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明瑜酸辣粉。<br />
很多人以为,宋明瑜最操心的是小饭馆,但其实不然。<br />
明瑜小饭馆这种私房菜店铺,想要做成老字号,除了口碑,就只能依靠时间的发酵,陈酿出足够多的认可。<br />
但明瑜酸辣粉不需要,作为一个小吃快餐连锁店,它可以扩张得非常迅速。<br />
这就是为什么宋明瑜之前同意让盛凌冬入局合作的原因,因为小吃连锁这种东西,越早做,越是能占据先发优势。<br />
目前明瑜酸辣粉在南城已经铺开了店铺,但是她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想法还有些模糊。<br />
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而是因为选择太多了。<br />
比如说沙县小吃,走的就是个体加盟,和家族式扩张的路子。<br />
沙县小吃之所以到处都是,是真的因为最初推动它走出来的那些店铺老板全是沙县人。<br />
从沿海的一座小城,一步步走到内陆,走入几大一线城市,靠“打工人续命套餐”在餐饮界屹立不倒。<br />
但也有和沙县不同的,那就是老x鸡,乡x基之类的快餐。<br />
它们的经营模式更多是直营为主,主要在某些地区经营,而不是全国撒网。<br />
甚至有完全做标准化,加盟快餐的,比如说那些杨x福麻辣烫,张x麻辣烫,加盟商只需要在总部进货培训,就可以开店。<br />
而总部呢,减轻了开店的成本,只需要给出物料,就足以挣得盆满钵满。<br />
无路可选的时候,人硬着头皮都得找一条路,现在遍地都是路,宋明瑜反而有点举棋不定了。<br />
正好抬头看见一家茶餐厅,宋明瑜停住了脚步。<br />
茶餐厅啊……实话说,她很久没吃过茶餐厅了。<br />
前世,茶餐厅在内地很是火爆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宋明瑜还在念书,经常听到这个同学说去某某茶餐厅吃饭,那个同学又说去茶餐厅过生日。<br />
于是她很长一段时间,都对这个神秘的东西很向往。<br />
想象中是和电视剧里面那样,高大上,来来往往都是燕尾服的侍应生。<br />
等她毕业了,茶餐厅的热潮也退去了许多,宋明瑜找了个时间专门跑去淘了一家茶餐厅吃饭。<br />
不能说不好吃,实话说,那家茶餐厅做的漏奶华,还有扒饭很美味,调味正好,刚做出来新鲜热烫。<br />
还不是预制菜。<br />
但和宋明瑜想象中那么高大上的“大餐厅”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说白了其实是快餐厅。<br />
不过她现在正好就想吃快餐。<br />
宋明瑜进店,点了一份菠萝油,一杯奶茶,这是这家店的招牌。<br />
她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丝毫不在意店员看她的惊异眼光。<br />
这年头,内地来港城的人很多,但大部分都是讨生活,为了能快速融入社会,大部分都会主动隐藏普通话,反而是说这边的粤语。<br />
哪怕口音很重。<br />
但宋明瑜却无所谓,她坦然地坐在那,就仿佛这些目光不存在一样,翻看着菜单。<br />
她还真不关心这些人的目光,怎么想,怎么看。<br />
她更感兴趣的是这家茶餐厅本身。<br />
这是一家连锁的茶餐厅,在港城本地很出名,以直营为主。<br />
明瑜酸辣粉的菜单已经是杜清认真设计过的版本,但平心而论,仍然不如这年头港城茶餐厅设计的精美。<br />
有专门的分区介绍不同的品类,比如说意粉、焗饭、面,然后不同的菜色旁边,都配了有图片。<br />
而且是彩色的图片,只是食物呈现在上面,灯光打在鲜艳的颜色上,就让人食欲大开。<br />
尤其是招牌菜,甚至不需要打开,有一个单独的介绍单,就是专门给招牌菜准备的。<br />
这一点,明瑜酸辣粉目前还没做到——品类多是多,但随着店铺扩张,它的招牌菜有点模糊了。<br />
是酸辣粉,还是其他什么?<br />
宋明瑜默默把这一点记下来,她得好好考虑一下。<br />
而至于这家茶餐厅的装潢,倒是没有很令人眼前一亮。<br />
就是普通的连锁茶餐厅装修。<br />
宋明瑜也是自己去吃过一次之后才知道,茶餐厅从头到尾都和所谓的粤菜馆子不一样。<br />
它是快餐的一种。<br />
主要做的就是平民美食,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品类,但每种品类的价格又刚刚好,踩在普通人能承受的价格上。<br />
有一种说法是,茶餐厅的前身是冰室。<br />
冰室,顾名思义,就是贩卖冰饮的地方,后来才慢慢多起来卖三明治之类的便捷速食。<br />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茶餐厅,主要还是因为便宜实惠快捷,能满足大部分普通人的需求。<br />
和明瑜酸辣粉一样,主打的就是一个,来了坐下就能吃,吃了赶紧就能走。<br />
而且选择很多。<br />
像是她今天来吃的这家广华茶餐厅,有粤式最传统的烧腊饭可以选,也有西点小吃,甚至有些茶餐厅自己还开的有面包工厂。<br />
后来传入内地,茶餐厅一样受到了热烈吹捧,有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大cbd争先恐后地出现各种名字的茶餐厅。<br />
宋明瑜也是那时候才真的分清楚,茶餐厅、粤菜餐厅、冰室这些的区别。<br />
宋明瑜这边还在回忆前世她吃过的那些茶餐厅,点的菜就已经全部上桌。<br />
菠萝油的味道一下子就席卷了整个鼻腔。<br />
黄油在酥脆可口的外皮之下微微融化,宋明瑜刚刚还觉得自己不怎么饿,闻到黄油的味道,饥饿感一下就蔓延了上来。<br />
但更令她震惊的还是这个速度,比酸辣粉上菜的时间还快——<br />
要知道,酸辣粉可是做过专门的标准化、流水线化培训的。<br />
后厨的员工并不会偷懒,尤其是诸慧英这个总厨性格缜密,出餐效率只在最开始开业那几天不太稳定,后面一直没收到过差评。<br />
宋明瑜抿了一口奶茶,温热的奶茶带着一点点微苦的茶汤香气,之后,淡奶柔顺温和的甜味缠绕上来,再咬一口菠萝包。<br />
感觉一天都精神了。<br />
宋明瑜一边吃,一边打量着不远处忙忙碌碌的服务员。<br />
一直在有人进店,但后厨出餐就没停过。<br />
加上店里不时有人吃完就走,桌子很快就能空出来,服务员上前清洁,之后,下一个客户坐下来,点餐。<br />
循环往复,桌子就一直没空过。<br />
宋明瑜看着这一幕,缓慢地咀嚼着柔软香甜的菠萝包。<br />
她能不能把港城茶餐厅的这套经营模式带回南城,带回明瑜酸辣粉去?<br />
第126章 海上餐厅<br />
五分钟出餐, 这对宋明瑜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br />
毕竟明瑜酸辣粉也是快餐小吃。<br />
她还看上了一点,那就是茶餐厅的菜品分类,是,1986年, 港城的打印技术已经比内地好了, 她想要复刻这么清晰、鲜艳的菜单不容易。<br />
但现在店里的菜品分类, 宋明瑜觉得可以稍微调整一下……像是那些甜品小吃,现在好像有点太混乱了。<br />
也不方便排人手做流水线生产。<br />
宋明瑜叫来服务员埋单。<br />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意太忙, 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宋明瑜叫了好几声才有人匆匆过来。<br />
这一顿吃了十块钱,港币。<br />
这价格在港城只能算是普普通通,毕竟1986年, 港城的经济十分强势, 人均收入能达到几千港币一个月。<br />
但要是放在内地——这快餐一点也不便宜,一杯饮料和一个夹心面包换算下来好几块钱。<br />
这还是套餐价。<br />
拿明瑜酸辣粉的套餐来比就知道了, 在南城,它一份套餐也就一块钱。<br />
这是好几倍的差距。<br />
怪不得这年头谁家要是有个港城亲戚,那都是让人羡慕的存在呢。<br />
都不用是港商那种程度, 哪怕就是港城的普通人, 收入和消费也远非内地可想象。<br />
宋明瑜身上是有港币的, 这些东西早在到港城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br />
她用普通话叫服务员,到服务员抵达,给她埋单整个过程中, 一直有人在打量她。<br />
直到那张港币拿出来, 宋明瑜又神情自若,完全没有被那些目光所影响,这些探寻的目光才又散开。<br />
之后, 她一个人逛了逛尖沙咀,又在九龙之类的地方走了走。<br />
有时候有小摊贩推着餐车卖鱼丸,她也停下来要一碗。<br />
咖喱鱼丸,前世她读书的时候,学校门口总有一家在卖,和港城的味道没法比,但那时候却是冬天宋明瑜的最爱。<br />
有时候是一家路边的冰室,卖冰淇淋,宋明瑜会进去点一只朗姆酒味道的。<br />
但无论在哪里,只要她说普通话,似乎总是会碰上那种“奇怪”的目光。<br />
这种目光她不是第一次遇见。<br />
从落地港城开始,只要她说普通话,就会遇见这种目光。<br />
带着客气,疏离,又有点审视,好奇的目光。<br />
这种目光在锦城是不会碰见的,虽然锦城和南城的口音有区别,但总归都是省里的城市,而且两地一向关系紧密。
很多人以为,宋明瑜最操心的是小饭馆,但其实不然。<br />
明瑜小饭馆这种私房菜店铺,想要做成老字号,除了口碑,就只能依靠时间的发酵,陈酿出足够多的认可。<br />
但明瑜酸辣粉不需要,作为一个小吃快餐连锁店,它可以扩张得非常迅速。<br />
这就是为什么宋明瑜之前同意让盛凌冬入局合作的原因,因为小吃连锁这种东西,越早做,越是能占据先发优势。<br />
目前明瑜酸辣粉在南城已经铺开了店铺,但是她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想法还有些模糊。<br />
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而是因为选择太多了。<br />
比如说沙县小吃,走的就是个体加盟,和家族式扩张的路子。<br />
沙县小吃之所以到处都是,是真的因为最初推动它走出来的那些店铺老板全是沙县人。<br />
从沿海的一座小城,一步步走到内陆,走入几大一线城市,靠“打工人续命套餐”在餐饮界屹立不倒。<br />
但也有和沙县不同的,那就是老x鸡,乡x基之类的快餐。<br />
它们的经营模式更多是直营为主,主要在某些地区经营,而不是全国撒网。<br />
甚至有完全做标准化,加盟快餐的,比如说那些杨x福麻辣烫,张x麻辣烫,加盟商只需要在总部进货培训,就可以开店。<br />
而总部呢,减轻了开店的成本,只需要给出物料,就足以挣得盆满钵满。<br />
无路可选的时候,人硬着头皮都得找一条路,现在遍地都是路,宋明瑜反而有点举棋不定了。<br />
正好抬头看见一家茶餐厅,宋明瑜停住了脚步。<br />
茶餐厅啊……实话说,她很久没吃过茶餐厅了。<br />
前世,茶餐厅在内地很是火爆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宋明瑜还在念书,经常听到这个同学说去某某茶餐厅吃饭,那个同学又说去茶餐厅过生日。<br />
于是她很长一段时间,都对这个神秘的东西很向往。<br />
想象中是和电视剧里面那样,高大上,来来往往都是燕尾服的侍应生。<br />
等她毕业了,茶餐厅的热潮也退去了许多,宋明瑜找了个时间专门跑去淘了一家茶餐厅吃饭。<br />
不能说不好吃,实话说,那家茶餐厅做的漏奶华,还有扒饭很美味,调味正好,刚做出来新鲜热烫。<br />
还不是预制菜。<br />
但和宋明瑜想象中那么高大上的“大餐厅”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说白了其实是快餐厅。<br />
不过她现在正好就想吃快餐。<br />
宋明瑜进店,点了一份菠萝油,一杯奶茶,这是这家店的招牌。<br />
她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丝毫不在意店员看她的惊异眼光。<br />
这年头,内地来港城的人很多,但大部分都是讨生活,为了能快速融入社会,大部分都会主动隐藏普通话,反而是说这边的粤语。<br />
哪怕口音很重。<br />
但宋明瑜却无所谓,她坦然地坐在那,就仿佛这些目光不存在一样,翻看着菜单。<br />
她还真不关心这些人的目光,怎么想,怎么看。<br />
她更感兴趣的是这家茶餐厅本身。<br />
这是一家连锁的茶餐厅,在港城本地很出名,以直营为主。<br />
明瑜酸辣粉的菜单已经是杜清认真设计过的版本,但平心而论,仍然不如这年头港城茶餐厅设计的精美。<br />
有专门的分区介绍不同的品类,比如说意粉、焗饭、面,然后不同的菜色旁边,都配了有图片。<br />
而且是彩色的图片,只是食物呈现在上面,灯光打在鲜艳的颜色上,就让人食欲大开。<br />
尤其是招牌菜,甚至不需要打开,有一个单独的介绍单,就是专门给招牌菜准备的。<br />
这一点,明瑜酸辣粉目前还没做到——品类多是多,但随着店铺扩张,它的招牌菜有点模糊了。<br />
是酸辣粉,还是其他什么?<br />
宋明瑜默默把这一点记下来,她得好好考虑一下。<br />
而至于这家茶餐厅的装潢,倒是没有很令人眼前一亮。<br />
就是普通的连锁茶餐厅装修。<br />
宋明瑜也是自己去吃过一次之后才知道,茶餐厅从头到尾都和所谓的粤菜馆子不一样。<br />
它是快餐的一种。<br />
主要做的就是平民美食,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品类,但每种品类的价格又刚刚好,踩在普通人能承受的价格上。<br />
有一种说法是,茶餐厅的前身是冰室。<br />
冰室,顾名思义,就是贩卖冰饮的地方,后来才慢慢多起来卖三明治之类的便捷速食。<br />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茶餐厅,主要还是因为便宜实惠快捷,能满足大部分普通人的需求。<br />
和明瑜酸辣粉一样,主打的就是一个,来了坐下就能吃,吃了赶紧就能走。<br />
而且选择很多。<br />
像是她今天来吃的这家广华茶餐厅,有粤式最传统的烧腊饭可以选,也有西点小吃,甚至有些茶餐厅自己还开的有面包工厂。<br />
后来传入内地,茶餐厅一样受到了热烈吹捧,有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大cbd争先恐后地出现各种名字的茶餐厅。<br />
宋明瑜也是那时候才真的分清楚,茶餐厅、粤菜餐厅、冰室这些的区别。<br />
宋明瑜这边还在回忆前世她吃过的那些茶餐厅,点的菜就已经全部上桌。<br />
菠萝油的味道一下子就席卷了整个鼻腔。<br />
黄油在酥脆可口的外皮之下微微融化,宋明瑜刚刚还觉得自己不怎么饿,闻到黄油的味道,饥饿感一下就蔓延了上来。<br />
但更令她震惊的还是这个速度,比酸辣粉上菜的时间还快——<br />
要知道,酸辣粉可是做过专门的标准化、流水线化培训的。<br />
后厨的员工并不会偷懒,尤其是诸慧英这个总厨性格缜密,出餐效率只在最开始开业那几天不太稳定,后面一直没收到过差评。<br />
宋明瑜抿了一口奶茶,温热的奶茶带着一点点微苦的茶汤香气,之后,淡奶柔顺温和的甜味缠绕上来,再咬一口菠萝包。<br />
感觉一天都精神了。<br />
宋明瑜一边吃,一边打量着不远处忙忙碌碌的服务员。<br />
一直在有人进店,但后厨出餐就没停过。<br />
加上店里不时有人吃完就走,桌子很快就能空出来,服务员上前清洁,之后,下一个客户坐下来,点餐。<br />
循环往复,桌子就一直没空过。<br />
宋明瑜看着这一幕,缓慢地咀嚼着柔软香甜的菠萝包。<br />
她能不能把港城茶餐厅的这套经营模式带回南城,带回明瑜酸辣粉去?<br />
第126章 海上餐厅<br />
五分钟出餐, 这对宋明瑜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br />
毕竟明瑜酸辣粉也是快餐小吃。<br />
她还看上了一点,那就是茶餐厅的菜品分类,是,1986年, 港城的打印技术已经比内地好了, 她想要复刻这么清晰、鲜艳的菜单不容易。<br />
但现在店里的菜品分类, 宋明瑜觉得可以稍微调整一下……像是那些甜品小吃,现在好像有点太混乱了。<br />
也不方便排人手做流水线生产。<br />
宋明瑜叫来服务员埋单。<br />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意太忙, 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宋明瑜叫了好几声才有人匆匆过来。<br />
这一顿吃了十块钱,港币。<br />
这价格在港城只能算是普普通通,毕竟1986年, 港城的经济十分强势, 人均收入能达到几千港币一个月。<br />
但要是放在内地——这快餐一点也不便宜,一杯饮料和一个夹心面包换算下来好几块钱。<br />
这还是套餐价。<br />
拿明瑜酸辣粉的套餐来比就知道了, 在南城,它一份套餐也就一块钱。<br />
这是好几倍的差距。<br />
怪不得这年头谁家要是有个港城亲戚,那都是让人羡慕的存在呢。<br />
都不用是港商那种程度, 哪怕就是港城的普通人, 收入和消费也远非内地可想象。<br />
宋明瑜身上是有港币的, 这些东西早在到港城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br />
她用普通话叫服务员,到服务员抵达,给她埋单整个过程中, 一直有人在打量她。<br />
直到那张港币拿出来, 宋明瑜又神情自若,完全没有被那些目光所影响,这些探寻的目光才又散开。<br />
之后, 她一个人逛了逛尖沙咀,又在九龙之类的地方走了走。<br />
有时候有小摊贩推着餐车卖鱼丸,她也停下来要一碗。<br />
咖喱鱼丸,前世她读书的时候,学校门口总有一家在卖,和港城的味道没法比,但那时候却是冬天宋明瑜的最爱。<br />
有时候是一家路边的冰室,卖冰淇淋,宋明瑜会进去点一只朗姆酒味道的。<br />
但无论在哪里,只要她说普通话,似乎总是会碰上那种“奇怪”的目光。<br />
这种目光她不是第一次遇见。<br />
从落地港城开始,只要她说普通话,就会遇见这种目光。<br />
带着客气,疏离,又有点审视,好奇的目光。<br />
这种目光在锦城是不会碰见的,虽然锦城和南城的口音有区别,但总归都是省里的城市,而且两地一向关系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