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而且他面相善良,气质温润,一看就是没脾气的老好人。<br />
个头的确不算出众,但站在江榆跟前,比江榆也高了半个头。<br />
蒋禹舒瞧着江榆的模样,知道自己容貌叫对方满意。<br />
他打量了江榆几眼,这小哥儿瓜子脸,睫毛浓密,眼睛大而亮,脸上还带着婴儿肥,一副稚气未脱的样子。<br />
这相貌超出他的预期。<br />
但他心中更紧张了。<br />
除了这张脸,他没什么拿得出手的。<br />
深吸一口气,他道:“不好意思,我们来晚了。”<br />
这话将江榆跑远的思绪拉回大脑。<br />
回了神,想到自己刚才的反应,他顿时脸颊红红。<br />
他垂下眼睛,抬手掐了下身旁的杨树,道:“是我来早了,我们村离得近。”<br />
要见帅哥了,他等不及,早早吃了午饭就来了。<br />
蒋禹舒也知道他们父子没迟到,他没在这个问题上打转,缓缓道:“嗯……那我说说我自个儿吧。”<br />
“之前一直在私塾读书,但没读出什么名堂,眼下每日抄书换些银钱。”<br />
“我不善言辞、性子沉闷,虽长你几岁,但真碰到大事,可能还不如你主意正。”<br />
“简单来说就是我这个人,用处不大。”<br />
这一番话,叫江榆眨了眨眼,他瞧向蒋禹舒:“你是说,之前退亲那事儿?”<br />
“是。”蒋禹舒脸上显出羞愧:“我当时真不知该如何处置。”<br />
“那现在呢?有办法了吗?”江榆问。<br />
这下子蒋禹舒更羞愧了,他摇头:“的确是对邻地庄稼造成了损失,我无法理直气壮。”<br />
江榆没想到他是这个回答,有些意外。<br />
其实,这个问题,是叶厘让他问的。<br />
即便蒋禹舒不提,他也会主动往这个话题上拐。<br />
他厘哥想知道眼前之人是否转了念头。<br />
若是转了,可能是真心知错,也可能是为了取悦他。<br />
但这人没转。<br />
他好奇问:“你家人没责怪你吗?”<br />
“责怪的。但我真是这般想的。”<br />
其实来之前,他爹耳提面命,若江家小哥儿问这事,那他的回答只能是帮亲。<br />
一大家子,不帮自己人,这是吃里扒外!<br />
可他真无法理直气壮。<br />
无法梗着脖子对吵甚至是挥拳头。<br />
即便江家小哥儿是他能够得着的最好媒茬,他也不想违心。<br />
江榆看他垂着脑袋,不瞧自己,便偷偷翘起了嘴角。<br />
即便受家人责怪也没改想法,这很有主见嘛。<br />
也没有故意虚伪的取悦他。<br />
而且,这垂着眼睛、一脸羞愧的模样,可真好看。<br />
他暗暗掐了下手心,将笑意逼回去,道:“这事各有各的理,不好说。但你肯定是好人,而且,我家也遇不上这种事。”<br />
“我们整个村都姓江呢,不会挨欺负。还有,现在家里不种地了。”<br />
这话听得蒋禹舒有些懵,他一脸意外的看着江榆:“你不介意?”<br />
“不介意,你是好人呀。再者,我看重的是性子好。”<br />
江榆有些羞涩,又低下了头。<br />
他这话等于是愿意、相中了。<br />
蒋禹舒意外,很意外。<br />
可一个名为喜悦的泡泡,在他心底悄悄升起。<br />
自打被退亲,他听到的全是责怪。<br />
可江家小哥儿不在意,还夸他是好人。<br />
他挠挠头,嘴角也想上扬。<br />
……<br />
两人聊了约莫两刻钟,脸上的笑几乎没下去过,说日常爱好、日常生活。<br />
直到叶厘走了来,将两人的交谈打断。<br />
这阵仗,很明显,两人对对方都挺中意,可先别上头,这门亲事江大河不许呢。<br />
回了家,果然,江大河听完两人相看的过程,一张脸立马就拉了下来。<br />
江榆只得给叶厘使眼色。<br />
可叶厘哪有好办法。<br />
蒋禹舒不帮亲,的确惹人诟病。<br />
想让江大河改了念头,他这个侄夫郎的分量不够。<br />
得江纪出马。<br />
可现在江纪一门心思备考,他不想让江纪分心。<br />
再者,若江纪中举,那这事就迎刃而解了。<br />
有举人堂哥做靠山,那今后肯定碰不到此类的事儿。<br />
于是,他让江榆稍安勿躁,别和江大河对吵,一切等江纪从府城回来再说。<br />
至于蒋家那边,也不能晾着,省得蒋家以为自家没瞧上又去寻媒人。<br />
他给蒋禹舒传了话,让他先安心等着,待两个月后再安排他与江榆见面。<br />
他说的含糊,但蒋禹舒懂了。<br />
江家小哥儿瞧得上自己,可家中长辈不同意。<br />
蒋禹舒心里空落、怅然。<br />
但没有任何办法,他不能越过人家长辈去寻江家小哥儿。<br />
他只能等待。<br />
另一边,叶厘也嘱咐江大河不要同江纪提蒋禹舒的事。<br />
江大河知晓轻重,连连点头。<br />
小纪科举是大事,一切都要为了此事让路!<br />
于是,当县学又一次放假时,叶厘也将行李、家中一切安排好了。<br />
可以启程了。<br />
家里的猪、鸡交给江大河一家。<br />
而且第一批芋头快回来了,届时芋泥作坊得由江大河撑着。<br />
还有他们可能会错过唐鱼生产,他拜托江大河代他去叶家走一遭。<br />
他没动用自家的牛车,而是去郑家车行租了马车。<br />
虽说夏天已过去,可秋老虎多猛烈啊,牛车是敞篷的,也没个遮挡,这走在路上不得将人晒干?<br />
反正现在家里不缺钱,他租了三辆马车,一辆坐人,两辆拉行李。<br />
他已拜托岳老板租了院子,所以被褥等生活用品得自带。<br />
至于吴家,余采、余世亭这兄弟俩租了七辆马车,还从镖局雇了两个人。<br />
于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十辆马车迎着初升的太阳,踏上了前往府城的路。<br />
第125章<br />
从北阳县到府城共三日路程, 第一日早上出发,第三日傍晚便可入府城。<br />
马车走的虽是官道,可距离上次修路已过了快一年, 因此路上的坑洼不少。<br />
人坐在车上,颠得厉害。<br />
什么事都做不了。<br />
但江麦早有准备, 反正他大哥也看不了书——他厘哥不让, 说是伤眼睛,既如此, 那不如指点他背书。<br />
一口气请了一个半月的假, 他心中没底。<br />
小家伙如此勤奋, 叶厘也没阻止。<br />
现在江麦学的全是纯记忆的东西,除了背上一遍又一遍, 没捷径可走。<br />
况且,除了读书,还真是没事做。<br />
江芽一开始颇为兴奋,他长这么大, 可是头一次出远门呢!<br />
因此, 马车出发后, 他坐在马车门口,小脑袋转来转去, 不住的打量路上的行人、路边的景致。<br />
不过,路边全是庄稼。<br />
行人的骡车、牛车、马车也无新意。<br />
他很快就腻了。<br />
低头翻了翻自己的大荷包,他从里边拿出一捆粗棉线,想和叶厘玩翻花绳。<br />
靠着这个小游戏, 这一上午还算好打发。<br />
中午,一行人到了一处三岔口。<br />
这地方挺宽敞,有好几家卖吃食的, 都是摊子。<br />
但每户都有整齐的木墙遮挡,能遮些风沙。<br />
这种路边摊,甭管是卫生还是口感,自是不能要求太多。<br />
好在余采早有准备,他自带了餐具,店家将饭食做好,盛到他带的餐具中,这样凑合着也能入口。<br />
但饭食的口味着实一般。<br />
面条没味道。<br />
炒菜几乎没放油,像是水煮的。<br />
饼子也干巴巴的,有些噎人。<br />
明明半桌子饭食,可每一样都叫人难以下咽。<br />
于是,尝了几口后,叶厘放下筷子,从马车上搬下了一个陶罐。<br />
他看过江纪上次写的日记,知晓这几个路边摊的饭食都一般。<br />
因此,他带了一陶罐香菇肉酱。<br />
这香菇肉酱是他拿香菇、猪肉末炒的,里边添了好些香料,还拿虾皮磨成粉当味精用,又放了点辣椒。<br />
整体口感是微辣香浓,甭管是拌面条还是夹着馒头,滋味都很好。<br />
舀一勺香菇肉酱夹到饼子里,面条碗里,原本没滋没味的饭食瞬间可口了不少。<br />
余采从碗中夹了块香菇粒嚼了嚼,随后笑着道:“把香菇做出了肉味,不得了。”<br />
其实将香菇做出肉味不算稀奇,但厘哥儿又不是从业几十年的老厨子。<br />
而且,整体口感鲜的厉害。<br />
也不知里边具体放了什么,和他从前吃过的各种酱都不一样。<br />
叶厘谦虚摆手:“你要是喜欢,等回来后,我再做一陶罐给你送去。”<br />
“行。”余采点头。<br />
一旁的余夫人夹了口面条尝了尝,也忍不住出言夸他这酱炒的好。<br />
叶厘依旧谦虚,小意思。
个头的确不算出众,但站在江榆跟前,比江榆也高了半个头。<br />
蒋禹舒瞧着江榆的模样,知道自己容貌叫对方满意。<br />
他打量了江榆几眼,这小哥儿瓜子脸,睫毛浓密,眼睛大而亮,脸上还带着婴儿肥,一副稚气未脱的样子。<br />
这相貌超出他的预期。<br />
但他心中更紧张了。<br />
除了这张脸,他没什么拿得出手的。<br />
深吸一口气,他道:“不好意思,我们来晚了。”<br />
这话将江榆跑远的思绪拉回大脑。<br />
回了神,想到自己刚才的反应,他顿时脸颊红红。<br />
他垂下眼睛,抬手掐了下身旁的杨树,道:“是我来早了,我们村离得近。”<br />
要见帅哥了,他等不及,早早吃了午饭就来了。<br />
蒋禹舒也知道他们父子没迟到,他没在这个问题上打转,缓缓道:“嗯……那我说说我自个儿吧。”<br />
“之前一直在私塾读书,但没读出什么名堂,眼下每日抄书换些银钱。”<br />
“我不善言辞、性子沉闷,虽长你几岁,但真碰到大事,可能还不如你主意正。”<br />
“简单来说就是我这个人,用处不大。”<br />
这一番话,叫江榆眨了眨眼,他瞧向蒋禹舒:“你是说,之前退亲那事儿?”<br />
“是。”蒋禹舒脸上显出羞愧:“我当时真不知该如何处置。”<br />
“那现在呢?有办法了吗?”江榆问。<br />
这下子蒋禹舒更羞愧了,他摇头:“的确是对邻地庄稼造成了损失,我无法理直气壮。”<br />
江榆没想到他是这个回答,有些意外。<br />
其实,这个问题,是叶厘让他问的。<br />
即便蒋禹舒不提,他也会主动往这个话题上拐。<br />
他厘哥想知道眼前之人是否转了念头。<br />
若是转了,可能是真心知错,也可能是为了取悦他。<br />
但这人没转。<br />
他好奇问:“你家人没责怪你吗?”<br />
“责怪的。但我真是这般想的。”<br />
其实来之前,他爹耳提面命,若江家小哥儿问这事,那他的回答只能是帮亲。<br />
一大家子,不帮自己人,这是吃里扒外!<br />
可他真无法理直气壮。<br />
无法梗着脖子对吵甚至是挥拳头。<br />
即便江家小哥儿是他能够得着的最好媒茬,他也不想违心。<br />
江榆看他垂着脑袋,不瞧自己,便偷偷翘起了嘴角。<br />
即便受家人责怪也没改想法,这很有主见嘛。<br />
也没有故意虚伪的取悦他。<br />
而且,这垂着眼睛、一脸羞愧的模样,可真好看。<br />
他暗暗掐了下手心,将笑意逼回去,道:“这事各有各的理,不好说。但你肯定是好人,而且,我家也遇不上这种事。”<br />
“我们整个村都姓江呢,不会挨欺负。还有,现在家里不种地了。”<br />
这话听得蒋禹舒有些懵,他一脸意外的看着江榆:“你不介意?”<br />
“不介意,你是好人呀。再者,我看重的是性子好。”<br />
江榆有些羞涩,又低下了头。<br />
他这话等于是愿意、相中了。<br />
蒋禹舒意外,很意外。<br />
可一个名为喜悦的泡泡,在他心底悄悄升起。<br />
自打被退亲,他听到的全是责怪。<br />
可江家小哥儿不在意,还夸他是好人。<br />
他挠挠头,嘴角也想上扬。<br />
……<br />
两人聊了约莫两刻钟,脸上的笑几乎没下去过,说日常爱好、日常生活。<br />
直到叶厘走了来,将两人的交谈打断。<br />
这阵仗,很明显,两人对对方都挺中意,可先别上头,这门亲事江大河不许呢。<br />
回了家,果然,江大河听完两人相看的过程,一张脸立马就拉了下来。<br />
江榆只得给叶厘使眼色。<br />
可叶厘哪有好办法。<br />
蒋禹舒不帮亲,的确惹人诟病。<br />
想让江大河改了念头,他这个侄夫郎的分量不够。<br />
得江纪出马。<br />
可现在江纪一门心思备考,他不想让江纪分心。<br />
再者,若江纪中举,那这事就迎刃而解了。<br />
有举人堂哥做靠山,那今后肯定碰不到此类的事儿。<br />
于是,他让江榆稍安勿躁,别和江大河对吵,一切等江纪从府城回来再说。<br />
至于蒋家那边,也不能晾着,省得蒋家以为自家没瞧上又去寻媒人。<br />
他给蒋禹舒传了话,让他先安心等着,待两个月后再安排他与江榆见面。<br />
他说的含糊,但蒋禹舒懂了。<br />
江家小哥儿瞧得上自己,可家中长辈不同意。<br />
蒋禹舒心里空落、怅然。<br />
但没有任何办法,他不能越过人家长辈去寻江家小哥儿。<br />
他只能等待。<br />
另一边,叶厘也嘱咐江大河不要同江纪提蒋禹舒的事。<br />
江大河知晓轻重,连连点头。<br />
小纪科举是大事,一切都要为了此事让路!<br />
于是,当县学又一次放假时,叶厘也将行李、家中一切安排好了。<br />
可以启程了。<br />
家里的猪、鸡交给江大河一家。<br />
而且第一批芋头快回来了,届时芋泥作坊得由江大河撑着。<br />
还有他们可能会错过唐鱼生产,他拜托江大河代他去叶家走一遭。<br />
他没动用自家的牛车,而是去郑家车行租了马车。<br />
虽说夏天已过去,可秋老虎多猛烈啊,牛车是敞篷的,也没个遮挡,这走在路上不得将人晒干?<br />
反正现在家里不缺钱,他租了三辆马车,一辆坐人,两辆拉行李。<br />
他已拜托岳老板租了院子,所以被褥等生活用品得自带。<br />
至于吴家,余采、余世亭这兄弟俩租了七辆马车,还从镖局雇了两个人。<br />
于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十辆马车迎着初升的太阳,踏上了前往府城的路。<br />
第125章<br />
从北阳县到府城共三日路程, 第一日早上出发,第三日傍晚便可入府城。<br />
马车走的虽是官道,可距离上次修路已过了快一年, 因此路上的坑洼不少。<br />
人坐在车上,颠得厉害。<br />
什么事都做不了。<br />
但江麦早有准备, 反正他大哥也看不了书——他厘哥不让, 说是伤眼睛,既如此, 那不如指点他背书。<br />
一口气请了一个半月的假, 他心中没底。<br />
小家伙如此勤奋, 叶厘也没阻止。<br />
现在江麦学的全是纯记忆的东西,除了背上一遍又一遍, 没捷径可走。<br />
况且,除了读书,还真是没事做。<br />
江芽一开始颇为兴奋,他长这么大, 可是头一次出远门呢!<br />
因此, 马车出发后, 他坐在马车门口,小脑袋转来转去, 不住的打量路上的行人、路边的景致。<br />
不过,路边全是庄稼。<br />
行人的骡车、牛车、马车也无新意。<br />
他很快就腻了。<br />
低头翻了翻自己的大荷包,他从里边拿出一捆粗棉线,想和叶厘玩翻花绳。<br />
靠着这个小游戏, 这一上午还算好打发。<br />
中午,一行人到了一处三岔口。<br />
这地方挺宽敞,有好几家卖吃食的, 都是摊子。<br />
但每户都有整齐的木墙遮挡,能遮些风沙。<br />
这种路边摊,甭管是卫生还是口感,自是不能要求太多。<br />
好在余采早有准备,他自带了餐具,店家将饭食做好,盛到他带的餐具中,这样凑合着也能入口。<br />
但饭食的口味着实一般。<br />
面条没味道。<br />
炒菜几乎没放油,像是水煮的。<br />
饼子也干巴巴的,有些噎人。<br />
明明半桌子饭食,可每一样都叫人难以下咽。<br />
于是,尝了几口后,叶厘放下筷子,从马车上搬下了一个陶罐。<br />
他看过江纪上次写的日记,知晓这几个路边摊的饭食都一般。<br />
因此,他带了一陶罐香菇肉酱。<br />
这香菇肉酱是他拿香菇、猪肉末炒的,里边添了好些香料,还拿虾皮磨成粉当味精用,又放了点辣椒。<br />
整体口感是微辣香浓,甭管是拌面条还是夹着馒头,滋味都很好。<br />
舀一勺香菇肉酱夹到饼子里,面条碗里,原本没滋没味的饭食瞬间可口了不少。<br />
余采从碗中夹了块香菇粒嚼了嚼,随后笑着道:“把香菇做出了肉味,不得了。”<br />
其实将香菇做出肉味不算稀奇,但厘哥儿又不是从业几十年的老厨子。<br />
而且,整体口感鲜的厉害。<br />
也不知里边具体放了什么,和他从前吃过的各种酱都不一样。<br />
叶厘谦虚摆手:“你要是喜欢,等回来后,我再做一陶罐给你送去。”<br />
“行。”余采点头。<br />
一旁的余夫人夹了口面条尝了尝,也忍不住出言夸他这酱炒的好。<br />
叶厘依旧谦虚,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