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村民对您十分关照,如今恰逢天降甘露,可以补种,错过农时补种虽会减产,但能勉强填饱肚子。想来这两年村民家中已无粮种,可要夫人着人送来?”<br />
毛遂是个人精,深怕思庄小小年纪,孤身一人,住在村里被人欺负,尽可能将做人情的机会留给思庄,让思庄收买人心。<br />
思庄正想摇头,林评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br />
“拒绝他!”<br />
显然,这声音只有思庄能听到。<br />
“谢过先生好意,此事我自有主意。”<br />
毛遂知道她主意正,于是也不勉强,只不放心的叮嘱:<br />
“说句不怕得罪女娘的话,您如今手无缚鸡之力,独居在此着实令人忧心,不若再考虑一番夫人的建议,搬去邯郸城居住。即便不住在赵家,在城中赁个小院也比此处安全呐!”<br />
思庄还是那句话:<br />
“我并非独居,家中还有一位兄长在外游历,会时常回家,我们兄妹二人自有照应,无需为此忧心。”<br />
毛遂露出看透一切的了然眼神。<br />
若真有甚么兄长,怎会两年不见踪影?夫人还亲自令人去查,却没得到任何有关那人的消息。<br />
可见所谓的兄长,是女娘杜撰而来。<br />
理由他都想到了,一为在外人面前壮声势,二为避免家中无男丁遇到的麻烦,三嘛,才是婉拒自家夫人好意的借口。<br />
思庄要知道毛遂的想法,定然要夸他会揣摩人心,想法简直与她不谋而合。<br />
林评眼睁睁看着毛遂一行人,出了桃村,消失在玻璃罩边界处。<br />
就,挺神奇的。<br />
挑挑眉,咽下最后一口燕麦粥,就听思庄激动的催他:<br />
“快,机会送上门了,速送粮种来!”<br />
林评淡定的去厨房把碗筷塞进洗碗机,闲适道:<br />
“听过医不叩门吗?”<br />
思庄费解:<br />
“都这时候了,你还端着架子,等别人上门来请呢?搞清楚,咱们一定会在村民饿死之前先完蛋,该着急的是咱们!”<br />
林评洗了手,坐回书桌前,打开电脑,花三万块钱报了一门拍摄剪辑课程,这才道:<br />
“上赶的不是买卖,你不觉得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行动,效果太慢了吗?”<br />
思庄想起昨晚漫无目的消失在天穹的能量,沉默片刻问:<br />
“那你说怎么办?”<br />
“就从你兄长开始。”<br />
“我哪有兄长?”<br />
“我啊,林评,你兄长。”<br />
林评笑眯眯的,隔空做了个握手的动作:<br />
“你好啊,阿妹林思庄!”<br />
第3章<br />
自打林评成了思庄的兄长,思庄在全村即将断粮的情况下,一改往日跟着村民随大流糊弄的一日两餐,开始认真煮一日三餐。<br />
为此,林评特意精挑细选,给她投递了一本非常实用的电子菜谱,以及所需的相关食材和调味品,并两口铁锅和一把锅铲。<br />
思庄全都用上了!<br />
要知道她一个仿真机器人,是用能量维持生存的,压根用不着吃饭,往日不过是做做样子,方便她融入村子生活而已。<br />
按照标准的食谱做菜,不说多好吃,绝对不会难吃,香味传到隔壁,当真馋哭小孩。<br />
一天三顿不重样下来,第二天到了饭点,全村小孩儿都蹲在她家篱笆墙外咽口水,嗦手指头解馋。<br />
场面一度非常像植物大战僵尸中的某一幕。<br />
思庄全做不知,一早便多做了许多,一人喂他们一口油汪汪的小葱炒鸡蛋,晌午一人送他们半块巴掌大的鸡丝葱油饼,傍晚特意包了皮薄馅儿大的馄饨,一人来一个,孩子们晚上做梦都在砸吧嘴流口水。<br />
第三天,都不等思庄做饭,孩子们便早早守在她家门口,眨巴着亮晶晶的眼睛,从香味飘出厨房便开始流口水。<br />
思庄还是一天三顿让孩子们尝鲜,每顿不重样,吃的孩子们眼神放光。<br />
才三天时间,思庄就发现有那年龄大,长的高的,想多吃多占,从年龄小的孩子手里抢吃食,双方打的头破血流。<br />
针对这种,思庄不管谁对谁错,下一顿双方都没得吃。<br />
还有那心眼儿多,前头她分发的时候排了一遍队,转头又悄摸摸溜去队伍末尾再排队的。这还算讲理的,有那不讲理的,直接插队,更小的孩子们敢怒不敢言。<br />
一开始思庄也没言语,到了第二顿,她只告诉孩子们:<br />
“每人只能拿一份儿,你们一共十三个人,我也只准备了十三份儿,我会从头开始分发,发完为止,谁多拿了谁少拿了,我并不在意。<br />
毕竟我又不是你们爹娘兄姐,不在意你们谁欺负谁,我白给你们吃,还让你们把我当傻子哄,哪有这种好事呢?”<br />
其实小孩子是最会看人眼色的,瞬间便感觉到了思庄的不开心。<br />
当天傍晚,便不知用甚么法子选出了领头人,由领头人负责维持秩序。还在晚饭前,有孩子帮思庄将院子打扫干净,撒上清水,有孩子搬来了一捆从山上捡回来的柴火。<br />
到了第四日,马服君夫人亲自带着儿子赵括,还请了医师随行,特意上门探望思庄。<br />
五辆牛车连带主仆,装的满满当当,瞧着就是大户人家出行,和门客带着下仆上门的气派完全不同。<br />
村民不再敢围观,连急着出门的孩子也一并被拘在家中不叫出门,免得惹了贵人厌烦,凭白遭祸。<br />
思庄与马服君夫人他们都很熟了,一番见礼后各自落座,马服君夫人握着她冰凉的小手,催医师先为她诊脉:<br />
“原也是我欠你的,千万别客气,我叫医师每月来为你诊两次脉,你也别怕麻烦,在家需得好好吃药才行!”<br />
思庄还是小小的坚持了一下:<br />
“这病与您无关。”<br />
马服君夫人只是握紧了她的小手,眼神里露出不赞同。<br />
在医师为她诊完脉,给出一如既往“内伤未愈,需静养,我重新改个方子试试看”的诊断后,思庄主动道:<br />
“前些日子我兄长送了一册食谱来,还有些他游历在外所得的佐料与食材,我尝试过后竟觉十分美味。此前多仰赖夫人与公子照料,不若今儿便由我亲自下厨,叫您尝尝鲜,聊表心意!”<br />
众人再次听见她口中不存在的兄长,也只当陪她做戏,哄她开心,不曾拆穿。<br />
马服君夫人还怜爱的摸摸她枯黄的发包,配合道:<br />
“我也不好拂了你的心意,这样罢,叫赵括带两个下仆给你打打下手可好?”<br />
马服君夫人又不是不知礼的野蛮人,他们这般出身,哪有上人家做客,还叫主人亲自下厨的道理?<br />
那不成了恶客!<br />
不过让她儿子和思庄一道儿下厨,便是彩衣娱亲的意思,倒也不算折辱人。<br />
赵括不等思庄回答,便点了两个干活儿利索的下仆往厨房走,还回头催思庄:<br />
“做扁食罢,腊八时你叫人送家里的扁食味儿真好,我叫家中庖厨又做了几次,都没那个正宗,总是缺点意思!”<br />
那扁食,如今回味起来赵括还想偷偷咽口水。<br />
皮薄馅大,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五滋六味俱全,香、松、软、肥、浓、酸、甜、苦、辣、咸、鲜,完美融合。*<br />
思庄慢吞吞跟过去,顺道儿就给安排好了:<br />
“我和面,来一个切菜,再去一个烧火,你在边儿上瞧着别捣乱就行。”<br />
赵括可没有被嫌弃的自觉,他认为这是思庄体贴他的行为,毕竟他这种贵族出身的公子,自来也没有下厨的习惯。还纳闷儿呢:<br />
“切甚么菜?不是应该剁馅儿吗?”<br />
思庄这才告诉他真相:<br />
“不做扁食,今儿吃饸饹面!”<br />
赵括先是失望,随即又双眼一亮,抚掌而笑:<br />
“饸饹面好啊,多做点码子,我喜红烧的,我阿母喜酸汤的,旁人调的汤总不如你家的鲜美,也是奇了怪了!”<br />
思庄今日格外好说话,挽起袖子,边和面边应:<br />
“行,剩余的红烧码子你都带回家叫人给你阿父煮面吃,他老人家喜辣,我再添两匙特制的油泼辣子,保准他老人家欢喜!”<br />
赵括和思庄熟了,知道她这人有一说一,最做不来假客气的事,于是从不在她面前搞谦虚那一套,当即便乐呵呵应了:<br />
“回头叫我阿父专门谢你!”<br />
饭菜还没出锅,赵括闻着味儿便已经迫不及待了。<br />
以往他作为贵族阶级,食案上是绝对不会出现这些贫民饭碗里才有的玩意儿的。但他去岁偶然在思庄这里用了一回后,便爱上了饸饹面那种特殊的口感。<br />
荞麦高粱去壳儿,磨成粉制成面条,加上思庄的独家秘方调味,滑溜又爽口。甚至为此给出了极高评价:<br />
“吾愿与八珍宴相换。”<br />
赵括所谓的“八珍”,是从周天子时期传下来的,《周礼·天官》中有“珍用八物”、“八珍之齐”的说法。
毛遂是个人精,深怕思庄小小年纪,孤身一人,住在村里被人欺负,尽可能将做人情的机会留给思庄,让思庄收买人心。<br />
思庄正想摇头,林评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br />
“拒绝他!”<br />
显然,这声音只有思庄能听到。<br />
“谢过先生好意,此事我自有主意。”<br />
毛遂知道她主意正,于是也不勉强,只不放心的叮嘱:<br />
“说句不怕得罪女娘的话,您如今手无缚鸡之力,独居在此着实令人忧心,不若再考虑一番夫人的建议,搬去邯郸城居住。即便不住在赵家,在城中赁个小院也比此处安全呐!”<br />
思庄还是那句话:<br />
“我并非独居,家中还有一位兄长在外游历,会时常回家,我们兄妹二人自有照应,无需为此忧心。”<br />
毛遂露出看透一切的了然眼神。<br />
若真有甚么兄长,怎会两年不见踪影?夫人还亲自令人去查,却没得到任何有关那人的消息。<br />
可见所谓的兄长,是女娘杜撰而来。<br />
理由他都想到了,一为在外人面前壮声势,二为避免家中无男丁遇到的麻烦,三嘛,才是婉拒自家夫人好意的借口。<br />
思庄要知道毛遂的想法,定然要夸他会揣摩人心,想法简直与她不谋而合。<br />
林评眼睁睁看着毛遂一行人,出了桃村,消失在玻璃罩边界处。<br />
就,挺神奇的。<br />
挑挑眉,咽下最后一口燕麦粥,就听思庄激动的催他:<br />
“快,机会送上门了,速送粮种来!”<br />
林评淡定的去厨房把碗筷塞进洗碗机,闲适道:<br />
“听过医不叩门吗?”<br />
思庄费解:<br />
“都这时候了,你还端着架子,等别人上门来请呢?搞清楚,咱们一定会在村民饿死之前先完蛋,该着急的是咱们!”<br />
林评洗了手,坐回书桌前,打开电脑,花三万块钱报了一门拍摄剪辑课程,这才道:<br />
“上赶的不是买卖,你不觉得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行动,效果太慢了吗?”<br />
思庄想起昨晚漫无目的消失在天穹的能量,沉默片刻问:<br />
“那你说怎么办?”<br />
“就从你兄长开始。”<br />
“我哪有兄长?”<br />
“我啊,林评,你兄长。”<br />
林评笑眯眯的,隔空做了个握手的动作:<br />
“你好啊,阿妹林思庄!”<br />
第3章<br />
自打林评成了思庄的兄长,思庄在全村即将断粮的情况下,一改往日跟着村民随大流糊弄的一日两餐,开始认真煮一日三餐。<br />
为此,林评特意精挑细选,给她投递了一本非常实用的电子菜谱,以及所需的相关食材和调味品,并两口铁锅和一把锅铲。<br />
思庄全都用上了!<br />
要知道她一个仿真机器人,是用能量维持生存的,压根用不着吃饭,往日不过是做做样子,方便她融入村子生活而已。<br />
按照标准的食谱做菜,不说多好吃,绝对不会难吃,香味传到隔壁,当真馋哭小孩。<br />
一天三顿不重样下来,第二天到了饭点,全村小孩儿都蹲在她家篱笆墙外咽口水,嗦手指头解馋。<br />
场面一度非常像植物大战僵尸中的某一幕。<br />
思庄全做不知,一早便多做了许多,一人喂他们一口油汪汪的小葱炒鸡蛋,晌午一人送他们半块巴掌大的鸡丝葱油饼,傍晚特意包了皮薄馅儿大的馄饨,一人来一个,孩子们晚上做梦都在砸吧嘴流口水。<br />
第三天,都不等思庄做饭,孩子们便早早守在她家门口,眨巴着亮晶晶的眼睛,从香味飘出厨房便开始流口水。<br />
思庄还是一天三顿让孩子们尝鲜,每顿不重样,吃的孩子们眼神放光。<br />
才三天时间,思庄就发现有那年龄大,长的高的,想多吃多占,从年龄小的孩子手里抢吃食,双方打的头破血流。<br />
针对这种,思庄不管谁对谁错,下一顿双方都没得吃。<br />
还有那心眼儿多,前头她分发的时候排了一遍队,转头又悄摸摸溜去队伍末尾再排队的。这还算讲理的,有那不讲理的,直接插队,更小的孩子们敢怒不敢言。<br />
一开始思庄也没言语,到了第二顿,她只告诉孩子们:<br />
“每人只能拿一份儿,你们一共十三个人,我也只准备了十三份儿,我会从头开始分发,发完为止,谁多拿了谁少拿了,我并不在意。<br />
毕竟我又不是你们爹娘兄姐,不在意你们谁欺负谁,我白给你们吃,还让你们把我当傻子哄,哪有这种好事呢?”<br />
其实小孩子是最会看人眼色的,瞬间便感觉到了思庄的不开心。<br />
当天傍晚,便不知用甚么法子选出了领头人,由领头人负责维持秩序。还在晚饭前,有孩子帮思庄将院子打扫干净,撒上清水,有孩子搬来了一捆从山上捡回来的柴火。<br />
到了第四日,马服君夫人亲自带着儿子赵括,还请了医师随行,特意上门探望思庄。<br />
五辆牛车连带主仆,装的满满当当,瞧着就是大户人家出行,和门客带着下仆上门的气派完全不同。<br />
村民不再敢围观,连急着出门的孩子也一并被拘在家中不叫出门,免得惹了贵人厌烦,凭白遭祸。<br />
思庄与马服君夫人他们都很熟了,一番见礼后各自落座,马服君夫人握着她冰凉的小手,催医师先为她诊脉:<br />
“原也是我欠你的,千万别客气,我叫医师每月来为你诊两次脉,你也别怕麻烦,在家需得好好吃药才行!”<br />
思庄还是小小的坚持了一下:<br />
“这病与您无关。”<br />
马服君夫人只是握紧了她的小手,眼神里露出不赞同。<br />
在医师为她诊完脉,给出一如既往“内伤未愈,需静养,我重新改个方子试试看”的诊断后,思庄主动道:<br />
“前些日子我兄长送了一册食谱来,还有些他游历在外所得的佐料与食材,我尝试过后竟觉十分美味。此前多仰赖夫人与公子照料,不若今儿便由我亲自下厨,叫您尝尝鲜,聊表心意!”<br />
众人再次听见她口中不存在的兄长,也只当陪她做戏,哄她开心,不曾拆穿。<br />
马服君夫人还怜爱的摸摸她枯黄的发包,配合道:<br />
“我也不好拂了你的心意,这样罢,叫赵括带两个下仆给你打打下手可好?”<br />
马服君夫人又不是不知礼的野蛮人,他们这般出身,哪有上人家做客,还叫主人亲自下厨的道理?<br />
那不成了恶客!<br />
不过让她儿子和思庄一道儿下厨,便是彩衣娱亲的意思,倒也不算折辱人。<br />
赵括不等思庄回答,便点了两个干活儿利索的下仆往厨房走,还回头催思庄:<br />
“做扁食罢,腊八时你叫人送家里的扁食味儿真好,我叫家中庖厨又做了几次,都没那个正宗,总是缺点意思!”<br />
那扁食,如今回味起来赵括还想偷偷咽口水。<br />
皮薄馅大,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五滋六味俱全,香、松、软、肥、浓、酸、甜、苦、辣、咸、鲜,完美融合。*<br />
思庄慢吞吞跟过去,顺道儿就给安排好了:<br />
“我和面,来一个切菜,再去一个烧火,你在边儿上瞧着别捣乱就行。”<br />
赵括可没有被嫌弃的自觉,他认为这是思庄体贴他的行为,毕竟他这种贵族出身的公子,自来也没有下厨的习惯。还纳闷儿呢:<br />
“切甚么菜?不是应该剁馅儿吗?”<br />
思庄这才告诉他真相:<br />
“不做扁食,今儿吃饸饹面!”<br />
赵括先是失望,随即又双眼一亮,抚掌而笑:<br />
“饸饹面好啊,多做点码子,我喜红烧的,我阿母喜酸汤的,旁人调的汤总不如你家的鲜美,也是奇了怪了!”<br />
思庄今日格外好说话,挽起袖子,边和面边应:<br />
“行,剩余的红烧码子你都带回家叫人给你阿父煮面吃,他老人家喜辣,我再添两匙特制的油泼辣子,保准他老人家欢喜!”<br />
赵括和思庄熟了,知道她这人有一说一,最做不来假客气的事,于是从不在她面前搞谦虚那一套,当即便乐呵呵应了:<br />
“回头叫我阿父专门谢你!”<br />
饭菜还没出锅,赵括闻着味儿便已经迫不及待了。<br />
以往他作为贵族阶级,食案上是绝对不会出现这些贫民饭碗里才有的玩意儿的。但他去岁偶然在思庄这里用了一回后,便爱上了饸饹面那种特殊的口感。<br />
荞麦高粱去壳儿,磨成粉制成面条,加上思庄的独家秘方调味,滑溜又爽口。甚至为此给出了极高评价:<br />
“吾愿与八珍宴相换。”<br />
赵括所谓的“八珍”,是从周天子时期传下来的,《周礼·天官》中有“珍用八物”、“八珍之齐”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