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了一线生机。又帮着金河安抚朝廷,将需要上交的岁贡减到了最低。<br/><br/> 结果这才几年,金河不还是忘了他的威仪,侵略并、豫二州?<br/><br/> 百姓是苦,这些贵族可不苦。这一次参与劫掠的所有贵族,他都不会放过。<br/><br/> 命将士们处理参与其中的贵族,他又颁布新的律法。<br/><br/> 南匈奴入关两百余年,早就失了流离的勇气,朝廷却依旧由着他们自立单于自治,习性与在关外时无异。归根究底是朝廷这些年没有试图汉化他们,才会使得他们数次滋生叛乱之心。<br/><br/> 便下令:即日起,南匈奴各族更名为夏族。<br/><br/> 除此之外,又令并州牧丁原抚恤夏族百姓,招募当地豪杰为官吏督促畜牧耕种,开经立学……<br/><br/> 相信只要仁政得以实行,三代之后便再无南匈奴。<br/><br/> 只有大汉的一个民族。<br/><br/> 做罢此事,糜荏令人前往左贤王府邸,接回被掳掠的蔡邕之女,蔡琰。<br/><br/> 从被掳掠至今,已有将近一年时间。<br/><br/> 起初她被匈奴当做财富一般抢夺,后来因为长相柔美,被献与左贤王。<br/><br/> 若是一般女子遭遇这种事,恐怕早已羞愤自尽。可蔡琰心性不同于寻常女子,即便遭受这般屈辱,她也坚信自己终有一日能重回故土!<br/><br/> 及至被带到糜荏面前时,她的脚步都是虚浮的。她害怕这只是一场梦,一场很快就会醒来的美梦,甚至不敢用力呼吸,生怕惊扰到这梦境。<br/><br/> 糜荏温和道:“姑娘可愿回到长安,与你的父亲蔡邕团聚?”<br/><br/> 蔡琰眸中泪光闪动。<br/><br/> 指甲深深掐着掌心,尖锐的疼痛,熟悉的语言,并没有消散的环境……<br/><br/> 她终于去确信,自己真的被救回了!<br/><br/> 强撑着的那口气在此时莫名散去,蔡琰几次张口,却终究泣不成声,不敢确认。<br/><br/> 很显然,临到头时,她忽然惧怕起回到长安,面对流言蜚语。<br/><br/>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br/><br/> 这个时候,蔡琰不过是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小姑娘,却历死过丈夫病故、被掳掠至匈奴的惨事。若非厌烦婆家言语,她当年就不会一气之下返回家乡,整日与经书古籍为伴。<br/><br/> 如今被掳至匈奴,即便不是她的错,长安城中士族却会如何看她?又会如何侮辱她的父亲?!<br/><br/> 她从来都知道,人言可畏啊!<br/><br/> 糜荏沉吟道:“这样罢,我先给姑娘提供一个安静的住处,保证谁都不能打扰姑娘。待姑娘平静心绪,再考虑将来,如何?”<br/><br/> 蔡琰睫毛微颤。<br/><br/> 她慢慢抬起通红的眼眸,泪眼朦胧之中,瞧见面前光风霁月的男子眼中没有丝毫轻视、鄙弃之意,总算擦干眼泪。<br/><br/> 她俯身大拜:“琰,拜谢将军!”<br/><br/> 已是九月初。<br/><br/> 战事已了,只待处理完最后的琐事,便可班师回朝。<br/><br/> 吕布从未经历过如此轻松的战争,这会精坐一隅。身边堆着几坛酒,默不作声擦拭他的方天画戟。<br/><br/> 唯有这样,方能平缓他对貂蝉的思念。<br/><br/> “将军。”赵云与张辽一同走来,“将军何以一人在此独饮。”<br/><br/> 吕布手中动作不停:“是你们啊,坐。”<br/><br/> 赵云与张辽被封为校尉,被分在吕布麾下。这段时间里,吕布对他们的武艺多有指点,有几分师生之谊。<br/><br/> 等两人坐下,吕布一人递了一坛酒:“两位可有心仪的女子?”<br/><br/> 张辽摇头。<br/><br/> 他父母双亡,如今全部心思都在建功立业之上。没有人催他成家,他自己也没将这事放在心上。<br/><br/> 赵云想到被他贴身安放的香囊,眸光微动:“我……与她身份悬殊,不想她受委屈。承诺她待我攒够战功,一定风光迎娶她。”<br/><br/> 吕布大笑:“想不到子龙如此年轻,却也是性情中人!来,干!”<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他举着酒坛,与赵云一撞,仰头豪迈畅饮。<br/><br/> 张辽:“……”<br/><br/> 他浅抿一口酒,默默皱了眉头。<br/><br/> 三人闲聊之际,糜荏带着李傕而来:“诸位在做什么?”<br/><br/> 吕布道:“将军,我们在想念自己心仪之人。”<br/><br/> “相思之愁啊,”糜荏怔了怔,回望长安方向,“确实叫人,难以忘怀。”<br/><br/> 就连李傕也随之想起家中妻儿,怅然叹了口气。<br/><br/> 几人各有怀念,唯有张辽格格不入地喝着酒。明明什么都没有吃,不知道为何却有一种被撑到的感觉。<br/><br/> 大概是错觉吧,他想。或者,等此番归去,他也请大将军帮着相看一二?<br/><br/> “诸位倒也不必忧心,再过几日我们便引军回朝。”糜荏挑眉道,“在此之前,且随我去一个地方吧。”<br/><br/> 他带着众人径直北行,来到匈奴与大汉的交界之地。<br/><br/> 驻守在此处的将领瞧见几人,匆忙前来行礼。<br/><br/> 糜荏令他起身,询问道:“北匈奴入侵的必经之地在哪里?”<br/><br/> 他随将领前往。<br/><br/> 那是一片草原。举目之际草色葱郁,却荒无人烟,空旷缥缈。<br/><br/> 糜荏巡视一圈,令麾下侍从运来石块,打磨出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头又用汉字、匈奴文字一同刻下几个大字。<br/><br/> ——凡有入侵大汉者,杀、无、赦!<br/><br/> 血色红漆浇灌的字体,从今往后将永远屹立在这方草原之中,默默承受风吹雨打。即便无人守护,或许几十、几百年后也会残破不堪,却足叫逃亡的北匈奴感觉到恐惧与震撼。<br/><br/> 因为谁都已经知道。<br/><br/> 大汉已经有了它的守护之神,他的名字。<br/><br/> ——叫做,糜荏。<br/><br/> 第九十三章<br/><br/> 匈奴之事已定,糜荏决定班师回朝。<br/><br/> 在此之前,他曾收到一封来自幽州的信件。<br/><br/> ——公孙瓒杀了幽州牧刘虞、冀州牧陶谦,自立为幽州牧,与袁绍一同攻下青州!<br/><br/> 去年九月,袁绍使计联合公孙瓒夺取冀州,并且听从麾下谋士沮授之建议,急攻并、青二州,试图夺取更多的版图对抗糜荏。<br/><br/> 糜荏便令原幽州刺史陶谦为冀州牧,又令幽州牧刘虞带上新任幽州刺史公孙瓒,再配合兖州刺史曹操,一同夹击袁绍。<br/><br/> 但这仅是表面上的,实际上糜荏还单独给刘虞、陶谦写了一封书信:杀了公孙瓒,拿回他的兵权,再抗袁绍。<br/><br/> 公孙瓒此人野心不小。先前胆敢与袁绍同流合污,谋夺冀州;并付诸于行动,领兵给当时的冀州牧韩馥施压。<br/><br/> 虽然在夺取冀州后,袁绍彻底反悔与公孙瓒平分冀州的决定,一直拖着不给他领地,如今两人已闹翻。<br/><br/> 但糜荏的旨意给了他不小的压力。<br/><br/> 他接受麾下谋士田丰、沮授的建议,命人联系公孙瓒:“伯圭,你千万不要相信糜荏的招安。你看看他这一路走来,所有背叛过他的人都是什么下场?他表面上想招安你,实际上是想杀了你啊!”<br/><br/> 公孙瓒将信将疑。<br/><br/> 他知道袁绍狡猾,先前承诺的冀州领地还不知道在哪里,自然不会轻易相信他。还是带着兵马前往营地与陶谦、刘虞相见,暗中则升起一点警惕。<br/><br/> 陶谦与刘虞确实想要杀了公孙瓒。<br/>\t\t\t\n\t\t\t\n\t\t\t', '\t')