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行和陈念嘉平时都很少看见林香工作的样子。<br />
在家,林香是典型的“严母”和“慈母”,生活上总是把兄妹俩照顾得很好,但对于他们俩的学业又很严格。<br />
两小孩儿哪能想到自家亲妈当起女老板来,竟然还有这么游刃有余的一面,都看直了眼睛。<br />
青年路比朝天门批发市场的潮流还要前卫许多,林香待了快一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结束。<br />
一行人回到车上,她就发现兄妹俩直勾勾地把自己盯着,她有些奇怪地摸摸脸:“怎么了,我脸上有什么东西?”<br />
陈念嘉摇摇头,小声说道:“妈妈,你好厉害。”<br />
陈景行也说道:“刚刚我和念嘉都看呆住了,妈,你聊生意的时候,特别耀眼特别好看!”<br />
林香怔了怔,这还是头一次,她收到来自儿女的夸奖,不是作为妈妈这个身份,而是作为“林香”这个人本身。<br />
她一时百感交集,竟然没能说出话来。<br />
汽车再次启动起来,玩了一早上,要去吃午饭了。<br />
从北门大桥上驶过的时候,甘宇和宋明瑜一行人介绍——<br />
“就八一那年,百年难遇一次的大洪水,就站在这大桥上都能看着底下洪水呼啸而过,特别吓人。”<br />
甘宇能说会道,宋明瑜都怀疑他其实不是跟着盛凌冬搞物流的,这人的天赋去当个导游绰绰有余嘛!<br />
她都听得津津有味,其他人就更是十分入迷了。<br />
几个小孩儿还谨记着头手不能伸出窗外这个死线,可还是紧紧地贴着窗户玻璃,伴随着甘宇的讲解,拼命地看外头的景色。<br />
唯一遗憾的就是猛追湾游乐园没开,甘宇说这是锦城这几年最大的一个游乐园项目,据说会造高空翻滚过山车,还会造摩天轮!<br />
“宋总你们要是夏天再来就能玩到了,儿童节就开了。”<br />
南城还没有摩天轮,也没有过山车,第一个游乐园,要等到九十年代才会有。<br />
宋明瑜转头去看宋言川兴奋得红扑扑的小脸:“夏天还来不来?”<br />
原本只是香蕉船冰淇淋的诱.惑,如今又多了游乐园——有过山车,有摩天轮!<br />
宋言川用力地点点头:“来,姐,我要来!”<br />
一车的欢声笑语中,桑塔纳缓缓开到了这年头,锦城最负盛名的锦城餐厅门口。<br />
一幢三层大楼,甚至还有专门的停车场,中庭、假山、喷泉、园林,一应俱全,堪称奢侈。<br />
甘宇打算送到这儿,等会吃完饭再过来接,宋明瑜当然是不可能同意。<br />
“你今天跑前跑后的,这顿饭就当感谢了,你要是不肯,后面我也不好再麻烦你了。”<br />
甘宇只好停好车,一行六人一起进了餐厅。<br />
和他们前后脚,一辆低调的小红旗也在餐厅门口停住。<br />
一个穿polo衬衫,身份显然不凡的人从车上下来,见着锦城餐厅那光鲜亮丽的招牌。<br />
却一点笑容也提不起来。<br />
“也不是第一次拍川菜了,回回都是这些东西,就算我没拍腻,这些看纪录片的观众,怕是早就看腻了吧……”<br />
第104章 双更合一<br />
这个穿着考究的男人看上去三十多岁, 分明正当壮年的年龄,脸上却写满了疲惫。<br />
但若是有熟悉中央台的内行在此,就能认出他的身份。<br />
——中央台的纪录片导演,贺飞文。<br />
他这次是受到锦城这边的邀请, 来锦城拍川菜纪录片。<br />
这不是贺飞文第一次来锦城, 作为中央台里最擅长拍纪录片的导演, 他其实前后来过锦城好几次。<br />
这一次锦城找到中央台,说要谈合作, 再开一次“川菜”主题的美食纪录片。<br />
台里直接就把任务布置给了贺飞文。<br />
无论是台里, 还是锦城,两边都认为这是一件双赢的事儿。<br />
对锦城来说,能邀请到中央台的团队, 那就证明锦城还是很受青睐的。<br />
而对中央台呢, 纪录片这种东西观众根本不爱看。<br />
相比动辄几十上百万票房的电影,还有收视率居高不下的电视剧, 纪录片几乎没有什么固定观众。<br />
所以比起纪录片,台里更乐意把投资给电视剧、电影这些能挣钱的项目,纪录片完全是一种“任务”。<br />
设备不行, 拍摄周期不长, 团队也小。<br />
唯一的作用就是能跟地方合作去做, 当成一种宣传任务,反正交上去给领导看就完事儿。<br />
没人指望它火,更没人会投资推动它火。<br />
这次锦城的纪录片任务交给贺飞文, 台里领导还觉得对他是一件美差。<br />
毕竟公费去锦城这个天府之国旅游, 一分钱不花,纪录片做起来也不复杂。<br />
川菜纪录片嘛,台里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找个出名的餐馆,往后厨那么一杵,摄像机一架,拍点颠勺炒菜的动作,就行了。<br />
贺飞文这一回无非就是在之前别人做过的内容上缝缝补补,多大事儿啊,反正也没人看。<br />
只要给锦城宣传到位就行,锦城这边甚至提前请了个川菜大师出山,这是模特也找好了,参考也有了。<br />
到时候开拍,大师负责炫技,贺飞文这边负责拍点华丽的镜头。<br />
锦城这边需要的也不是什么细腻婉转的镜头语言,只要看起来锦城很厉害,锦城的川菜很厉害,那就够了。<br />
贺飞文的工作可谓是轻轻松松。<br />
快的话小一周,慢的话半个多月,也就拍出来了,到时候台里能交差,锦城这边也满意,共赢!<br />
可偏偏贺飞文是个死脑筋。<br />
作为京城影视学院出身的学院派,贺飞文在读书的时候曾经看过不少纪录片。<br />
《伍德斯托克》、《非洲之角》……这些全球闻名的纪录片深深地影响了贺飞文。<br />
没错,贺飞文不是什么电影迷,对这两年的电视连续剧也反应平平,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纪录片铁杆爱好者!<br />
纪录片这种东西,只有大电视台才会拍,所以毕业后,贺飞文想都没想,就进了中央台。<br />
他励志要成为和那些传奇导演一样的人物,他想要在国内拍摄同样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记录国内的社会变迁,人文历史。<br />
这个梦想实现不了。<br />
他拍的每一部纪录片,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都必须遵守台里的风格。<br />
而台里的风格,就是四平八稳,不需要个人表达,只需要千篇一律的庄重、和谐。<br />
说白了,领导只想要一个科班出身的导演来拍样板戏。<br />
最后拍出来的成片,说实话贺飞文自己都不乐意看,全是解说加上固定的镜头,一个片子看下来,他自己都想打瞌睡。<br />
无聊,非常无聊,炒菜的厨师无聊,他也无聊,摄影师也无聊——观众能喜欢才有鬼了!<br />
领导都让贺飞文活络一点,别犟骨头。<br />
“你别想那么多,不愁销路,不愁平台,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能旱涝保收的工作谁不乐意做?这好事你是运气好,摊上了,就别跟自己较劲了。”<br />
多年交情的摄影师也说:“咱们这么拼又没用,纪录片这东西,拍出来就是完成任务的,贺导,你较劲也是白搭,纪录片这东西就没人爱看。”<br />
贺飞文知道背地里有很多人说他做事不圆滑,连这点场面工夫都做不来,不知道变通。<br />
可有什么办法呢,他一开始之所以走上导演这条路,就是因为他是个理想主义者。<br />
当年毕业作品他甚至都是做的纪录片,穷得啃馍馍,喝冷开水,硬是一个人把片子拍出来了!<br />
在贺飞文眼里,纪录片不应该是像现在一样,收视一潭死水,台里也是边缘化。<br />
说什么纪录片这东西压根就没人看,花那个心思完全是浪费台里的预算。<br />
贺飞文心里堵着一口气,他想拍出一部真正好看的纪录片!<br />
不是冷冰冰的记录,而是一部真正让人喜爱的影片,一部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好片子。<br />
纪录片如今就是个配盘的,有人来找台里拍就不错了,谁关心什么好不好?<br />
台里见贺飞文死犟死犟的,大手一挥,指派了个制片人过来,让贺飞文和他搭档。<br />
这个叫周怀峰的制片是这两年才受到重用的,对纪录片的定位,周怀峰和台里的意见一致。<br />
“贺导,之前台里是怎么交代的,咱们就怎么做,任务完成要紧。”<br />
任务,又是任务!<br />
周怀峰天天把这些东西挂在嘴边,他简直就是贺飞文最讨厌的那类人。<br />
贺飞文当然不肯同意,他这次打定主意,是一定要做点不一样的东西来的。<br />
他不难为别人,只难为自己。<br />
就当自己是个排头小兵,还是个最累最苦的导演小兵,周怀峰有意给他下马威,贺飞文肩上的担子特别重——<br />
团队本就小,作为导演不肯和制片人周怀峰一样敷衍,就必须硬着头皮兼任台本文案。<br />
贺飞文晚上经常抽烟加班,一整夜熬个黑眼圈出来。
在家,林香是典型的“严母”和“慈母”,生活上总是把兄妹俩照顾得很好,但对于他们俩的学业又很严格。<br />
两小孩儿哪能想到自家亲妈当起女老板来,竟然还有这么游刃有余的一面,都看直了眼睛。<br />
青年路比朝天门批发市场的潮流还要前卫许多,林香待了快一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结束。<br />
一行人回到车上,她就发现兄妹俩直勾勾地把自己盯着,她有些奇怪地摸摸脸:“怎么了,我脸上有什么东西?”<br />
陈念嘉摇摇头,小声说道:“妈妈,你好厉害。”<br />
陈景行也说道:“刚刚我和念嘉都看呆住了,妈,你聊生意的时候,特别耀眼特别好看!”<br />
林香怔了怔,这还是头一次,她收到来自儿女的夸奖,不是作为妈妈这个身份,而是作为“林香”这个人本身。<br />
她一时百感交集,竟然没能说出话来。<br />
汽车再次启动起来,玩了一早上,要去吃午饭了。<br />
从北门大桥上驶过的时候,甘宇和宋明瑜一行人介绍——<br />
“就八一那年,百年难遇一次的大洪水,就站在这大桥上都能看着底下洪水呼啸而过,特别吓人。”<br />
甘宇能说会道,宋明瑜都怀疑他其实不是跟着盛凌冬搞物流的,这人的天赋去当个导游绰绰有余嘛!<br />
她都听得津津有味,其他人就更是十分入迷了。<br />
几个小孩儿还谨记着头手不能伸出窗外这个死线,可还是紧紧地贴着窗户玻璃,伴随着甘宇的讲解,拼命地看外头的景色。<br />
唯一遗憾的就是猛追湾游乐园没开,甘宇说这是锦城这几年最大的一个游乐园项目,据说会造高空翻滚过山车,还会造摩天轮!<br />
“宋总你们要是夏天再来就能玩到了,儿童节就开了。”<br />
南城还没有摩天轮,也没有过山车,第一个游乐园,要等到九十年代才会有。<br />
宋明瑜转头去看宋言川兴奋得红扑扑的小脸:“夏天还来不来?”<br />
原本只是香蕉船冰淇淋的诱.惑,如今又多了游乐园——有过山车,有摩天轮!<br />
宋言川用力地点点头:“来,姐,我要来!”<br />
一车的欢声笑语中,桑塔纳缓缓开到了这年头,锦城最负盛名的锦城餐厅门口。<br />
一幢三层大楼,甚至还有专门的停车场,中庭、假山、喷泉、园林,一应俱全,堪称奢侈。<br />
甘宇打算送到这儿,等会吃完饭再过来接,宋明瑜当然是不可能同意。<br />
“你今天跑前跑后的,这顿饭就当感谢了,你要是不肯,后面我也不好再麻烦你了。”<br />
甘宇只好停好车,一行六人一起进了餐厅。<br />
和他们前后脚,一辆低调的小红旗也在餐厅门口停住。<br />
一个穿polo衬衫,身份显然不凡的人从车上下来,见着锦城餐厅那光鲜亮丽的招牌。<br />
却一点笑容也提不起来。<br />
“也不是第一次拍川菜了,回回都是这些东西,就算我没拍腻,这些看纪录片的观众,怕是早就看腻了吧……”<br />
第104章 双更合一<br />
这个穿着考究的男人看上去三十多岁, 分明正当壮年的年龄,脸上却写满了疲惫。<br />
但若是有熟悉中央台的内行在此,就能认出他的身份。<br />
——中央台的纪录片导演,贺飞文。<br />
他这次是受到锦城这边的邀请, 来锦城拍川菜纪录片。<br />
这不是贺飞文第一次来锦城, 作为中央台里最擅长拍纪录片的导演, 他其实前后来过锦城好几次。<br />
这一次锦城找到中央台,说要谈合作, 再开一次“川菜”主题的美食纪录片。<br />
台里直接就把任务布置给了贺飞文。<br />
无论是台里, 还是锦城,两边都认为这是一件双赢的事儿。<br />
对锦城来说,能邀请到中央台的团队, 那就证明锦城还是很受青睐的。<br />
而对中央台呢, 纪录片这种东西观众根本不爱看。<br />
相比动辄几十上百万票房的电影,还有收视率居高不下的电视剧, 纪录片几乎没有什么固定观众。<br />
所以比起纪录片,台里更乐意把投资给电视剧、电影这些能挣钱的项目,纪录片完全是一种“任务”。<br />
设备不行, 拍摄周期不长, 团队也小。<br />
唯一的作用就是能跟地方合作去做, 当成一种宣传任务,反正交上去给领导看就完事儿。<br />
没人指望它火,更没人会投资推动它火。<br />
这次锦城的纪录片任务交给贺飞文, 台里领导还觉得对他是一件美差。<br />
毕竟公费去锦城这个天府之国旅游, 一分钱不花,纪录片做起来也不复杂。<br />
川菜纪录片嘛,台里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找个出名的餐馆,往后厨那么一杵,摄像机一架,拍点颠勺炒菜的动作,就行了。<br />
贺飞文这一回无非就是在之前别人做过的内容上缝缝补补,多大事儿啊,反正也没人看。<br />
只要给锦城宣传到位就行,锦城这边甚至提前请了个川菜大师出山,这是模特也找好了,参考也有了。<br />
到时候开拍,大师负责炫技,贺飞文这边负责拍点华丽的镜头。<br />
锦城这边需要的也不是什么细腻婉转的镜头语言,只要看起来锦城很厉害,锦城的川菜很厉害,那就够了。<br />
贺飞文的工作可谓是轻轻松松。<br />
快的话小一周,慢的话半个多月,也就拍出来了,到时候台里能交差,锦城这边也满意,共赢!<br />
可偏偏贺飞文是个死脑筋。<br />
作为京城影视学院出身的学院派,贺飞文在读书的时候曾经看过不少纪录片。<br />
《伍德斯托克》、《非洲之角》……这些全球闻名的纪录片深深地影响了贺飞文。<br />
没错,贺飞文不是什么电影迷,对这两年的电视连续剧也反应平平,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纪录片铁杆爱好者!<br />
纪录片这种东西,只有大电视台才会拍,所以毕业后,贺飞文想都没想,就进了中央台。<br />
他励志要成为和那些传奇导演一样的人物,他想要在国内拍摄同样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记录国内的社会变迁,人文历史。<br />
这个梦想实现不了。<br />
他拍的每一部纪录片,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都必须遵守台里的风格。<br />
而台里的风格,就是四平八稳,不需要个人表达,只需要千篇一律的庄重、和谐。<br />
说白了,领导只想要一个科班出身的导演来拍样板戏。<br />
最后拍出来的成片,说实话贺飞文自己都不乐意看,全是解说加上固定的镜头,一个片子看下来,他自己都想打瞌睡。<br />
无聊,非常无聊,炒菜的厨师无聊,他也无聊,摄影师也无聊——观众能喜欢才有鬼了!<br />
领导都让贺飞文活络一点,别犟骨头。<br />
“你别想那么多,不愁销路,不愁平台,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能旱涝保收的工作谁不乐意做?这好事你是运气好,摊上了,就别跟自己较劲了。”<br />
多年交情的摄影师也说:“咱们这么拼又没用,纪录片这东西,拍出来就是完成任务的,贺导,你较劲也是白搭,纪录片这东西就没人爱看。”<br />
贺飞文知道背地里有很多人说他做事不圆滑,连这点场面工夫都做不来,不知道变通。<br />
可有什么办法呢,他一开始之所以走上导演这条路,就是因为他是个理想主义者。<br />
当年毕业作品他甚至都是做的纪录片,穷得啃馍馍,喝冷开水,硬是一个人把片子拍出来了!<br />
在贺飞文眼里,纪录片不应该是像现在一样,收视一潭死水,台里也是边缘化。<br />
说什么纪录片这东西压根就没人看,花那个心思完全是浪费台里的预算。<br />
贺飞文心里堵着一口气,他想拍出一部真正好看的纪录片!<br />
不是冷冰冰的记录,而是一部真正让人喜爱的影片,一部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好片子。<br />
纪录片如今就是个配盘的,有人来找台里拍就不错了,谁关心什么好不好?<br />
台里见贺飞文死犟死犟的,大手一挥,指派了个制片人过来,让贺飞文和他搭档。<br />
这个叫周怀峰的制片是这两年才受到重用的,对纪录片的定位,周怀峰和台里的意见一致。<br />
“贺导,之前台里是怎么交代的,咱们就怎么做,任务完成要紧。”<br />
任务,又是任务!<br />
周怀峰天天把这些东西挂在嘴边,他简直就是贺飞文最讨厌的那类人。<br />
贺飞文当然不肯同意,他这次打定主意,是一定要做点不一样的东西来的。<br />
他不难为别人,只难为自己。<br />
就当自己是个排头小兵,还是个最累最苦的导演小兵,周怀峰有意给他下马威,贺飞文肩上的担子特别重——<br />
团队本就小,作为导演不肯和制片人周怀峰一样敷衍,就必须硬着头皮兼任台本文案。<br />
贺飞文晚上经常抽烟加班,一整夜熬个黑眼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