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他小脸皱了起来。<br />
那厘哥和芽哥儿会很辛苦。<br />
叶厘坐在骡车中间,江芽坐在他怀里,小家伙的小手抓着垂到耳边的头绳,美得在叶厘怀中扭来扭去,还与叶厘商议起了明个儿要扎什么发型。<br />
叶厘与他商量完,一扭头,见身旁的江麦江麦神色不属,还皱着小脸,不由道:“小麦,怎么了这是?”<br />
江麦闻声,忙摇头:“没事呀。”<br />
“肯定有事,难得来县城玩,你连芽哥儿的一半高兴都没有,这怎么是没事?”<br />
江芽看了过去,歪着小脑袋问:“二哥?”<br />
坐在车辕上赶车的江纪也扭过身:“怎么了?”<br />
江麦:“……”<br />
他有几分不好意思,挠挠头,道:“我在想要不要去读书。”<br />
“只要你喜欢,那就读呀。”叶厘道。<br />
这小家伙每每谈起识字一事,都颇为自豪。<br />
应是愿意读书的。<br />
可现在怎么犹豫上了?<br />
江麦继续挠头:“贵啊。还有,我和大哥都在县城,家里不就剩你和芽哥儿了?”<br />
“……噗。”<br />
叶厘乐了起来。<br />
这小家伙,可真能操心啊。<br />
他忍不住抬手去揉江麦的小脑袋。<br />
江麦想躲,可骡车空间小,他手臂也长,于是江麦没能躲过。<br />
他如愿以偿的在江麦脑袋上揉了几下,笑着道:“今后你哥读书不需要交束脩,况且,家里还会有新的进项,银钱的事你不需要操心。”<br />
“至于我和芽哥儿,我俩又不下地干活,也就是喂喂猪、鸡,一点都不辛苦。”<br />
“可还得做豆腐,炸豆腐泡。”江麦提醒。<br />
“这个也好办,过些天你就知道了。”叶厘卖起了关子。<br />
江麦一头雾水。<br />
江纪道:“小麦,听你厘哥的,银钱的事,你不用操心。”<br />
“只要你想读,那就去读。”<br />
“没错,你好好读,争取跟你大哥一样,考个秀才回来。到时候一门两秀才,说出去多好听。”<br />
叶厘又道。<br />
当然,最好是一门两举人。<br />
举人就好比修仙文里的筑基期,一旦筑基,那就可称老祖,至此与凡人不同。<br />
真正的跨越了阶级。<br />
若是一门两筑基,那在凡人世界里,只要自家人不违法乱纪,这辈子都能舒舒服服,只剩享受。<br />
江麦被叶厘、江纪一劝,顿时有些动摇。<br />
银钱的事,真不用他担忧?<br />
而且什么叫豆腐也好办?<br />
难不成今后让两哥把豆腐带回叶家,他厘哥不炸豆腐泡了?<br />
江麦想不通,可如今自家大哥也劝他想读就读。<br />
那他自然想读。<br />
读书多好,哪怕略微识几个字,也会受人尊敬。<br />
若是考中秀才,看看自家这几天的伙食以及乡亲们的笑脸。<br />
这多好啊。<br />
从前住在二叔家,虽然二叔把他当亲儿子疼,虽然他对自己亲爹没什么印象,可他有亲大哥。<br />
他大哥每次回来,都会叮嘱他要听话、懂事、别淘气、别问二叔要东西、要帮忙干活、要护着芽哥儿……<br />
他大哥叮嘱他好多好多。<br />
多到他偷偷抹眼泪。<br />
他也想跟村中其他小子那般跟亲爹耍赖,要这要那。<br />
但他没有亲爹。<br />
他只能被动接受二叔的给与。<br />
当然,他很感激二叔,没有二叔就没有他。<br />
可有了功名真好。<br />
等他考了功名,那他就如他大哥一般,什么都有了。<br />
不用他张口,就什么都有了。<br />
他要读书!<br />
他一定要读书!<br />
他看向叶厘,小脸蛋上满是坚定:“厘哥,我要读书。”<br />
“好,有志向!明年就去读,争取考个秀才回来。”<br />
叶厘立马应下,还送上鼓励。<br />
江麦认真点头:“我尽力。”<br />
“那趁着你大哥还没去县学报道,让他好好教你,给你打打基础。今后下午别去捡柴了。”<br />
叶厘道。<br />
江麦就看向前边的江纪。<br />
江纪头也不回的点头:“行,就这么定了。”<br />
正巧,他的书籍都已从私塾搬回了家,几本蒙书可以留给江麦。<br />
一家四口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镜铺。<br />
江芽不肯用叶厘的钱,他自己的工钱也不少,夏天时,叶厘不但给他和江麦发高温补贴,还将工钱涨到了一日两文。<br />
这期间偶尔还会发个奖励,攒了半年,他手里的铜钱已经超过了千文!<br />
但他可不愿全花完。<br />
他待会儿还想去点心铺买点心呢。<br />
于是他挑挑拣拣,花一百文买了个巴掌大的小镜子。<br />
这个镜子一入手,他就舍不得放下了,一直从镜铺照到了点心铺。<br />
到了点心铺,被各色点心一勾,他将镜子忘到了脑后。<br />
哪一样他都想吃,越看越想。<br />
他指着柜台上的点心问叶厘:“厘哥,我真的可以随便买吗?”<br />
“当然啦,只要你的银钱够,随便买。”<br />
叶厘笑着捏捏他的小脸蛋。<br />
这下子他开心了,犹如掉进米缸里的小老鼠,让伙计每样都给他包两块。<br />
他也不知哪一样好吃,所以先试吃一下。<br />
一样两块,切开之后就是四块,他们四人一人一块!<br />
于是很快,他花掉了二百多文。<br />
一旁的江麦,心疼的忍不住揉心口。<br />
但他又惊诧叶厘的大方。<br />
没想到他厘哥说的随便花,还真是随便花。<br />
在野枣坡,别说是小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没魄力一口气买上二百多文的点心。<br />
但芽哥儿做到了。<br />
厘哥是真的一诺千金,说到做到。<br />
这么好的厘哥,他将来一定考取功名,好好报答。<br />
叶厘可不知江麦的小心思,等江芽采购完,他们拎着几包点心出了铺子。<br />
确认江麦什么都不买,于是他们掉头回家。<br />
兑现了曾子杀猪的承诺,接下来就该忙盖房子的事了。<br />
下午就去找泥瓦匠商量正事。<br />
争取在江纪入学前,将房子盖出来。<br />
第68章<br />
与泥瓦匠敲定细节后, 叶厘又有了新想法。<br />
既然都大动土木了,还要盖洗澡间,那索性在三间正房旁多盖个杂物间, 好与洗澡间对称。<br />
如今家里没有杂物间,从前的杂物房成了磨房。<br />
而且, 今后家中收入稳定, 江纪租出去的田地,叶厘打算改收粮食, 不收银钱了。<br />
现在他们家时常得买粮食吃, 与其花钱买, 那肯定不如吃自家佃户种的。<br />
因此,他打算多盖一间, 好存放粮食或其他杂物。<br />
敲定完毕,叶厘江纪还没来得及去购置青砖木料,第二日,野枣坡的打枣活动开始了。<br />
对村人而言, 这是秋收之后、过年之前最大的事。<br />
江福正已联系好了货商, 这些货商是县城本地的, 有大有小。<br />
每日打下来的枣子,货商会在中午和傍晚来运走,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拖欠。<br />
然后村人晚上分钱。<br />
坡上的枣树都是多年的老树,不过,因着是本土普通枣树,日常也没有进行什么管理, 几乎算是野生的。<br />
因此,一棵树上结的鲜枣大概在五十斤到七十斤之间,和叶厘上辈子时那些能结二三百斤枣子的枣树没法比。<br />
但即便如此, 也能给村人带来不少收入。<br />
坡上共六十三株枣树,每年的总产量在四千斤上下浮动。<br />
这种鲜枣,一斤的售价在六文到七文之间。<br />
按照一斤六文算,那总售价就是二十三两多点。<br />
每家能分个一两出头。<br />
按照七文算,那总售价接近三十两,村人分到手的更多。<br />
野枣坡背靠北阳县、八仙镇,就这么点枣子,根本不愁卖。<br />
只要把枣子从树上摘下来,那就有人买。<br />
因此,每年这时刻,每户都要出两个人,好快些将枣子打下来。<br />
往年江纪不在家,今年江纪在家了,但他如今是秀才公,哪能让秀才公干这种粗活。<br />
江福正没让他参与,他坐等收钱即可。<br />
而且,他与叶厘还得去县城将青砖、木料采购回来,所以没去凑这个热闹。<br />
但江麦、江芽两个小家伙舍不得这种大场面,特意跑过去围观。<br />
回来后,他们俩兴致勃勃的向叶厘转述坡上的情形,听得叶厘也想过去看看。<br />
除了坡上的枣树,每家房前屋后也种着枣树。<br />
像是叶厘家,门口有两棵,后院有一棵,三棵枣树最低也能结百斤枣子。<br />
若是愿意将这些枣子卖掉,那能多六七百文的进账。<br />
从前,每户人家都选择将自家种的枣子卖掉。<br />
一棵树就能换个三四百文,这谁舍得留着自己吃?
那厘哥和芽哥儿会很辛苦。<br />
叶厘坐在骡车中间,江芽坐在他怀里,小家伙的小手抓着垂到耳边的头绳,美得在叶厘怀中扭来扭去,还与叶厘商议起了明个儿要扎什么发型。<br />
叶厘与他商量完,一扭头,见身旁的江麦江麦神色不属,还皱着小脸,不由道:“小麦,怎么了这是?”<br />
江麦闻声,忙摇头:“没事呀。”<br />
“肯定有事,难得来县城玩,你连芽哥儿的一半高兴都没有,这怎么是没事?”<br />
江芽看了过去,歪着小脑袋问:“二哥?”<br />
坐在车辕上赶车的江纪也扭过身:“怎么了?”<br />
江麦:“……”<br />
他有几分不好意思,挠挠头,道:“我在想要不要去读书。”<br />
“只要你喜欢,那就读呀。”叶厘道。<br />
这小家伙每每谈起识字一事,都颇为自豪。<br />
应是愿意读书的。<br />
可现在怎么犹豫上了?<br />
江麦继续挠头:“贵啊。还有,我和大哥都在县城,家里不就剩你和芽哥儿了?”<br />
“……噗。”<br />
叶厘乐了起来。<br />
这小家伙,可真能操心啊。<br />
他忍不住抬手去揉江麦的小脑袋。<br />
江麦想躲,可骡车空间小,他手臂也长,于是江麦没能躲过。<br />
他如愿以偿的在江麦脑袋上揉了几下,笑着道:“今后你哥读书不需要交束脩,况且,家里还会有新的进项,银钱的事你不需要操心。”<br />
“至于我和芽哥儿,我俩又不下地干活,也就是喂喂猪、鸡,一点都不辛苦。”<br />
“可还得做豆腐,炸豆腐泡。”江麦提醒。<br />
“这个也好办,过些天你就知道了。”叶厘卖起了关子。<br />
江麦一头雾水。<br />
江纪道:“小麦,听你厘哥的,银钱的事,你不用操心。”<br />
“只要你想读,那就去读。”<br />
“没错,你好好读,争取跟你大哥一样,考个秀才回来。到时候一门两秀才,说出去多好听。”<br />
叶厘又道。<br />
当然,最好是一门两举人。<br />
举人就好比修仙文里的筑基期,一旦筑基,那就可称老祖,至此与凡人不同。<br />
真正的跨越了阶级。<br />
若是一门两筑基,那在凡人世界里,只要自家人不违法乱纪,这辈子都能舒舒服服,只剩享受。<br />
江麦被叶厘、江纪一劝,顿时有些动摇。<br />
银钱的事,真不用他担忧?<br />
而且什么叫豆腐也好办?<br />
难不成今后让两哥把豆腐带回叶家,他厘哥不炸豆腐泡了?<br />
江麦想不通,可如今自家大哥也劝他想读就读。<br />
那他自然想读。<br />
读书多好,哪怕略微识几个字,也会受人尊敬。<br />
若是考中秀才,看看自家这几天的伙食以及乡亲们的笑脸。<br />
这多好啊。<br />
从前住在二叔家,虽然二叔把他当亲儿子疼,虽然他对自己亲爹没什么印象,可他有亲大哥。<br />
他大哥每次回来,都会叮嘱他要听话、懂事、别淘气、别问二叔要东西、要帮忙干活、要护着芽哥儿……<br />
他大哥叮嘱他好多好多。<br />
多到他偷偷抹眼泪。<br />
他也想跟村中其他小子那般跟亲爹耍赖,要这要那。<br />
但他没有亲爹。<br />
他只能被动接受二叔的给与。<br />
当然,他很感激二叔,没有二叔就没有他。<br />
可有了功名真好。<br />
等他考了功名,那他就如他大哥一般,什么都有了。<br />
不用他张口,就什么都有了。<br />
他要读书!<br />
他一定要读书!<br />
他看向叶厘,小脸蛋上满是坚定:“厘哥,我要读书。”<br />
“好,有志向!明年就去读,争取考个秀才回来。”<br />
叶厘立马应下,还送上鼓励。<br />
江麦认真点头:“我尽力。”<br />
“那趁着你大哥还没去县学报道,让他好好教你,给你打打基础。今后下午别去捡柴了。”<br />
叶厘道。<br />
江麦就看向前边的江纪。<br />
江纪头也不回的点头:“行,就这么定了。”<br />
正巧,他的书籍都已从私塾搬回了家,几本蒙书可以留给江麦。<br />
一家四口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镜铺。<br />
江芽不肯用叶厘的钱,他自己的工钱也不少,夏天时,叶厘不但给他和江麦发高温补贴,还将工钱涨到了一日两文。<br />
这期间偶尔还会发个奖励,攒了半年,他手里的铜钱已经超过了千文!<br />
但他可不愿全花完。<br />
他待会儿还想去点心铺买点心呢。<br />
于是他挑挑拣拣,花一百文买了个巴掌大的小镜子。<br />
这个镜子一入手,他就舍不得放下了,一直从镜铺照到了点心铺。<br />
到了点心铺,被各色点心一勾,他将镜子忘到了脑后。<br />
哪一样他都想吃,越看越想。<br />
他指着柜台上的点心问叶厘:“厘哥,我真的可以随便买吗?”<br />
“当然啦,只要你的银钱够,随便买。”<br />
叶厘笑着捏捏他的小脸蛋。<br />
这下子他开心了,犹如掉进米缸里的小老鼠,让伙计每样都给他包两块。<br />
他也不知哪一样好吃,所以先试吃一下。<br />
一样两块,切开之后就是四块,他们四人一人一块!<br />
于是很快,他花掉了二百多文。<br />
一旁的江麦,心疼的忍不住揉心口。<br />
但他又惊诧叶厘的大方。<br />
没想到他厘哥说的随便花,还真是随便花。<br />
在野枣坡,别说是小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没魄力一口气买上二百多文的点心。<br />
但芽哥儿做到了。<br />
厘哥是真的一诺千金,说到做到。<br />
这么好的厘哥,他将来一定考取功名,好好报答。<br />
叶厘可不知江麦的小心思,等江芽采购完,他们拎着几包点心出了铺子。<br />
确认江麦什么都不买,于是他们掉头回家。<br />
兑现了曾子杀猪的承诺,接下来就该忙盖房子的事了。<br />
下午就去找泥瓦匠商量正事。<br />
争取在江纪入学前,将房子盖出来。<br />
第68章<br />
与泥瓦匠敲定细节后, 叶厘又有了新想法。<br />
既然都大动土木了,还要盖洗澡间,那索性在三间正房旁多盖个杂物间, 好与洗澡间对称。<br />
如今家里没有杂物间,从前的杂物房成了磨房。<br />
而且, 今后家中收入稳定, 江纪租出去的田地,叶厘打算改收粮食, 不收银钱了。<br />
现在他们家时常得买粮食吃, 与其花钱买, 那肯定不如吃自家佃户种的。<br />
因此,他打算多盖一间, 好存放粮食或其他杂物。<br />
敲定完毕,叶厘江纪还没来得及去购置青砖木料,第二日,野枣坡的打枣活动开始了。<br />
对村人而言, 这是秋收之后、过年之前最大的事。<br />
江福正已联系好了货商, 这些货商是县城本地的, 有大有小。<br />
每日打下来的枣子,货商会在中午和傍晚来运走,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拖欠。<br />
然后村人晚上分钱。<br />
坡上的枣树都是多年的老树,不过,因着是本土普通枣树,日常也没有进行什么管理, 几乎算是野生的。<br />
因此,一棵树上结的鲜枣大概在五十斤到七十斤之间,和叶厘上辈子时那些能结二三百斤枣子的枣树没法比。<br />
但即便如此, 也能给村人带来不少收入。<br />
坡上共六十三株枣树,每年的总产量在四千斤上下浮动。<br />
这种鲜枣,一斤的售价在六文到七文之间。<br />
按照一斤六文算,那总售价就是二十三两多点。<br />
每家能分个一两出头。<br />
按照七文算,那总售价接近三十两,村人分到手的更多。<br />
野枣坡背靠北阳县、八仙镇,就这么点枣子,根本不愁卖。<br />
只要把枣子从树上摘下来,那就有人买。<br />
因此,每年这时刻,每户都要出两个人,好快些将枣子打下来。<br />
往年江纪不在家,今年江纪在家了,但他如今是秀才公,哪能让秀才公干这种粗活。<br />
江福正没让他参与,他坐等收钱即可。<br />
而且,他与叶厘还得去县城将青砖、木料采购回来,所以没去凑这个热闹。<br />
但江麦、江芽两个小家伙舍不得这种大场面,特意跑过去围观。<br />
回来后,他们俩兴致勃勃的向叶厘转述坡上的情形,听得叶厘也想过去看看。<br />
除了坡上的枣树,每家房前屋后也种着枣树。<br />
像是叶厘家,门口有两棵,后院有一棵,三棵枣树最低也能结百斤枣子。<br />
若是愿意将这些枣子卖掉,那能多六七百文的进账。<br />
从前,每户人家都选择将自家种的枣子卖掉。<br />
一棵树就能换个三四百文,这谁舍得留着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