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瑜这次回来,在胡同待多久?过年在家吧,你阿姨给你准备了羊绒围巾,自己织的,我呢搜罗了点茶叶,你在胡同,我回头给你拿过来。”<br />
“对,这次就在胡同里待到过年,年后大概再处理那些事儿。”宋明瑜顺着他转移了话题,“您老人家也不用每次都送茶叶来,还有羊绒围巾,这也太麻烦阿姨了……”<br />
“不麻烦,不麻烦。”<br />
小汤圆送上来,吴书记道过谢,抿了一口热汤,整个人都感觉活过来了,“反正她闲着也是没事做,我现在这样子,也就忙活点这些杂事儿了。”<br />
徐妍在人进来的时候叫了一声“吴伯伯”,这会儿飞快地抬起头,看了一眼吴书记,又低下头乖巧的不说话。<br />
细腻如她,自然是读出了吴书记话语中的落寞,宋明瑜又怎么会读不出来?<br />
“困难是一时的,再撑一撑,总会好起来的——马上就过年了!”<br />
过年的时候,针织总厂再困难都会拿点福利出来给员工发,一年里头大家最盼望的就是这时候。<br />
人人脸上都有笑影子。<br />
吴书记不知道是不是也被宋明瑜的话感染,想到了过年红火喜庆的一幕,他的笑容深了一些。<br />
“是啊,再怎么样,过完这个年,总会好的。”<br />
——只是谁也没想到,针织总厂的变故来得如此快。<br />
根本没有等到过年。<br />
第160章 出乱子<br />
周六一大早, 高彦芝提早了一点出门。<br />
1987年的冬天格外地冷。<br />
出门之前女儿小蝶特别殷勤地给她拿了副手套来,高彦芝又围了围巾,戴好帽子,这才亲了亲女儿, 带着女儿出门。<br />
周六, 小蝶是不上学的, 她没走几步路,就真跟小蝴蝶似的钻进了宋家小院里, 小奶音一叠声地叫着“念嘉姐姐”“言川哥哥”。<br />
高彦芝掏出一张大团结, “念嘉,言川,拿着, 等会小蝶要是想吃什么买什么, 你俩也买,高阿姨请客。”<br />
俩孩子规矩地推说不要, 高彦芝“哎”了一声,硬是塞到了宋言川兜里,“我还要去厂里, 先走了啊。”<br />
不等两个孩子回话, 高彦芝又匆匆忙忙地赶往了厂里。<br />
她今天有事要去一趟厂办办公室。<br />
说起来, 明明是年前,但南城针织厂如今的氛围却并不太好。<br />
或者说,并不太好, 已经是一个非常委婉的形容。<br />
明明是年前, 一年最热闹的时候,往年这时候厂里早就已经挂起了红灯笼,庆祝过年的条幅那是一条接一条。<br />
而现在呢?<br />
高彦芝走入厂区, 平时隔着老远就打招呼,特别乐天派的传达室老大爷只是掀了个眼皮儿,“来了啊。”<br />
高彦芝应了一声,大爷也没说什么,又垂下了眼睛,高彦芝看见他面前摆了个象棋棋盘。<br />
老爷子在自己和自己下象棋。<br />
她继续往里走,墙上已经有些花白的标语上,隐约还能看到“抓生产”三个字,但上面已经斑驳地染上了其他颜色。<br />
总之不是节庆的红。<br />
一点不像是即将过年的气氛。<br />
换班的女工们推着二八大杠往外走。<br />
巧的是,都是车间的熟面孔。<br />
高彦芝主动打起了招呼:“玲儿,小方!”<br />
“高姐。”<br />
二八大杠在高彦芝面前停了下来,两个女工人熟稔地和她打起了招呼。<br />
玲儿年轻一些,梳着马尾辫,小方年长一点,梳着胡兰头,两人身上都还戴着袖套,显然刚刚换班下来,面容有些疲惫。<br />
见到高彦芝,两人努力打起精神,高彦芝却眼尖地发现平时爱美的玲儿首饰都没带。<br />
“你爱人给你买的银耳环呢?”高彦芝打趣道,“不是前头还说喜欢,那茉莉花的样式多漂亮的,怎么不戴了?”<br />
玲儿摸了摸耳垂,“戴什么呀……才为了这个吵架呢。”<br />
高彦芝惊讶,“吵架?可这银耳环不是说的给你买的结婚礼物——”<br />
“前头是说不贵,这不是厂里现在连工资都发不起了么。”玲儿说道,“说过年的事情,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br />
过年,是每个人一年里头最大的盼头。<br />
小孩们盼着过年能拿压岁钱,大人们就是指望着过年之前,厂里头能发一笔工资,再加一笔福利。<br />
尤其是针织总厂这种大型工厂,除了钱这种硬通货,多少还有点其他的,米面粮油,这就是铁饭碗受欢迎的原因。<br />
“也不知道厂里头在做什么,这马上就过小年了,迟迟不给咱们发工资,更别说往年都有的福利了……”<br />
玲儿不能不急,她和她男人两个人都是针织总厂的。<br />
福利就不说了,总厂这边发不出钱来,影响的不是她家一丁点,是全部的经济来源!<br />
有钱的时候当然不吵架,可没钱了,一对银耳环也能成为吵架的源头。<br />
“年后说不定就好了。”高彦芝当然不好掺和人家家务事,只能安慰道,“吴书记不是说了嘛,年后就能补上。”<br />
“从秋天说等到冬天,冬天又说等到年前——这不,年前又说等年后了。”玲儿叹口气,“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br />
高彦芝能怎么说呢,虽然她是老员工,而且对吴书记的付出,她也是看在眼里。<br />
但是没钱就是没钱。<br />
只能叹息一声,“这个年就紧巴着过吧,还能怎么办?又不是没遇到过。”<br />
“这人心惶惶的,还不知道年要怎么过呢。”<br />
玲儿示意高彦芝看看旁边,这会儿换班的、上班的,人都不少,但都比平时安静得多。<br />
——或者更确切的说,不是安静,而是沉默。<br />
偶尔有人说话,面上也是郁气沉沉的。<br />
高彦芝隐隐约约听得到那些讨论。<br />
“工资”、“效益”、“困难”。<br />
总而言之,大同小异。<br />
玲儿摇摇头,“今年我说婆家娘家都别回了,回了也是吵架,等年后看看情况好不好吧。”<br />
“年后能不能补上还是个问题呢。”小方低声抱怨道,“高姐,你不知道,我妈的药现在都拿不到!”<br />
“说什么年后就能发工资,要是真能那么轻松,怎么连药房现在都推三阻四,说什么没有!”<br />
这下不只是高彦芝,玲儿也惊讶了,“药都拿不到了?小方,你之前咋没说?”<br />
“说什么呀,之前药房一直拖着,一会儿说可以,一会儿又说不行,把我们当猴子一样耍呢。”<br />
小方说话的语气不太好,“结果我妈去药房,这回和那药房拿药的吵起来了,才知道压根不是什么手续没办齐,就是拿不到!”<br />
拿不到药!<br />
高彦芝这下是真吓了一跳。<br />
玲儿的情况倒还能说是正常。<br />
就像玲儿自己说的,往年也有过不发工资。<br />
毕竟国营厂子嘛,也不是什么时候效益都好,效益实在不好的那两年就会先按着工资不发,把厂子运转起来。<br />
作为国字头的老人,高彦芝也是经历过那些日子的。<br />
她和张新民还吵过架呢!<br />
都是过来人。<br />
但小方说药房不给开药,那就是另一码事了。<br />
厂子是厂子,按理来说,这些东西不应该是影响的,就像是厂子不论是盈亏,那厂里的学校都不可能停课,也不可能把学生们撵出去。<br />
国营厂配套的这些东西,无论如何都要正常运行。<br />
不然那真是乱套了,这些学生没地方上学,病人没地方看病拿药,哪个工人还愿意认认真真给厂子里干活?<br />
“工厂是我家”这句标语还挂在厂区里呢!<br />
可是厂子的药房从来没出过这种事,哪怕以前厂里情况困难的时候,药房都还是正常配药发药的。<br />
有一回过年也是没发工资,小蝶正好发高烧,张新民当时还背女儿大晚上去厂医院看病。<br />
她印象深刻,所以才更加想不通,高彦芝下意识就用了平时的想法去推测。<br />
“这不能吧,厂里药房一贯都是拿着条子就能去拿啊——是不是你妈那个药没批下来啊?”<br />
这年头医疗条件也算不上多好,心脏病的药额度不多,哪怕是针织总厂,也不可能随时随地备一大堆,也基本上都是有数的。<br />
哪个职工申请了,要了几盒,这些都是登记在册的,药房往上面申请药,就是按照这些来。<br />
“要真是没有,那我们也不胡搅蛮缠。”<br />
小方冷笑一声,抛出了个高彦芝想都没想到的答案——<br />
“人家说,有是有,但是不能走条子……得拿钱买。”<br />
玲儿先反应了过来:“现在厂里连工资都欠着,药房根本记不了账,也报销不了,只能自己拿钱买药,要不就算有药也给不出来。”<br />
“我这都不算什么了。”<br />
小方说道。<br />
“二车间那个王茗,她前两年做了膝盖手术,当时说打了条子等厂里慢慢报销,结果现在去根本报销不了,厂里压根就没钱了!”
“对,这次就在胡同里待到过年,年后大概再处理那些事儿。”宋明瑜顺着他转移了话题,“您老人家也不用每次都送茶叶来,还有羊绒围巾,这也太麻烦阿姨了……”<br />
“不麻烦,不麻烦。”<br />
小汤圆送上来,吴书记道过谢,抿了一口热汤,整个人都感觉活过来了,“反正她闲着也是没事做,我现在这样子,也就忙活点这些杂事儿了。”<br />
徐妍在人进来的时候叫了一声“吴伯伯”,这会儿飞快地抬起头,看了一眼吴书记,又低下头乖巧的不说话。<br />
细腻如她,自然是读出了吴书记话语中的落寞,宋明瑜又怎么会读不出来?<br />
“困难是一时的,再撑一撑,总会好起来的——马上就过年了!”<br />
过年的时候,针织总厂再困难都会拿点福利出来给员工发,一年里头大家最盼望的就是这时候。<br />
人人脸上都有笑影子。<br />
吴书记不知道是不是也被宋明瑜的话感染,想到了过年红火喜庆的一幕,他的笑容深了一些。<br />
“是啊,再怎么样,过完这个年,总会好的。”<br />
——只是谁也没想到,针织总厂的变故来得如此快。<br />
根本没有等到过年。<br />
第160章 出乱子<br />
周六一大早, 高彦芝提早了一点出门。<br />
1987年的冬天格外地冷。<br />
出门之前女儿小蝶特别殷勤地给她拿了副手套来,高彦芝又围了围巾,戴好帽子,这才亲了亲女儿, 带着女儿出门。<br />
周六, 小蝶是不上学的, 她没走几步路,就真跟小蝴蝶似的钻进了宋家小院里, 小奶音一叠声地叫着“念嘉姐姐”“言川哥哥”。<br />
高彦芝掏出一张大团结, “念嘉,言川,拿着, 等会小蝶要是想吃什么买什么, 你俩也买,高阿姨请客。”<br />
俩孩子规矩地推说不要, 高彦芝“哎”了一声,硬是塞到了宋言川兜里,“我还要去厂里, 先走了啊。”<br />
不等两个孩子回话, 高彦芝又匆匆忙忙地赶往了厂里。<br />
她今天有事要去一趟厂办办公室。<br />
说起来, 明明是年前,但南城针织厂如今的氛围却并不太好。<br />
或者说,并不太好, 已经是一个非常委婉的形容。<br />
明明是年前, 一年最热闹的时候,往年这时候厂里早就已经挂起了红灯笼,庆祝过年的条幅那是一条接一条。<br />
而现在呢?<br />
高彦芝走入厂区, 平时隔着老远就打招呼,特别乐天派的传达室老大爷只是掀了个眼皮儿,“来了啊。”<br />
高彦芝应了一声,大爷也没说什么,又垂下了眼睛,高彦芝看见他面前摆了个象棋棋盘。<br />
老爷子在自己和自己下象棋。<br />
她继续往里走,墙上已经有些花白的标语上,隐约还能看到“抓生产”三个字,但上面已经斑驳地染上了其他颜色。<br />
总之不是节庆的红。<br />
一点不像是即将过年的气氛。<br />
换班的女工们推着二八大杠往外走。<br />
巧的是,都是车间的熟面孔。<br />
高彦芝主动打起了招呼:“玲儿,小方!”<br />
“高姐。”<br />
二八大杠在高彦芝面前停了下来,两个女工人熟稔地和她打起了招呼。<br />
玲儿年轻一些,梳着马尾辫,小方年长一点,梳着胡兰头,两人身上都还戴着袖套,显然刚刚换班下来,面容有些疲惫。<br />
见到高彦芝,两人努力打起精神,高彦芝却眼尖地发现平时爱美的玲儿首饰都没带。<br />
“你爱人给你买的银耳环呢?”高彦芝打趣道,“不是前头还说喜欢,那茉莉花的样式多漂亮的,怎么不戴了?”<br />
玲儿摸了摸耳垂,“戴什么呀……才为了这个吵架呢。”<br />
高彦芝惊讶,“吵架?可这银耳环不是说的给你买的结婚礼物——”<br />
“前头是说不贵,这不是厂里现在连工资都发不起了么。”玲儿说道,“说过年的事情,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br />
过年,是每个人一年里头最大的盼头。<br />
小孩们盼着过年能拿压岁钱,大人们就是指望着过年之前,厂里头能发一笔工资,再加一笔福利。<br />
尤其是针织总厂这种大型工厂,除了钱这种硬通货,多少还有点其他的,米面粮油,这就是铁饭碗受欢迎的原因。<br />
“也不知道厂里头在做什么,这马上就过小年了,迟迟不给咱们发工资,更别说往年都有的福利了……”<br />
玲儿不能不急,她和她男人两个人都是针织总厂的。<br />
福利就不说了,总厂这边发不出钱来,影响的不是她家一丁点,是全部的经济来源!<br />
有钱的时候当然不吵架,可没钱了,一对银耳环也能成为吵架的源头。<br />
“年后说不定就好了。”高彦芝当然不好掺和人家家务事,只能安慰道,“吴书记不是说了嘛,年后就能补上。”<br />
“从秋天说等到冬天,冬天又说等到年前——这不,年前又说等年后了。”玲儿叹口气,“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br />
高彦芝能怎么说呢,虽然她是老员工,而且对吴书记的付出,她也是看在眼里。<br />
但是没钱就是没钱。<br />
只能叹息一声,“这个年就紧巴着过吧,还能怎么办?又不是没遇到过。”<br />
“这人心惶惶的,还不知道年要怎么过呢。”<br />
玲儿示意高彦芝看看旁边,这会儿换班的、上班的,人都不少,但都比平时安静得多。<br />
——或者更确切的说,不是安静,而是沉默。<br />
偶尔有人说话,面上也是郁气沉沉的。<br />
高彦芝隐隐约约听得到那些讨论。<br />
“工资”、“效益”、“困难”。<br />
总而言之,大同小异。<br />
玲儿摇摇头,“今年我说婆家娘家都别回了,回了也是吵架,等年后看看情况好不好吧。”<br />
“年后能不能补上还是个问题呢。”小方低声抱怨道,“高姐,你不知道,我妈的药现在都拿不到!”<br />
“说什么年后就能发工资,要是真能那么轻松,怎么连药房现在都推三阻四,说什么没有!”<br />
这下不只是高彦芝,玲儿也惊讶了,“药都拿不到了?小方,你之前咋没说?”<br />
“说什么呀,之前药房一直拖着,一会儿说可以,一会儿又说不行,把我们当猴子一样耍呢。”<br />
小方说话的语气不太好,“结果我妈去药房,这回和那药房拿药的吵起来了,才知道压根不是什么手续没办齐,就是拿不到!”<br />
拿不到药!<br />
高彦芝这下是真吓了一跳。<br />
玲儿的情况倒还能说是正常。<br />
就像玲儿自己说的,往年也有过不发工资。<br />
毕竟国营厂子嘛,也不是什么时候效益都好,效益实在不好的那两年就会先按着工资不发,把厂子运转起来。<br />
作为国字头的老人,高彦芝也是经历过那些日子的。<br />
她和张新民还吵过架呢!<br />
都是过来人。<br />
但小方说药房不给开药,那就是另一码事了。<br />
厂子是厂子,按理来说,这些东西不应该是影响的,就像是厂子不论是盈亏,那厂里的学校都不可能停课,也不可能把学生们撵出去。<br />
国营厂配套的这些东西,无论如何都要正常运行。<br />
不然那真是乱套了,这些学生没地方上学,病人没地方看病拿药,哪个工人还愿意认认真真给厂子里干活?<br />
“工厂是我家”这句标语还挂在厂区里呢!<br />
可是厂子的药房从来没出过这种事,哪怕以前厂里情况困难的时候,药房都还是正常配药发药的。<br />
有一回过年也是没发工资,小蝶正好发高烧,张新民当时还背女儿大晚上去厂医院看病。<br />
她印象深刻,所以才更加想不通,高彦芝下意识就用了平时的想法去推测。<br />
“这不能吧,厂里药房一贯都是拿着条子就能去拿啊——是不是你妈那个药没批下来啊?”<br />
这年头医疗条件也算不上多好,心脏病的药额度不多,哪怕是针织总厂,也不可能随时随地备一大堆,也基本上都是有数的。<br />
哪个职工申请了,要了几盒,这些都是登记在册的,药房往上面申请药,就是按照这些来。<br />
“要真是没有,那我们也不胡搅蛮缠。”<br />
小方冷笑一声,抛出了个高彦芝想都没想到的答案——<br />
“人家说,有是有,但是不能走条子……得拿钱买。”<br />
玲儿先反应了过来:“现在厂里连工资都欠着,药房根本记不了账,也报销不了,只能自己拿钱买药,要不就算有药也给不出来。”<br />
“我这都不算什么了。”<br />
小方说道。<br />
“二车间那个王茗,她前两年做了膝盖手术,当时说打了条子等厂里慢慢报销,结果现在去根本报销不了,厂里压根就没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