观行礼, 举手投足间都是君子的谦逊。<br />
“在下槐州知州薛磐,见过少将军。”<br />
薛磐,宸妃薛雯昭的父亲。<br />
不过陈京观识得他的另一个身份, 薛君慎。<br />
他是陈频早年间在朝堂上的故友, 但陈京观从未见过他。<br />
听父亲说,他与薛磐也只见过两面,一次是殿试一见如故,另一次便是送薛磐去槐州赴任,除此之外, 多是一月一封信的交情。<br />
陈京观听到这个名字有些发愣, 没想到薛磐这么多年依旧守在槐州。<br />
其实他若想进京养老,只凭宸妃的恩宠, 怎么也能混个御史。<br />
“是我冒犯了,还请薛知州海涵。”<br />
陈京观也弯腰回礼, 朝着薛磐的方向走了几步,等着他靠近了,薛磐便开始打量他。<br />
对于这个从雍州起势的小子他自然也是听过的, 不过民间的传言和朝堂上的评价分化严重,薛磐为人谨慎,在没见到真人前不敢妄加议论。<br />
如今瞅着眼前的男儿, 要说他是武将他也信,毕竟只是看上去就高大结实,可是他周身又沾染了些文墨气,与平日里间的习武之人有所不同。<br />
“少将军客气,您一路赶来辛苦,就是我槐州如今是空城一座,没什么能招待您的。等打完仗,老夫一定设宴款待。”<br />
不知为何,陈京观觉得薛磐说话让人听着踏实。若是旁人对自己来上这么一句,他定然觉得是嘲讽,可眼前的人说出口,他却真能领会到其中三两分真情。<br />
“知州哪里的话,武将上阵,职责所在。倒是您,”陈京观停顿了一下,斟酌着自己如何将话说得没那么别扭,可脑子里遣词造句了半天,也只是憋出来一句,“文武双全,临危不乱。”<br />
听了陈京观的话,薛磐哈哈大笑,不过陈京观的话倒是拉近了二人的距离。他拍了拍手上的土,朝陈京观走过来。
陈京观的声音回荡在帐子里,但那叫作多摩罗的男子却不应声,他整个人趴在地面上,因为汗液地过度蒸发已经达到了严重缺水的程度,整个人看起来如同刚捞上来的落水狗。<br />
“跟你出来的都是遏佐的亲兵,我纵然放你回去他也不能留你性命。”<br />
“那你留我做甚,不如一刀给我个痛快。”<br />
听闻陈京观的调侃,多摩罗终于开口。<br />
他的嘴角因为缺水刚一张嘴就裂开了,倒是渗出来的几滴血让他尝到了久违的液体的滋味。<br />
“你活不下去,我不可能将你活着放回去。”陈京观的语气很轻易,他说完便听到了多摩罗的轻笑,“只是我好奇,你为什么觉得遏佐能胜?如若他这一仗败了,你别说是升一等民,你连二等都保不住,永生永世你的后代只能在腾里沙漠种树或者去木尔斯放羊。”<br />
面对陈京观的提问,多摩罗沉寂了半刻,他缓缓抬头,想用肩膀将自己的上半身支起来,陈京观看到了,示意两边的守卫去扶他。<br />
“你还真是活菩萨。”<br />
此时的多摩罗终于能将眼前的人看清,其实他在出兵前就被告知,这一次他或许面对的是不同以往的南魏军队。<br />
他对此本来是嗤之以鼻的,南魏人无论从身量还是身手,都不是西芥人的对手。<br />
但当他越靠近南魏边城,“陈京观”这个名字出现的次数就越多,他大体上通过传闻和探听到的消息在自己心中描摹出了一个少年将军的形象,可是看到陈京观的这一刻,他觉得自己之前所想的,与眼前的人完全不同。<br />
相较于过去他遇到过的南魏人,眼前的人有不属于南魏的血性,可他们都叫他活菩萨。<br />
“那我好人做到底,董将军。”<br />
陈京观一边说着一边侧头,董辉也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示意旁边的人倒了一杯茶。<br />
那人本想着直接倒给多摩罗,可陈京观接过了那杯茶,他抬着多摩罗的下颌,手指微微用力,将那杯茶一滴不漏灌进了眼前的人嘴里。<br />
“平日你们西芥不饮茶吧,尝尝,虽比不上遥州的龙井,但是比你们直接喝生水好点。”<br />
多摩罗本来还品味着残留的茶叶香,听着陈京观的话,他二话没说就将嘴里的水全朝着陈京观吐了出来,溅湿了陈京观的袍子。<br />
“不识好歹!”<br />
两边的守卫见状,上去就给了多摩罗一耳光,而多摩罗嘴角本就流着血,现在再加上一记耳光,彻底让他嘴里的血腥气压住了那丝茶香。<br />
“我就是实话实说,你倒还生上气了,你们那里许多不治之症都是因为不良日常习惯所致,我说得是不是真的你心里清楚。”<br />
陈京观说着,伸手拉住了还要上手的守卫,随意地拍了拍长袍的下摆,脸上没有愠色倒是有几分可惜。<br />
“这衣服我很喜欢来着,你要赔我的。”<br />
此时的多摩罗又变成了陈京观刚进来时的模样,自顾自跪在地上,可能是觉得陈京观吵闹,索性闭上眼睛不再看他。<br />
“我好歹给了你一杯水,你们西芥人不是也讲究滴水之恩吗,我刚才的问题你还没答。”<br />
多摩罗微微皱着眉头,可依旧跪得笔直,而陈京观就在原地一直等着他开口,两个人僵持不下。<br />
“算了,你不想说就不说,董将军,你处理吧。”<br />
陈京观收了收脸上的笑,迈步就要往出走,而他走后没多久,那两个守卫就拖着一个布袋子出了帐篷。<br />
“他临死前一直念一个名字,好像是西芥语,我没太听懂,”<br />
在董辉的语气里,陈京观也听到了惋惜。<br />
其实在之前的军报里董辉多次提到这个敌方将领,他虽然是第一次带兵,但是手段和谋略都很老练。夜袭的计划也是他的主意,而那几次他带兵的夜袭,都没伤岑州百姓。<br />
而且他本职原是一名铁匠,他所带部队的刀都他打的,削铁如泥,如今充了军械,被那几个新来的小孩抢着用。<br />
“罢了,把他送回腾里吧,小心巡逻的西芥兵,他们若是找到他了还是会斩首的。”<br />
陈京观叹了一口气,陷入沉默。<br />
虽说西芥在恪多的领导下逐渐汉化,可是骨子里崇尚动物文明的他们依旧保持着最基本的战斗习惯,无论是主动投敌还是被俘,只要西芥军人出现在对方军营,等他回来一律要被斩首示众。美其名曰,保证军队纯洁。<br />
“对了,这是他的令牌,我唯一能找到的证明他身份的东西,但是上面也是西芥语。要不您看看?”<br />
陈京观闻言低头望着董辉手里的古铜色腰牌,那上面还染着血垢。他凭着这几年往来西芥学会了一些西芥语,认出那腰牌上除了多摩罗的名字和军职外,还歪歪扭扭刻着一个名字。<br />
他接过来那枚腰牌,用手抹了抹,下面那一行字像是后来刻上去的,或者说,打上去的。<br />
“赞木琪徳。”<br />
“什么?”<br />
董辉没有听懂陈京观的话,只听他又念了一遍。<br />
“赞木琪徳,西芥语中红柳的意思。”陈京观说完,将令牌又递给董辉,“把它收好,虽然不知道它有什么含义,但这估计这是多摩罗最后的念想了。”<br />
董辉点了点头,把那枚腰牌收进了自己的护甲里,他低头时,还能看到自己手上没洗干净的血。<br />
其实作为打了那么多年仗的老兵来说,他不该再有这样的感情,可是跟着陈京观,他似乎也变得多愁善感起来。<br />
刚才抓着多摩罗的头发时,他听到了他那句带着口音的“谢谢”。<br />
“少将军,”董辉叹了一口气,“按西芥的计划,三日后遏佐会带亲兵来攻打槐州,他目前还不知道您赶回来了。”<br />
听到那个名字,陈京观喉咙一紧,不知为何,他还真有些想见见他。<br />
“知道了,继续准备着,遏佐狡猾,多提防些。”<br />
说罢,他的目光随着眼前拉车的男子移动,朝着槐州城门看去。<br />
平远军在出发前就写了信给槐州知州,让府衙帮着百姓撤离。<br />
其实看惯了盛州知府那般的人,陈京观也不指望槐州知州遵命行事,他只求一个仁至义尽。<br />
不过如今的槐州城,除了平远军,确实再无他物。<br />
陈京观收回目光,又转身望着眼前在做最后准备的守城士兵,那里面除却平远军的军服,竟还混杂着许多南魏守军的服饰。<br />
“槐州守军还在?按照惯例,他们不该早就跑了吗?”陈京观的语气不算太好,还没等董辉说话,他背后便响起一个带着些年纪的声音。<br />
“我薛磐还在,他们不能跑。”<br />
第22章<br />
闻言, 陈京观转身,只见眼前说话的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br />
他穿着一身褐色长袍,那上面绣了几支毅然挺立的文竹, 他挽着袖子的手里还拿着一根麻绳。<br />
或许正是因为他刚才埋首同身边的兵士一同扎藩篱, 陈京观从他身边走过时竟没有察觉到异样。<br />
“您是?”<br />
那老者闻言, 将手里的东西递给身旁的仆从, 躬着背朝陈京观行礼, 举手投足间都是君子的谦逊。<br />
“在下槐州知州薛磐,见过少将军。”<br />
薛磐,宸妃薛雯昭的父亲。<br />
不过陈京观识得他的另一个身份, 薛君慎。<br />
他是陈频早年间在朝堂上的故友, 但陈京观从未见过他。<br />
听父亲说,他与薛磐也只见过两面,一次是殿试一见如故,另一次便是送薛磐去槐州赴任,除此之外, 多是一月一封信的交情。<br />
陈京观听到这个名字有些发愣, 没想到薛磐这么多年依旧守在槐州。<br />
其实他若想进京养老,只凭宸妃的恩宠, 怎么也能混个御史。<br />
“是我冒犯了,还请薛知州海涵。”<br />
陈京观也弯腰回礼, 朝着薛磐的方向走了几步,等着他靠近了,薛磐便开始打量他。<br />
对于这个从雍州起势的小子他自然也是听过的, 不过民间的传言和朝堂上的评价分化严重,薛磐为人谨慎,在没见到真人前不敢妄加议论。<br />
如今瞅着眼前的男儿, 要说他是武将他也信,毕竟只是看上去就高大结实,可是他周身又沾染了些文墨气,与平日里间的习武之人有所不同。<br />
“少将军客气,您一路赶来辛苦,就是我槐州如今是空城一座,没什么能招待您的。等打完仗,老夫一定设宴款待。”<br />
不知为何,陈京观觉得薛磐说话让人听着踏实。若是旁人对自己来上这么一句,他定然觉得是嘲讽,可眼前的人说出口,他却真能领会到其中三两分真情。<br />
“知州哪里的话,武将上阵,职责所在。倒是您,”陈京观停顿了一下,斟酌着自己如何将话说得没那么别扭,可脑子里遣词造句了半天,也只是憋出来一句,“文武双全,临危不乱。”<br />
听了陈京观的话,薛磐哈哈大笑,不过陈京观的话倒是拉近了二人的距离。他拍了拍手上的土,朝陈京观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