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其余几营校尉也跟着咒骂起来,他们本是粗人,骂起人来虽然不好听,却难得让在场的谋士点头赞同。<br/><br/> 最为鲁莽的屯骑校尉道:“将军,现在我们该怎么做?要不要先杀回京城去,砍了那蹇硕的狗头再出征?”<br/><br/> “对,砍了那贱人的脑袋!”好不了多少的越骑校尉也应和道,“您一声令下,我们几人这就冲回京洛去!”<br/><br/> 就连一向稳重的黄忠都被气狠了:“正是,将军我们不如引兵回朝,先擒下蹇硕那个小人,看他还能耍什么花样!”<br/><br/> 好叫朝中几个奸贼瞧瞧,他们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br/><br/> “哎,你们这是什么想什么呢,好好地添什么乱啊,”荀攸叹了口气,“事态倒也未至这般地步。”<br/><br/> 钟繇也道:“不错,这是陛下驾崩前发生的事,倘若董太后当时只是气话呢?”登基之人会是刘辩而非刘协,董太后或许只是迁怒他们主公呢?<br/><br/> “诸位暂且安心,”荀彧还能冷静,“辩太子登基,他与董太后水火不容。董太后要杀主公,新帝却一定会为幽州之乱而保主公。”<br/><br/> 所有人里,他其实是最愤怒的一人,恨不得马上就骑马冲回京洛砍了蹇硕。但他不能慌神,如今子苏心中一定十分难受,他不可以自乱阵脚。<br/><br/> 众人闻言纷纷颔首,五校尉听得都要急死了:“那就这样放过蹇硕那个奸贼吗?他若是在我等出征时,给将军您捅刀怎么办?”<br/><br/> 戏忠皱眉:“是有这个顾虑。”<br/><br/> “我等不如将此事宣扬至军中,令军中上下知晓此事。届时董太后便是下旨要您回朝,将士们也不会允许。”<br/><br/> 这显然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只要军中上下一心,朝廷也不敢逼迫他们。只要不回朝,万事就有回转的余地。<br/><br/> 糜荏点头:“此事交给你们处理。”<br/><br/> 众人异口同声道:“是!”<br/><br/> 商量过此事,糜荏道:“诸位也累了,回去歇一会吧。文若,你先留一下。”<br/><br/> 等众人离去,他便坐在椅子上,伸手将荀彧抱进怀里。<br/><br/> 把脑袋贴近对方胸口,倾听着对方平稳、安定的心跳声,他轻轻叹了口气。<br/><br/> 许久才道:“……我早知道他时日无多,却并未想过会这么快驾崩。”<br/><br/> 刘宏是所有人职场上的领导,极大部分时间昏庸无能,任人唯亲,害了不少人。但从私人角度讲,总归帮过他的忙,让他能在朝中发展起来。<br/><br/> 今日骤然收到他的死讯,难过必是有一点。<br/><br/> 更多的,则是一种“终于来了”的唏嘘感。<br/><br/> 荀彧抚着他的脊背,无声安慰他。<br/><br/> 翌日大军重新出发。为防止军心动荡,殉葬之事暂且没有告知军中士卒。<br/><br/> 除了糜荏,所有人都祈祷董太后能够收手,莫要在大是大非上做错事。<br/><br/> 又两日,糜荏被蹇硕遣来的宦官邬内侍拦下,几人对他宣读了董太后旨意。<br/><br/> ——她还是下了命令,要糜荏为刘宏殉葬!<br/><br/> 当然,旨意上写的模棱两可,只说天子驾崩要糜荏回朝吊唁。等糜荏只身一人回去,再怎样就由不得他了。<br/><br/> 宣读完旨意,邬内侍似笑非笑:“糜将军,还不速速接旨,随我等回朝?”<br/><br/> 十常侍倒台之后,他们这些尚书台官吏一直笼罩在糜荏阴影之下。天子下令“修宫钱”时西门常侍多有贪污受贿,最终全部被处理,以至于他们都已经规矩很久了。<br/><br/> 这原是为官的本分。但在这些人心里,却是糜荏截断了他们的生财之路,心中自然恨得要死。<br/><br/> 如今听闻董太后下旨要糜荏殉葬,所有人弹冠相庆,欣喜得不得了!<br/><br/> 但糜荏的反应却出乎他们的意料。<br/><br/> “臣知道了,”他收下圣旨,慢慢道,“不过事有轻重缓急,如今幽州战事吃紧,陛下在天之灵,一定不会愿意看见臣因为他吊唁而疏于战事<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br/><br/> 邬内侍愣了一下:“糜国师这是何意?”<br/><br/> 糜荏淡淡瞧着他:“等驱逐乌桓,平定幽州叛乱,臣自然会回朝去他陵前告罪。”<br/><br/> 这话中之意,便是他不打算跟他们回朝。<br/><br/> 邬内侍显然没有意料这一情况,面色一变:“怎么,糜国师是不愿回去见陛下最后一面?糜国师可要想好,这是对陛下的大不忠啊!”<br/><br/> “不忠?”糜荏冷冷看着他,“此战是陛下令我出征在先,而我承诺过一定为陛下平定幽州叛乱,我若是做不到才是不忠。”<br/><br/> “糜国师不必担心这个,”邬内侍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太后自然会派别人去平定幽州之乱。”<br/><br/> “太后?”<br/><br/> 糜荏挑眉,“我忠于陛下,如今陛下驾崩,我便忠于新帝。太后不过是后宫女眷,如何能干涉朝政?”<br/><br/> “放肆!糜国师竟敢对太后如此不敬!”邬内侍大吼一声,“诸校尉,给我拿下糜荏,押送回朝!”<br/><br/> 他喝完这一句,等了片刻。见一众校尉全部无动于衷,面色大变:“怎么,诸位校尉也要违抗太后旨意吗?!”<br/><br/> 五校尉冷眼睨视着他,敷衍道:“末将并未收到陛下要将糜将军囚送回朝的消息,你居然假传圣旨,着实可恨!”<br/><br/> 邬内侍瞳孔紧缩,面色大变。<br/><br/> “假传圣旨,此乃弥天大罪。”糜荏嗤笑,“来人,将罪犯邬异看管起来,等本将军班师回朝再请陛下定夺!”<br/><br/> 邬内侍这才意识到,糜荏居然彻底掌控着整个军营,这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已非单纯的朝廷军。<br/><br/> 他大喝一声“竖子尔敢”,就要转身逃往拴马处。但糜荏身后几名校尉哪里会放过他,转瞬带领一支兵马将来人团团围住。<br/><br/> 见士兵们手中持着的冰冷尖利的武器,几人喉头微动,差些脱口而出的叫嚣话语全部吞回口中。<br/><br/> ……<br/><br/> 董太后既然真的下旨,那么此事就算有新帝干预,也怕是不能善了。<br/><br/> 糜荏当即整军暂停,令麾下将士将此事告知十万兵卒。<br/><br/> 其重点在于:<br/><br/> 一则,陛下于前几日驾崩。今日董太后要糜将军回朝为陛下吊唁,但他们收到切实消息,一旦将军返回朝中,董太后便要将军为先帝殉葬;<br/><br/> 二则,殉葬之事先帝在驾崩前并不同意,是董太后受奸贼蹇硕蒙蔽而下的旨;<br/><br/> 三则,蹇硕只是争对糜将军,祸不及十万士卒。将军会继续北上,待平叛幽州之乱后回朝请罪!<br/><br/> 这些消息很快传遍军营上下,所有士兵哗然,止不住地议论起来。<br/><br/> 有人慌乱道:“将军抗旨不尊,岂不就成了逃犯?那我们会不会被牵连啊?”<br/><br/> “不是说了不会祸及我们吗,你怕什么?”<br/><br/> “你蠢吗,他们说不祸及就不祸及?”<br/><br/> 全军人心惶惶,慌乱异常。<br/><br/> 听得众人议论声,糜荏在这两日里安排的什长、百夫长在他们所属的方阵中,纷纷站起来道:“各位且听我一言!”<br/><br/> “我是没有读过书,但我知道忠义的道理!”被安排的什长、百夫长见周围几人停下来看他,大喊,“是先帝与新帝要将军殉葬吗?!”<br/><br/> “——不是!”<br/><br/> “要将军殉葬的是奸贼蹇硕!这个卑鄙小人不顾先帝遗命,是不忠;不<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