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他不再夸江柳、江榆,省得江大河又说一些乱七八糟的。<br />
他只说他也打算去掰玉米。<br />
江大河听了这话,很是高兴,侄夫郎终于肯下地干活了。<br />
他叮嘱道:“玉米太重了,你背不动。你将玉米掰下来后,全放到地头,待中午时我赶着骡车去拉回来。”<br />
叶厘想了想,应了下来。<br />
他的确背不动的。<br />
只是,第二天上午,他在玉米地里待了不到两刻钟就打起了退堂鼓。<br />
这活儿太累——玉米杆子比他高,他待在玉米地里,吹不到一丝的风,但秋老虎又威猛,又闷又热之下,他当机立断,直接拎着两背篓玉米回家。<br />
罢了,他还是待在家里感受内心的空虚吧。<br />
农人不易啊。<br />
江大河:“……”<br />
罢了,侄夫郎那么会挣钱,下不下地有什么关系。<br />
叶厘亲身体验了农活的辛苦,于是当叶两、叶文两人坐着新买的牛车过来帮忙时,他将伙食提高好大一截子,顿顿是两荤一素,吃得叶两、叶文又满足又心疼。<br />
都是自家人,哪能这般吃。<br />
而且秋后叶厘还要盖房子!<br />
但叶厘瞧着他们俩被晒得黑红的脸,以及叶两脸上从前积攒出的皱纹,照旧两荤一素。<br />
其实,两荤里其中一道是鸡蛋,再炒个肉,拌个素菜,这伙食,也就一般吧。<br />
好在两亩玉米不算多,江大河也过来帮了半天忙,因此只用两日就将玉米棒全收了回来。<br />
玉米杆子依旧留在地里,等空闲了再去砍。<br />
叶两、叶文松了口气。<br />
伙食终于正常了。<br />
叶厘也有了新活计:扒玉米棒。<br />
趁着天气好,得将玉米皮剥下来,好快些将玉米晒干脱粒入仓。<br />
这个活儿还算轻松,叶厘慢腾腾的每日剥些,每日剥些,等江纪开考时,他正巧将所有玉米扒完。<br />
第二日就下起了雨。<br />
秋雨淅淅沥沥,一落下来,立马就将秋老虎的威力给灭了大半。<br />
这雨一连下了两日,下的每一个人都满脸愁绪。<br />
地里的庄稼还没收回来呢。<br />
叶厘的豆腐泡也停了一日。<br />
好在江纪的院试虽然考两日,但第一日结束后是能出考棚回暂住的地方的。<br />
衣衫单薄的考生,可以加衣。<br />
若是跟乡试那般一场一连考三日,吃住都在贡院,那碰到这种天气,怕是不少靠生都要染上风寒。<br />
等雨停了,太阳再出来时,气温却是恢复不到从前。<br />
秋天真的来了。<br />
江纪的院试也结束了。<br />
第61章<br />
上次府试后, 江纪只歇了一晚,第二日就根据韩家老仆的指点,匆匆出门打零工去了。<br />
此次他手中银钱宽裕, 从考棚回了韩家老宅,他先蒙头大睡一晚, 翌日, 就一身轻松的和石义出门溜达去了。<br />
他和石义不在同一个讲堂,授课夫子也不同, 此前两人也就是认识的关系。<br />
石义家境比他略好些, 但这个“略”极其有限——石义家中有五十来亩地, 本算作富农,但石义一读书, 石家就成了普通农户。<br />
因此,这一路行来,他与石义还算有共同语言,两人熟识了不少。<br />
两人在府城都是既无人脉, 也不擅社交, 一进府城就埋头苦读, 如今院试终于结束,两人就准备出门逛逛。<br />
至于院试的结果。<br />
尽力了, 听天由命就是。<br />
府城颇为繁华,但风土人情与北阳县相同,而且,北阳县因占据了地利, 论物产的丰饶,却是更胜府城一筹。<br />
一些来自南方的物产会直接北上进京。<br />
同理,一些来自北方的物产也会直接沿水路南下。<br />
府城并非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br />
如此一来, 叶厘的嘱托就有些不好办了。<br />
府城有的北阳县也有,府城没有的,北阳县依旧有。<br />
江纪犯愁,他该买些什么小礼品呢?<br />
而且,之前只顾着读书,叶厘交代的日记一事,他目前还未写满三十页。<br />
这回去怎么能让叶厘身临其境?<br />
没有头绪,江纪只能多走多看,逛至中午,他与石义都饥肠辘辘。<br />
两人便打算寻个小摊解决午饭。<br />
他们随便选了一个与主街相连的小巷——小巷里的饭食肯定比主街上的便宜。<br />
两人一踏入巷子,不远处就传来清亮的喊声:“凉拌变蛋,北阳县特色美食变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诶~”<br />
这喊声瞬间令江纪看了过去。<br />
石义也来了兴趣:“竟然是变蛋,好亲切。”<br />
他定睛一瞧,只见吆喝的那人是站在一个小饭馆门口,那饭馆门头瞧着已有些年岁,悬在门口的幌子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面字。<br />
他便道:“要不咱去那个饭馆吃饭?瞧着档次不高,应该不贵。”<br />
“好。”江纪眸中闪过笑意。<br />
出门在外,竟碰到了变蛋,他也倍感亲切。<br />
两人来到面馆前,往里一瞧,里边十余张桌子竟已坐满了。<br />
他们有点踌躇。<br />
这时,站在门口吆喝的那个小二忙道:“两位客官,里边请,有客人马上就吃完了,片刻即好。”<br />
“小店有各种汤面和捞面,还有五文一碗的素面,两位客官打算吃些什么?”<br />
听了这话,江纪看向石义。<br />
石义指了指面馆:“咱们进去等吧。”<br />
的确不贵。<br />
江纪点头。<br />
小二顿时笑着领着两人进店,还给两人报菜名。<br />
江纪手中如今还有十余两银子,抛开未来十余日的饭钱、回北阳县的盘缠,他可支配的也有近十两。<br />
因此,他点了一份鸡蛋汤面,十文钱。<br />
石义点了份素捞面,八文钱。<br />
面还未上,就有吃完的食客离去,两人便在空位坐下。<br />
江纪打量了一圈,发现店里一半人的桌上都有凉拌变蛋。<br />
这时,又有人进店。<br />
还点名要吃凉拌变蛋。<br />
他不由在心中乐呵。<br />
乐呵完了,他抿了下唇,垂眸瞧向眼前有些油乎乎的桌子。<br />
叶厘此刻应已吃了午饭,准备炸豆腐泡了。<br />
……<br />
等以后有钱有闲了,的确得和叶厘出门游玩。<br />
叶厘不该被困在小小的村落。<br />
那个豆腐泡作坊,该搞起来了,秋收一过,乡亲们把麦子种上,那地里就没活计了,他们有时间去作坊干活。<br />
他思绪飘的有些远,石义左右张望了一圈,见他盯着桌子发愣,便伸手在他眼前挥了挥:“江老弟,想什么呢?”<br />
他比江纪大上几岁,家中两个娃和江麦江芽年纪相仿。<br />
江纪回神,随口道:“盘算下午去哪里逛。”<br />
石义闻言笑:“搪塞我呢,肯定是想夫郎了。”<br />
他那日可是瞧见了,出发时这两人眼神缠绵的令人不好意思直视。<br />
成亲才半年,正是黏糊的时候。<br />
江纪承认:“算是吧,毕竟礼品一事还没有着落。”<br />
“若实在是没有头绪,那买盒胭脂吧,绝不会出错。”<br />
石义出主意。<br />
胭脂?<br />
江纪脸上闪过犹豫,叶厘不爱打扮,成亲前买的胭脂水粉,他就没见叶厘擦过。<br />
思忖着,两人的面好了。<br />
小二把面端上来,早就腹中空空的两人停了交谈,拿起筷子吃面。<br />
面的味道不错,这饭馆看着像老字号,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的。<br />
正呼呼吃着面,这时,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从后厨走出,对站在门口吆喝的小二道:“六子,别吆喝了,今个儿够了。”<br />
名叫六子的小二听了,立马抬脚进了饭馆。<br />
江纪身后的一个食客听到这话,抱怨道:“老板,你就不能多买些变蛋?只限中午这半个时辰,来晚了就吃不着了,哪有这样做生意的。”<br />
这话引起其他点了凉拌变蛋食客的共鸣:“可不是,吃个变蛋还得算着时间,忒麻烦了。”<br />
“老板,北阳县离得又不远,你若真想买,还能买不来嘛?”<br />
……<br />
江纪有些诧异。<br />
这个面馆老板,竟是限时售卖?<br />
那老板笑着告罪:“各位客官,不是我不想买,是真的买不来呀。现有的这些变蛋还是我大舅子无意中碰到给买回来的。”<br />
“人家北阳县自个儿都不够卖呢。”<br />
他是真没办法。<br />
变蛋入店之后,他都没大肆宣传,每日只站在自家铺子门口吆喝一会儿。<br />
过了时辰就撤。<br />
他想靠着那点存货,好勾得更多食客来吃面。<br />
细水长流嘛。<br />
那些食客听了老板的解释,虽依旧不满,但也没有其他办法。<br />
人家北阳县自己都不够卖,那的确没有多余的供应府城。<br />
况且,还有客商带往别地。
他只说他也打算去掰玉米。<br />
江大河听了这话,很是高兴,侄夫郎终于肯下地干活了。<br />
他叮嘱道:“玉米太重了,你背不动。你将玉米掰下来后,全放到地头,待中午时我赶着骡车去拉回来。”<br />
叶厘想了想,应了下来。<br />
他的确背不动的。<br />
只是,第二天上午,他在玉米地里待了不到两刻钟就打起了退堂鼓。<br />
这活儿太累——玉米杆子比他高,他待在玉米地里,吹不到一丝的风,但秋老虎又威猛,又闷又热之下,他当机立断,直接拎着两背篓玉米回家。<br />
罢了,他还是待在家里感受内心的空虚吧。<br />
农人不易啊。<br />
江大河:“……”<br />
罢了,侄夫郎那么会挣钱,下不下地有什么关系。<br />
叶厘亲身体验了农活的辛苦,于是当叶两、叶文两人坐着新买的牛车过来帮忙时,他将伙食提高好大一截子,顿顿是两荤一素,吃得叶两、叶文又满足又心疼。<br />
都是自家人,哪能这般吃。<br />
而且秋后叶厘还要盖房子!<br />
但叶厘瞧着他们俩被晒得黑红的脸,以及叶两脸上从前积攒出的皱纹,照旧两荤一素。<br />
其实,两荤里其中一道是鸡蛋,再炒个肉,拌个素菜,这伙食,也就一般吧。<br />
好在两亩玉米不算多,江大河也过来帮了半天忙,因此只用两日就将玉米棒全收了回来。<br />
玉米杆子依旧留在地里,等空闲了再去砍。<br />
叶两、叶文松了口气。<br />
伙食终于正常了。<br />
叶厘也有了新活计:扒玉米棒。<br />
趁着天气好,得将玉米皮剥下来,好快些将玉米晒干脱粒入仓。<br />
这个活儿还算轻松,叶厘慢腾腾的每日剥些,每日剥些,等江纪开考时,他正巧将所有玉米扒完。<br />
第二日就下起了雨。<br />
秋雨淅淅沥沥,一落下来,立马就将秋老虎的威力给灭了大半。<br />
这雨一连下了两日,下的每一个人都满脸愁绪。<br />
地里的庄稼还没收回来呢。<br />
叶厘的豆腐泡也停了一日。<br />
好在江纪的院试虽然考两日,但第一日结束后是能出考棚回暂住的地方的。<br />
衣衫单薄的考生,可以加衣。<br />
若是跟乡试那般一场一连考三日,吃住都在贡院,那碰到这种天气,怕是不少靠生都要染上风寒。<br />
等雨停了,太阳再出来时,气温却是恢复不到从前。<br />
秋天真的来了。<br />
江纪的院试也结束了。<br />
第61章<br />
上次府试后, 江纪只歇了一晚,第二日就根据韩家老仆的指点,匆匆出门打零工去了。<br />
此次他手中银钱宽裕, 从考棚回了韩家老宅,他先蒙头大睡一晚, 翌日, 就一身轻松的和石义出门溜达去了。<br />
他和石义不在同一个讲堂,授课夫子也不同, 此前两人也就是认识的关系。<br />
石义家境比他略好些, 但这个“略”极其有限——石义家中有五十来亩地, 本算作富农,但石义一读书, 石家就成了普通农户。<br />
因此,这一路行来,他与石义还算有共同语言,两人熟识了不少。<br />
两人在府城都是既无人脉, 也不擅社交, 一进府城就埋头苦读, 如今院试终于结束,两人就准备出门逛逛。<br />
至于院试的结果。<br />
尽力了, 听天由命就是。<br />
府城颇为繁华,但风土人情与北阳县相同,而且,北阳县因占据了地利, 论物产的丰饶,却是更胜府城一筹。<br />
一些来自南方的物产会直接北上进京。<br />
同理,一些来自北方的物产也会直接沿水路南下。<br />
府城并非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br />
如此一来, 叶厘的嘱托就有些不好办了。<br />
府城有的北阳县也有,府城没有的,北阳县依旧有。<br />
江纪犯愁,他该买些什么小礼品呢?<br />
而且,之前只顾着读书,叶厘交代的日记一事,他目前还未写满三十页。<br />
这回去怎么能让叶厘身临其境?<br />
没有头绪,江纪只能多走多看,逛至中午,他与石义都饥肠辘辘。<br />
两人便打算寻个小摊解决午饭。<br />
他们随便选了一个与主街相连的小巷——小巷里的饭食肯定比主街上的便宜。<br />
两人一踏入巷子,不远处就传来清亮的喊声:“凉拌变蛋,北阳县特色美食变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诶~”<br />
这喊声瞬间令江纪看了过去。<br />
石义也来了兴趣:“竟然是变蛋,好亲切。”<br />
他定睛一瞧,只见吆喝的那人是站在一个小饭馆门口,那饭馆门头瞧着已有些年岁,悬在门口的幌子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面字。<br />
他便道:“要不咱去那个饭馆吃饭?瞧着档次不高,应该不贵。”<br />
“好。”江纪眸中闪过笑意。<br />
出门在外,竟碰到了变蛋,他也倍感亲切。<br />
两人来到面馆前,往里一瞧,里边十余张桌子竟已坐满了。<br />
他们有点踌躇。<br />
这时,站在门口吆喝的那个小二忙道:“两位客官,里边请,有客人马上就吃完了,片刻即好。”<br />
“小店有各种汤面和捞面,还有五文一碗的素面,两位客官打算吃些什么?”<br />
听了这话,江纪看向石义。<br />
石义指了指面馆:“咱们进去等吧。”<br />
的确不贵。<br />
江纪点头。<br />
小二顿时笑着领着两人进店,还给两人报菜名。<br />
江纪手中如今还有十余两银子,抛开未来十余日的饭钱、回北阳县的盘缠,他可支配的也有近十两。<br />
因此,他点了一份鸡蛋汤面,十文钱。<br />
石义点了份素捞面,八文钱。<br />
面还未上,就有吃完的食客离去,两人便在空位坐下。<br />
江纪打量了一圈,发现店里一半人的桌上都有凉拌变蛋。<br />
这时,又有人进店。<br />
还点名要吃凉拌变蛋。<br />
他不由在心中乐呵。<br />
乐呵完了,他抿了下唇,垂眸瞧向眼前有些油乎乎的桌子。<br />
叶厘此刻应已吃了午饭,准备炸豆腐泡了。<br />
……<br />
等以后有钱有闲了,的确得和叶厘出门游玩。<br />
叶厘不该被困在小小的村落。<br />
那个豆腐泡作坊,该搞起来了,秋收一过,乡亲们把麦子种上,那地里就没活计了,他们有时间去作坊干活。<br />
他思绪飘的有些远,石义左右张望了一圈,见他盯着桌子发愣,便伸手在他眼前挥了挥:“江老弟,想什么呢?”<br />
他比江纪大上几岁,家中两个娃和江麦江芽年纪相仿。<br />
江纪回神,随口道:“盘算下午去哪里逛。”<br />
石义闻言笑:“搪塞我呢,肯定是想夫郎了。”<br />
他那日可是瞧见了,出发时这两人眼神缠绵的令人不好意思直视。<br />
成亲才半年,正是黏糊的时候。<br />
江纪承认:“算是吧,毕竟礼品一事还没有着落。”<br />
“若实在是没有头绪,那买盒胭脂吧,绝不会出错。”<br />
石义出主意。<br />
胭脂?<br />
江纪脸上闪过犹豫,叶厘不爱打扮,成亲前买的胭脂水粉,他就没见叶厘擦过。<br />
思忖着,两人的面好了。<br />
小二把面端上来,早就腹中空空的两人停了交谈,拿起筷子吃面。<br />
面的味道不错,这饭馆看着像老字号,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的。<br />
正呼呼吃着面,这时,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从后厨走出,对站在门口吆喝的小二道:“六子,别吆喝了,今个儿够了。”<br />
名叫六子的小二听了,立马抬脚进了饭馆。<br />
江纪身后的一个食客听到这话,抱怨道:“老板,你就不能多买些变蛋?只限中午这半个时辰,来晚了就吃不着了,哪有这样做生意的。”<br />
这话引起其他点了凉拌变蛋食客的共鸣:“可不是,吃个变蛋还得算着时间,忒麻烦了。”<br />
“老板,北阳县离得又不远,你若真想买,还能买不来嘛?”<br />
……<br />
江纪有些诧异。<br />
这个面馆老板,竟是限时售卖?<br />
那老板笑着告罪:“各位客官,不是我不想买,是真的买不来呀。现有的这些变蛋还是我大舅子无意中碰到给买回来的。”<br />
“人家北阳县自个儿都不够卖呢。”<br />
他是真没办法。<br />
变蛋入店之后,他都没大肆宣传,每日只站在自家铺子门口吆喝一会儿。<br />
过了时辰就撤。<br />
他想靠着那点存货,好勾得更多食客来吃面。<br />
细水长流嘛。<br />
那些食客听了老板的解释,虽依旧不满,但也没有其他办法。<br />
人家北阳县自己都不够卖,那的确没有多余的供应府城。<br />
况且,还有客商带往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